為什麼中國文化對年輕人沒有多少吸引力?

鏡像問題→為什麼日本這個國家對很多年輕人的吸引力如此大?


讓一種藝術形式死去的方法,除了殺掉所有了解與掌握它的人之外。

還可以把它供起來,塑上金身,傳令讓每一個人必須熟知它的外在。立法規定它的創作形式,讓最權威的人掌控話語權,維護它的一枝一梢。

這樣,就像一具供起來的木乃伊,一本博物館的珍藏本,每個人都知道它稀有,它華麗。可它的美麗本屬於過去那個時代最愛它的人,而對於現在來說,曾經執著嚴苛的技藝,最終也成為了束縛的一條條長帶。

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美的,人們都在敬佩,嘆服,與之拍照合影之後,又去尋找其他更簡易 ,輕鬆的美,剩下一個個沒有被時間引誘的和利用它藉以謀生的人。戲劇散場,大幕落下,一些美的時代早已結束,另一些美正準備登台。

美的死亡浪漫而悲劇: 人人都知道它寶貴,可每個人都已經不再愛它。或者說,當那些真正熱愛它的人也死亡之後,美,也迎來了它的謝幕。


我想了一下,是因為文化沒有現代化。

比如講日系文化,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那可不是什麼上古文化,而是二十世紀的現代文化了。

比如歐美文化,蝙蝠俠超人那些,也是二十世紀的現代文化。倒是那些想搞些復古羅馬風,中世紀風的,首先是《勇敢的心》但那是上世紀的了,《角鬥士》是2000年的,之後的古典史詩片基本處於崩盤狀態,再起不能。當然還有《權力的遊戲》但那是有一部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設定厚重,情節精彩外加人氣旺盛的神作奇幻小說打底。

然而你再看一下中華文化,宣揚的基本都是些四書五經,京劇,漢服,儒家等不知啥年代的陳酸東西,年輕人有鬼興趣,西方人也不見得喜歡看《羅蘭之歌》《熙德之歌》吧......(雖然我迷之喜歡)

再者就是有關XX在阻止現代化了,王者榮耀惡搞一下就要報上開罵,也是夠那啥的......

所以不要怪年輕人喜歡追捧外來文化,人家用腳投票,沒啥可指摘的。而且也不見得說好像文化陣地真的全面淪陷一樣,起點武俠依然一大批人買賬,而且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武俠網文還是有點粗糙的文化現代化經驗的......


(我們是朋友,朋友,請看完全文再評論哦(′?ω?`))

朋友,

在今天的中國,

你覺得是玩王者榮耀的人多,還是玩galgame的人多?

你覺得是看郭霍比特人的人多,還是看霍比特人的人多?

你覺得打騰訊遊戲的人多,還是玩日系手游的人多?

你覺得是看狗血電視劇的人多,還是追番的人多?

你覺得是喜歡寫詞的中二文青多,還是寫和歌的中二文青多?

你覺得是信跳大神的人多,還是信神道教的人多?

你覺得是喜歡吃豆腐腦、紅燒肉的人多,還是喜歡吃日料的人多?

你看過網上的各種論壇和各種評論區嗎?你知道直播和快手嗎?

不論好的壞的,雅的俗的,現在中國年輕人啊,其實很喜歡中國文化。

特別喜歡。

甚至沉浸其中。

然而啊,

魚兒游在水裡,

他便不會整日喊著這水的好,

他甚至都會忘記自己活在水裡,忘記了水的存在。

偶爾幾隻魚兒看見了岸邊的貝殼,覺得好玩,便大肆宣揚了起來。

此時,你說,水對魚兒沒有吸引力,年輕的魚兒們都喜歡貝殼,不喜歡水。

這就謬誤了。

你,懂了嗎?

另外,說一句,中國文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

和其他文明體系不一樣,中國文化其實沒有所謂的代表,他不是符號式和偶像式的,他是沉浸式的,融入了文化之中。

像水一樣。

這和中國文明的包容,有很大的關係。

你說什麼是中國文化的代表?

你說不出來。

歷史短淺的京劇代表不了,各個地方戲劇也代表不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白話小說,都不行的。

無論你怎麼找,你只能找到某一個時期,某一個地方的;

但你又不能說他沒有,因為他就在這裡,你知道,你感受的到,你的思維方式,你的言談舉止,你的喜怒哀樂與沉迷,都在這裡。

現在啊,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亞伯拉罕宗教化的文明,只剩下東亞文化圈和南亞及東南亞的幾個國家了。

南亞有著自己根深蒂固的宗教,東亞則有著中國文化。

你的信仰是人,是自己的良心;

你的支撐是家,是族人和朋友;

你的理念是事實 ,是科學和發展。

你不需要神的救贖和施捨,也不需要西方來的救世主的指點。

你笑著和神們做起生意。

你欣賞所有好的文明和故事,你會大聲讚美其他的文化,因為你是一個中國人。

而身為一個中國人,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大多數年輕人,也都是自信而自豪的。

祝好。

P.S.

文化沒有好壞高低,文明沒有優劣。

我們也不能因為一種文化是我不喜歡的,就要否定他的存在。

他就在那裡,我們無能為力。我們只能看著,記錄著。

我們所不喜歡的文化,在千百年後,該是會被記住的。被學者作為我們這個時代來研究討論,來講出一番道理和高度。

一個王者榮耀 如果現在做好了,千年後能畢業不少博士生呢。

P.P.S.

好,那我總結一般吧。

我的意思是這樣的:

中華文化是像水一樣浸潤的文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表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標誌物一直在變 ,然而中華文化的內核是不變的。

中華文化是從人發出的道德,是家庭和責任,是實用主義,經驗主義和求真務實。

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生活在中華文化之中 我們的衣食住行,每一句話,每一個念頭,都收到中華文化的印象。就像魚在水裡一樣,習以為常了,魚甚至會忘記水的存在,然而水對於魚其實是生存必須的 是有吸引力的。


因為很多人把前現代和現代的日本文化都當做日本文化,而只把前現代的中國文化當中國文化唄。

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現代化、工業化、全球化得太久,而我們搞這些東西卻太晚。久而久之,我們在潛意識裡把傳統日本的文化符號和現代日本的文化符號都當成了「日本文化」的組成部分;而由於中國的現代化還沒什麼成果可言,所以默認中的「中國文化」當然就是些「傳統」符號了。

其實不單對外,在中國國內流通的一些成見也是同樣意思。豫園、石庫門和陸家嘴的天際線都能代表上海;然而我們必須強調包頭是「草原」鋼城,即便近些年來後者的特產是59魔改。

何況我們在茲念茲的那些「傳統」日本文化,本質上也大都是些能被現代社會消費掉的東西,比如茶道,比如和服。我還真沒見過有誰喜歡祭祀、喜歡切腹、喜歡農民種地和武士決鬥。

不過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現代中國在這方面的成果:

解放軍的精氣神算是中國特色了吧?那《戰狼2》當然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體現了。

三國不用說了吧?那三國殺呢?

前段時間台灣做大運會的宣傳海報時用了陸家嘴的天際線,引得網友們批判了一番。我看見Facebook有台灣設計師委屈地說:想要表達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全世界的文案都只能套用屈指可數的那麼幾個城市的天際線。

...

當然,現階段下大多數的「中國文化」都還是中國人自己消費,文化輸出這方面我們離日本還有差距,我們還要認清這一點。

但只要中國的國力不斷增強,時間就站在我們這邊。說不定十幾年後外國人一談起中國文化,第一時間想到的除了京劇、熊貓和長城,還有快得嚇人的移動網路、方便得不要不要的交通,甚至是已經實現共產主義的能源供應,誰知道呢。


這是個偽命題,恰恰相反,對傳統文化最感興趣的就是年輕人。

反而我媽媽輩,對傳承傳統文化不感興趣。我外婆會唱戲會做衣服做鞋子,我爺爺會做各種木工瓦匠的活。可是我爸媽啥都沒學會,不僅如此,在我想學的時候,認為這有什麼好學的,把書讀書好就可以了。

年輕人之所以看上去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是因為傳統文化在媽媽輩沒有被繼承和創新。任何陳舊的不適應時代的當然會淘汰了。

比如說,繡花,過去的綉線顏色單調不足夠好看,圖樣的局限性也大。現在當代美學基礎上,色彩,修法,構圖,織法的更新,我們甚至可以用刺繡來做動漫周邊,用刺繡來做漢服,用刺繡做很多美好的傢具工藝品。

所以,年輕一輩在當前文化傳承基礎上,加入流行因素,所以你可以看到從90後開始,越來越多的戲劇流行化(古風歌曲,中國風歌曲,崑曲,各種和流行文化接壤的新戲。),國學開始興起,漢服禮儀和傳統文化開始受到歡迎,越來越多人研究古代文學理論,古箏等樂器翻奏流行歌曲,古玩越來越多人喜歡(起點文中古玩文,歷史文大受歡迎。)

傳統文化真正的傳承從來不是因循守舊,而是繼承和發展。因為即使是傳統的東西也是響應了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最終變成精華,經歷過時間淘洗才存活下來的。

我們該做的不是站在岸邊感嘆傳統文化被大浪淘盡,拍死在沙灘上。而是應該,挖溝造渠,填海生島。這才是真正的傳統文化傳承。


這個話題太複雜,我也只能選一個角度來回答你。

當你聲稱要憑藉責任感和自豪感來傳承某種文化的時候,已經說明它已經開始喪失競爭力了。

活的文化是薪火相傳的,死去文化要搞文藝復興,前置條件是死去的文化要比當今文化來得先進親民,同時。試想如果14世紀隔著大西洋就有好萊塢文化可以不斷輸入,還輪得到弗洛倫薩從故紙堆中挖墳?

中國文化自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官方話語體系開始以粗鄙和粗俗為榮(今天依然如此:「以XX為抓手、真抓實幹」)從慢慢輻射到民間到最終靠公權力把大眾娛樂壓為八個樣板戲以及一眾紅歌串燒。作為一個長者,我的印象中那個時代唯一還在僅存的歌頌愛情的歌曲應該就剩一首《敖包相會》了。

改革開放之初的狀態跟文藝復興前夜的狀態很像——P民在某個畏光症的概念面前不允許有個人的觀點和態度,全部文化藝術存在的意義都是為了烘托其偉大而服務。歐洲幸運的是還能有時間空間開墳,中國就沒那麼幸運了。

被官方指導發展出來的主流文化在什麼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追捕、射鵰英雄傳、戲說乾隆之類的舶來文化產品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今天小粉紅各種看不慣港台,不客氣地說如果49之前華人世界被一種思想 一個領袖統一,改開之後連第一時間在大眾文化領域給中華傳統文化續命的都沒了。

今天來看整個大眾文化領域依然延續了改開之後的局面——依然被「列強」分割肢解,傳統文化方向還是港台曾經輸入的武俠、辮子戲形式的變種。現在叫嚷著要搞文藝復興的,無非是拿洋酒瓶裝老酒,看著很漂亮。但至於是否符合今人的口味,在真正的洋酒面前是否存在競爭力我這裡也不好說死。畢竟這種玩法也降低了兩者的勢差,這個社會也不乏一輩子不想學外語也不想了解洋酒的人,翻身的機會應該還是有的吧。

會有那麼一天大家會覺得下一個劍南春的貞觀十道廣告拍的不錯,而不知道下一個冰與火之歌是個什麼東西嗎?也不是沒可能,是吧。


先糾正下題主問題的一個錯誤,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的並不是中國文化,而是中國傳統文化。

毫無疑問現在年輕人對唐詩宋詞,四書五經這些東西沒什麼興趣,但是這些真的能代表中國文化么?有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批評年輕人沉迷外國文化,放棄傳統文化,甚至擔心這是外國的文化入侵。可是這種說法有一個明顯的問題。按照這種觀點,和傳統文化對應的是外國文化,然而這根本就不是對等的,也是不自然的。與傳統文化對應的從來不是外國文化,而是現代文化。同樣,和外國文化對應的也不是傳統文化,而是中國文化。用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比較從一開始就是牛跟馬比,沒有任何可比性,也沒有比較的意義。

無論中國文化還是外國文化都是分成兩部分的,兩者都有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部分。而題主問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對中國文化不敢興趣,我覺得其實題主真正想問的是為什麼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沒興趣,但是題主沒有認識到中國也有現代文化,外國也有傳統文化,而是下意識地把中國文化和傳統文化混為一談了。然而在當代,中國的文化仍然是以傳統文化為主的情況下,這種下意識的混淆也是大部分人(包括外國人)的常見反應。

這裡看一組數據,很容易就能看出年輕人的選擇。

年輕人真對中國文化沒有興趣嗎?還是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沒興趣?(這組數據真是嚇到我了,沒想到差距這麼大)

那麼年輕人真的對外國文化都感興趣嗎?外國傳統文化呢?

(第三組為尼古拉斯·凱奇及亞伯拉罕·林肯)

看得出來年輕人不在乎它到底是中國文化還是外國文化,他們只是想要現代文化。

你覺得年輕人會喜歡日本的織田信長嗎?

會喜歡這個嗎?

還是這個?

哦對了,還有這個

當然,上面也提到過,中國的經濟發展較晚,真正打開國門加入資本市場還得從改革開放算起,現代文化產業本身就需要長期資本澆灌。想要中國現代文化迅速趕超英美日韓是強人所難,一切文化的發展過程都是漫長的。我們急不得,但是也要認識到現代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視現代文化如洪水猛獸,一棍子打死所有現代文化,給中國自己發展出的優秀現代文化扣上帽子加以批判。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有一天年輕人也能為中國現代文化而自豪。


一個在日本網站發表的日本ACG同人作品,卻充滿了日本人看不懂的中國元素,半個月吸引了八千多贊七千多收藏和數百條中文留言,請問這是中國文化還是日本文化?

作者微博

「紅魔館傳達室」/「oO大黃Oo」[pixiv]

當你說起雞狼鴨騾的時候,日本人會聯想到Gundam嗎?不會,因為這是中國文化。

中國人已經創造了全球最大的使用漢字交流的網路社區,並且網民的平均年齡越來越低,你卻說中國文化對年輕人沒什麼吸引力?


←_←每年春運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生的,趕春運的人沒有14-40歲的年輕人?中國文化不等於傳統文化的各位。

←_←各種朝代粉黑到底是看了什麼才出現的?

←_←知乎上反對文言文退出教育的難道沒有年輕人?

←_←知乎上不是每天都有一堆人在念詩嗎?

這問題就如問「日本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用漢字」一樣,然而兩個月前我又在新出的日漫里看到「笨蛋都是不會用漢字的」的梗。為什麼我說「又」?

題主和部分答主犯了標籤化錯誤,中國文化不等於1840年前產生的文化,但同時1840年前產生的文化也不只有戲曲,詩歌,四大名著等


這個國家需要一個開創現代文化的領導者,我局得我會是。


因為中國文化不尊重年輕人。

四書五經,弟子規,琴棋書畫什麼的應該都算中國文化。但這裡面出現的年輕人形象,要麼是給老頭去河裡撈鞋的張良,要麼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偶有幾個有點意思的少年,不是在辨日就是在讓梨。有個花木蘭算是個很好的年輕人代表,結果呢,成了美國人電影的主角。

中國文化,是拿來教育年輕人的,是讓年輕人來跪拜敬仰的。中國年輕人不覺得中國文化屬於他們,倒是覺得團團萱萱才是中國文化的掌握者。年輕人也不是完全接受不了那套說教,聽的久了,也記在心裡,但並不身體力行,時時把玩,只有到做了父母,才拿出來教育下一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呀;家國情懷,星辰大海呀……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中國文化就尊重中年人、老年人了。中老年人不過是中國文化的服從者罷了,不過資歷老一點,可以活學活用隨時引用一點,教育年輕人:圖樣圖森破,你們懂個屁。

說到底,中國文化不尊重人,中國文化唯我獨尊。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有人故意把中國文化舉到神壇上,並將其神化,順便給自己封個文化代言人的職務,於是,他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默罕默德釋迦摩尼華盛頓安拉。天威不可犯了。

年輕人並不傻,也看的明白,於是敬而遠之。當然,也有更聰明的年輕人,站在中國文化的神壇下面,擺出一副文化衛士的樣子,代表八輩祖宗斬幾個過往孤鬼,證明自己也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努力往上爬。

尚饗。

(評論區已經出現各種「更聰明的年輕人」以及各種文化衛士了,先進文化代表也爬出來好幾個。也有代表八輩祖宗出來捉鬼的,可喜可賀。尚饗。)


是這樣的,我已經在美國生活快十年了,我每天還上知乎、豆瓣和微信。這樣都不算吸引力的話,我不知道什麼才算。


固步自封,整天抱著京劇,孔子,功夫之類的古董不放,一脫離這些傳統的東西就有一大堆遺老遺少在那痛心疾首:「沒有中國特色啊!中國文化藥丸啦!」

諸如王者榮耀,TFBOYS之類的東西輸出倒是有夠強勢,可惜這些東西在那些整天嚷嚷著要提升中國文化輸出的人眼裡就是罪大惡極的 「糟粕」,恨不得挫骨揚灰

----------------------------------------------------

我覺得評論區某些黑屁完美證實了我的想法,難得出了些輸出力強的東西,你又欽定這些東西是垃圾廢產。要你自己說一些可以代替上述糟粕去搶佔文化陣地的東西你又說不出來,到頭來只會復讀機一樣在這酸我舉得例子不對。


做為六等漢的文化來講。燒紙污染環境;拍鬼故事是封建迷信;搞個小社團各種麻煩;寫寫新聊齋八成又給帖個糟粕的標籤;祭祖那是有神論……

哪有人家貴教的文化有吸引力。鬼子把自己的傳統一杆子打死了嗎?


因為有吸引力的中華文化會被文化人士開除中籍。中華文化一直都有保持自我純潔性的「傳統」(大概

實際上日本文化有吸引力的部分也都是現代化過的,那些「真正的日本文化」(套用部分中國人的邏輯)比如源氏物語、竹取物語之類你未必喜歡。更別說狂言落語凈琉璃啥的了。

平心而論,我雖然喜歡《東方project》,但《竹取物語》我也沒有讀過。就我所接觸的人,真的很難說比起中國傳統文化,更喜歡日本傳統文化,根本沒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如言…

桃李如規定…

重要的是看見桃李,而不是接觸(接近)桃李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所謂國學,中國文史,非但不是太冷,反而是太熱。以至於都有泡沫經濟的端倪了。

詩詞綜藝節目、漢字綜藝節目到底有幾台我都搞不清楚。

準確的說,任何文化的精華部分,對浮躁的人都沒吸引力。

這部分人,把中國文化學得像太監宮規,把基督教信得像早期猶太教。把佛教信得像薩滿教。把伊斯蘭教信得像薩拉丁的政治對手。


當我們要涉足傳統文化領域時,無論是音樂還是烹飪,在涉足之前基本都會考慮一個問題:「正不正宗」。而「正不正宗」又會因為對領域的一無所知而把判斷標準定在「年不年輕」。

年輕人在傳統文化領域沒有地位。

而這種沒有地位又基本是各行業的常態 ,對現在的中國來說,年輕人的原罪是年輕,年輕人是無法理解生活。年輕人在中國是一種被生活的狀態,疲於奔命,努力工作納稅卻沒有話語權,夢想?玩笑。

一個王者榮耀會降低解放軍戰鬥力,危急國防,還會破壞文化,這個國家對流行的新事物都這樣的態度,你還希望有吸引力?


文化還要看錶現形式啊,同樣是脫衣服,《花花公子》就是時尚雜誌,《閣樓》就是色情雜誌。

中國文化如果老是咿咿呀呀的唱戲,誰愛聽啊?


知乎名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中國文化對年輕人沒有多少吸引力?上圖上圖。

起點多年來最火的題材一直是玄幻,都市,修仙。

玄幻大抵是東方背景,這榜單的頭名基本如是。

再看看這幾年一直挺火的古代穿越。穿越里的花樣抄詩。

再看看到現在還活著的端游劍網3.

中國文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是否能比得過歐美日我沒統計數據不好說,但是說「沒有多少吸引力」一定是錯的。

我覺得你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絕對有偏差。

整天拿漢服,民樂,菜系來比。

在日本,和服,三味線,本膳料理什麼的也沒見多受到年輕人追捧啊。


推薦閱讀:

道教如何看待死亡?
《狼圖騰》中狼圖騰那麼厲害,為什麼蒙古現在還是被漢族所統治?

TAG:日本文化 | 中國文化 | 韓國文化 | 歐美文化 | AC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