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非無腦德棍的問題?

普魯士精神還存在與當今德國人心中嗎?在民粹主義抬頭的今天,普魯士精神會在一些地方再次興起嗎?


塞巴斯蒂安·哈夫納在《不含傳說的普魯士》里有這麼個說法,和同時代的國家相比較,普魯士有三個無所謂:對種族無所謂,對社會無所謂,對宗教無所謂。無論是在宗教紛爭的時代,還是民族主義狂飆猛進的時代,普魯士對他的國民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你是路德的門徒還是加爾文教徒都無所謂,腓特烈大帝可以直接調侃因領聖餐而遲到的天主教徒齊騰元帥,你是施瓦本人或者波蘭人也無所謂,祖籍蘇格蘭的康德一樣在哥尼斯堡悠哉悠哉的教書,或者像塞巴斯蒂安本人的祖輩一樣,是一個法國來的胡格諾移民——這批人最受腓特烈二世國王歡迎,只要你甘願做一個普魯士國民,這些標籤都不重要。

這種狀態的形成的原因是普魯士自身的形態,普魯士最初的兩個組成部分,勃蘭登堡邊區和普魯士公國,都是中世紀德意志移民東進殖民而來的成果,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一點點把這些地區日耳曼化,這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國因為偶然的聯姻關係才走到了一起,隨著普魯士王國的擴張,像西里西亞和萊茵蘭這樣原本和勃蘭登堡——普魯士完全沒有聯繫的省份一點點被拼進普魯士的版圖。

這就是普魯士和其他德意志邦國的區別:它不是一個基於共同的地理或族群因素而形成的國家,它和哈布斯堡王朝一樣,是靠著聯姻、繼承和吞併一點點擴張而一點點形成的。薩克森、巴伐利亞之類的邦國是先有了薩克森人、巴伐利亞人,後有其國家,而普魯士是先有了普魯士國家,後有的普魯士人的概念。在我看來,很難說有某種基於群體的「普魯士精神」。普魯士這種拼圖式的狀態在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之後達到了巔峰:它一半的領土和人口幾乎都是波蘭的。

普魯士本質上是個由各個不同的部分拼湊而成的國家,它沒有形成一個天然的國家的基礎。所謂的「普魯士精神」更多的是依託普魯士的國家機器而存在的,而不是在依託群眾基礎存在的。將來的右派也許會重新打起普魯士的旗號,但是這必然和以前的普魯士沒有真正的共同之處。


推薦閱讀:

康德應該算德國人還是俄國人?
想去德國留學,應該去哪裡學德語?

TAG:歷史 | 德國 | 普魯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