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開心麻花的新劇《莎士比亞別生氣》?

《莎士比亞別生氣》由吳昱翰、張一鳴、黃才倫共同執導,講述了發生在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公演當日的舞台故事。

該劇於12月1~3日,在華北電力大學預演三場,12月9日起,登陸世紀劇院。請觀看過的各位朋友評價一下?


昨晚剛在世紀劇院看完,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26場。

個人看過三部開心麻花的話劇,分別為《夏洛特煩惱》、《李茶的姑媽》,和這部《莎士比亞別生氣》。個人覺得這部是最差的一部。明明開頭覺得『劇中劇』的框架不錯,然而裡面填的內容卻是:劇情平淡,邏輯生硬,節奏拖沓,笑點也一般。唯有部分演員的表演,以及燈光音響效果等在支撐著整部劇。

下面稍微詳細點說一下,會有劇透。

================ 劇透分界線 ================

首先,劇情就是孫女策划了一場假綁架,打算搞砸導演爺爺的演出,好讓爺爺放棄工作,安心養病。並且這些都是一開始就交代了,因此整個劇情中幾乎沒有任何懸念、反轉的內容,唯一的看點就是具體怎麼搞砸這部演出。我原本以為這裡雖然說的是『搞砸』,但演出效果卻會意外的不錯。腦洞例如:

1. 像第一個改編片段那樣,在現代包裝下,仍然保持原故事內核,演出一部新版的《羅與朱》。

2. 劫匪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和導演爺爺進行互動,隨時修改劇本。或者劇團中有劫匪安插的眼線等等。

3. 導演爺爺親自上台,作為先知告訴了場上角色羅朱等人的結局。於是,眾角色開始嘗試去避免已被預言的悲劇命運。

然而事實證明只是我想多了。事實上劇中眾人就只是帶著各自的情緒,湊合著把這部鬧劇演下去而已。其中各種導演亂入,演員罷演,演員加戲,以及其他bug,都非常散亂,感覺只是在刻意製造笑點,不能串起一個整體的故事結構。而劫匪後期基本掉線,對劇情發展缺乏推動。於是我才明白,所謂的搞砸,從劇中劇的角度來講,就真的只是搞砸了而已。這樣完全浪費了劇中劇的雙層結構。最後,這部搞砸的戲劇,又以導演爺爺出來道歉,並和孫女和解的方式,強行收場了。感覺整部劇就是在一個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故事下,不斷強行加料,反覆拖節奏,比如第一幕那個舞會的場景,在全篇中反覆出現了四五次。其實最開始完全可以不演原版,直接上現代改編版,到最後再交代為什麼導演會突然這樣胡亂改編,這樣懸念也有了,節奏也緊湊了。但不知為什麼就是沒有這樣演,我也只能認為是為了拖時長和簡單易懂了。另外一個『後悔滴』也不知道出現了多少次。感覺整部劇笑點出現了不少,就是都不怎麼好笑。演到中途基本只想快點結束了。


看過之後很想看看評價,所以特意來看一下,對於莎士比亞別生氣的評價就是

莎士比亞看到能氣的蹦起來。如果能把莎士比亞氣活了,開心麻花就算立功了。

對於一個東西好不好的評價,就是願意再看幾遍,一個好的電影可以二刷三刷N刷,這是我自己買的票半路我就走了,這是就是我對他最大的尊重了,別人買的票,不好意思走,從頭尷尬到結尾。

以上好評的人員,如果你們願意再看一遍,以致n遍,我就相信你們說的是真的好。

其實開心麻花沒什麼不好的,只是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這樣的水平,發揮很正常或者超長了。感覺被強姦了兩個多小時的,就別有話噎著了,挑好聽的說,這是話劇,還是什麼,還真不如聽段子來了。


怒答!!!

這是我看過唯一一部角色沒有人物性格,沒有人物關係的流水賬!!!

這樣的東西能稱作戲劇,我真的覺得很憤怒!!!

真心拜託那些個自稱搞藝術的戲劇人們不要再侮辱戲劇了!!

戲中戲?什麼是戲中戲?不是在戲裡演出一部戲就叫戲中戲啊!!!不是角色的身份是演員,就叫戲中戲啊!戲中戲最起碼是要讓戲裡的關係影響到戲外,戲外的情緒帶到戲裡吧!這部劇有嗎?這劇無非就是在舞台上講述了一個話劇出現舞台事故的事啊!拜託不要說這是戲中戲好嘛!

同樣,什麼叫致敬?如果您整部劇就是硬氣的表達,討厭莎士比亞!我還能敬你們是條漢子!可是呢?整個劇的結尾 ,拉回來,宣揚一下我們這是在搞藝術是在致敬,真的是一股無名火啊!何必呢?吃相太難看了!


14號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原版音樂劇,15號看的《莎士比亞別生氣》,第一輪第六場吧。同行的朋友第一次看開心麻花的劇,說笑點還可以,但不是全程無尿點,至少她玩手機了。

我之前看了 旋轉卡門 烏龍山伯爵 老友記 夏洛特煩惱 ,看完「莎」之後,感覺沒有看到麻花團隊特有的那種感覺,越看越覺得像愛笑團隊在演出,甚至帶入了古箏、肥龍、張維威的聲音…

1.場景

作為觀眾來看,講的故事看明白了,但場景很亂,2個小時的演出中在不停的切換場景。

從愛笑會議室到我們都愛笑,愛笑團隊很擅長講一個很大的故事,有限的演出時間切換最多的場景,通過場景切換來推進故事;麻花給我的感覺是盡量壓縮場景,去講一個很具體的故事,場景只是輔助作用。

也是這樣,讓我覺得不像麻花的作品,更像愛笑的作品。

2.情節

——「羅朱」原版音樂劇,全程將近3個時,「莎」取了舞會、花園、葬禮情節。還加入了演員化妝、換服裝的小細節,能感受到這個細節是想呈現一台話劇運作的整個流程,但是這些跟想表達的主旨並沒有很大關係。從效果看,時間的緊迫性體現的也不明顯,只是強調了還有「3小時,沒化妝、沒連排…」,時間到底有多緊張需要觀眾動腦子去體會。

——導演改戲是因為孫女被綁架,這個理由讓我看來特牽強。但在劇中,孫女是整個劇情的推動和串聯者。

——最後孫女大哭、導演煽情的獨白,沒有感染到我,沒有笑點也激發不出淚點。祖孫情、導演敬業與無奈、演員的心理,都是點到即止,表達的東西很多,但找不到重點和亮點在哪裡。更讓我想到《喜劇總動員》大潘和佳佳的故事,總要加入一些煽情的內容,把淚點提升到道德層面。

3.人物

看完劇沒有找出特別有亮點的角色

——開場導演強調的(de和di)和對煙霧大小的要求,是想強調導演的嚴密、敬業,後又用演員的對話表明了導演的地位、實力、演員對他的期待。但後期導演應該有的對孫女的擔心、對改戲的糾結、無奈體現的並不明顯。後半部基本是演員在臨場發揮,導演不見了,最後又讓導演出來道歉煽情。

——其它演員有的是想爭取最佳女演員、有的想爭取台詞、有的要評職稱,還有主演耍大牌、這些人物特性也沒有凸顯。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感受到這群演員有這些需求和心理,中間讓演員自己表達這種情緒,最後又因為被導演感動加上自身的素養,放棄了這些需求……

4.台詞

我只記得音效師的那句:導演給了我夢想,但你給了我現實。至於那句:悲劇給人力量,喜劇給人希望;更像是強加給這部戲的一個總結。

不是說沒有讓我笑,只是讓我感覺不是以往用語言抖包袱,而是通過搞怪在逗樂觀眾。

在回去的路上,查了一下其他人的評價,大部分都在說「劇中劇,戲中戲」「一個笑點接著一個笑點」。部分批評的聲音被罵的很慘,只是想問,既然可以表達喜歡之情,為什麼不能有一點批評的聲音呢?開心麻花的上座率很高,演出很出彩,正是因為期望才去看演出的,因為關注,所以有感觸。

之前看的幾部都是很多場之後的,《莎士比亞別生氣》畢竟才第一輪,希望劇本能在演出中有一些改動。


在世紀劇院看了12.9首場,力推。

淺談作為一個不專業的普通觀眾的感受。

以下為宣傳文案:

致敬戲劇大師

開心麻花+莎士比亞=?

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

開心麻花喜劇「另類」致敬

一次喜劇路上的追尋

兩種風格的碰撞

亮點概括:

  • 演技爆表,演技爆表,演技爆表!

作為舞台劇,無論是動作、造型還是台詞都誇張到恰到好處,不會讓觀眾有心思放在蹩腳的動作和台詞上(個人認為這點很重要呀),完全不會齣戲的。

演員們很多都是麻花功勛演員,演戲底子太深厚功力太強大。另外,本以為音響師只是客串,後來怎麼看怎麼像專業資深演員…

最最重要的是,演技飛出天際的既能導又能演的全能型人才導演簡直帥到我原地爆炸(捂臉),每個動作都可以看出是經過精雕細琢的。

(真正優秀的藝術品給人以享受的同時,還能夠傳達出製作方對受眾的尊重,相信口碑是不會差的。)

  • 燈光、音樂、道具精良

道具沒有塑料質感好欣慰……

燈光和音樂都很走心……

這些就夠了。(微笑)

  • 腦洞清奇別緻

戲中有戲

你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這是一部關於「排戲」的戲

演出開始

台上的一切都在真實發生中

台下的你,亦是劇中的觀眾

這一次,開心麻花邀請你

站在導演的角度解讀戲劇

個人感覺這部劇是跳出了套路的,至少可謂前無古人?

具體劇情不展開,留待各位親自賞析。

  • 「莎士比亞別生氣」

還有個人非常非常欣賞的一點,就是戲劇名稱。

莎士比亞,別生氣。

值此周年,

我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詮釋《羅密歐與朱麗葉》,向你致敬。

我們希望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演出史中留下不同的一筆,注入鮮活的血液。

這之中有內容的改動,也有戲謔惡搞。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說一句,

莎士比亞,別生氣。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態度。這不僅是對莎翁的尊敬,亦是對經典對藝術的尊重與一絲不苟。

在這點上其實劇中也有體現,比如在演出中搗亂的導演告訴羅密歐此後劇情發展(正版)那段,從頭至尾描述地完整認真,也體現了對原著的尊重。

謝幕時的掌聲如潮是我們獻出的喜愛與肯定,兩個多小時,你們辛苦啦。

「悲劇給人力量,喜劇給人希望。」

謝謝你們讓人感受到藝術的力量,看到希望的光。


不請自來

跨的最不開心的一年,完全被這部劇毀了一天的好心情。

看不下去直接離的場 ,

什麼玩意啊,是麻花的劇嗎?確定不是余正導的嗎?這是話劇版的中國電視劇的翻版吧?矛盾牽強,演員傻逼。觀眾更傻逼,絲毫沒有感到任何笑點,看的尷尬癌都犯了。

開心麻花的戲劇向來都不是這麼膚淺的,至少我看過的牢友記等等都很不錯。我一開始以為這部劇的內涵和笑點在後面,一直耐心的等待啊。我開始覺得越來越不對,甚至開始翻手機,看看別人的評論。

結果翻開豆瓣,清一色的好評和五星。我驚愕了,是我看錯了么???我腦子有毛病?還是智商有問題。

後來我明白了,這特么的是個賀歲跨年演出,是專門寫給廣大無腦人民群眾看的。

期待太高


昨天晚上和女友去看,來回答下

出發前看了大致的劇情介紹,也看了知乎上的評論,褒貶不一,貶偏多,我於是帶著隨便看看鬧劇,娛樂為主的心情去看這部劇。

可能有些劇透。我認為雖然開心麻花的更改很大,但是不影響莎劇跨時代的意義。也就是說很多本質是不變的。

1.羅密歐與朱麗葉,原本就是兩個家族紛爭所導致的悲劇。劇情中第一幕,她們以上帝的名義調情,實際上是大不敬,這段愛情,我在學校上文學賞析的時候,我們老師告訴我們,這場悲劇是青春期的愛情。因為仲夏夜之夢,是兩個不顧家族之名、命運之鎖的人的愛情,他們說盡了世界上的所有情話,將她比做太陽、為他捨棄姓名,這和我們青春期的愛情如出一轍,回想我們的初戀,也是如此。所以導致仲夏夜之夢悲劇的,是青春期的愛情,戲弄了命運、上帝,卻逃不過命運一早的設定。

而劇中的衝突被改變,演員們像命運,y用盡一切辦法,如死而復活、多加戲、犧牲自己,用這些很滑稽的手段使悲劇發生。而導演假扮遊俠,對抗著命運,也想盡一切辦法使兩位年輕人能在一起。

我覺得這部劇並沒有更改這樣的結構,很棒。只是這種衝突換了一種形式。

2.仲夏夜之夢由導演扮遊俠在第一幕出現,告訴了羅密歐所有的故事走向,觀眾也許大部分都很了解。莎劇中很多作品都會把故事寫在開頭,讓別人知道這整個故事情節,比如麥克白女巫的預言(情節像權利的遊戲中色熙被女巫預言一樣)一樣是把劇情告訴觀眾。莎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正是因為把情節告訴觀眾,觀眾的關注點才會轉向演員的心理變化,體會演員之情,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上,因為故事結局已經在開頭被告知了。

3.莎劇最常用到的劇中劇手法,這種手法在我們現在很常見,但在莎當時的時代,是非常稀少的,如馴悍記里,在結局的時候告訴觀眾,這其實是一個夢,那麼主線劇情是真是假呢?開心麻花改編之後,爺爺口述了結局,演員到場,大團圓的結局是否真的存在呢?

4.我認為莎劇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每個時代都能賦予莎劇新的意義,莎不把道理告訴別人,而是通過人物自己高貴品質對抗命運或慾望的故事,給每個觀眾一定的空間,每個人都代入,都有自己的新解讀。我認為這次改編並不愧對莎劇。也許沒有跨時代意義那麼偉大,但值得一看。

5.在喜劇結局我哭了,並不是因為爺爺和孫女或者是劇團里的感情。

當capulet和montague兩大家族的人和睦站在舞台上的時候。我看到羅密歐朱麗葉還活著,沒有人死去,我哭了。

小的時候我看梁祝看仲夏夜之夢,雙雙死去、化蝶,我無法接受如此恩愛的人在經歷磨難後被拆散。我恨、我悲、我怒。

長大以後,學了一些文學,老師告訴我,這樣安排的結局才能使悲劇更有力量,理性對比分析之後,我接受了這樣的結局,並且套用在任何劇中。

但在最後一刻,我真的哭了,原來,我不是這樣想的,我看到了悲劇的最後,羅密歐朱麗葉沒有死去,所有人和睦在一起,我沒有見過。我違心接受死去才使悲劇更有力量,這種預設十幾年。但那一刻我發現,我不願意,我像小時候那樣偏執,想追上樑祝那對蝴蝶,讓他們回到肉身里去。

我還是那個少年。


看了湖北劇院3月25日的這場莎士比亞別生氣。既然劇名叫《莎士比亞別生氣》那麼就得有心理準備。想看莎翁的請您出門左轉去看原版音樂劇。作為舞台劇觀看小白,觀後也並沒有覺得像主流導向說的那麼差。再不濟,也是有人整整笑了兩個小時的。看完一樂呵,就拉倒了,就和所有電影電視劇小說等等等等等一樣。你喜歡芭蕾就得允許有人喜歡二人轉,私以為沒什麼高低貴賤,都是讓其受眾享受、舒服。演員認真演,觀眾看得開心,大幕落下覺得不錯多鼓十秒鐘的掌,你好我好大家好。作為一個大俗人,俗的透透的人,偏偏就喜歡導演穿著恐龍套裝寂寞又萌萌噠的背影;偏偏就喜歡最後一幕羅密歐和朱麗葉以及眾人被東方的神秘力量拯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這部劇雖不是神壇上的經典,但也讓我這個大俗人笑到肺炸,這就夠了。以上……


如果照頭十五分鐘那麼搞效果比現在好。最倒胃口的是結尾硬生生的轉向煽情了,那生硬程度趕上春晚馮鞏的小品了。一個從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戲。


算是個正常水平的劇吧,但絕沒有讓人想看第二遍的感覺。我相信看過《烏龍山》《牢友記》《夏洛特》的人應該會把這部話劇打低分,至少是那三部劇後面。

原因:

1、暖場時間太長,前15分鐘笑點太低太少。

2、從孫女出現大概就明白這是個什麼故事了。有一種看國產劇常有的,結局基本都猜得到的感覺。

3、台詞基本無亮點。除了那句導演給了我夢想,你給了我現實。

4、孫女最後的煽情戲基本沒被感動到。

5、收尾部分太拖沓了,故事早就講完了,最後的舞蹈等等很像電影片花,很多人都開始準備離場了。

6、除了導演的表演,其他人感覺都比較飄。

7、第一次改戲不斷的強調 騷 ,有點庸俗至死的感覺。

8、沒深度。

總結:

笑過之後如果沒有思考,只能是部及格的喜劇。


一開始買了莎士比亞別生氣的票 我就有點後悔 因為是歐洲?宮廷?我不太感興趣 買完就想賣了 本來說和我男朋友看 怕不好看我男朋友跟我打架。。。所以最後和我妹去看的

昨天看完 覺得真的太太太太太好看了!!!

我覺得比夏洛特 烏龍山都好看

個人覺得烏龍山不是很好看 看到中間我都快睡著了 但是最後的舞蹈還是很好看的

而且海淀劇院的座位不好 太擁擠 而且觀影效果不好 但是地質禮堂 兩次我都坐的二層最後一排 看得很清楚

訂票開心麻花官網比大麥便宜 會有周二場第二張免單

PS李茶的姑媽也好看!準備二刷了


說來慚愧,第一次現場看話劇,更是第一次現場看開心麻花的劇。

先說結論吧,作為話劇小白,無法從專業角度評價,但整個舞台效果和戲劇效果都非常不錯,幾乎是全程笑完了兩個小時。

第一次看,感覺還是挺震撼的。尤其是台詞,字正腔圓,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普通後期配音了一樣簡直完美。另外,演員的情緒把控也十分到位,尤其飾演導演的演員,很貼切地表現出了以為老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甚至是固執,以及對親情的眷念,還有對手下演員的愧疚,幾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使得這個任務非常立體化。說實話,我這個不懂喜劇的人,都被他的表演打動了。

除了演員的表演,現在的舞美燈光效果也很不錯。畢竟我沒怎麼見過世面,我才知道原來舞台布景是從天而降的,而不是幾個工人在幕布後面汗流浹背地搬運道具。

最後就是戲劇效果。在這方面,完全不用擔心開心麻花。整部戲通過演員的表演和台詞,以及各種喜劇衝突,營造出了很多的笑料。所以呢,如果是想在爆笑聲里輕輕鬆鬆度過兩個小時,這部劇絕對值得考慮。而且票價良心,可比看電影有趣多了。

好了,就說這麼多。

謝謝請我看戲的那個小姑娘。


挺失望的。無論是梗還是最後的感情升華都特別的生硬,有的地方甚至顯得很蹩腳。看完覺得對不起這150分鐘的時間。

整部劇把演出的過程全都搬到舞台上來,似乎也是想要告訴觀眾這就是一場戲而已,不用過分投入其中,以一個局外人的姿態看就好。中間引起我思考的有這麼幾個問題:1、如果已經知道悲劇的結局,想改變它,有沒有可能被實現?2、悲劇和喜劇之間的差別究竟在哪裡?但整體主題真的不太突出,笑點也比較刻意。男票看完問我這劇究竟想講啥?如果這是第一次看開心麻花,不會想看第二次。我也是同樣的感覺...跟《夏洛特煩惱》還有《烏龍山伯爵》比遜色不少。

我演出謝幕沒結束的時候去上洗手間,發現已經一大半人都開始離開座位了。精彩的演出大家一般都會等到最後一刻,捨不得走。當然,不同的人解讀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10.22

上海虹橋藝術中心

其他地方什麼情況不知道,這個場次看的人還挺多的,開心麻花的影響力也還真不小。

先不劇透。

開心麻花的宗旨是為人民娛樂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劇還是挺成功的,因為整部劇觀眾的笑聲沒停過,娛樂性互動性都很強。

但是從整部劇的結構來看,它的邏輯結構很不嚴謹,甚至有些混亂,情節拖沓,彷彿是為了拖延時間,幾分鐘能交代明白的事情,足足演了半部劇。最後還標榜向莎士比亞致敬?這大概是我見過最做作最搞笑的致敬方式了。

我先要說明我很喜歡戲中戲這樣的表現手法,所以話劇一開始還挺驚喜。然而到了後面,可能是編劇對戲中戲的理解有誤?沒有讓它發揮出任何作用,反而讓這個手法捆綁住了整部劇,情節無法自然地展開。底下觀眾只能幹著急。

「後悔滴」作為一個笑點不知道反反覆復出現了多少次,最開始還很喜歡這個笑點,但到後來次數多了也還挺尷尬的。

整部劇最大的亮點就是音效師了。他那句「導演給了我夢想,但你給了我現實」給我印象很深刻。現場的音效也確實挺贊。對了,值得一提的是,飾演音效師的,是個真的音效師。

大概是現在的觀眾太好騙了吧,這樣的劇上座率能這麼好。但換個角度想,也許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周末看個話劇也只是想放鬆放鬆,不想看你們扯什麼藝術手法和精神內涵。

反正吧,如果只是沖著開心樂一樂的,那值得一看。沖著內涵去的,就別看了


作為華電學子,有幸在學校看了預演,劇中有些情節可以看出創作人員在預演前很認真地了解了華電,很是感動,也看得出創作人員對作品的態度,所以這部劇肯定差不了,情節很是出人意料,笑點也恰到好處,為了不影響觀看體驗就不劇透了,總之個人推薦去看。


愛比恨的力量大的多;導演給我理想,你給了我現實;笑點密集,節奏後期有點拖沓,演員超棒,開心就好。2017-10-14,合肥,安徽大劇院。


和男朋友一起在海淀劇院看的

他一邊看劇一邊看球賽

對麻花期望太高了

不會看第二遍

不會回味戀戀不捨

不會興奮的討論

走齣劇院有點淡淡的失望

好多人都說好

我不明白

可能我只是一個普通觀眾

了解不了那種高深的藝術和笑點

反正把所有差評的答案都點了贊

大家發現沒有,除了點贊最高的答案,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差評,突然有點後背涼嗖嗖的感覺。


我是在華電禮堂看的預演,我是從頭笑到尾的,講道理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在不喜歡的前提下分析出那麼多東西來。喜劇就是為了開心,自己不開心就不看唄。

這部劇真的很不錯。


應該叫莎士比亞很生氣才對

希望開心麻花下一部作品千萬別這樣


上個月帶朋友去看了這部劇,我之前看過《夏洛特煩惱》,感覺挺有意思,現場氛圍也很好;朋友沒有看過麻花的話劇,於是極力推薦下準備帶他去看。

《莎士比亞別生氣》剛揭幕,羅朱的第一幕就感覺很尬。語調平淡,跳舞完全扯不動人心,剛剛還在跟朋友說麻花的劇超好看的我頓時說不出話,默默心想過一會就好了。

然後整個劇中,只要有一點點笑點,我就悄悄對朋友說,真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尷尬的笑聲小聲地響在我一個人嘴邊,還有就是朋友臉上勉強扯起來的嘴角。

看完之後,我覺得朋友對我的欣賞水平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粉轉黑,一劇之間。


推薦閱讀:

請問用歌舞的形式表現饑荒窮苦時期應該怎麼表演?有什麼歌舞劇或者現代舞可以參考嗎?
如何看待陳道明拍廣告和王志文不拍廣告?
如何評價歡樂喜劇人第三季第六期,特別是黃才倫又是第五?
話劇、舞蹈等舞台演員是如何每場都保持良好的狀態的?

TAG:藝術 | 話劇 | 演員 | 表演 | 開心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