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描述一下爵士樂教育的現狀,為什麼崔健先生會為該領域在中國的發展滯後而著急?

視頻封面崔健:再不抓緊爵士樂教育,中國音樂肯定會斷層 - 一席 - 騰訊視頻視頻


謝 @盈盈一盪 邀,這個好像有相關的問題,最近的挺熱門的。

這種擺態度的問題比較容易答,不需要查太多的資料,可惜是屬於沒有那麼多乾貨的題目,對人的幫助也不是那麼大。

先指出最關鍵的要點:其實那麼多人對崔健的這段話有意見,是因為他實在沒有用恰當的概念去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只好找了爵士樂這個詞。他要表達的是對中國音樂教育、音樂行業缺乏深度的擔憂,為其帶來的後果而捉急。個人也站在音樂專業的角度,這多少有為自己專業辯護和抬價的傾向。

我個人對國內的爵士音樂教育沒有多少直觀的了解,只是知道有幾個音樂學院開設了爵士系,有一定的專業人士在其中努力。至於具體有多少學生、老師,現狀如何,民間愛好者有多少,大約的組織形式,俱樂部的數量,活動形式和頻率,在線的相關網站有多少,有乾貨的和真正有價值內容的有多少,我都不甚清楚,因此我是沒辦法描述現狀的。

我從在網上的觀察,得出一些個人直觀的見解,嘗試去猜一下現狀。

葉公好龍的多,真正的愛好者少。

不要說普通的非專業群體,就算是音樂專業的學生也沒有多少人能分清楚爵士樂的概念、風格。

把Ragtime、RB、Blues當成是爵士樂的非常普遍,更糟糕的是以為弄幾個複雜一點的和弦就叫爵士,提到Jazz就言必稱「慵懶、小資」。除了堆砌幾個自己都沒完全弄懂的名字概念,基本就是兩眼一抹黑。這種類型的問題和回答在知乎和其他網站上很多。

更有甚者興緻勃勃地要你給他示範一下爵士樂,教他怎麼彈,結果連七和弦的聲響都不習慣,嚷著叫「這不好聽」,更不要說給他聽現代的,尤其是2000年後的爵士樂作品。

他們只是喜歡自己心中「認為唯一正確」的「爵士樂」,而不是真正無窮廣闊的爵士樂。味道純正的他未必認,他們比較喜歡咖啡廳里似是而非的輕音樂。

中國還在補課中。

國內不是沒有爵士樂的專業人士,最近幾年國內的經濟和需求比起其他西方國家要好,資源和人自然就會流過來。但基礎薄弱還是擺在那裡,一般人希望了解這種音樂,可是之前連渠道都沒有,只能擺弄一些三、四手還不知道正確與否的資料;聽眾多數只是感到新奇,而並沒有多數人能接受得來這種聲響,所受的音樂訓練也不足以支持他們建立一套必要的系統來欣賞;人才是不缺的,但基本還是從國外受教育回來的,本土沒有依靠自己力量培養出來的人。各種教學體系很混雜,沒有形成有效的,大部分人只能靠野路子亂學。

談到最核心的關鍵,就是音樂教育還是停留在缺乏深度的地步上,這不僅僅是業界的鍋,也和大眾對音樂的價值取向有關。就如某某動畫被禁不全是廣電的錯,而是敵不過萬千家長的口誅筆伐。普遍的觀點,無論是高層還是民眾,音樂只是附屬品和工具,對它充滿功利性的眼光,評判它的標準就只有一個:它能不能帶來實惠。基礎科學研究普通人不明覺厲,不能理解也沒看到直接的利益,但卻能被「這個東西最後成為XX技術應用」說服,有最終的產品能讓人感受「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音樂其實也有,可惜是從沒有人會詳細給你解釋我們在生活中得到它什麼樣的好處,許多時候只是得到一個虛無縹緲的「陶冶情操」。人人只會被恐怖片的情節和場景吸引,而不會知道它的配樂是和聲學、歌劇藝術、現代電子音樂、實驗音樂、好萊塢商業配樂理念的產物,對於不少人來說它可有可無,反正我是木耳,我又沒注意到。由此而來的是社會全面的對深度的無視,無論是對其理論還是技術的實現,因為這些沒有「價值」、不能帶來直接的「利益」,反而是細枝末節的利益——比如懂個樂器可以泡妹子、高考加個分、朋友面前好顯擺——被看作是音樂的價值,因此隨之形成的音樂教育和產業必定是扭曲的。先天已經不足,後天還要畸形。

音樂裡面有很重的一部分,比如理論和技術,它和理工科是很相似的。我是接觸到作曲相關的技術、作品分析的體系,才發現它和數學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從音的選擇、節奏型的選擇、對位、和聲規則……你要完成一首作品就必須將這些東西綜合考慮,過程不比解一道數學難題要容易。儘管我過去數學成績並不理想,但我卻發現數學的學習和教育給我帶來非常重要的邏輯推理思維體系,能幫助我獲得音樂學習和分析的能力。就像不少人認為的那樣,我買菜才需要用到四則運算,後面的微積分根本是多餘,考過以後就忘了,以後也用不到,可有可無,甚至想把初小以後的內容請出高考。今天對音樂的教育態度,學了一點小學的皮毛就認為夠了,再多都是浪費,反正我又不當音樂家。這和想請數學出高考的那些人是多麼相似。才會有不少人和家長以為「文化課不好就去當音樂藝術生,肯定比學語數英容易」,或者是「藝術生就是文化課不好的人才會去當」。

崔健的談話裡面還提到了「古典音樂」給人的刻板印象,好像「古典」就是照譜直彈。這個現象的歷史不是很久,懂點音樂史的人都知道不是古已有之。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晚期,音樂一直是創作和演奏不分家的,從牧歌發展而來的ABA曲式,重現的A部分就有很濃重的即興色彩;巴洛克的數字低音就是最早的「看和弦即興」;從莫扎特到李斯特,個個都是即興好手,至少也不是一無所知。今天學院里的「傳統古典音樂」教育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19世紀法國音樂學院開創的。那時他們認為社會的分工可以發展到音樂上面,於是把音樂教育一分兩塊:演奏家只需要專心於演奏技術,任務是訓練自己的重現的技術;作曲家只需要專註創作,實現的事情留給演奏家。本意是好的,讓人能集中精力。可發展到今天,大夥覺得音樂學習就是學習怎麼彈一首曲出來,我花了大價錢,好歹聽個響。還出現了入學演奏成績不好,給調劑到作曲系這種怪事。

認真,就能形成深度。國內的音樂就缺這個。可惜今天的社會需要大家快速形成商業利益的能力,很少有人沉下心來去認真。國人總笑日本,說他人太死板、少子化危機啦、經濟停滯不前、講規矩到太變態,可就是「認真」二字,甚至有時候太過執著,才形成今天如此龐大的音樂產業,音樂滲透到每一個普通家庭和年輕人裡面,日本人玩音樂就像中國人玩乒乓球一樣普遍。因此不敢說他是世界第一,但至少也創出屬於自己的爵士流派。獲得這種認真和深度,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僅僅糾結於缺少何種類型的音樂。

崔健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瘋狂地去補西方音樂的課。從最早的RockRoll、英倫、前衛、雷鬼等等,他們吸收了無數養分,才形成他們那個時代的搖滾樂。如果你認為這一切流行音樂都很通俗很簡單,那就錯了。前衛搖滾的複合節奏;迷幻搖滾對Modal的應用和即興,效果器的應用,包括人們都很聽不慣的各種特殊音效;Garage、Punk的種種接近噪音的聲響……音樂需要好奇心,不僅是對你自己喜歡的音樂,還需要對你不甚喜歡的音樂,你都要保持好奇心去了解,慢慢拓寬你的視野,才會接受你所不熟悉的各種新聲響,了解新的技術。否則你就永遠困於自己感興趣的小天地,還夜郎自大。崔健就是擔心新的音樂人只盯著商業上的成功,而忘記像前輩那樣保持好奇心,去不斷學習。我再怎麼討厭鳳凰傳奇和韓流,也會去聽聽月亮之上和嘔爸剛弄死他,再怎麼不對electroacoustic不感興趣,也會去聽聽那噪音一般的作品,嘗試從musique de masse的角度來看待。


看比較對象是誰,和美國日本比就是滯後很多了,美國是爵士起源地自然不用多說,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爵士大國,國內擁有三座爵士之都和數間Blue Note以及全世界最多的爵士CD銷量和3%人口的爵士楽迷。這東西就跟比人均GDP一樣,一定要去和盧森堡比那肯定很慘。好事是近十年來中國的爵士楽終於有了開篇的味道。

中國目前的現狀是就像搖滾之於北亰,上海基本上已經確立了中國的爵士之都的位置,但無論從質還是量方面來說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沒有這方面的沈澱,爵士楽之前在華人世界發展得最好的一直是臺北。


別說爵士樂教育,音樂教育都沒有靠譜地開展。

但是並不會斷層。

本人:音樂相關專業大四學生 從事編曲 音樂製作

大學四年。覺得自己學的編曲的東西都是靠自己。真沒跟學校有多少關係。

學校不差,科班都教的如此。你還指望一個現代音樂風格中最難的風格能被普及。

我覺得雖然國內的流行音樂和國外質量上整體存在差距,但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些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真的息息相關。日本美國爵士樂做得好,日本有完整受爵士影響的歷史。你能要求中國的發展程度馬上趕超日美嗎?

中國的流行音樂也並不會斷層。總有靠譜的人,總有做得好的人。

我覺得作為相關從業者。能把音樂做得更好一些,讓聽眾的耳朵別再局限於以往的流行口水情歌水準,把大眾的審美品味逐漸提高 耳朵帶起來,這才是更靠譜的做法


1、這個視頻的前半部分,崔健著重強調的是「即興」。

即興就是,樂者在此次演奏(唱)中有一段時間完全由你發揮,其他樂者只是跟從配合或靜聽。即興是音樂上的「浮想聯翩」、「觸景生情」和「興之所致」。

即興不一定全不在譜,但一定不會全都在譜。即興是一次靈魂出殼(譜),神遊物(譜)外。

即興與樂者當時的心境有極大關係,所以每場即興都是不可複製的。

即興,在爵士樂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即興與改編,是體現爵士中創造力的最好方式。很多時候,我在一曲爵士中,等待的就是那段即興,它是全曲的高潮所在,也是大師功力體現的見證。

樂曲很難描述,我拿知乎最愛聊的金庸話題舉例:

張三丰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采,各人盡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能用來對敵過招?」轉念又想:「料來張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數,好讓他瞧得明白。」

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丰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周顛失聲叫道:「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張真人,你這路劍法很是深奧,看一遍怎能記得?請你再使一遍給我們教主瞧瞧罷。」

張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胡塗啦。」張三丰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丰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
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說著將手中木劍遞了給他。張無忌躬身接過,轉身向方東白道:「方前輩請。」周顛抓耳搔頭,滿心擔憂。

這就是典型的即興,張三丰兩次演劍,各不相同,無忌隨即使出的劍法也無一招與之相同。太極之所以高明,就在此處。

2、但無忌的性格卻很不爵士,他溫和堅韌,卻少有幽默感和靈性。他更像崔健所說的古典音樂大師玩爵士。相比而言,獨孤求敗的兩個弟子令狐沖和楊過,更有天份。

令狐沖被岳不群嚴格授過基本功,突有一日得風清揚點撥,讓他放開束縛,以即興代替套路,便得了獨孤九劍的真傳。令狐沖嗜酒,胡鬧,背著師父吐舌頭,帶著師妹自創劍法,他不是岳不群心中理想的首徒,他的性格顯然更適合風式教育而非岳式教育。

楊過在很年輕的時候有過一次爵士式的思考,當時他已包納了玉女、全真、北丐、西毒、東邪等武功,便試圖自創一門而無果,後來想通,結論是想到哪招用哪招,這是戰術(招式)上的即興。後來由雕指點,得了獨孤求敗的練功方式,以重劍運無儔內力,走的是華山氣宗的路子。雕不能言,沒有像風清揚一樣把獨孤九劍的大綱傳於楊過,但其實爵士大綱已刻於劍冢: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無劍勝有劍」有兩種理解,一是內力太強,二是修為無礙。楊過顯然是第一種,而句中說「不滯於物」,我理解傾向第二種。

楊過後創的「黯然消魂掌」,身體各部皆或出招,很有爵士味。但楊過性格缺陷太重,嚴重依賴現場情緒,在與金輪的對決中幾乎失控。楊過一生成於悲憤也短於悲憤,畢竟執相,失了爵士的自由精神。

這三人,無忌是野路子的古典高手初窺爵士,身上斧鑿痕迹不重,所以被張三丰一點就透,但估計最後只能算是新古典界的融合大師;令狐沖是學院派憋屈少年得爵士解脫,發現自己是天命爵士好苗子,但令狐沖愛酒愛琴愛浪蕩,在爵士這條路上不一定能走太深;楊過是搖滾青年與古典界鬥了小半輩子,遇上爵士以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修習爵士大師遺著,證了些道理,成了明星,但最終走的仍是搖滾之路。

3、我常覺得,爵士即自由。但自由不是隨意放縱,它是深明法度邊界之後的揮灑。

中學物理曾講過「樂音與噪音的區別」,好的爵士即興永遠不會成為噪音,因為它出自既懂規則又有創造力的大師之手。糟糕的即興如同民間科學家或邪教領袖在知乎的發言一樣可笑,因其全悖基礎理論。

崔健在視頻的後半部分,說的是音樂教育體系的問題。

中國式教育的特點,師即天,他有判斷你對錯的權威,他可以在你長篇發揮的卷子上用紅筆斷然畫叉,可以逐一扳校你舞蹈動作中的各個關節,可以呵斥你在學習中的每次激昂。刻板威嚴的老師與坐姿筆直的學生相得益彰,他們是千年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當然我不是說拋開教育才是爵士之路,一味弒師那是紅衛兵。容許甚至鼓勵去驗證定律、拷問既有與推翻傳統的導師,才是大師的搖籃。

人的叛逆是天性,但靠叛逆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上面我把正統比作古典,把叛逆比作搖滾,把自由比作爵士。

能在古典中生出搖滾,在搖滾中聽出古典,才是爵士。

古典立而不破,具大象,守千年不敗,卻也難有建樹,如同胡楊木那三句排比。

搖滾以破成名,好的搖滾破得狠辣也立得驚艷,立得太正便有古典之相;只破不立便是瘋狂,如同紅衛兵。

而爵士,爵士沒有嚴格的破立之分,每次立皆是破,每次破皆為了立。

爵士是紫砂壺外壁環刻的「可以清心也」

爵士是道家的「道法自然」

爵士是佛家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爵士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爵士不是李小龍的任何一句語錄,但李小龍就是爵士。

篇末,放一段簡單的即興。

Fly me to the moon應該是很多人都聽過的曲子,這一曲是Diana Krall在巴黎一場現場演奏的LIVE。

以小段散漫的前奏開篇,觀眾完全摸不透要奏哪一曲。當Diana開口唱Fly me to the moon,觀眾才恍然,並鼓掌。注意聽,第一段唱詞背景已經是非常典型的爵士鼓點。

在1分10秒時,開始這一曲主幹的即興演奏,樂者與觀眾的情緒被慢慢調動起來,演奏跳脫了平地,在三維空間中任意迴旋。有一些小重複貌似無趣,卻一點點推高了情緒。3分12秒換吉他即興,如飛舞時遇上另一隻蜜蜂。4分10秒,Diana再次開腔唱出Fly me to the moon,把旋律拉回原曲,也把思緒從幻境拉回現實,你方明白剛才經歷了一場神遊物外。

Fly Me to the Moon (Live)-Diana Krall, Fly Me to the Moon (Live)MP3下載,歌詞下載


其實我覺得崔健想講的,他沒有表達準確,但是又找不出合適的詞,所以就拿爵士來說,這也是無奈。用以前我看過的一個老美寫的博文來說,可能比較合適,他說為什麼,當代美國人越來越少人追求Instrumental music?這個直譯過來叫樂器音樂,或者器樂,但是作者的意思絕對不是我們國家各種學院里教的那種死板的,照著譜子彈的器樂,而是靈活運用的,以樂器演奏為主、具備即興和創作能力的音樂形式。

因為技術的方便,越來越多的人用電腦做音樂,包括美國歐洲的年輕人們,加上商業文化、快餐文化的衝擊,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去拿起樂器一練就十幾年。但是音樂營養的源泉,就在器樂演奏中,沒有了紮實的基本功,沒有根,大樹最後是要枯萎的。用各種節奏包、音色包、鼓機,靠著頭腦里那麼點連一個調都轉不出去的有限音符就寫歌、發專輯,這是當下音樂業界最大的危機。

不過國內的情況,是雪上加霜,除了依賴電腦,學院的死板教育更是要命。

說個實例:有一次,本人為廣西970女主播電台的年會綵排台歌【百度:970女主播 彩虹】,和一個叫阿邦的琴行老闆合作,他還是廣藝畢業的,從小彈鋼琴哦!他彈鋼琴,我彈吉他。曲子結尾是一個標準的II--V--I進行,II級和弦出現的時候,旋律是mi la la do,這貨就配VI級和弦,我說不對,是II級,他說II級和弦有fa這個音,怎麼能跟mi配呢,豈不是小二度?豈不是很刺耳?我說這是現代和聲,mi 可以算作II級和弦的高位和弦音。解釋多次,這貨硬是不明白,堅持要那樣彈,我那個吐血啊!更吐血的是,當時有個廣藝的老師在旁邊教琴,也問:是啊,為什麼用II級呢?為什麼呢?

【有興趣的去聽原版扒帶吧,如果連II V I 的低音進行都聽不出來,你連這個帖子都不該進】

就這倆吧,大家想想他們一輩子要毒害多少學音樂的孩子?


@天樂Terry

我覺得這位天樂老師的言論有些不妥當 我嘴多提出來解釋一下

什麼叫

「中國音樂從業者平均水平太低了,音樂學院大學本科畢業到底什麼是爵士樂都不知道就更別提爵士樂教育啦哈哈哈」

我覺得大家都是學音樂的 對於這些東西咱們得理清楚

音樂學院裡頭 按專業分系

舞蹈系的需要知道爵士樂?

樂器工藝系的需要知道爵士樂?

民樂系的需要知道爵士樂?

你那話說的好像音樂學院出來的只要不知道爵士樂都是一幫呵呵?

這種話和「哇你是學音樂的啊 那你唱歌一定很好聽吧」一樣很極端

再者 你真的了解過音樂學院爵士方向的教育嗎 別人家我不說

我所在的星海音樂學院地處廣州 現代音樂與戲劇學院(原現代音樂系)下有

爵士吉他專業 爵士鼓專業 爵士鋼琴以及貝斯專業 院系裡都有專門的爵士BIG BAND

project ACE 的吉他手就是我們學校爵士吉他專業的 學校里的爵士專場多的是 作為一個搖滾愛好者的我還一直很煩惱幹嘛全是爵士爵士爵士

我想說的是 目前音樂學院的爵士教育的確不夠 但

1 音樂學院出來的不是一定要懂爵士 不懂爵士又如何 專業那麼多 憑什麼一定要學爵士 吃飽了撐嗎?

2 音樂學院里也有懂爵士的 說不定還有比你彈得好的

歡迎您來星海交流 學習 或者切磋


先別說爵士,先把基礎音樂教育搞起來。


看了 @xrch 的回答真是把我給暈的。。。。這種回答看不下去,你以為在知乎貼圖加文字可以有幾百個贊,但是不代表你說的就是對的,我要為很多我在國內的音樂界朋友打抱不平!!

爵士樂本身發源地就在美國,這是他們的文化就是他們的「民樂」你那中國跟美國比,怎麼不說美國不教古箏琵琶?爵士樂不適爵士的音樂,而是JazZ音譯過來的,讓新一代人「爵士」好像是很高檔的,其實爵士樂就是在特殊時代黑人白人所誕生的非常民俗化的產物,爵士樂在中國雖然起步晚,但是如今真的不差好的樂手,相比各大城市都有比較一流的樂手,其中都不法有去歐美日韓留學交流過。。就你翻翻網頁就能對現狀批判了,真是把我給嚇哭了。。居然還可以是通過缺乏編曲和作曲來批判爵士樂,我真的覺得很可笑,有些領域不懂還是不要強答了。。學生真的應該到社會裡,圈子裡去混一混,打聽一下,了解了解實情再發言,行內人的話你外行聽不懂的。。。。

有些東西怎麼可能放到網上來讓外行都看到。。上音,沈音,央音具體招生簡章我不知道,他們本身是收到教育部的藝考制度所限制的。。但是實際上電吉他,鼓,貝斯,爵士鋼琴每年都有招而且不斷輸出優秀的音樂人才,只不過網站上沒有這個分類報名,憑什麼一個外行搜搜網站就批評我們的音樂圈了?上音,沈音,武音的爵士樂學生真的非常的好,有很多年輕人在自己的夢想理想上展現自己的力量,你不了解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北京上海各個樂學院的學生平時自己課餘時間出去接活,各類五星酒店,高檔酒吧這些私活老師都把這些私活外快資源放給學生自己去鍛煉了。。因為那些老師自己有更高檔的私活圈子,在各種高檔會所,富商的私人晚宴,各種試驗性的音樂沙龍火得不要不要的。。。。你不知道是因為你,外行。。。。。每年我回一次國都有事沒事的可以接到一些小演出,你說這地下私活不好嗎?水準不高?我覺得以我的音樂知識角度來看,唯一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這些樂手的私活收入可能都沒報稅吧。。。。我們也不會讓你們外行知道我們在幹什麼。。又一次我在烏鎮,幫一個做晚宴現場的朋友,請的老外樂團,樂器都租好了結果老外毀約人不來咋辦。。。。那個管設備的上音鋼琴畢業的電琴預設了三個音色就暫時拿來當鋼琴彈,聯繫運輸小哥的就是沈音畢業的,經濟人是妹子聲樂專業爵士通俗都會,我以前就是打爵士鼓的,Stand by me, Fly me to the moon, Les feuilles morte, Spain, all Blues各種爵士經典Standard都不可能不知道,就說好的即興一人過兩回然後稍微排練磨合了半小時,然後就是演出了幾個眼神的交流,撐了兩個小時。。這樣的水準真的不比在法國的情況差,也就是如此了。。。。國外有好的也有糟糕的。。中國也有糟糕的更也有好的,不能只看得到中國糟糕,只接觸得到國外好的就說中國糟糕。。。。真的是你暫時還在外行的圈子裡,接觸不到好的而已。。

崔健的矛頭指向的不止是音樂教育本身,而是社會對音樂教育的歧視真的非常深刻!國內音協清一色古典音樂。。他也不是在說古典音樂不好,而是說整個人類社會的一股風氣,整個社會沒有接受多元化的,整體只被市場性統一性的思維所驅趕走向一個封閉禁錮的現狀。。。。而不是說搞古典音樂不好,為什麼他說不抓爵士音樂教育會出現斷層,之後的話就補充了!!是整個音樂界缺乏對多元化內容的認識!!這裡我用的是認識,而不是重視,因為整個社會意識不到多元化的存在。。 @莫索先 也提到了,古典音樂,爵士音樂,現代音樂,民族音樂,還有那些流行音樂,我們的資本市場沒有幫助我們的文化進入一個多元化並且具有包容性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 @莫索先 還提到了「認真」,實際上因為很多認真而且優秀的樂手都很難在市場中得到他們應得的報酬,因為他們「認真」所以很多時候不願意讓自己的音樂跟有錢人跟有權人達成妥協,很多時候會遇到困難。。這些認真的人是靠著精神追求,自己喜愛音樂的熱情,加上親人愛人的支持才一步步的走著這條道路,如果認識到這些人近距離的請他們喝一杯啤酒,聊一小時天真的能感受到z可歌可泣憑什麼就被@xrch這種外行這麼指指點點瞎評論。。。。

人人都知道周杰倫,梁靜茹這些,時間長了一聽到曲婉婷就感覺好新奇。。實際上在你們的視線範圍之外存在很多同樣甚至更優秀的樂手,只不過他們沒有被包裝成你們看到的那個樣子罷了。。。。你會明白除了少部分人掌握了資金和人脈的圈子,大量優秀的樂手都在自己摸索尋找自己的音樂,同時尋找自己的聽眾。。我在知乎每天會有十幾個問題邀請圍繞在什麼什麼歌手唱功怎麼樣,什麼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什麼是怎麼樣的。。但是,但是我也必須去看,因為生怕有質量的問題自己會錯過,我也會去翻音樂類的最新問題有沒有一些值得去解答的問題, @知乎小管家 在音樂類的分類居然沒有,現代音樂,沒有無調性音樂,當代音樂里只有一個爵士樂分類。。。。從這一個社交網站的分類問題,側面也就可以說明了,整個社會對多元化的認識不足。。就好像鋼琴誰都知道,但是專門為製作鋼琴的木材是什麼?木材加工到每一個零件這當中的精細程度也很少有人去深入了解。。。。音樂就好比這個大鋼琴,爵士樂,現代樂都是裡面的一個琴鍵,一個零件。。你可以認為音樂就是一個大鋼琴的整體看一眼就走了,你也可以去品玩那個零件多麼巧妙的做工,發揮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20年前人們的觀念還是音樂又不能吃飯。。。。。如今大人們的觀念認為音樂是一種娛樂,休閑方式。。。。就算這個改變緩慢的但是一定會改變。。今後人們一定會明白,音樂是一種精神追求!!崔健也說了,這是人類的本能,從古文明就有了。。。。而且我說的精神追求的那種「音樂」它一定是多元化的!!在從古至今,自從人類有文明有文字記載以來就已經有了對音樂的描述和各個文化對音樂的不同見解。。這種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不是 你這種外行翻幾個網頁就明白怎麼回事的。。。。

而且爵士樂在現代的沒落與低迷是很自然的,即使爵士樂的音樂性是永恆的,但是正是因為他曾經到達過一個巔峰,同時人類社會是進步的。。因此一定會慢慢的走下神壇,但是不代表就此消聲滅跡,它一定會想古典樂一樣作為人類文明中絢爛的一筆被傳承下去,也就是說一定會有人持續的去從事,去發展這種文化,這種音樂形式。。。。

因為音樂一定會多元化。。。。

我們的人文不可能就這樣終結的。。


謝謝邀請,別人邀的就不答了 :)

我對這一類問題的興趣不大,目前致力於從自身做起

爵士樂在中國還沒法展開高層次大規模的教育,所以,現階段爵士樂在中國的教育是非常基礎的!絕大多數爵士從業者是留學接受的教育或是自學。北京有一所私立音樂學校出了一些爵士樂人才,如果放到整個爵士樂的市場體系里,數量和質量都是很基礎的。不像古典音樂領域,能夠輸送頂級人才。

並非不喜歡得罪人,但是回答這個問題確實很主觀,並不排除答主才疏學淺的情況,所以首先向被我冒犯到的人和事致以歉意

我們一步一步深入探索

首先,爵士樂的核心是即興,在樂手和聽眾對音樂建立起來這個認知以前,談不上爵士樂

第二,中國我還沒有發現把爵士樂玩透的人,所以建立不起來一個體系

第三,爵士樂的歷史就是美國近代史,甚至可以談到美國史,這個東西學是學不來

第四,爵士樂對音樂基礎的要求很高,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中國樂手超不出1000個,都是活多的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不同的是一類干音樂的活,一類不幹音樂的活,相似之處是這兩類人都沒時間教

第五,就算他們有時間教,也沒有人能達到可以被他們教的水平上,有這個水平的大多在干古典音樂

第六,中國文化對音樂的需求不一樣,爵士樂需要很多年時間為生存發愁,到死都火不起來,比如Adele之於Kenny Werner,但是後者有這種精神需求,中國有這種需求的學生和家庭都很少 。

第七,爵士樂的歷史,毒品史,民權運動,人權宣言,種族歧視等等,這些東西全被過濾了,怎麼教?因為缺乏信仰,譬如一個穩定的價值觀,中國缺乏開放到這個程度的自信。

第八,爵士樂的發展史,乃至西方音樂史,從中世紀音樂開始到文藝復興再到浪漫主義再到當代音樂,一句話說,就是把(所謂)難聽的變成好聽的(把不和諧的變成和諧的),實際上,東方音樂,乃至東方藝術都不存在這樣的思路,『天人合一』,除了你自己的心以外,這世界哪有什麼不和諧的東西?因此,爵士樂的很多很多理論,技法,對於堅固的保守主義者而言都是雕蟲小技,真正重要的是大道。超現實的是,關於音樂的『道』和現實最主要的矛盾,並不在音樂,而是在市場,西方音樂從古典主義開始就已經開始市場化了,中國音樂到現在,都沒有這個需求。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那都是頂級音樂家,需要經紀人嗎?不需要!除了他們,中國的文化系統里,還有給頂級音樂家的平台嗎?在教育已經市場化的同時,音樂沒有市場化,所以就沒有一個市場化的『音樂教育』,不掙錢也不是不可以干,干不下去就是了。聖上又不管,也管不住,馬化騰啊,馬雲啊之又一點都不懂,王健林呢,先掙它一個億,小CASE,關於音樂能玩的不過就是唱卡拉OK。音樂,教育,音樂教育這些事情這時候就和社會脫節了,三教九流也就產生了。這不是音樂家和教育家的事情,崔建也就那裡說說而已。這種事情需要另一個馬化騰和楊瀏蔭(著名音樂教育家)聯合起來才能幹成。崔建的呼籲不如他自己去教音樂更具有力量!

第九:爵士樂是種族、文化融合的產物,這一些東西,誰也不能只看見光明的一面而忽略了黑暗的一面。基督教文化的封閉性,古希臘式的城邦思維,新大陸的焦慮和清教徒的資本主義精神。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東方文化解構,就比如這麼多年過去了彝族和漢族融合了什麼音樂出來?還不是誰唱誰的,誰跳誰的。有一位古琴演奏家叫做曾小剛,瑞典最好的皇家音樂學院的全獎獲得者,用古琴玩了七年爵士,最終說,還是古琴更自由!沒錯,爵士樂的本質是在解放音樂,問題是只要有節奏,音樂就不是完全自由的,然而,沒有節奏,怎麼可以算是音樂呢?如果沒有產生在中國文化里的音樂理論家來解決這些問題,爵士樂怎麼教呢?也就是說:沒有理論,教什麼呢?在有自己的理論之前,我國的爵士樂教育都只能是繼續摸索,積累,形成,談不上規模。日本現在可以製造頂級的幾個或者十幾個爵士音樂家,但在1990年代,他們就有被翻譯成英文的爵士音樂理論書了。

崔建說的我沒有看!我覺得他並不需要為此著急,音樂這個事情從形式建立,但最終會走到虛無,如果這世界的規則是中國定的,北大就比哈佛牛B,同理,古琴就比爵士牛B,這東西都還是需要靠條件去成立的,用佛家的話說就是『無自性』!所有無自性的東西都沒必要執著。唐朝沒爵士,漢朝也沒爵士,紅軍長征或是崔建新長征的的時候都沒爵士,崔健不照樣做音樂嗎.中國音樂沒斷層啊

中國音樂現在在世界領域內確實不是主流,主要的原因在市場,不在音樂本身,如果靠音樂說話的話,那世界的老大就不是美國了,至少全世界都有機會輪流坐坐,在中國解決版權問題之前,音樂教育啊,這那的,一切免談。所謂的音樂市場,僅僅是依靠電視台的選秀節目,這和樣板戲有多大區別?不就是人多了湊熱鬧嘛?和音樂什麼關係?選秀節目唱紅的歌越多,越是音樂的悲哀。這說明,哥們平時不聽歌啊!不是嗎?假設:有一個音樂淘寶網,小賣家門賣一首歌的利潤和賣一件襯衣的利潤差不多,那音樂就可以欣欣向榮了,買的人多,賣的人就多,賣的人多,學的人就多,學的人多,學好的人就多,那時候,你直接把Victor Wooden 請過來教Bass,直接把Jody Fisher 請過來教吉他,怎麼會斷層呢?我們上面說的九個問題全部解決了。

談到這我就發現我沒興趣了,還是自己學好了做塊鋪路石吧。因為這些事情需要時間,就算是古琴,當代中國會玩的也沒多少,並不是說就爵士樂的教育不行,專業院校,民辦力量,甚至加上網路教育,音樂產業的師資力量是極為匱乏的。即使學生夠了,老師不夠,一個老師教60個學生,一個都成不了才,音樂不是課後做作業那樣的學法,毀的學生多了,就沒人干去學了,這不是大鍊鋼鐵的思路,反而,確實需要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才能成為現實。提高音樂版權的價值,這事兒比搞爵士教育更迫切。

不過在這個事里,我確實得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某些領域,確實出來了那麼一兩個人或是一兩家公司,把事兒都給解決了,所以這事突然都解決了搞爵士樂教育也是有可能的吧。

爵士樂教育的重要性有三點

第一:教育本身!爵士樂的訓練比古典音樂更自由,更科學,更高效

第二:全球化!爵士樂的理論非常細緻,全面!節奏非常複雜,然後又講究即興,這就為全球化,譬如跨種族跨文化的合作提供了極大便利。

第三:市場!誰都想不到Psy會從Youtube上揚名立萬,但這事就這樣發生了,Itunes 把超級明星變成了虛擬現實,以後越來越不會有超級明星,所以,精良的小製作會成為音樂市場的決定者,爵士樂作為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走的是下坡路,從業者越來越少,但是爵士樂教育卻逐漸成為了主流音樂教育的形態。

最後,我希望崔建出來教音樂,音樂這個東西,學了就得教,傳承斷在自己這,給音樂交代不下去,做音樂,教音樂,兩個事情都幹完,才能算個完整的音樂家。這是我的看法。


你不能讓我描述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呀,中國音樂從業者平均水平太低了,音樂學院大學本科畢業到底什麼是爵士樂都不知道就更別提爵士樂教育啦哈哈哈。


發展爵士音樂的現狀?親愛的題主,你可知道中國是沒有爵士的文化的。根本就沒有爵士這一層,何來的斷層?


這個嘛,我們是否先提升一下流行音樂水平,然後培養出大批古典音樂愛好者,然後再來談爵士。


中國的爵士樂大家還都沒有開始認識和接受,如何談教育? 現在很多大家眼中所謂的爵士可能只是rb或者blues之類,現在的傳統大樂隊爵士國內還少之又少吧?要想開展爵士音樂教育首先得讓大家都了解爵士或者喜歡爵士才能開始吧?我認為現階段國內所謂的爵士樂也就是流行音樂,並沒有那麼細的分類


簡單來說就三點

1.不和諧和弦的合理運用

2.大量和弦外音的運用

3.在不和諧和弦上的大量和弦外音的即興演奏

現代爵士還好,傳統爵士巔峰如John Coltrane MR.PC, Giant steps那種速度下和弦的多變程度以及和弦外音的運用幾乎是本能反應。

以我們的傳統樂感來說,理解不和諧和弦已屬難能,運用和弦外音就更困難了,再談到本能反應,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獅子合唱團(蕭敬騰)的新專《lion》?
如何評論我是歌手第四季決賽老狼第一輪的《禮物》?
中國搖滾樂的近況如何?
左小祖咒玩的是民謠,為什麼稱自己是「搖滾師」?

TAG:音樂 | 爵士樂Jazz | 流行音樂 | 中國搖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