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時杜魯門為什麼拒絕蔣介石派3.3萬士兵?


彭帥見於太祖,太祖問之曰:「朝鮮事若何?」

彭帥對曰:「彼甲兵堅利,甚難!然使臣有此,必大破之。」太祖曰:「卿姑待之。」

不日,常公謂麥酋曰:「願以三萬軍助戰,乞給兵甲。」麥酋喜而欲成之。然事終為大酋杜魯門氏所沮,遂寢。

他日,太祖召彭帥而告之曰:「事不諧矣,惟君勉之!」


因為他們雖然叫聯合國軍但並不是說他們一定願意去聯合國軍。


麥克阿瑟支持蔣介石出兵而杜魯門反對 就是將帥之間的衝突縮影

麥克阿瑟希望能同中國進行一場大戰,在亞洲徹底的將共產主義擊潰

雖然他對國民黨軍的戰鬥力也不以為然 但仍然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蔣介石更不用提了,自朝鮮戰爭伊始,他就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他巴不得這場戰爭能打成世界大戰,這樣他就可以反攻中國大陸

所以麥克阿瑟和蔣介石的想法是部分重疊的

但這事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第一 當時中國還沒有正式參戰,美國不想刺激中國,如果國民黨軍不參加,那還另說,但如果國民黨軍參加戰鬥 那估計中國妥妥的會參戰,所以他們不想讓國民黨軍加入

第二就是得把蔣介石給摁住。蔣介石當時一聽到朝鮮戰爭開始就樂不可支,不過在美國人看來,台灣當時自己朝不保夕 因為有第七艦隊的支援才堪堪守住,形勢仍然比較脆弱,再把國軍調到朝鮮戰場那台灣怎麼辦,而且要靠自己保護的台灣還抽調兵力跑過來支援自己算是怎麼回事?再者,大家對國民黨軍的戰鬥力已經失去了信心,雖然蔣介石打算派到朝鮮戰場的52軍是國軍最精銳的部隊,蔣介石也一直在跟美國人說「我能贏看我的」。但美國覺得如果國軍加入,估計跟韓軍一個下場,說不定還不如人家。你要後備部隊直接用韓軍就好了嘛,而且,蔣介石和麥克阿瑟都想打大仗,這兩個要是合在一起上了舞台,說不定就是三戰了。等到艾森豪威爾上台的時候,美國已經打算結束這場戰爭了,自然更不會再讓國民党進來添亂。

第三 英國當時跟中國已經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正在接洽中,英國當然不想跟國民黨軍在一起戰鬥 以免刺激中國導致談判流產。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他們希望的是在亞洲組成一道防線圈住共產主義,把精力主要用在對付歐洲和蘇聯上。因此當到了後期,美國已經打算從朝鮮戰爭脫身了,自然更不可能再把國民黨拉進來。美國當然想要同共產主義較量,不過當時不是時候 朝鮮也不是決戰的地方。


有了美械裝備的共軍,杜魯門想想都覺得可怕。。。。


對面志願軍裝備已經夠危險了,蔣介石還打算送對面4個師的美械?


你敢給隊伍里最水的傢伙聖劍嗎?


老子給你那麼些美援,你還沒怎麼用呢,就又那麼迫不及待的想給TG送過去?你這後勤部長也太給力點了吧。

老實待著吧你。


舉報黨你們真是夠了,你們看我哪兒政治敏感直說行嗎?這麼不明不白的被舉報我壓力很大啊

====================================================================

第二遍被舉報政治敏感,我哪兒提政治了?

====================================================================

竟然被人舉報政治敏感——這個回答哪兒政治敏感了誰能告訴我?

簡單來說就是

美國實際上並不希望中國捲入朝鮮戰爭——雖然美國深信中國已經已經摻和進去,但是美國不希望雙方正式撕破臉

另一方面——一群被TG追著滿地圖跑的殘兵敗將來到北朝鮮,稍有常識的人就能看出,如果北朝鮮的T34繼續前進……

當然,你要是非說中共是靠斯大林援助的T54打跑了蔣介石我也沒辦法不是么┑( ̄Д  ̄)┍

6月里最後的一個日子,星期五早上9點30分,杜魯門把五天前在布萊爾大廈會見的同一批人都召集到白宮內閣會議室。他告訴他們他已同意向朝鮮派遣一個團,並認為他幹了一件沒錯的事。接著他徵求意見。全體同意。

  總統詢問他們在使用額外軍隊問題的竟見。他傾向於同意接受一天前蔣介石願在5天內向朝鮮派遣33000中國國民黨軍隊的提議。這肯定是及時的和重要的援助。但他讓他們仔細考慮可能出麻煩的地點。例如,毛澤東將會幹出什麼?蘇聯可能會在巴爾幹、伊朗和德國干出什麼?

艾奇遜認為出現來自台灣的中國軍隊,可能使毛澤東加入這場衝突。因此,他們將重創這位總司令 [ 譯者註:蔣介石 ] 的部隊,而且如果中國共產黨軍隊進攻台灣還會削弱他自衛的能力。柯林斯補充道;「提供的3.3萬名部隊幾乎沒有現代化裝備,在對抗北朝鮮坦克時會像李承晚軍隊一樣毫無用處。」

8月3日,杜魯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三天以前麥克阿瑟對蔣介石的閃電式訪問,麥克阿瑟力圖儘可能策略地向蔣介石解釋:國民黨軍對中國大陸的任何空襲都將受到美國第7艦隊的攔截。麥克阿瑟對新聞界的簡短聲明沒有引起轟動,但蔣介石的公報卻是一顆炸彈。他聲稱他與麥克阿瑟的會談不僅涉及到聯合保衛台灣的問題,而且包括「中美軍事合作」的問題。他最後稱,現在可以「確定」他能戰勝大陸上毛澤東的軍隊。

  蔣介石的聲明激怒了杜魯門和五角大樓。他們不想與毛澤東發生任何可能導致他介入朝鮮戰爭的糾紛。艾奇遜贊成他們,並對麥克阿瑟吻蔣夫人的手一事頗為惱火。他給美國駐東京大使拍了一封措辭激烈的電報,要求給他一份關於麥蔣會談的詳細報告。

  麥克阿瑟對他引起的轟動假裝表示驚訝。他說台灣之行不是他本人的主意,而且他的聲明措辭謹慎。但是由於艾奇遜堅持要對麥克阿瑟加以譴責,杜魯門便通知麥克阿瑟,他將派艾夫里爾·哈里曼去東京商討遠東的政治形勢。「作為一名士兵,」麥克阿瑟告訴溫文爾雅的哈里曼,「我將執行總統發布的任何命令。我和蔣總司令只討論了軍事問題。」

  哈里曼的報告使總統大體上安了心。他完全同意麥克阿瑟的判斷:他們應該在世界各地與共產主義進行鬥爭,只有台灣除外。總統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他和麥克阿瑟「在台灣問題上的看法完全一致』。他還認為這是「最終的結論。」

在這個時候中國還是一個可以爭取的搖擺國家,美國很清楚,自己踩過三八線,中國不一定會馬上動手,但是如果美國過多的介入台灣問題,那中國一定會傾盡全力來想辦法打擊美國。


國軍準備派52軍去,52軍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沒被成建制消滅過的一個軍。

阿瑟快同意了,白宮一方面擔心政治問題,另一方面也確實感覺國軍戰鬥力爛


這三萬人老家可是大陸的,被人裝船萬里迢迢送到一個島上形同坐牢,又被人裝上船萬里迢迢送到朝鮮……

你確定他們不會找個理由投降了回老家?


如果向杜魯門提議的人不叫蔣介石,這三萬國軍士兵是很有可能出現在朝鮮的。

實際上,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有為數不少的國民黨人的身影,他們一般出現在4個位置:1.一線作戰

2.情報分析和翻譯

3.潛入戰俘營,策反以及煽動戰俘內鬥

4.宣傳攻勢

回到問題,簡單就是說「我不給,你不能搶」


萬一起義了,美國可不想兩線作戰,畢竟,常凱申的部隊,起義不是吹的,運輸隊隊長也不是裝的。


老蔣一來,到底算中國內戰還是聯合國維和?

不過主要是凱申物流信譽好。


1.當時台灣自己都需要美援,派台灣的部隊去和自己人沒區別。而台灣的部隊本身稀爛。

2.派中國軍隊打志願軍那就把朝鮮戰爭給擴大成東亞戰爭了,有擴大戰爭規模的風險。


據說朝鮮戰場的美軍經常遇見自己的照明彈打不響,但是志願軍的照明彈永遠一打一個響。百思不得其解的美軍在繳獲一箱志願軍照明彈以後,發現自己的照明彈都是42年生產的,可志願軍的都是47年生產,然後經由凱申後勤元帥送到了tg手中。

賣腎援共常凱申如果能再送3.3萬人份的美械到志願軍手裡,留下旗幟的就該不是北極熊團而是陸戰一師了吧。


中單十分鐘0-8,你還會給他藍buff嗎?


三萬多人……正愁沒辦法回家呢,蔣公突然給指了條明路……


國軍戰鬥力太差,而且全世界都知道蔣介石想第三次世界大戰想瘋了,蔣介石想藉此拖美國下水,甚至可以藉此從東北方向反攻大陸。美國人只想打局部戰爭,不想打全面戰爭,美國人不會給蔣介石機會的。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凱申物流,值得信賴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台灣 | 戰爭 | 朝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