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聽一個英文學術講座?

題主是個科研新人,英語聽力很弱,學院裡邊又時不時會請一些比較牛的老外過來做學術報告。看著教授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對著PPT侃侃而談,題主除了欣賞教授舉手投足間的異國風味和景仰其神一般的學術造詣之外,剩下的就只有罵娘了。

知乎牛人很多,不知道針對題主這種情況,眾知友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是經驗可以分享。


不邀自來。主要是看現有的答案實在是不太同意,所以怒答。當然了,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我只是說一說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

0. 背景知識

我四級還行,六級保底過,沒考過托福沒考過雅思,現在博士三年級在讀。到現在為止出國參加了三次學術會議。分別是:

  • 2014年2月去巴基斯坦參加IBCAST 2014會議。這次只能算是一個邀請會議,中稿論文水平一般。
  • 2014年7月去澳大利亞參加ACISP 2014會議。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參加密碼學國際會議,CCF推薦C類。

  • 2014年9月去波蘭參加ESORICS 2014會議。這次會議水平更高一些,CCF推薦B類。

在7月和9月遇到了好多密碼學界的前輩們,對我的基本評價是:做Presentation口語很流暢,像是在國外呆過1年以上的。我對自己的評價是:專業領域的英語水平類似是GRE。日常英語水平是六級。

開會過程中當然也要聽別人的Presentation了。我的感覺是:和我領域類似的方向,聽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稍微偏離一點就完全聽不懂,跟不上對方的節奏。

==============================

1. 一個簡單的測驗:英語好壞與能不能聽懂報告和看懂論文是否相關?

我摘錄密碼學論文中的一句話,用詞簡單,句式簡單,大家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First, we introduce a new general technique for proving systems adaptively secure.

The first component of our methodology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mi-static model of security.

In the semi-static model of security an attacker must first commit to a set S before setup, but then can later attack any set S^* that is a subset of S. This gives the attacker more flexibility than the static model, in which it had to exactly commit to the set it attacks.

這一段話我相信用詞大家都能看懂,不過串起來什麼意思?如果這句話是報告人讀出來的,能否聽懂呢?我相信聽懂比較困難。

==============================

1. 托福、雅思考到好成績,和能否聽懂學術報告關係不大

注意我上面給自己的評價是分兩面的:專業領域英語水平以及日常英語水平。後者如果參加托福、雅思考試是能夠提高的,前者的提高方法完全不一樣,而且我認為兩者沒有本質的關係。

我導師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英文)論文寫不出來,絕對不是英語不行,而是知識水平問題和邏輯問題。我以前特別不服這句話,現在徹底服了。

我第一篇論文做出來後,給了一個托福106的人幫我改改。他的反饋意見是:你這英語寫的很好啊,好多詞我都不認識,需要查有道。但是我自己覺得用詞很簡單。反過來,我表弟(托福也是100+的人)看我英文寫作不錯,寫了個推薦信讓我幫他改。我只能改邏輯關係,一些前後不連貫的話,用詞是改不了的,因為他的用詞很好,但是從他的角度認為我的用詞很好。

再有個例子,就是我第二篇論文寫完後,請我大學英語老師幫我改。我坐在旁邊看著,老師改的時候會讀句子,讀的時候類似是這樣的:

  • 原文:Semantic security against adaptively chosen ciphertext attacks (CCA2)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standard security notion for cryptosystems against active attacks. ABE is usually suggested to enforce 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on outsourced data in cloud storage an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 閱讀:什麼什麼 against 什麼什麼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standard security notion for 什麼什麼. 什麼 is usually suggested to enforce 什麼什麼 on outsourced data in cloud storage an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也就是說,英語老師改的時候把專業用語全部忽略,然後看語法和日常說法中的錯誤。如此可見,這裡面的坑多深…

日常英語訓練的是日常中約定俗成的說法,英語的語法,單詞,句式等等。這些是幾乎所有Native Speaker都約定俗成的說法。平時我們學英語學的也都是這些。所以,日常英語學習涉及到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等等,這些東西是大部分Native Speaker都知道的,就像說中文提孔子、孟子、秦始皇、馬克思主義、黃河長江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

學術報告中,有非常多自己的約定俗成片語、縮略語、固定用法等等。如果在報告人說出這些用法的時候,自己腦海中不能非常快速地反應出對應的意思,那麼一下就跟不上了。阻礙論文閱讀、寫作,以及聽學術報告的幾個大問題列舉如下。

  1. 專業辭彙。這個東西只能通過多讀、多看來積累。而且這些幾乎不可能通過日常英語習得,大部分辭彙都是GRE級別的。比如,密碼學新出來的幾個詞看看認識的人多不多呢?Lattice, Multilinear Map, Structure-Preserve, homomorphic。有一些詞,做密碼學的人都知道,但是日常用的很少。比如Hierarchical這個詞,這個詞我寫論文的時候已經拼過無數遍了,爛熟於心。但是在托福課上面,很少有人見過這個單詞。再比如,最近刷Abstract Algebra的公開課,單詞:eigenvector and eigenvalue,isomorphism, automorphism, determinant,我想如果沒學過代數學的可能很少有人認識。再比如,日常英語中幾乎不可能用什麼ciphertext, encryption, polynomial, parameter這些詞語,但是這些詞語在密碼學中是經常出現的。這些東西幾乎不可能通過學習日常英語來習得。即使日常英語特別熟練,當你聽到ciphertext這個詞的時候,你可能腦海中會把這個詞拼出來,但是不知道什麼意思。看看這段話知乎給我的拼寫建議就明白了。

  2. 常見詞的不同意義。這個例子有點難舉。比如,String這個詞,我相信所有做Computer Science的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字元串」,但是日常中這個詞是另一個意思。這個也需要積累。
  3. 固定搭配。這個東西就多了,隨便說幾個密碼學的:Dual Pairing Vector Space, Key Encapsulation Mechanism, Chosen Ciphertext Security等等。

學術報告裡面第二個常見問題是:語法和時態很簡單,複雜句非常少。因為論文和報告本身是為了給人家講清楚,而不是show英文水平的。這也導致我現在專業寫作沒有任何問題,一到日常就瞎了。

所以,答主認為如果基本英語技能過了(比如四級),想聽懂學術報告、寫論文什麼的,需要的是專業英語知識,而非日常英語知識。

==============================

2. 如何訓練專業英語

在此給出一個我自己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專業,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 專業英語辭彙入門。首先,把手頭上面中文的教科書放一邊,從英文的看起!剛開始很困難,總是要查詞,看的特別慢。不過讀著讀著就會發現越讀越快,而且反而不習慣中文表述了。有這個感覺就對了!因為,英文比中文更適合客觀論述。英文的邏輯性很強,中文反之幾乎沒有語法,邏輯性很弱。所以我們有時候總覺得中文教材寫的不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中文太厲害了,一句話可能有好多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中文的信息壓縮能力太強,而這反而制約中文在學術領域的使用。
  • 專業英語聽力入門。閱讀後,大多處查到的詞是不會讀的,而且讀英語的時候,腦海中很容易自己讀出聲,這時候就會出現發音不對的情況。如果發音不對,聽到同一個詞的時候腦海中是不會有反應的。怎麼辦呢?很容易的方法是:聽公開課!公開課是一個很好的專業英語聽力入門材料。開始的時候要開英文字幕。注意不要開中文!否則一直會是中文思維的。開英文,帶著字幕看一遍,一些詞的發音和拼寫就對應起來了。公開課一般都是一章一章的講,一章的內容重複詞會特別多。比如,asymmetric cryptosystem introduction一章,10分鐘的公開課能重複20-30遍asymmetric這個詞,基本就能記住了。
  • 專業英語提高。讀論文,讀論文,還是讀論文!而且要寫,翻譯也好,寫自己的論文也好,寫的時候會無數遍的拼寫專業辭彙。而且,如果論文是自己寫的,自己做這篇論文的Presentation會非常非常容易。自己寫的嘛,每句話起個頭都能背出來,畢竟都改了無數遍了… 所以,我自己第一次做Presentation的時候把演講稿都寫出來了。現在做Presentation根本不寫演講稿,看著自己的PPT直接講,更流暢,效果反而更好。

==============================

以上。


謝邀。

這問題基本就跟「不識字如何高效地讀一本小說」一樣。

知乎又不是一針見效的老軍醫。

【臣妾做不到啊T^T!!!】


我非常贊同這位密碼學的朋友 @劉巍然-學酥 的觀點,我想補充的是:如何在講座現場利用谷歌來快速理解演講人的專業辭彙,從而可以get到更多新知識。

前提是,你需要帶上電腦,並且用VPN或Chrome插件,訪問谷歌和維基等常用網站。讓谷歌的人工智慧和互聯網的大數據成為你的第二大腦。

我有四個具體建議:

1.提前做功課,google演講者的主頁,了解他的專長和過去研究過的項目,這樣便於你聽講時理解他的領域的專業辭彙。

2.聽講過程中,隨時搜索,用網上的信息幫助你理解演講者的想要表達的含義。

兩種情況:

(1)第一種情況,演講者傳遞的一些知識,其實你是懂的,只是你不知道它的英文原來是這麼說的。這時,你根據演講者的發音,比如,在一場講解社會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的講座中,演講人提到了義大利人寫的一本書"The Prince",顯然這不是《小王子》。我谷歌一下,搜索結果的右側欄展示了谷歌的「知識圖譜」,發現這是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屬於我已知的知識,所以馬上回神繼續聽講。

(2)第二種情況,演講者闡釋了一個新辭彙。比如,還是上面那場演講,教授提到了Boomerang Effect(迴旋鏢效應)。教授在黑板上畫了很炫的圖,所以我明白了大意。但是我對boomerang到底是什麼含義,沒有具體的了解,所以我谷歌圖片進行搜索,發現這是澳洲人玩的一種拋出去,繞一圈之後,能夠飛回來的人字形飛鏢。結合教授的板書,A國的社會組織通過向B國(比如美國)的社會組織求助,B國的社會組織將壓力傳達給B國政府(美國政府),然後美國政府開始對A國施壓。這時,繞了一圈,壓力傳回到了本國。

再如,教授在給社會組織下定義的時候,提到了很有趣的例子,但是沒有展開這個故事——日本某黑社會Yakuza在2011年地震海嘯中搶先參與救災。我用「Yakuza earthquake」作為關鍵詞,馬上搜出了路透社的報道,快速瀏覽了前幾段內容。後來,教授說,有時候可以根據組織的發揮的功能來判定它是否屬於社會組織。由於我看了這些新聞報道,我就更容易理解教授這句話的含義。

3.及時拍照,尤其是拍一些提綱挈領的圖表,以及你感興趣的內容。

教授一般講得很快,而做筆記不能及時都記下來。這時候就要用手機拍照了,等講座結束之後可以再把照片里的信息整理到筆記當中。這也意味著,你需要早點來到會場,佔一個前排靠中間的好位置。

4.與同學、老師交流。

要獲得新知,就需要不斷討論。教授可能並沒有時間展開所有的細節、所有的推理過程,你可能也沒有理解某些知識點,要主動提問,或者發起討論。這也可以加深你的印象。


看到這個問題好感慨...

我大一的時候也是這樣噠~

看了一下題主資料好巧是同行!那就更方便了。

百度一下「材料學專業英語辭彙」這之類的詞,可以找到大把的辭彙表,不乏精品。這個就需要你自己辨別選擇啦~

報告會提前公布主題,可以提前做做功課,看看作報告的教授的paper啊熟悉一下他的研究方向,與此同時對照辭彙表勾畫甚至記住一些高頻辭彙,會很有幫助。

畢竟我想你主要的問題應該在於聽到一個詞不知道它什麼意思吧?語法什麼的,都不是什麼問題。

不知道你們用的什麼教材,我校教材上這種專業名詞都會帶上英文,可以自己有意識記一記。

最後,你聽過法國教授作報告嗎?


其實主要還是外語的問題吧,關於外語的學習, 什麼聽力、口語、專業英語等等,我覺得知乎上號的回答很多,題主可以自行搜索,擇好的行之。關鍵的,我覺得還是得自己話時間好好學,英語就是靠時間堆積出來的。

作為短期效果,我覺得題主在去參加學術講座前提前做功課了,了解講授要講的內容(至少講座題目是弄到手的),再查看教授相關paper

看見教授眉飛色舞的用外語講ppt讓你很羨慕,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的,多努力點吧


考一次托福,或者不考刷TPO聽力。 網易公開課, 從看字幕聽到不看字幕。背單詞。聽單詞。聽SSS。或者極端一點,試一下聽寫。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看有沒有動力去做了。主要是英語問題,我也是學材料的,我覺得專業單詞只要是上課有聽過,平常上課注意積累專業的英語辭彙,都沒有問題的。而且往往那些詞在ppt中根據學過的理論知識往往都是可以推測出來的嘛。也可以多看看英文材料,看英文paper真的也感覺好了很多。

我的聽力水平之前一直停留在高考水平和美劇熏陶水準,但是為了出國考托福,為了聽力做過很多嘗試,聽力感覺提升很大。聽懂美劇和學術的東西,真的差很多的,建議一定去聽一套TPO。


我當時學英語把生活大爆炸倒成MP3,用一個台電的小東西聽歌一樣聽。

使勁聽就好了,我當時聽的幾乎都背下來了。

偶爾看看帶字幕的視頻,你會驚嘆,哦,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詞你基本忘不了了。。。


要解決聽力的問題,還是要多聽。另外還要注意辭彙的積累,其實每一個領域都有它常用的辭彙,包括了書面語和口語。只有多聽,多記憶,多練習,才可以提高能力。在聽講座前,先作好準備工作,了解講座的背景 ,主要的內容,作好筆記,記錄下要點。在聽的過程中,如果有聽不得不太明白的地方,不要卡在那裡,繼續用心去聽下面的容。不要被聽不明白的單詞或句子卡住自己的思路。

現在還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講座視頻,可以下載後,自己反覆去聽。聽力的敏銳和語言的表達能力都是經過長期訓練培養起來的。我自己會看一些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和大家分享一下:The Complete Online Lecture Series on Academic Writing


無他 唯手熟爾


體胖就要勤鍛煉,人傻就得多讀書

投機取巧的方法是沒有的,只有好好學英語,多看英文文獻一條路可走,被文獻艹得多了,聽報告也就不那麼費勁了


錄音拍照,回去慢慢研究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施俊琦?
如何看待尹希破華人記錄成為年齡最小哈佛正教授?

TAG:學習 | 科研 | 學術 | 論文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