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知乎哥倫比亞大學宣講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4 年 10 月 31 日知乎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了宣講會。

招聘計劃祥見:2015 知乎新船員招募計劃 - 知識青年 - 知乎專欄


參加「知乎哥倫比亞大學宣講會」是一次很好的體驗,不虛此行,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希望知乎能在美國招到合適的新船員!

五個觀察:

1.跟斯坦福的宣講會比起來,哥大宣講會的場地空間更小,據稱是一個能容納大概50人的教室。教室坐的滿滿當當的。而且應該是出於消防安全考慮,校方不允許沒有座位的同學進入會場(教室)。多說一句,美國的這邊建築/放假的最多容納人數(maximum occupancy)一般貫徹的還是比較嚴格,而這個數目一般主要是由場地可用的出口數決定的。

參與人數相對較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相對於加州來說,紐約並非IT行業的主陣地。

2.從參加「知乎斯坦福宣講會」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個問題答案中的照片可以看出,哥大宣講會男女比例明顯比西岸平衡多了。歐也。

3.周源大概講了一個小時,主要是講創業經歷,算是簡化版的「知乎為什麼」+ 創業幕後花絮,對於招聘本身講的也不是特別的多,在講完創業經歷後花了5分鐘介紹了一下這次招聘的職位和對應的工作內容/要求。

4.QA階段大家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創業」「知乎發展」「知乎運營」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沒有人問跟這次招聘相關的問題。大部分問題還是挺有價值的,其中有些我記得周源在不同場合回答過(知乎問題或採訪),比如「如何平衡用戶數量和用戶質量」、「知乎以後的發展計劃和盈利模式」等。

5.我是跟朋友一起來的。我這位朋友在哥大學電子工程,跟知乎招聘的職位並不對口,也不經常用知乎,而且朋友說兩點還有presentation估計聽一半就得走。但最後他竟然主動聽完了全程。側面反映了周源老師的演講以及整個宣講會是非常吸引人且成功的。

而且我還在會場碰到了兩位媒體同行,其中一位新華社的大哥甚至之前沒有用過知乎的產品。兩位過來也都沒有採訪計劃,純粹是想來聽一聽,最後也表示收穫很大。我很驚訝目前知乎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群。

一點建議:

首先我不得不再次表示這次知乎哥倫比亞宣講會辦得非常成功,我只是站在觀察者局外人的角度提一個小建議:知乎似乎可以加強一下宣講會在「招聘」層面的努力。

我覺得「宣講會」的主要目的還是「招聘宣傳」,當然完成這一目的的途徑包括了「公司文化宣傳」等。但是這次的哥大知乎宣講會稍偏向了一點「粉絲會」的方向。作為知乎粉絲我自己當然很享受,但是作為知乎公司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在招聘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太理想。

其實可以看出周源老師的演講也是為了招聘服務的,演講中提到了公司文化、初期創業成員的努力和熱愛,這些東西的確會讓人氣場相合由衷地產生「我願意來這樣的公司工作」的想法。但是在問答環節沒有人主動提出與招聘職位有關問題的情況下,知乎團隊應該加以引導,或者至少在宣講會最後強調一句「對這些職位感興趣的同學,如果有問題可以在會後找我們了解」。

一個吐槽:

很幸運最後抽獎抽中了一件知乎的T-shirt,知乎的妹子過來給我發T-shirt的時候看了我一眼開始挑,並且很體貼的說「我給你找個L號的」。我心說我這145的身高從來都是穿S你給我L號是想磕磣我么。強裝笑顏接下來跟身邊的朋友說只能回去當睡衣穿了。沒想到剛回來試了一下感覺還挺合身的,才想起來中國美國的號好像不一樣。妹子我錯怪你了。

T-shirt如 @魏穎 所說,百分百純棉,穿上去很舒適呢……建議知乎多做一些屯著,以後周源老師欠下三點五個億帶小姨子跑了之後,還能賣不少錢呢。

一個問題

我一直舉手想問問題也沒有挑到我,很遺憾。把我想問的問題在這裡發一下吧:

鷹眼到底是不是七武海????


臨時改地點導致找錯教室,終因人滿為患無法進場(預約有用么更何況連門都給關上了不給聽呢:)某學生社團組織能力可見一斑.


想起了哥大來我們學校宣講,某個院的院長問,你們GRE作文普遍能考多少。

下面的小夥伴3分到3.5分佔了十之八九。

高潮來了。

院長拍著桌子,縱著一口印度腔的彆扭英語,挺起身子吼道:

你們這群小崽子,就不給我好好準備寫作!我們選拔人才的時候Issue很TM重要,你們TM知不知道!

匿了。。。


推薦閱讀:

習慣性地晚睡,會腎虛嘛?
將手機待機時屏幕做成一面鏡子有多難?

TAG:知乎 | 創業 | 美國 |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