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hone 5 的耳機介面設計在底部?
手機的耳機插孔放在上面還是下面,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就跟豆漿是甜還是咸一樣,可以成立一個上面黨和一個下面黨,因為將插孔設計在上的不少,設計在下的很多,也有另類的是分布在左右的,也就是從既成事實來入手的話,兩者並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也沒有太多的優劣之分。
通常我們會從人機的角度去比較在上和在下的區別,怎麼放入口袋,或者耳機的線是否干擾視線或者運動,是否是最自然的姿態,是否我們總是將「上面」作為一個優先順序高的選擇,在通常使用場景中哪種插入方式省力且便捷,是否影響跑步,耳機插頭靠近身體還是遠離身體對心理體驗的差別比如有的人認為放在下面顯得雜亂……這些大大小小問題可以一直問下去,但很難分出伯仲。
那麼,看上去這個問題就變得簡單了,無非就是一種選擇的問題了,似乎是可以隨意的?不是的。設計很少和隨意相關,也很少決定於人的武斷選擇,比如我就選擇在上面因為我認為上面好,通常當上與下是一個選擇的時候,需要其他因素介入幫助選擇,而且設計中有著大量的這些其他因素(實際上是早已介入而不是在你選擇未定的時候去尋求幫助),正是這些因素能夠支撐起設計和產品的合理及唯一性,讓選擇在上還是在下在這個設計中成為唯一的選擇,而不是設計師武斷的選擇。
iPhone 5 的耳機插口為什麼移到了底部
最顯眼的因素,當然是 Lightning 介面替換了傳統的 30 pin 介面,從問題的補充描述的圖中可以清楚看出介面在尺寸上帶來的變化,如果要更精確一點的比較,可見下圖。
在外部的橫向尺寸上是 22.01 mm 對應 9.05 mm。外部的尺寸是與內部相對應的:圖片來自 iFixit: The free repair manual ,以下的拆機照片均來自 iFixit。那麼啟用了小很多的 Lightning 介面之後,如何安排這個空間。可以確實是揚聲器和麥克風肯定分布在數據介面的左右,揚聲器的音腔空間或許越大越好,但總不能過分誇張將下方整個佔據了,考慮到內部空間永遠是稀缺的。那麼 iPhone 5 將耳機移到下面之後原來位置放了什麼?放了振動馬達,而且與 iPhone 4s 採用的馬達不一樣,採用了長條型,那能不能將馬達放到下方呢?或許可以,但是與將耳機放到下面,哪個更能make sense?將需要插線就放到一起也更顯統一,而且在語義上聲音部分也是配套的,你看 iPhone 5 就將這幾個組成了一個裝配組件,如果換成震動馬達,它需要單獨裝配。
那麼 iPhone 4s 為什麼不將耳機插孔安排在下面,從上面的對比圖可以清楚看到,30 pin 介面佔據了很大空間,需要考慮到麥克風的位置,還要考慮到介面居中甚至左右對稱,已經沒有位置了,從前視圖的比較,可能看上去位置不小,但是要考慮到機身的圓角過渡。
那麼 iPhone 3GS 或者 iPhone 1 代呢?同樣。而我個人認為,從 iPhone 4s 到 iPhone 5 耳機插孔的改變:
修正了 iPhone 上一個設計不一致的問題
從 iPhone 1 代開始到 iPhone 4s,底部都是採用中心對稱的設計,30 pin 介面居中,然後有左右對稱的形態設計。
問題是當你將這些 iPhone 給某人看的時候,讓他猜下面對稱的形態設計是什麼的時候,我想絕大多數人會說是「喇叭」,或許很多熟悉 iPhone 的人也會說是「喇叭」,因為它們的形態和設計是對稱統一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很少人會去在意麥克風,即使對麥克風有了解的人,也會將底部形態設計全當作揚聲器的孔洞,因為沒人認為麥克風是和揚聲器一樣大的,麥克風是很小的不需要喇叭那麼大的開孔,事實也是如此,麥克風是多小的配件,而且只需要一個很小的開孔就可以了。
既然只需要一個小孔就可以了,除了在功能認識上帶來不一致,在結構上也帶來了不一致,因為在機身上的多餘孔位需要掩蓋起來,讓人們看起來是左右對稱的。
實際上真正做到內外一致的是 iPhone 5c,iPhone 5 及 iPhone 5s 仍然開了多餘的孔位,雖然比起前幾代明確多了,其實 iPhone 4 和 iPhone 4s 同之前的 iPhone 的麥克風喇叭的左右位置是對調了的。如果如上所說 iPhone 4s 的耳機插孔為什麼不放在下面,是因為空間及當時的對稱式設計的關係,是不是說耳機放在下面相比放在上面稍微好一點?
iPod 的耳機插孔
iPod classic 及之前的 iPod 耳機插孔都是放在上面的。
iPod mini 是放在上面的。
iPod nano 都是放在下面的,有右下角也有左下角。
iPod touch 都是放在下面的,有右下角也有左下角。
如果去詳細調查,會發現耳機的位置控制並不是設計師一下決定的,而是很多因素參與,讓這個選擇能夠呈現合理性,人機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iPod 第一代(iPod 1st Generation Repair),介面都放在頂部,那是還是火線介面,裡面的結構及設計現在看起來顯得很簡單,但是耳機插孔的位置也不只是一個因素決定,比如 iPod 之所以開啟革命,最重要一點是它是可以裝下 1000 首歌的硬碟播放器,硬碟就會佔據很大的空間,而且要考慮硬碟的數據線介面(也是很大),可能放在下面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硬碟主要控制到整體的重心位置,所以硬碟放在下方相對較合理,那麼介面位置都放在頂部就顯得自然了。
到了 iPod 第三代(iPod 3rd Generation Repair),將火線介面換成了 30 pin 介面,那麼頂部放不下了,而且介面變得這麼大,放到下面也是自然的。比起前面,iPod 的設計更加追求完整性了,所以不像前面在介面面板上做一整塊塑料,而是讓不鏽鋼背殼更加完整,在頂部只開小的通孔,在內部襯上塑料襯板,結構更複雜。
從 iPod 第四代(iPod 4th Generation or Photo Repair)開始,結構設計更加成熟,引入了一個中間件,鑄鋁的襯板放置於塑料面板之下,其他諸如電池的位置安排更加整合,而不像一開始那樣簡單地綁在硬碟上,而硬碟位置依然是下置,那麼耳機位置也位更改。iPod 第五代(iPod 5th Generation (Video) Repair)類似,當然很多細節的改變就和 Apple 這些產品進化一樣,都有很大的突破。
到了 iPod classic(iPod Classic Repair),變成了全金屬式的設計,甚至可以視作是 Apple 產品中最具金屬感的產品,前面板及襯板是鑄鋁而背殼是不鏽鋼。大致的結構同前一代。
而 iPod nano(iPod Nano Repair)採用了快閃記憶體,小巧和輕薄成為主要特徵,沒有了硬碟。而 30 pin 介面肯定是放在下方,那麼耳機插孔為什麼要放到下方呢,而不像 iPod mini (iPod Mini Repair)那樣放在上方,是為了區分產品線,而且一旦耳機放到下方,就難於保持對稱了,介面也不能居中的。裡面會有其他原因,但有一個顯眼會外觀效果有關的,那就是 iPod nano 的超薄設計,加上是上下殼式設計,而不是像 iPod mini 那樣的鋁擠形態,所以開孔(介面及耳機)需要橫跨前殼和背殼,與上面 iPod 的發展恰好相反,需要一塊塑料的擋板,那麼如果將耳機放在上面,那麼會破壞機身的統一,在結構邏輯上也變得零碎。
那麼二代 nano(iPod Nano 2nd Generation Repair)採用了鋁擠外殼,不需要考慮孔位破壞機身的問題了,為什麼不移到頂部,這樣可以讓介面居中,或許為了產品線的統一,而裝配的便利性也是保持耳機插孔在下方的一個原因,看上去。
我也是最近才發現原來矮胖的 nano 3 代(iPod Nano 3rd Generation Repair)是 Apple 最早使用 Unibody 的產品(同時期的 iPod touch 第一代鋁合金板框也是 CNC 加工但它缺少些殼體屬性),因為超薄,所以這個 Unibody 的前面板在下方作了向後延伸的設計,為了放置這個插孔,而且,在 nano 3 代上甚至將 Hold 開關移到了下方,看起來是損失了便利性(事實如何也難說,因為體積小巧),但實現了產品的完整性。當回到長條性的 nano 4 代(iPod Nano 4th Generation Repair)後,這個開關 Hold 開關鍵回到上方,但耳機插孔一直保留在下方,在這之後,或許可以將其看作是這個產品線的傳統。到了 7 代(iPod Nano 7th Generation Repair)更加封閉式的 Unibody 設計,加上小巧的 Lightning 介面引入,耳機插孔放在下方更加能起到平衡作用,因為藍牙天線窗口居中了。
在 iPod touch (iPod Touch Repair)上,一個主要原因是揚聲器和麥克風的地位同 iPhone 完全不一樣了,最開始的 iPod touch 揚聲器並沒有專門開孔,也沒有麥克風,所以即使 30 pin 介面也能居中放置了,而 iPod touch 1 代的設計類似於同時期發布的 3 代 nano,即鋁合金邊框件在下面向後延伸,在上面挖出介面的孔位。此後耳機插孔一直留於下方,除了沿襲,還有 Wi-Fi 天線的原因,因為 iPod touch 一直是全金屬背殼。
iPad 上呢
在 iPad 上,相對於耳機插孔來說,空間並不緊缺,而且 iPad 從一開始就是 Unibody 外殼,iPad 將耳機放到上方,位置也一直未變,因為尺度的不同,或許會有些人機上的特殊之處,但我覺得並不是特別突出。從分布均勻的角度來說也是說的清楚,總不能將開孔集中在一處。所以,或許在 iPad 上,耳機插孔位置的決定是其他因素參與較少的,設計師的選擇成為主要。
綜上所述,耳機插孔位置的決定也並不是一目了然的。試一下插著傳輸線時用耳機就知道一頭有阻礙比兩頭都有阻礙舒服太多了。但有時候不要考慮那麼多,產品不光要適應人們的需求,還要改變人們的習慣,這就是創新吧···
頂樓好複雜的解釋,不過之前由於耳機插孔在上面的原因,很多下雨進水導致的維修以及測紙變色事件層出不窮,至少這個角度來講,iPhone5不怕下雨了。
手機是倒著放進口袋的比較順手,插耳機的時候4s之前要翻轉一下才不會使耳機被壓到,5直接順手放就好了。
Johnny Ive: 因為耳機插孔放在上面拖著耳機線的時候常會擋住鏡頭(請自行腦補慢一拍的英式口音: )
前面 @Hi-id 講了一堆繁瑣的東西,繞來繞去讓人覺得特別高深。
我會告訴你,底部出線,或者把複雜的結構放在底部,其實是設計師的一種「偏執」或者說是「極端」的情節嗎?這點倒是相當喜歡,原來的設計放進口袋一直不方便
作為一個資深4S用戶,洒家表示戴著耳機插著移動電源把手機裝進兜里簡直無限痛苦啊有木有!
為什麼我手機放進口袋從來都是正著的 就。。捏住中間讓手機滑進口袋就好
2016年9月10日了。現在想想,那時候好歹還有個耳機口,還有什麼不值得滿足的
對於一個強迫症的人來說,線都集中在一邊打理方便,看著也舒服,關鍵是裝兜的動作順手(手機頭朝下,屏幕貼身,不然我會糾結死的)。
大體看了下大家的回答,說的很好也不少,我試著告訴大家另外一點。如大家所說的其實消費者對於耳機朝上朝下其實並不是那麼執著,除了對稱啊美觀啊習慣啊之外的還需要考慮可靠性。
大家可能覺得可靠性不就是看手機耐摔與否嗎?是,到不完全是,手機的可靠性測試超過百項,其中除了耐摔,耐壓,耐彎折之類的力學性能外,還有溫度類的環境類的,還有其它。其中環境類的有一項就是防水性能,是的,雖然手機大多不是防水手機,但是都有防水相關的設計。而耳機朝上的話,在通話過程中汗水啊,雨水啊,洗澡水就更容易從這個地方進水。朝下就好很多。
我們統計了自己機型的同類設計,插孔(包含耳機,usb孔等),排除其它影響(厚度啊選型啊之類的)後,在上面的比在下面的在使用一年後的功能失效(拆機發現主要是進水汗等腐蝕)比率大很多,基本上是3倍以上的關係。具體值就不說了。
所以不除開擺不下等情況,大家更想把所有的孔開在下面。
見仁見智吧...像我這種不少時候都喜歡接著移動電源戴著耳機用iPhone的,介面放在同一邊的確是比較方便,至少放在口袋中也方便些。
之前我一直吐槽蘋果耳機插口在上面,插著耳機放進口袋,拿出來的時候是上下顛倒的,要在手裡轉一下才能用。5就舒服多了。其實設計本來就是各種妥協的產物,沒有了教主的偏執,廚子更加向工程設計妥協
這個是比較主流的設計吧,現在大部分手機耳機介面都在底部,這樣順手掏出手機時手機正好是正的,而且在底部線也不容易干擾手部操作。
常常邊充電邊躺著聽歌看視頻的人太懂了……
在用4s的時候就考慮過耳機孔為什麼要在上面,聽歌的時候會浪費一部分線的長度,因為人們都是正著拿手機的。還有就是耳機孔放下麵灰塵進的也少了,自我感覺是這樣。
其實這樣設計就是為了單手使用更加便利:看屏幕不容易被耳機線遮擋,放入拿出口袋方便。
小屏幕或者沒屏幕的產品孔耳機在上方,因為充電介面佔了下方大部分空間。大屏幕ipad放到上方,我覺得是因為需要雙手操作有重力感應的設備,在使用的時候沒有嚴格的上下左右的區別,跟充電介面放一起反而不太方便,想一下躺在床上一邊看電影一邊充電的情景吧所以,一句話,設計以人為本耳機介面本來就應該在下面,你們不覺得耳機線從上面引出來會纏手嗎?
一眼就看出是5……
推薦閱讀:
※型號為 A1429 的 iPhone 5,GSM 支持頻段更窄,相比 CDMA 型號優勢在哪?
※關於 iPhone 5 最聰明有趣的吐槽是什麼?
※iPhone 5 的屏幕比例與 Galaxy S III 等主流大屏機基本相同,為什麼 iPhone 5 會讓人覺得特別長?
※你用的最舒服的iPhone5保護殼是哪個牌子的?
※蘋果即將發布的第六代 iPhone 已經確定叫 iPhone 5 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