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使自己的三觀幾乎崩塌,該如何重建?


我敢說讀過《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大部頭的人沒有幾個,更遑論有人讀進去,理解了叔本華的思想了。

不要搞錯了。雖然在深度和難度上,《意志》也許不及他的對頭老黑,他的偶像康德,但它也是一本大部頭的哲學著作!而且,對於同時熟悉哲學和叔本華所說的人生的人,這本書對於他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流暢感和明晰性。

不過,暫且把這些東西都拋諸腦後。

雖然世人知曉的基本是關於叔本華的「生命意志的否定」,即切斷這生命意志與這世界的一切意志上的聯繫,從而達到生命意志自身的暫時安寧。但並不是說,「生命意志的否定」是唯一的一件「好」事。

「人生的意義」和「實際的人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前者是理念、理想或者說是本體世界的真實。而「實際的人生」則是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在表象的世界中實際的生活。一個人完全可以忽略、拒斥、恐懼本體世界的真實,「人生的意義」的真諦,就像一個人完全不喜歡吃屎的人硬要說自己喜歡吃屎一樣。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完全可以把完全無意義的人生硬說成是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人生。

那麼,在叔本華那,本體論上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讓生命意志肆意流溢。但這有個缺憾,就是一旦讓生命意志流溢,就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無聊。換言之,痛苦和無聊倒是人生意義的一種「充分必要條件」。沒有痛苦和沒有無聊的生命甚至可以說是無意義的,一個有意義的生命必定是位於在痛苦和無聊的永恆搖擺之間的。

那麼,很簡單,有的人選擇「人生的意義」,有的人選擇「實際生活的舒適」,那麼一切只要反過來就可以了。只需要對「生命意志進行否定」就可以了,這樣,個體的生命意志就暫時消停些,那麼痛苦和無聊的鐘擺也就消停一些,但本體的生命意志是永不消停的,所做的這一切在永恆的不消停前只是必亡的拖延,歸根結底是無意義的。

在這裡,彷彿有個顛倒(最近黑格爾看太多),個人認為: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不是說:「對生命意志的否定」是一個形而上學上的「好」事,相反,「對生命意志的肯定」,那個面對一切痛苦和無聊都能加以克服,讓生命意志如本身所意志的那樣生活的人,才是一個在形而上學上的「好」人。

所以,題主!勇敢的生活吧,做一個形而上學的「好」人,發揮生命意志的自由吧!

最後的總結:在宣傳上將來如果你們報道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任。我沒有說要欽點要否定生命意志,沒有任何這個意思,但你們一定要問我對否定生命意志支持不支持,他現在是想快樂,我們怎麼能不支持想快樂的人?

(尼采走的大致就是那條生命意志的肯定之路,一條艱辛之路,也是一條自欺欺人之路啊)


叔本華的虛無主義太溫情,而且不徹底,留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多愁善感。

重病還需猛葯,你需要接著讀尼采,這才是徹底的虛無主義,藥到病除。


我只讀過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

對我啟發相當大。

所謂的悲觀主義,只是對叔本華亂扣帽子,或者說根本就不懂他老人家真正的含義。

他的哲思是對世界的真實認識,是對生活的正確理解,更是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

至少我讀了他的書,我對我人生的底線做了一個規劃。

也就是說,我給人生設立了一個底線,只要不低於這個底線,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叔本華告訴我們所謂的幸福,就是不要去闖大禍,不要去經歷災難和苦難就可以,儘可能的趨利避害,你就是幸福的。

這是非常有智慧的。

譬如說,改革開放多少人因為下海鋃鐺入獄,或者身敗名裂,墮入深淵無法自拔,高樓而跳。

因為賺錢賺了多少黑心錢結果還是被抓的抓,殺的殺。

冒風險是可以的,但是冒得這個風險的結果你能否承受更加重要。

不要因為創業做生意,失敗了,還欠幾百萬一輩子背著,或者因為炒期貨一夜回到解放錢。

為了一時貪圖名利,自己原本已有的生活都送出去了,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比如大學學歷這個事,雖然說,學歷不能決定你的高度,但起碼能保住你一個入場券,一個階層的底線,你有了這個能不論為體力工作者的概率大大增加。

也不要去做闖紅燈,開快車,打擊自卑者的自尊,裸辭等等。

因為一些小概率的事情沒有規避好,而讓其他的大概率事情全部搭進去。

人要理性對待客觀存在的風險,有些風險儘可能規避,因為如果一旦遭遇可能讓你爬都爬不起來。

叔本華的智慧告訴我們,合理的悲觀,理性的悲觀,才是可以指導生活的重要武器。

畢竟人很脆弱,不要誤以為自己很強大。

更提醒我們不要天天都像打雞血似的活著被情緒左右失去理智,結果成了一具具炮灰。

他看清了世界,看清了殘酷的世界,我們卻說這是悲觀的,這是消極的。

世界本來就有殘酷和罪惡的一面,接納它,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它,才能更好的適應它。

一味的排斥,只會終將面臨它的沉默的爆發。

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要學會守住,而不是因為冒險而失去了根。

給人生設立一個下限,譬如最起碼有套房,有社保,可不生小孩,一個安身立命的謀生手段。然後其餘的日子想做啥做啥。至於上限呢,自己去創造吧。

還有就是,題主如此容易的三觀崩塌,說明你的三觀根本就沒有真正建立,多讀書吧,多實踐吧,穩固的價值觀需要不斷的知行合一。


我曾遇到過和你差不多的情況,是高一看《金剛經》導致的。這類情況差不多,總之有一本傳說中很牛的書,裡面的觀點和你從小到大接觸的相反,或和你的想法不謀而合卻與你的當下處境很難相容…總之,與大眾價值觀完全不一樣。於是你開始迷茫,在這一過程中會無所適從。
叔本華的作品確實是屬於悲觀那邊的,不需要洗白,因為悲觀不是什麼low思想,它本身就是態度中的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有人看到孔雀開屏,有人看到孔雀的屁股,他們描述出來,那都是真的,但那也都只是孔雀的一部分而已。
嗯,叔本華描述的,也只是他的一種觀點。

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有好就有壞,好也因壞而存在。我覺得,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接受的一個極其不好的氛圍是:把好事誇張,把壞事否定。極力渲染好的存在,認為每個人都該性本善,所以遇到一點惡人惡事,就無力招架了。但實際上它們是並行的。
我們從小被灌輸「生命有意義」,導致一旦發現生命的虛無,就好像要活不下去了。上面一些回答說,叔本華是「用嚴肅的表情對待」、「認清世界的本質然後趨利避害」,其實就是,把虛無當作常規,然後正常過日子。

舉個比喻: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說的是劉姥姥,平時種地,到大觀園裡看一迴風景。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說的是寶玉。認清了世俗之惡臭,堅決摒棄。
「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說的是寶釵。正因為四大皆空心懷無物,看啥都無所謂,那就順著世俗好了。

崩塌是好事,因為破而後立——破才能立嘛。多看書,多崩塌,再重建,然後發現,「崩塌」和「重建」就是活著的一種形態。正如叔本華所說:「持存的物質恆常地改變形式…每種現象都展現其理念……整個自然界是依靠這種鬥爭才得以存在的。」
在崩塌的時空里,唯一有意義的是現在,是還未被改變而即將改變的這一刻。

希望對題主有點點幫助~


想想叔本華枕頭下面壓了一輩子手槍都沒朝自己來一發,你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這是我知乎以來最認真答的一個討論。

我理解你的痛苦和掙扎,我有過一段抑鬱的痛苦階段,差點讓我有自殺的想法。

我從小就愛看書,路邊書攤,圖書館,我會找一切我能看到的書。

桃色書,武俠,哲學,古典,基本都看過,第一本嚴格意義的課外書是《茶花女》,哇哇,那時候是作為桃色書看的,然後可恥的沒有了第一次,學會了左手功。更可恥的是,這本泛黃的茶花女我從小學讀到大學,我好多段落基本都能背誦下來,摯愛。

所以到現在可以狂妄的說,我就是所謂的博聞,一年365天,我沒有一天是不讀書的,哪怕是廁所讀物。我也許會認真回答你讀了一萬本書是什麼感覺,雖然很多書是快進模式。

很不幸的是,我過早的遇到了叔本華,我還在高中啊,別人的青蔥歲月青春洋溢,我的高中三年是在抑鬱狀態中度過的,這種心境也許與當時貧困的家庭狀態相關。

我不知道生存的意義是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我沒有任何鬥志,每天的學習只是機械的應付。我想過去死,但是想到老實巴交的父親,辛苦的母親,懂事的弟弟妹妹,我總是對自己下不了手。我那時自我的安慰是為他們去活,我要為這個家庭改變命運。

那時為了改變這種抑鬱的狀態,我拚命的看《讀者》、《遼寧青年》,使勁給自己灌心靈雞湯,我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記著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感想、感悟。

---------------------------------------------------------------------------------------------------------------------------------------------------------------------------------------------------------------------------------------------

ps:吃飯後再說吧

----------------------------------------

我承認這頓飯我吃了一年多

---------------------------------------------------------------

叔本華說:直觀認識應當先於概念知識。強調孩子不該過早接觸那些是非觀念很強的學科,一旦塞滿錯誤的觀念,很難糾正。特別指出的是哲學。

我要是干教育部長,第一件事就是把叔本華列入18+

「除以受苦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沒有什麼目的可言。」

你知道我看到這句話有多絕望嗎?

我覺得已經看清了人生就是荒誕的悲劇。每個人都是可笑的小丑。費盡心思拼盡全力就算得到了什麼其實也都是一場空,一場黃粱夢。不知道別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反正我活著只是因為不能去死罷了。

我們早已被毀掉。

截圖一張走飯的微博_微博 跟我那時的狀態應該差不多,但是走飯是沒有留戀了。

大腦中毒就是一場噩夢,硬碟數據被清空,網路連接被掐斷,好好的機器變成了毒源,如果你沒有中過毒,也許會認為這不值得大驚小怪。

除非你超越,不被學習和閱讀左右。

有時還會習慣性的點收藏夾看走飯的微博,還是沒出息的看一次哭一次

保持獨立性,那確實是不太容易的事。

我提前走到了一條路。雖然熟悉到不必再摸索前方的路途,不禁還是令人產生了遁入另一個時空的錯覺,自己在最熱鬧的孤獨里,也在最孤獨的熱鬧中。

正毀掉自己的是「自我」,恰恰是自我的確立完善,使自我不能走出「自我」來審視世界。若不能突破,就是僵死了的自己。

-------------------------------------------------

2016年2月13的分割線,昨天剛剛從老家返回上海,覺得有必要再更新下。

來上海以後,真正的開始有了改變,物質生活的富足,各種聲色犬馬的刺激,哪裡還有抑鬱,有房有車有女友,認為十七八歲時未免矯情,只是少年時期強說愁,或者說貧困的自卑時期。


對叔本華本人來說,晚年時他的作品開始暢銷並獲得好評,於是自己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


一天不喝水,然後喝一口涼白開. 你的一切憂愁都沒有了.

兩天不吃飯,然後聞著新出爐的麵包. 你的一切煩惱都沒有了.

三月不做愛,然後找女友來一發. 你的一切疑慮都沒有了.

我是認真的.

一旦你的智商不足,被哲學這種沒有確定的答案的各種理論,給攪糊塗的時候,

要麼你用乾脆糊塗到底,皈依宗教——反正一些都是命,交給神去安排就行了,就別想了

要麼就去認清生命的本質——你會發現,你以為你很牛逼,舉世皆醉就我清醒,但你的身體卻無比誠實的忠於基因的本能.

你不過是基因用來複制自己的載體……


我覺得上面說叔本華悲觀主義的,都是沒有用心讀過的人

叔本華一點都不悲觀主義,用悲觀主義來形容他對世界的洞見實在是太狹隘了,他遠遠超過了悲觀主義。他固然說過「人生,像鐘擺一樣穿巡與痛苦和無聊之間。」也說過「最偉大的智慧,就在於充分的享用現在,並把這種享用變為人生的目的。」更談及對藝術和哲學的追求,是擺脫痛苦的不二法門。金剛經中也有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金剛經也是悲觀主義著作?

至於三觀崩潰,那純屬沒有三觀吧。堅固的房屋能夠抵禦強風的侵襲,一吹就倒的那是茅草房。

哲學之於每個人,只在提供一種構建堤壩濾網的角度,材料還得從自身來。閱讀他人的作品也是一樣,不以自身為基點,自然會身陷迷霧之中。

所以對於心智不夠堅定的人來說,輕易被他者引導左右還不如全不接觸,做一個封閉自足的愚者。


我怎麼覺得叔本華是救人於痛苦的利器……

因為絕望到底就無所謂希望,也就消滅了痛苦的根源。

絕對的悲觀其實是絕對的達觀。

同一種思想,看樓主你怎麼理解了:)


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已經在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回答過了:

對於題主的問題,拆解如下:

1. 題主原來的世界觀(對於這個世界的總體認識)偏樂觀:認為世界是美好的,可掌控的(用人類的自由意志),而且周圍一切似乎佐證了這個觀點

2.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對於題主的世界觀是一個衝擊:叔本華認為世界是由生存意志控制的,其表現就是人和其他生物受慾望支配,理性只是幫助人滿足自身慾望的工具。而有利己傾向的人在A.追逐當前慾望 B.滿足當前慾望之後追逐新的慾望 C.自身停止對慾望的渴求,感到無限空虛 三者中不能自拔,從而人生就是苦難。

在衝擊題主世界觀之餘,以你現有的體系不能否定叔本華的觀點(論證無誤,符合個人經驗)

3.
題主原來完美的世界觀受到了挑戰,似乎失去了對世界的控制感和人生安全感(」 什麼!我被生命意志控制,那哪裡還有自由意志了呢? 」)。就像大冬天忽然暖氣關了,體會到零度(似乎無可爭辯的現實)的冰冷,想把暖氣開回來(重建)

既然題主學習(了解)了叔本華的理論,假設你是認真學習哲學的。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哲學呢?

有時候我們很喜歡探求世界的真相,或者我們已經對世界有了自己的一套看法,要印證真理(或自己的世界觀),就會學習哲學。當哲學與自己的世界觀有衝突的時候,就會產生以下兩種不同的矛盾觀點:

1. 哲學是探求世界真相的工具

2. 哲學是佐證自己世界觀的工具(哲學是自己的婢女)

「題主在閱讀哲學的過程中發現與自己世界觀所不相符的觀點→為了讓自己原本世界觀不崩塌,想通過別的途徑佐證原觀點,得到重建」其實這就是第二種觀點。而第二種觀點括弧裡面下劃線的內容是可替代的,這道填空題可以填「政治」、「集體」……都是一樣的,這道題不在於任何一個人,而在於你自己:

要不要溫順的走進那個良夜(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是生活在自己設定的溫柔鄉里,還是怒斥光明的消逝(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面對赤裸的真實?

的確,很多人會選擇第二條,通過民哲(雞湯)或者實用主義的宗教溫柔鄉。很容易就會發現,反了多少雞湯,他依然盛行;佛教界人士說了多少次「佛菩薩不是貪官污吏」,還是有多少人以為拜佛供養只是為了消災增福呢。

是啊,因為毀掉原來的自己。讓自己思想與集體哲學相悖,成為一個大家都不認可你思想的人的時候,究竟是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還是信仰」少數服從多數」呢。

不管怎樣,追求真理永遠逃不掉直達靈魂深處的孤獨,尤其是周圍人都否定你的時候。

形而上學探討了幾千年,也探討不出最終答案。能概括世間一切的終極答案,其實根本不存在。(我寫過一個形而上學發展史,見哪些書讓你覺得真正跳出了思維框架,觀點新穎深刻,對你造成了影響? - 彭啊啊的回答)就好比我們上了十幾年考完試就對標準答案的學堂,忽然來到大學這個沒有絕對正確,也沒有謬誤的知識世界。探索真理與否的決定權也一樣,取決於個人。

哲學,恰恰好是用理性解釋世界的邏輯工具,是探尋真理是其唯一的真正目的。或者說,哲學就是要打碎你的三觀,再用無法挽回的破碎重新拼起這個世界的真相這個表現世界所以若想要完全保住自己原有的世界觀,我勸題主應該放棄對哲學的學習因為這個世界上,真理和我們從不相欠。人是有自由的,這個世界沒有終極答案,若自己根本上不想這麼做,則無需深究。


看什麽叔本華,看獸娘動物園找回人生的樂趣吧!

我堅信獸娘動物園其實是一個重建心理健康的療法,其實偉大的藝術作品可能都有些心理治療的功效,有些暴露問題,有些解決問題。叔本華幫你暴露問題,獸娘動物園來幫你解決問題。附:我的知乎回答:關於《動物好友》有哪些有趣的分析? 獸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63628/answer/190359029?utm_source=com.tencent.androidqqmailutm_medium=social

獸娘動物園是一個,呃,心理治療的過程。或者說,重置一個新的自我的過程。

小包的存在,呃,從第一集開始,是一個,被消除異化的,不存在被物化的,不存在對外界前置的,貶義意識形態的錯誤理解。小包是原人。

藪貓的角色是什麼呢?我覺得是母親,一個被拋出到世界的小包第一個接觸並且授予她對世界認識方式的存在,除了母親還能是什麼呢?但是又有一些疑慮,為何小包和藪貓要以追逐遊戲開頭為結識的方式呢?個人的看法是這是對母與女共同爭奪「父親」這一角色的隱喻。這原本是戀父情結,然而小包和藪貓之間缺乏第三者——父親,於是她們必須依靠追逐戰爭來確定父權的歸屬,在此之上建立人類最開端的感情,戀父情結。戀父(對於男性則是戀母)是人類一定要經歷的過程,它給予我們對世界規則的崇拜,以及愛他人的能力。追逐之戰解決了父權的歸屬性。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藪貓看作是一個父母共同體。(當然boss也擔任一部分父親角色,但它主要是服務的。)

天藍怪的角色,我覺得可能是心理防禦機制的具象化。這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否認以至於要虛構出外來的痛苦解釋自身的行為。藪貓和小包的關係需要冒險和外在的壓力來維持。小包-藪貓這一女-父的亂倫心理必須由外界的驅動來解釋。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必須被外在的共同利益來解釋,這樣就將自我與外在聯係起來。消滅天藍怪在我而言是一個消滅自我欺騙,小包逐漸形成自我能力,將女-母亂倫心理轉化為平等主體之間的過程。沒有外在壓迫的關係,方為良性的關係。當外敵出現時的結盟雖然牢固,但卻是被動的,獸娘動物園的劇情發展逐漸瓦解了這種被動,建立一個良性的互信。說到底,小包的旅途就是從父母哪裡學習並且最終超越他們且與他們形成良性循環的案例。

浣熊和耳廓狐又是誰呢?似乎是我們生命中的追逐者,我傾向與她們代表了一個落後的尚未被構建出的超我,她們是道德約束和社會準則,是來著主角以外的主角,她們觀察自我本我,逐漸去干涉它們,不正是在描述兒童時期超我的建立過程嗎?最終超我發現了本我的「無罪」,她們最終達成了和解。道德約束和原人小包的衝突被抹去,這是一個來自自身的肯定。相對的,boss的角色是純粹的本我,小包是自我和本我超我的混合,是我的共同體。boss是純粹的尋歡作樂,是娛樂性的潛意識。

博士助手,賦予人以社會性的人的暗示。整部動畫與其說是人類幫助獸娘建立文明,不如說是將觀眾帶入兒童狀態,再進行良性的心理重構的治療方法。


那麼多人推薦尼采。

其實我覺得不必動用尼采大神。

題主,你需要知道的是,叔本華是富家子,出身名流。

人家思想雖然消極悲觀,但現實中日子過得不要太逍遙好嘛?

如果你是一個屌絲的話,家裡沒那麼多錢,也過不起那樣的富裕日子,就別沒事學人家悲秋傷春了。

感慨人生奧義,最好是在吃飽肚子的時候再感慨。

餓著肚子的話,還是先想想怎麼掙飯錢吧。


叔本華絕不是悲觀主義。請你相信我。

叔本華的哲學被一些一知半解的「學者」給歪曲了,試問那些動輒說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人,有幾個仔細研讀過他主要著作???我可以告訴你答案,基本上我遇到的是零。

就如很多媒體經濟學家,因為奧地利學派推崇減少政府干預,就把其貼上標籤「放任自由主義」,甚至是「無政府主義」,肆意攻擊。反過來又因為凱恩斯提出短期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應該發揮補充需求的作用,就貼上「干預主義」的標籤!

這些人根本沒有讀過原著,對這句話,我永久性負責。

我再負責任的告訴你,叔本華不是悲觀主義,而是認清真相之後的嚴肅和堅定。

「任何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一個認清這個世界本質的人,都會用略帶嚴肅的表情去面對這個世界和人生……」

他只是深刻認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描述了出來,與那些「追求人生幸福」的哲學相比,顯得嚴肅而又嚴厲。

他是教會世人,認清世界的本質,然後趨利避害,勇敢地生活。在藝術中尋求短暫解脫。不去追求虛幻的浮華,那短暫的縱慾背後,無一例外是空虛。追求精神的生活,踏實的幸福,而不是快感。

那麼什麼是踏實的幸福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推薦你看思想深刻的電影《第七封印》,騎士(代表人生追問一個答案的人)端著那碗,說:「我將記住這一刻,……」


我希望看過叔本華的人,再多看一點,尤其是多看一點非漢語翻譯的著作。我自己看他的書,聽他的書,發現因為語言里對一些概念定義的微妙差別。中文的著作喜歡簡單地把他概括成「悲觀主義」,我覺得叔本華提供給我們的,首先應該是「understanding」,是一種發自生命的理解,先不要下判斷。也說他是」悲觀主義者「,但究竟什麼是所謂」悲觀主義者「,就沒有探討了。到底什麼是所謂」悲觀「,我想至少應該區別開悲觀和否定,悲觀並不是否定。

這是一種看待世界與存在的一個重要的角度,在當今這個極端物質化的生活方式里,或許幫人建立三觀的功能要遠遠大於它毀滅人們三觀的能力。你也許會發現,這種作用和釋迦摩尼帶給世界的,非常類似。

天空黑暗的部分不是要比發光的星辰大得多嗎,我們何以確定發光的那些更真實?


你確定要淪陷在這個毒舌傲嬌男的負能量爆棚的宅男日記裡面嗎???

首先,看看那個在一個地攤上撿到《作為意志與表象世界》並被成功亮瞎眼以及最終精分的尼采,再那個看看去德國學習完就被叔本華魔咒附體,覺得「惟欠一死」最後投入大河懷抱的王國維,你確定要淪陷嗎????一見本華誤終身啊喂!!!奪命專家啊喂!!!再回過頭來看看叔本華他自己,,,活到了八十多歲好嗎!!!無疾而終好嗎!!!!一輩子吃喝不愁天天帶著條有個傲嬌名字叫「世界意志」的狗去聽樂劇好嗎!!!你難道不覺得他寫這麼很有可能只是舒解童年陰影的吐槽???你難道不覺得他罵了一輩子的女人很可能只是出於一個幼齒男童對他不負責任的母親的悲憤嬌嗔嗎??「我要媽咪!!!媽咪你不陪我!!你去找外面那些臭男人!!!你是壞人!!!」他自閉任性了一輩子,(女人都不是好東西!!我就是不娶!!)終於在晚年遇到一個善良的年輕女性為他作畫,在相處的日子裡,他也彆扭地承認了自己對家的嚮往好嗎!!!!

孩紙!!許多方面叔本華秒殺我等一眾凡人,文理科都是學霸啊。。。二十多歲就基本完成自我哲學體系基本主要著作啊。。。可是在情感上他就像個不曾得到滿足的幼童,他的多疑敏感(一定要和上膛的手槍一起睡覺這種怪癖。。。)。。暴躁偏見(嫌人家吵就把對面的大媽推下樓梯。。。你讓現在的廣場大媽情何以堪。。。。。)都說明了他情感方面的缺失與不健全。你確定要完全聽信一個暴躁少年的言語蠱惑嗎????就連他自己也說,不要讓自己的腦袋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啊!!!少年!!!

他描繪的世界是否屬實沒人能夠回答你,生活永遠都是小馬過河,自己親自去驗證的。他有他相當精彩的一生,那是他的軌跡。他能影響你的生活,但不能左右你的生活!好好過好每一天才是真實的,別看什麼書啦,出去約個妹子聊聊八卦,或者打場球,很快就好啦!

p.s答主一度也是叔本華的重度中毒患者,已自行療愈。。。

過來人的血淚經驗~~~~~~~~


既然這麼多人說到干叔本華還是尼採好使,那麼我來說說用尼採的姿勢猛干叔本華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 不要誤解尼採的語言。

尼采是Basel大學Philology專業教授。那麼Philology是個什麼專業呢?

維基百科

Philology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written historical source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history, and linguistics.

It is more common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iterary texts and written reco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authenticity and their original form,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ir meaning.

百度百科

語文學是為給古代文化遺產——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經典書面著作作注釋,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閱讀古籍和語言教學,從而為統治者治理國家或為其他學科的研究而服務。這是一門尚未獨立的學科。也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

我哽住了,尼采同志把他火一樣的青春奉獻給了這樣一門-_-!學科。

所以當其他哲學家關心的是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存在?什麼是先天的?Ε?ρηκα!Cogito, ergo sum.

尼採在研究每個單詞在各個語系裡是怎麼來的。我們以常理推斷,搞這個的人可能很鄙視那些好好說話的人。於是,尼采說的「早上好啊」可能指的是某個史前部落里「我砍死你」的意思。他說的「這句話是對的」很有可能想說的是「說這句話的人真垃圾,不敢冒險」。他說的「深淵」可能指的是 「aXnf23/as/-01#*sKKfinewfa"。你真的很難核實他在說一個詞的時候說的是什麼。

這個病怏怏的驕傲大叔最喜歡的就是玩弄語言調戲羊群。不留神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尼采嘲笑的就是你這個蠢萌讀者,還樂呵呵地以為他在和你煮酒論英雄:「天下übermensch,惟使君與Fredrik耳!」

所以看尼采語錄是大忌中的大忌。

我有一個沒有辦法坐實的陰暗推測。

他所有的作品,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自己爽,自己悟,自己變強,自己成超人。他說「我愛人類」的潛台詞可能是「愛人類在現階段可以對我很有幫助」。

他沒那麼在乎他說的話被「正確地理解」。他會說讀者你他媽自己有出息別讀我,這是墜吼的。

尼采和你這麼說話不是因為

他在乎你;

他覺得他說的是對的;

他說的是錯的但是你應該聽他的。

只是因為他想這麼說。

只是因為在一八几几年的某個夜晚,寫下這段話讓他覺得有某種價值。

2. 不知道為什麼,知乎上很少人提到尼採的anti-dogmatism.

尼采可能不會說叔本華是「錯」的,而是「沒用」的。

尼採在Beyond Good and Evil里拍了拍腦袋說,等一下我們為什麼在追求真理?

我們他媽的為什麼在追求真理?

我們他媽的到底為什麼在追求真理?

這句話真的很重要,請你反覆咀嚼。

我們為什麼想要對的道理?不想要錯的道理?我們為什麼會為「錯」感到內疚?憑什麼啊?

在尼采看來,「對的」總是好於「錯的」,是一個dogma,一個教條。更具體一點,「超人」蘇格拉底創造出的一個教條。

那些看似原創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都在圍繞「客觀真理」討論,只不過是蘇格拉底的徒子徒孫罷了,他們是philosophical laborers。我自己直譯一下,是「哲學民工」。他們追求真理,他們絕頂聰明,他們的意志很強。但是「他們追求真理,他們絕頂聰明,他們的意志很強」對你來說有沒有價值?

所以對於尼采來講,衡量問題的尺子不應該是對或錯,而是強(好使,有能力,有價值)或弱(不好使,少能力,少價值)

尼采鼓勵你使用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三觀。創造一個完全原創的三觀 = 超強 ≈ 超人 ≈ 孩子 ≈ 未來的哲學家。但是強弱只是描述,不是標準。你並不必須成超人,你完全可以使用一些現成的但是對你來說很好用的三觀。

我就不說太多了,想用尼采掃清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首先要掃清的就是類似「叔本華說的很有道理+我和他不一樣=我是傻逼」,「尼采是對的+他不完全同意叔本華=叔本華就得是錯的」,「我需要一個三觀」以及」知乎上的人存在+這個答主不是電腦程序」這類教條。要成功清除現有的悲觀三觀,需要strength,所以並不保證成功,但值得一試哦:)

對我個人來說,Beyond Good and Evil里的第一,二,六章和Ecce Homo里的Beyond Good and Evil這一章就夠整治叔本華了。

On Genealogy of Morals寫的也是非常有深度,可能不直接干叔本華,但是操作得到也是可以忘掉叔本華。

不要沒事先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會像走鋼絲者一樣摔成肉餅的: /

Go kick ass.


這個好辦,四個字:學會質疑。

就像前面有知友說的接著去讀尼采,包你藥到病除。

因為尼采是叔本華帶出來的,尼采是這樣質疑叔本華的:老師,你知道嗎?只設計出了理論模型不去實踐證明就是耍流氓(和不可證偽的假設都是不科學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說我沒寫答案,那麼我在這裡寫下答案吧。

既然三觀已毀,何不如,繼續勇往直前呢?

叔本華的書有《人生的智慧》《叔本華的思想隨筆》《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生存空虛說》當然都是僅限於目前有翻譯的書,還有沒有其他書我不知道,人在外國買不到紙書,都是看的pdf。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我沒看,因為看了翻譯前的序文里有編排「叔本華的」言辭,有失公正,以棄之。

還有進一步看過許多其他的哲學書,康德的「理性批判」,還有一些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卡倫霍尼」的,「弗洛伊德」的,還有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起源的基礎》是我看的第二大好書。總的來說進一步去探索哲學深處,你將會得到一筆不菲的財富。我看了幾十遍叔本華的書,但我照樣喜歡美女,因為人在韓國經常能看到,如果一個美女,脫衣服讓我上他,我依然會上,只不過這時候會想起叔本華說的「得到之前先想想失去的時候會是多麼痛苦」,就好比電腦彈出信息框問你「上了這個美女,可能會很痛苦,你確定你要上嗎「,如此,叔本華的哲學只是讓我們多了一個可以選擇的理性守護神而已。但人還是他自己,就像叔本華說的「人的命運因其性格原因有其必然性」一樣。

說三觀被毀的人,只是恐懼而已,以為他失去了原來的自己,其實人若是那麼容易變,叔本華也不會說「一個人的性格就像是石頭,形而上的,無法改變的了」。呵呵呵,看了一遍其他高票的抖機靈,實在是讓我心寒。這讓我更加印證伏爾泰說的「人是愚蠢和邪惡的了」。

-----------------下面是以前的答案----------

叔本華的著作看了不下二十遍了,是真的二十遍,我都想過要不要背下來,說叔本華是悲觀哲學的人都是膚淺,理解力差也不為過,於是叔本華說:「不要羨慕那些有才華的詩人,而是要羨慕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力,是因為他們仔細觀察事物的理解能力造就了他們的才華」。

你們真以為他只是寫了哲學而已嗎?「他是寫了整整人類的內心世界啊!」說他是心理學之父都不為過。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些人或許永遠都不明白叔本華到底寫了什麼,以為那就是悲觀,是禁慾,等粗淺的理解力來告訴別人是怎麼怎麼樣的,殊不知世界上有多少偉大的作家,科學家,醫學家,哲學家是受了叔本華的影響。我在想要是我在十年前就讀了叔本華的著作,那該是多麼美好啊,我現在二十七歲,還不算晚。

總之我想說叔本華的書,不是你們想的那樣,禁慾,悲觀,甚至還有人說他寫的「禁欲主義」與他的實際生活並不相符,他弄的一個女人殘疾,而且談過幾次戀愛什麼的來評擊叔本華實在是可笑。愛因斯坦離過婚拋棄過前妻所以愛因斯坦不應該是偉大的科學家嗎?

我得重複一下伏爾泰說的:「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還是照樣愚蠢和邪惡,跟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所發現的並沒有什麼兩樣。」

看看那些高票答案吧,一個嚴肅的哲學理論,哲學著作,哲學家,被人調戲,抖機靈來描述,讓我不禁想起來那些不懂藝術的人燒毀圓明園的故事。若是給他們點權利,似乎他們都能把叔本華的書當做邪惡的書來燒了?.歐洲基督教為了權利可以把柏拉圖,丟番圖,還有其他著作都能燒掉.國內有文革等等,這還不能讓人警醒嗎?

我倒不是為了叔本華而辯解什麼,我只是可憐這些不尊重一本哲學,一本名著,一本豆瓣排行榜,評分高達9.0分以上的書,怎麼就被你們嘲笑成一句玩笑話就帶過了?

今天還在地鐵里想著,為什麼漂亮的女人總是那麼少,同樣這世界普通人很多,愚蠢的人更多,智慧,聰明,才華的人只有少少的那一部分,而我也是普通人,但我認真的在努力著呢。在你們開著玩笑,叔本華怎麼怎麼的時候,換句話說吧:待你長發及腰,我高高在上,俯視著你的時候,你是否還在心裡想著?這都是運氣而已?


我也崩潰了兩年左右

直到有一天,我半夜失眠,坐在床上,看著虛空,思考

人為何而存在,人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叔本華說,毫無意義,但我其實一直還是相信人生有意義的。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最後我發現,人生還真他媽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就釋然了

除了讓自己活的更舒服一點,何必考慮那麼多偉大的事業。

放輕鬆,我們只是追求享樂的蛆蟲


推薦閱讀:

看什麼書能提高智商和情商,少走點別人的套路?
學齡前的自閉症兒童需要學習閱讀嗎?
怎樣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除了買書,買書,我們還能做什麼?

TAG:閱讀 | 哲學 | 人生意義 | 叔本華Schopenhau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