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否包含吸氣音?

吸氣音表語氣如表厭惡的「嘖嘖」(齒齦嘖音(click))、表不耐煩的「嘖」(雙唇嘖音(click))、表驚訝的「呃」(喉音)和表示驚訝/疑惑的「噝」等。

這些語音符號是所有語言共通的,還是只有漢語或某些漢語方言中有?

(據我所知某些非洲語言吸氣音是獨立因素,參與構詞,但這與其表達特定語氣的功能關係不大。)

如果是後者那它們可否算作漢語的音素?

又及對「嗟」、「乎」古為吸氣音的論斷很好奇。


所謂的吸氣音(Click)和常規肺部氣流輔音相反。它在口腔前後成阻,降低舌位,然後前部除阻,氣流從外向內湧入口腔,形成音響。朱曉農教授曾建議翻譯成喌音或嘖音,也有學者翻譯成喌嘖音。

關於喌音詳細的語音學描述,請參見《世界語音》P308-351。

你描述的表不耐煩的「嘖」其實成阻部位還是在齒齦,只是前面加了個抿嘴的動作(如果我理解得沒錯)。真正的雙唇喌音完全由雙唇成阻,類似打啵兒的聲音,情侶間打電話末期常用。

同一種喌音的唇形不同,音響效果也不同。比如雙唇喌音,展唇像是「吧」,圓唇像是「啵」,還可以嘬唇。可是在南非語言中,經常是展唇的。不同的唇形有時可以區別意義,一些吳語方言里,展唇的「嘖」可以表示讚歎或嫌惡,圓唇的「嘖」可以表示責怪。

喌音主要分五類:雙唇喌音、齒喌音、齦喌音、硬齶喌音、邊喌音。並不涉及喉部,所以你的「呃」就不算。

喌音都是塞音和塞擦音,所以你的「噝」也不算。

喌音作為一種聲音分布很廣泛,一般語言都有,英語有,普通話和很多漢語方言也有。

南部非洲語言里的喌音最常見最豐富,可以作為音位存在,能夠區別意義,是屬於整個音系的。其中!Xó?語,它的詞典中超過70%的詞是以喌音開始的。

可是除此之外的語言包括漢語的方言,都只是用作呼叫等非語言聲音信號。雖然人們經常用到它們,可是它們無法參與構詞,不能作為音位存在。

這些語言中,喌音的性質介於語言和非語言之間,像《世界語音》似乎就不認為它們是語言的,並不進入音系。

朱曉農認為它們只能算邊緣音,就像普通話中成音節的m、n、?一樣。不能算音位,在常態音系中並不存在。

這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普通人,在日常使用時也能意識到它們與正常語音的不同。像喌,字典的注音就是zhōu,是正常肺部氣流的塞擦音,而不是以喌音開頭,雖然人們叫雞不會zhōuzhōu地喊,只會發出一連串喌音;像嘖,字典里同樣注音是zé,成語也是念作zézé稱讚,而人們表示驚嘆時並不會zézé地叫。

在漢語方言中,喌音一般作為嘆詞出現。像喚雞聲那樣,簡直不能算是語言的,也可以歸到嘆詞裡頭。

其實嘆詞也介於語言和非語言之間,很多語言學家並不把它們算作一種詞類,詳情可看劉丹青教授的《嘆詞的本質——代句詞》。

劉教授認為嘆詞是一種代句詞,代替相應的有特定話語功能的實義句子,特別適合表達特定情景和交際現場刺激下所出現的一些直覺反應。它可能是詞類中最古老、語言化程度最低的類別。

相應地,嘆詞的語音也有類似的特點。嘆詞有一定的語音象似性,有的接近生理直覺反應的呼叫,容易超出常規音系的範圍。

嘆詞常常用很多邊緣音,以普通話為例,就有成音節的鼻音、四聲以外的聲調、單母音[e]等。喌音用作嘆詞的語音材料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你說的古代的「嗟」、「乎」是喌音,我不知道出處是哪裡。我看到李先耕《疑信集》中《〈詩經〉感嘆詞》有類似的觀點,說「嗟嗟」就相當於「嘖嘖」。

我的觀點是,這完全有可能,一點也不奇怪。「嗟嗟」是嘆詞,本身喌音這種邊緣音就容易出現在嘆詞中。何況我們還有「嘖嘖」之類後代的例子,說明音系外的語音也是可以用漢字記錄的。

但是困難在無法嚴格地證明。

參考文獻:

朱曉農《實驗音韻學和語言學語音學》(《音韻研究》P1-37)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朱曉農《喌喌呼雞與嘖嘖稱奇》(《教我如何不想她——語音的故事》P43-44)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美]彼得·賴福吉、[美]伊恩·麥迪森《世界語音》北京·商務引書館2015

劉丹青《嘆詞的本質——代句詞》(《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劉丹青卷》P303-323)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李先耕《〈詩經〉感嘆詞》(《疑信集》P202-2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推薦閱讀:

清雙唇塞音 [p] 在一些語言中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TAG:語言 | 漢語 | 語音學 | 語言學 | 漢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