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藝術價值可以脫離創作意圖而存在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240009/answer/163582576 當我看到這個答案時,我覺得其實在攝影展(特別是個展)里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照片下面只有簡單的題目,沒有其他描述,有時甚至是未命名。

當脫離了故事,或者意圖,照片該怎麼評價?或者照片本身還有價值么?


聽一位藝術家這麼說過,意圖和敘述以外的價值才有意義。文字能說明白的話,直接寫文章好了,沒必要拍照。

雖然作品有一定的敘述,但是對畫面千人千面的理解是價值所在。這是為什麼不能多寫自述的原因。


意圖始終是存在的,就像是我們時刻都有各種各樣的念頭,所以說沒有任何作品是脫離意圖的,即使是一些糟糕的作品也存在意圖。

但是,意圖也有很多種。

對於藝術來說,最純粹的意圖就是藝術衝動,即藝術家受到某物的啟發和刺激產生的強烈的創作願望。

從藝術衝動出發,我們就會看到很多藝術家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經歷中進行創作,將情緒與思考帶入藝術品中。所以從大體上講,會有兩種類型的作品在藝術衝動中誕生,分別是感性和理性的,換句話說,第一種是無論美醜但是「打動人的」,第二種則是觀賞性強,美並且「講道理的」,即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但是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尼采認為,每個人在夢境中都是絕對的藝術家。但問題是,我們在夢中是否有意圖或者藝術衝動?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姑且可以臆斷夢境中的意圖是來自於現實的碎片,但這一點又如何證明呢?

在藝術衝動之外,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其他的意圖存在於藝術品當中。例如,當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藝術創作,就包含了「作業」這種意圖,當這種意圖超過藝術衝動的時候,那麼作品就會顯得空洞,看起來就會很敷衍。想像一下當Deadline到來的時候,一部分學生必然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捏造一件「藝術品」,甚至完全沒有藝術衝動的存在,這類的作品看起來就會有我們常說的「學生氣」。

一些藝術家則有另外的意圖,比如通過藝術品獲得關注,找存在感,博眼球等等。這種意圖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它建立在廣泛的需求之上。這類意圖所產生的藝術品通常會在短期內令人迷惑,因為作者會為了掩飾他們的意圖而進行各種處理。但是這類作品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在長期的觀看中,就會暴露它們的本質,於是一些東西就會「過時」。在這一點上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時裝,尤其是為了出售而設計的時裝。時下流行的服裝款式往往會在一年甚至半年之內迅速的過時,我們很清楚這是怎麼發生的。

回到視覺藝術和攝影上,這種過時現象也是存在的,攝影師們的獲得關注目的越強烈,這種過時就發生的越快。例如,拍攝荷花的人,很多攝影師至今談到荷花這個話題都會感到尷尬,因為這類題材如今變成了過時的代表,甚至代表了媚俗。但是回頭看,荷花有任何問題嗎?說句俗話,這個鍋荷花到底該不該背?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在桌面上討論的時候,就會發現,荷花本身是「無辜」的,而拍攝荷花最初也是一種因為荷花好看而產生的藝術衝動,但是!但是問題就出在拍攝之後的這個階段,攝影師們的意圖在這裡就出現了某種扭曲,變成了相互吹捧和博得關注的需求。這時,作品便遠離了藝術,而變成了一種工具,或者說一種誘餌。

然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一些被評論家認可的作品也會令他們感到迷惑。這些作品來源於藝術衝動,是純粹的,但是藝術家們也會在作品中進行種種處理,以對原本的意圖進行一些掩飾。這樣做的原因大多數出於一種內斂或者靦腆,也可能是因為某些事情過於敏感,不便直說,所以藝術家們使用意象或隱喻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和思想。

在這個語境中,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問題,一個藝術家,幾個月甚至是幾年艱苦的思考或是情緒的醞釀,憑什麼給你看一眼就懂?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藝術品進行研究和調查,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藝術家的背景和創作意圖。而這個過程,就是藝術最美妙和有趣的部分;這個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則是文化和進步。


形式美,和敘事性……不同的生活經歷,賦予了每個人獨特的視野來看世界!拍攝者用圖片,分享著自己的視角,表達著對世界的理解……這就是很多圖片的意義!拍攝者的視角和手法不一定被所有人理解,這並不一定影響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比如,學過繪畫的透視原理,但沒學過藝術史的人……看達芬奇的作品,並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故事,但一定能夠看到其中嚴謹的構圖,和比例!對於某些行當來說,作品的敘事性可以沒有,形式美必不可少!


推薦閱讀:

你曾經為了畫畫(或其他愛好)有多拚命?

TAG:藝術 | 攝影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