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蕁』在 『蕁麻』 中念 qian2, 而在蕁麻疹念 xun2?

依據:蕁的解釋|蕁的意思|漢典「蕁」字的基本解釋


審音民粹化的爛屙……

(但還總有人喜歡以此為例來大事宣揚)


《說文》有「蕁」字,段玉裁認為「說《爾雅》者謂即今之知母」,徒南切(或徒含切)。知母與蕁麻是兩種不同的植物,發音也不相同。

「蕁麻」的「蕁」跟「燖」字有關,「燖」則是「燅」的異體字。《廣韻》:「燅,說文曰湯中爚肉也,徐鹽切。」蕁麻觸人之後像火燒一樣難受,因此名之曰「燖麻」。因為這是一種植物,又去火從艸,寫成「蕁」字。

宋代蘇軾《仇池筆記》卷下《?草詩》:「杜子美有《除?草》一篇,蜀中謂之毛?,毛芒可畏,觸之如蜂蠆。治風疹,以此草點之,一身失去。葉背紫者入葯。杜詩注云:『?,音潛,山韭也。』」

宋代張邦基《墨庄漫錄》卷七:「川峽間有一種惡草,羅生於野,雖人家庭砌亦有之,如此間之蒿蓬也,土人呼為?麻(音「王替」)。其枝葉拂人肌肉,即成瘡炮,浸淫潰爛,久不能愈。杜子美《除草詩》所謂『草有害於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蠆,其多彌道周。』蓋謂此也。劉袤延仲至蜀,嘗見之。」

蘇軾、張邦基說的都是蕁麻。寫成「?」也是因為這是植物,所以給「燅」字加艸。

「燅/燖」為徐鹽切,這是邪母字。郭麗、陶寰《西南官話從邪不分與南宋通語》指出西南官話「祥翔像象」幾個邪母陽韻字存在讀塞擦音的現象。「燖/燅」讀若「潛」是西南地區另一個邪母字讀塞擦音的例子,這種讀音至少可以追溯至宋代。其實《集韻》「燖」除了徐廉切,又慈鹽切,聲母已經有二讀。

總之,「蕁麻」的「蕁」本字為「燅/燖」。這種草常見於西南地區,當地讀如「潛」,邪母讀如從母,借入通語後仍然這樣讀。字形「蕁」跟「燖」有關,讀如「尋」是讀半邊。現在審音時將「蕁」定音為「尋」是從俗從眾。


我在《文字學概要》中看到這個例子,說是「蕁」以前是念qian的,但是有太多人認為它是從艹音尋的字,所以錯念成xun,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原來現漢是蕁(錢)麻疹,後來變了


因為那些搞生物化學的人語文學得都不咋地,典型例子就是那個出了名的「澄清石灰水」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很多人把「那個」的音讀成「內個」?
粵語的「犀利」是賽雷還是sèi雷?
「Tumblr」 的讀音是什麼?
真有這麼讀音奇怪的漢字嗎?
為什麼在日語中大部分入聲漢字的音讀發音是有兩個音節的?

TAG:漢語 | 讀音 | 普通話 | 漢字讀音 | 音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