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改善學生的作息,減少作業量?

15歲小孩寫作業到12點半,早上6點20起床,導致猝死。

感謝我還活著!


我這裡寫的情況只代表我孩子就讀的小學和中學,不代表其他學校,所以只能說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案例。

女兒在武漢,小學就讀的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現在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讀初一。

孩子上小學時,每天都能在學校做完作業,4點半放學後,磨磨蹭蹭在路上消磨一個小時回到家裡,鍛煉身體半小時(跳繩或快步走,家裡有跑步機),然後晚飯。晚飯可以慢慢吃上四五十分鐘,邊吃邊看書。再練琴半小時。8點半就可以上床休息,冬天甚至8點就上床休息。早上六點半起來。每天可以睡9個半到10小時,中午不休息,精力充沛。因為長期堅持各種運動(游泳,跳繩,籃球,跑步),所以身高喜人,12歲就長到1米65,現在13歲,1米69。

去年上初一了。作業比小學多了不少,但孩子長大了,能力也強多了。依然延續小學的習慣,在學校做完作業。但是初中就有一些課外訓練了,老師指定了數學參考書,要求每天花半小時做課外題,英語也有課外題,這兩樣就佔去了一個小時。所以,作息改為早上5點半起來,晚上8點半睡覺,早上花半小時做英語,同時練琴(鋼琴已過十級,目前在跟著老師學習鋼琴即興伴奏),晚上回到家裡已經是6點,依然運動半小時(跳繩,啞鈴,籃球基本功),晚餐,然後做半小時英語課外題。做點家務勞動。轉眼就到了8點半,上床休息,聽聽英語,背背單詞,9點入睡,加起來是8個半小時,但由於堅持鍛煉,所以孩子睡眠深沉,睡眠質量高。

到了周末會讓孩子多睡覺,周六和周日比平時會多睡兩個小時(但不會過分睡懶覺,否則就擾亂了生物鐘。具體做法是晚起一小時,午睡一小時。),這樣一來,一周的睡眠加起來也就夠了,看不出孩子多辛苦。周日有4個小時的籃球訓練。

女兒沒有報培優班,因為家長有能力給予課外輔導——而我最感到沒有必要的,就是英語培優,好多英語其實不差(但不願意重新撿起來)的家長,寧可守在培優機構外面等候半天,等候的時候發微信和朋友聊天,也不願意自己來批改孩子做的英語課外訓練題,在我看來這真是非常的不划算。培優機構的老師會把課本內容再講一遍,這樣,孩子在學校的課堂上就不會專心聽講 ,反正還要上培優課的——真不懂這樣花雙倍的時間去學同一個內容是為毛,自己預習複習,效果會差嗎?我是自己每天花一點時間輔導孩子的英語,這也幫助我重新複習了英語的一些基本內容,同時了解到女兒的英語學習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能夠及時和學校的任課老師溝通。所以,女兒的英語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比好些培優的孩子都要紮實。

而且我們也都是按照學校老師的建議,買老師指定的課外輔導書,讓孩子日積月累做一定的課外訓練,不一曝十寒,而且課外題都在周一到周五做完,周六和周日就有時間睡懶覺和玩耍,還有練球,另外就是平時還有不少時間可以讀課外書。每周女兒的課外閱讀量大約都在三四十萬字,因為每天都能保證一個小時的課外閱讀,辦法就是邊吃邊看書,並沒有損害視力,因為有很好的檯燈和好的坐姿。假如不讓孩子邊吃邊看書,她就不得不躲到洗手間去看書,反而更容易損害視力,且慌慌張張的。如今正大光明地邊吃邊看書,她的閱讀需求就得到了很好的滿足。會影響消化嗎?不會。她老媽我一輩子都吃飯看書,沒有胃病。胃病不是邊吃邊看書搞出來的,而是不按時按點吃飯搞出來的。而我們家的三餐十分規律,且重視營養搭配,因此人人受益。

反觀女兒小學和初中班上的同學,我發現了一條規律:凡是學習成績持續平穩較好的孩子,反而培優不多。所以像我女兒這樣的,有時間玩耍,沒有苦大仇深的感覺。由於平時時間抓的緊,上課效率高,堅持及時複習和預習,初中雖然壓力增加了一些,但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堅持鍛煉身體,也讓她做什麼都動作敏捷,體力也較好,很少生病。女兒每天都自己騎車上學,往返需要一小時。

班上也有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家長叫苦連天的,為什麼他們會弄到那麼晚呢?仔細一打聽,就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家長自己管理時間的能力就比較差,也不敢給孩子立下嚴格的守時要求,所以由著孩子任性,孩子不想在學校做作業,家長就屈從了。所以孩子在學校里使勁玩耍,等放學回到家才開始做作業,因為積攢了這麼多事情留到晚上做,孩子就不願意開始做,總會磨磨蹭蹭,要先看看電視,再看看手機,然後在家長的不斷催促下開始做作業,遇到一點不會做的就開始進一步的拖延。.....直到家長暴跳如雷。由於孩子做作業的習慣不好,導致上課也沒精打采,聽課效率低,考試成績不佳。於是家長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馬上尋求外援——找培優機構。可憐這些平時就懶散的孩子到了周末又被懶散不負責任的家長趕到培優機構學習,每周連個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這些家長找我了解女兒的作息和學習情況,我一一到來,他們則都有一個共同的表情——

因此,我昨天發了一條微博,得到了一些共鳴——

感謝15歲小孩寫作業到12點半,早上6點20起床,導致猝死,如何才能改善學生的作息,減少作業量? - 果程C 的回答,感謝 @果程C 分享這麼實在的經驗,我要讓女兒好好看看大哥哥的學習經驗。

@果程C 提到要重視和同學老師交流做題。這一點女兒也有體會。

女兒在班上很喜歡和同學交流做題體會,在家裡我們也會和她反覆交流考試時做錯了的題,直到她能清晰地講解出來。比如最近一次單元測試,考的是實數,她做錯了一道題,被扣了4分。爸爸看到卷子,和孩子交流了20多分鐘,然後讓她到黑板上演算,終於徹底搞懂了這道題,這樣其實就搞懂了一類題,思維打通了,將來能夠舉一反三。後來,外公還專門發來郵件,以清晰的思路書面講解這道題——外公是數學教授,一直輔導孩子的數學,每周一小時。

孩子爸爸在一家公司擔任老總,其實很忙,但他總是見縫插針利用點滴時間和孩子討論一兩道數學題,解決難點疑點,效率比較高。

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我會利用睡前和早起的一點時間來給孩子批改英語訓練題,然後當日就會和孩子回顧這些題,把錯處指出來,讓她複述,必要的時候抄寫錯處例句,鞏固理解和記憶。同時在微信上和老師溝通她的這些錯題錯在哪裡了,老師有時就會給一點點撥,往往非常管用。我們和各科老師都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孩子在家校的表現兩邊都能隨時通氣。班主任老師天天看我的QQ動態,我把孩子的情況都發布在QQ說說和微信朋友圈上,老師們都能看得到。

難就難在長期堅持。稍一鬆懈就容易有「破窗效應」。但只要堅持住了,就會學得比較從容,孩子就有時間玩耍和睡覺了,學習成績也不會差,家長和孩子都覺得心安。嘗到這樣的甜頭,我自然不願意放棄這種堅持。於是,孩子也就跟著學會了相信日積月累的價值。他們班同時有幾個孩子在利用App百詞斬背誦單詞,但只有她一個人長期堅持,其他孩子都放棄了。


改善學習方法。

15歲的時候我是平均半夜2點睡覺的,還有4點睡覺的經歷。最後中考成績是全市第二,但我現在真的覺得不值。當年真心是蠢啊,除了學習之外不知道還能幹嘛。現在想想,為什麼學習效率這麼低,自我分析有三點原因:

1. 已經掌握的簡單知識反覆學,卻沒有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個人當年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要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再按我的思路講一遍(對,我家有塊黑板……)。這個時間就費大了去了,但我強迫症啊,不這麼做心裡不踏實。雖然刨除聊閑天、同學互動、以及各種知識引入的環節,每門40分鐘主課複述一遍估計只要20分鐘左右,但四五門課的時間累加起來也要兩個小時。花去這兩個小時,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是踏實了,但收穫其實是很少的。等接觸到難度較高的內容時,這種複習的效果往往是「自我感覺良好,一碰到題目還是發懵」。究其根本,在於複習來複習去,全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在複習中得到一種「我已經都會了,我好厲害」的自我麻痹,但實際上沒有突破原有思維的局限,對知識的理解仍停留在剛下課的那個時間。很多人背單詞(背來背去全是自己會的那些,根本不去花力氣背長詞難詞易混詞)、整理課堂筆記(很多同學的筆記本異常精美,下大力氣去侍弄,但真正掌握的內容非常有限)、整理錯題本(一本比課堂筆記更容易坑爹的麻醉劑)的時候感覺「沒有效率」,都是這樣的問題。說白了,就是重複機械勞動,但是不過腦,用體力勞動代替腦力勞動,用機械記憶代替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如何幹掉這個壞習慣?答案在於四個字,就是「不破不立」。如果不打破固有的知識體系,僅僅依靠筆記本和錯題本的抄寫是很難提高思維深度的。正確的做法就是,提高上課時消化吸收的效率,放棄整理筆記的環節。直接閉卷做題,從簡單的作業題到稍難的練習題,一氣呵成,盡量不看教材和筆記;等完成全部作業題目之後,再看書、翻筆記複習,思考沒有做出來的題目和檢查是否有做錯的題目。應用這種學習方法,起初一定是痛苦的,因為磨磨蹭蹭的學生的課堂轉化率都不高。閉卷做題的效果肯定就是連蒙帶唬,千瘡百孔。但通過「閉卷做題」這個方式破掉的是對課本和筆記的依賴,破掉的是對自己課堂轉化率的盲目自信,破掉的是原有知識系統的迷信。只有這樣做,才能促進自己在後續的複習階段去思考,在下一次的課堂上更加認真聽講,消化吸收。

2. 對於一些比較難的科目和題目,鑽牛角尖、浪費時間,沒有形成與其他同學討論,或與老師及時交流的習慣。

按我個人的經歷,就是當年身為數學課代表,比較自負。天性內向,又不好意思和別的同學交流。所以碰到的作業里的難題,既不肯放棄不做,又不肯多與同學交流,就自己一個人深夜默默地啃,時間自然也就嘩嘩地流過去了。(簡直寂寞如雪啊…)但實際大可不必。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了上述「上課認真聽講、適度做練習題、複習整理筆記」這些基本動作之後,碰到做不出來的題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在完成了「複習知識點查漏補缺」和「自我思考」這兩個環節之後,此時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就是「與他人討論」。說白了,就是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個題。但不能止步於拿到答案,而是要掌握他人的解題思路。最有效的檢驗方式,就是在幾日之後,把這個題目拿出來再閉卷做一遍。如果仍舊有困難,就可以向老師請教了。因為同學的解題方法的考場再現率未必高,可能只是一個奇技淫巧而已,而老師會從思路上理順題目,更好地給你講解。

但同時一定注意,不少同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耽於討論」。特別是在上集體自習的時候,哪裡有熱鬧就往哪裡湊。實際上,參與集體討論的發言人數越多,討論方向就越容易分散。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往往討論不到點子上,徒於糾結一些不重要的細節。最終白白浪費大量時間,自己的作業沒有完成,得到的知識點七零八落,根本形成不了完整的知識結構。所以,討論要適可而止,要有針對性,發言人數要少,至少要建立在完成對教材和筆記的複習的基礎上。

3. 對於一些需要記誦的內容,比如英語、語文以及一些概念、公式等,沒有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有效重複次數過低,過於分散。

按我個人的經歷,當年除了啃難題,剩下的大量時間就都丟給英語了。但實際上我的英語成績並不好,最後可能連班級的平均分都沒到。現在究其原因,除了沒有接觸更高級的語料之外,當年的記憶方法是很成問題的。

可能大家都知道「記憶在於重複」,但這個重複到底是要怎麼重複呢?如果拿著一個單詞表反覆地去背半個小時,真的可能背來背去全是自己會的那些詞,該不會的還是不會。而且記誦這個過程是很枯燥乏味的,對於初中生而言,是非常容易走神的。可以說,你參與背誦活動的時間越久,你的記憶效率也就越低。所以,經常我們會看到,一個學生拿著一篇課文煞有介事地開始背誦,但折騰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還沒有背下來,弄得自己還挺痛苦(沒錯,就是當年的我)。如此這般折騰久了,學生反倒會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懷疑,沒有了信心,以後再想背點兒什麼,就更困難了。

那麼,有效的記憶方法應該是什麼呢?我覺得比較適用於初中和高中生的,就是「競速記誦。如果是幾個同學一起的話,那麼可以對同樣一份內容,進行記憶比賽,看誰先背下來。如果是自我學習的話,那麼可以記錄每次記憶類似內容的時間,限時記誦,自己和自己比。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每次記誦的效率,同時避免了後期由於走神造成的時間浪費問題。當然,對於初中生而言,家長在這一環節是可以進行引導的,比如幫忙孩子規劃背誦任務,限時考察等等。

對於重複的頻率,我覺得對於用上述方法背下來的內容,當日重複並不是很必要。條件允許的話,可在12小時(比如前一天晚上背的,在早自習重複記誦等),24小時,48小時,7天這四個時間節點進行重複就可以了,不必次數過多。

以上三點就事論事,針對的都是學習方法的討論和反思。同時支持一下@周筠 的答案,規律的作息和合理的時間分配才是實現高效學習方法的前提。


我上小學時,作業也挺多,作業做不完是要挨打的。

我的選擇是——還是讓老師打我一頓吧,作業就免了。


我小學也這樣。反正做完作業也不能去玩去看電視看課外書,而是要背語文課本,練字,做習題,索性邊做作業邊偷偷玩,成語詞典都能當課外書看。


初中,同樣寫作業寫到下半夜,早晨天不亮就要起床,感覺寫那麼多作業並無卵用,填鴨教育害死人。上了高中不用寫作業,感覺是天堂了,雖然每天要上晚自習到9點多,仔細想一下,學生真可憐,絕大多數的時光貢獻給學校,其他時間睡覺。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不要過同樣的校園生活。


六點20起床?已經夠晚了 我弟弟晚上十點放學 大概十一點半睡覺 早晨不到五點就得起床 五點半到學校早讀……


看過作業輔導,覺得作業量真的還好,沒有那麼多,在家寫到十一二點,到我們這裡基本最晚八點也完成了,但是不在我們這裡回家寫還是十一二點。。。。


女兒高一,由於教育局嚴禁加課,所以每天五點半放學,七點開始寫作業,基本上要寫到12點到一點,有時候到兩三點。

沒辦法,每個老師留半小時到一小時作業,再加點背誦,7科加起來就成了負擔。

學習應該是一個因材施教的過程,然並卵,老師不可能給每個人講不同的課,也不可能給每個人留差異的作業,只能一刀切,個高個矮自又天命。


偶然看見就進來說兩句。如果作業多到離譜就用其他方法解決:實在想不出來就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這是主流觀點接受的做法。如果長期因為在某些題目上卡住了,就要反思學習方法了,因為很有可能是上課沒聽懂。

教壞小孩子的方法就是抄作業,如果抄的時候能理解做法或者幫助記憶,也能起到作用(我是邊抄邊理解,不完全照抄,要不停變換,parapharase一下);或者跟幾個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分工,一人做一部分,然後共享答案。

不然你以為我們當年一天那麼多張卷子能做的完?還睡不睡覺了?還過不過日子了?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以為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能歇口氣,人生就是不停地戰鬥,積蓄力量吧!


注意我不是嘲諷分享經驗的家長,很感謝他們耐心的分析、無私的貢獻,可讓我持續尷尬的是,誰都想種好田,可惜不是誰都有田。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一百年不動搖。

上面這句話聽過沒有?

如果堅持夠了,這個問題肯定能解決。

誰承想開放二胎了~


不寫就行了,要不就花錢僱人做作業


歪個樓,當年我13歲,晚上寫到1點半,早晨6點10分起床,好幸運,好後怕……


忘說了,答主是簽約保送的市最好高中。所以對學習這方面還是有些體會的。

講道理的話,可能不是單純因為這個作息導致猝死。

畢竟還是大學狗,我只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我在15歲(初三)時候經常一兩點睡覺,七點多一點起床。我們作業並沒有多到這個程度,我會這麼晚睡完全是因為效率低以及貪玩。很多時候我是九點左右回家吃完飯,看小說玩玩手機到12點才開始寫。寫的過程也是心猿意馬不能靜心。所以,作業會拖到很晚寫完。

我講這個經歷主要想說明三點。

一、現在題海戰術在多次的痛斥後,或多或少會有改善情況,沒有以前那麼形勢險惡。即便是題海,也是以打牢基礎為目的,用心理解之後,只是簡單重複,並不會太耗時間。

二、作業可能並不多,而是因為別的事情耽誤這麼晚睡覺。比如效率低下,像答主這樣貪玩。

三、我們所見的猝死新聞,疲勞強度都比這個大得多。但如果題目描述的是有身體疾病,那就另當別論。

只是一些從個體情況得來的猜測,勿噴。


就我和同學們的經歷來看,我覺得每天作業寫那麼晚的小孩很多都是因為效率太低,而且在學校不抓緊。。並不單純因為作業多。


這算個屁,我現在天天一點多寫完作業兩點才能睡,第二天六點就得起


初三??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還沒死真是命大


提高效率啊,會的就沒必要重複寫啊,如果有那種要寫幾遍的作業,偷偷少寫一點老師不會發現的,畢竟太多了看不過來。我就是這麼干噠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寫完家庭作業?
作業全沒做與作業全抄標準答案有什麼區別?
不想寫作業,也不願意抄答案,好好寫來不及,怎麼辦?

TAG:作業 | 學生 | 生活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