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動畫業界的「中國威脅論」?

日本動畫業界出現了中國"威脅論"。日媒稱由... 來自黒之契約者


.

這篇文章是寫給日本本土資本和政府看的,是借中國威脅日本的本土資本。「中國威脅論」威脅的並不是「日本動畫業」,而是除此之外的「日本內容產業」,還有就是日本政府面子。

如果各位稍微了解一下日本動畫產業的結構,就很容易看到這篇文章要說的是什麼。

1. 日本動畫產業的弱勢

對於沒有去了解過日本動畫產業構成的觀眾,往往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日本的動畫製作是由動畫公司主導的,而實際上並不是。

在《庵野秀明為什麼說日本動畫最多再戰 5 年?》的答案中,我已經提到了這一點。日本的動畫產業是依附於其他內容產業的,比如出版(漫畫、小說)、遊戲、音樂、廣播(電視台)、電影。動畫產業自身缺乏資本支撐,也沒有流通渠道,處處受制於其他產業的資本,換言之,日本動畫產業的盛衰,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其他產業,而不是其自身。

電視系列動畫的鼻祖、手塚治虫的《阿童木》就是依附於漫畫業的,東映動畫涉足電視動畫也是利益驅動,適逢日本 60、70 年代的電視普及潮流,各電視台為了搶佔各方市場,也產生了系列電視動畫的需求。這是日本電視動畫大潮的開端,而這種依附於電視台的模式也為日後埋下了禍根。

2. 從工作室主導向電視台主導轉變

雖然因為電視動畫的緊張檔期,在一開始動畫製作者們就已經是晝夜不分地工作。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動畫製作者的待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蟲 Pro、東映、瑞鷹這些一線公司都是以正式員工為主力,員工待遇並不差。

情況發生轉變是源自於商業模式的轉變。工作室立項然後申請資本的模式,逐漸轉變為電視台自己立項,然後聘請工作室的模式。這種模式的轉變結果就是工作室在議價上完全陷入了劣勢(原本動畫工作室在龐大的電視台面前就很弱小),被資本牽著鼻子走。工作室為了生存,僱傭模式也從正式僱傭轉變為業務委託,動畫師們從工作室的員工變為自由業者,從工作室接受工作委託。

結果就是,電視台不斷壓榨動畫工作室,工作室就來壓榨動畫師。

之後的製作委員會模式也並沒有改變動畫製作公司 / 動畫工作室的受制於人的境況,雖然少數動畫公司賺取到了足夠的資本可以加入製作委員會,但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僅僅是處於代工廠的地位。

3. 過往的海外資本

日本動畫業很早就接觸海外資本了,可以追溯到 50 年代,動畫電影在海外上映、電視動畫在海外播放、玩具周邊賣到海外去。到今時今日大陸購買大量日本動畫的播放權。這些海外資本無一例外,都沒有觸碰到「動畫製作」本身。換言之,這些海外資本到頭來都是落到了出品公司、發行公司、製作委員會的口袋裡,還動畫製作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4. 文章中的海外資本

有了以上的基礎,各位就可以意識到文章中提到的「中國資本」和過往海外資本的區別。文章中說到的中國資本是直接下到了最基層的「動畫製作者」的頭上來了。雖然這種事情不能說早就有了,但是也已經存在好多年了,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

與中國資本相對的,是日本本土資本,也就是出版社、電視台、遊戲商、廣告代理商。

這些巨頭在日本有著壟斷地位,卡著流通領域的咽喉。所以如果在日本本土做動畫,是不可能繞得開。日本動畫製作者不得不忍受著低下的酬勞,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但是,這些和海外資本是沒有關係的,他們做的東西又不在日本本土賣,他們只是來日本找優質的勞動力,重要的是,他們更肯花錢,他們給得出比日本本土更好的條件。

「如果中國資本把日本動畫製作資源都買斷了」,日本動畫製作者是只賺不賠的,因為他們拿到了更對得起自己勞動的報酬。受到衝擊的是日本本土資本,假設海外資本真的把日本本土資源佔據了,那麼日本資本要做動畫,就不得不給出相應的價錢。

比如以前的原畫是 4000 一卡,人家現在給到 5000 一卡,甚至因為日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給到 7000 一卡,日本資本也不得不給出 7000 上下的價錢。

5. 更遠的將來、文章的中危言聳聽

文章的後部,給出了一個危言聳聽的假設:

既然給中國畫能賺得更多,為什麼不索性就搬到中國去工作呢?在動畫行業,還遠遠沒有到這種程度。但是,其他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到互聯網,大家都想到美國。如果在中國能賺更多錢,為什麼不去中國呢?

而且,中國自己也在培養自己的動畫製作者,也有成立自己的培養機構,甚至在日本請人當老師。以後中國代工就不是現在的廉價勞動力了,4000 一卡誰給你畫呀。

過個幾十年,日本的新人都到中國畫了,以後說到做動畫,大家就想到中國了,什麼出版社、電視台想要做動畫,只能過來跪舔中國公司算便宜點了,日本政府你還想搞 cool Japan ?洗洗睡吧。

那麼長一篇文章總結起來就是:你們快漲工資不然爺就跳槽了


謝邀 @胡博文

這篇文章看完以後首先感覺是杞人憂天。中國ACG行業追趕日本等此領域內的先進國家仍有不小的距離,在質量和產量上國產ACG作品還完全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和自信心與國外的一線作品競爭,更不要說我們還有著審查制度這一繞不過去的銅牆鐵壁。就這篇文章本身而言,我覺得日本人主要是在感慨外包市場的攻受異位,面子上有點過不去罷了。

在這裡我替日本同行們寬一下心,也為中國的動畫產業潑點冷水。上面 @zecy已經說得很形象,我再稍微做一點補充好了。

首先,為什麼說是杞人憂天呢?日本動畫業者所擔憂的「為中國人打工」的現象需要一個前提,就是穩定的創作能力和大量的投資。而做到這兩點,還有一個前提就是「IP的創作」本身要質量過硬而且能夠形成數量。而達成這一點,需要大量的在市場上運作成功的IP,就目前而言能夠說得出來的也只有《十冷》和《大聖》兩部而已。如今的現實是,中國ACG行業的前期策劃端還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市場與創作之間的隔閡仍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就是對創作端的工作缺乏系統融的認識,缺少培養前期創作人員的意識,對前期創作工作的重要性也沒有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一旦資本市場意識到國產IP無法做到保種保收,那麼對國產動畫投資的熱潮很快便會衰退。

其次,這篇文章隻字未提日本動畫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源源不斷生產IP和打造高價值IP的能力。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好萊塢的影片中或多或少都會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因素,而結果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收穫了巨額的票房。這一點相信日本人也是非常眼紅的,而在中國能夠媲美好萊塢電影影響力的產品便是日本動畫。以日本動畫的覆蓋率和影響力而言,如果中國想要發展本土商業動畫,那麼必是以日本動畫模式為核心,以達到日本動畫行業標準來要求自身。從形勢上講,中日兩國的動畫行業的交往將會變得更加頻繁和密切,新鮮血液的對流對於兩者而言都是有著極大的利好的,完全不必要因此而感到擔憂。


藥丸黨哪裡都有


不管是人均消費水平還是動畫產業發展水平都比日本低的中國開出的工資比日本高

怎麼想都是日本人自己給的工資太少了


就是這樣。


主要還是中國外包的威脅,如果是說國漫威脅日漫,我覺得文化部已經笑死了


都是15年的回復啊,我看你們誰都沒料到自從16年1月番《靈劍山》開始,騰訊開始找日本廠商合作將國漫改編動畫進軍日本本土市場,其他廠商也開始跟進,以後類似的合作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你們有點高估了日本動畫產業,也過度低估了天朝動畫產業


日本完全不用擔心,天朝有神盾局,不對,有廣電總局


畫風是上去了,但是劇情……


看看白箱和李狗嗨就很能反應動漫界的資薪問題。

大學畢業22w左右,而新入職的動畫方面的才16/18w。

比打工掙得少,乾的反而還多。

很多日企真得感謝政府在外資企業的管制。

最簡單的貿易模型里都知道企業不能控制工資水平。

不得不說網路真的讓現實世界和理論世界走的越來越近。


證明全世界媒體一樣:忽悠賺錢


發展倒逼改革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超次元遊戲:海王星在歐美的影響比較大?
如何評價動畫《H2O赤沙印記》?
如何評價遊戲《彈丸論破v3》的結局?

TAG:動畫製作 | ACG | 日本動畫 | 中國動畫 | 中國威脅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