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股方面,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成才有多大差別?
幾位大觸已經答的很好了。另說一下,請大家表舉特例。我問的是整體上普遍的差別,表跟我說科班野路子都有好有壞,成不成才要靠自己努力之類吧啦吧啦,這些我自然知道。但就跟殘疾人和健全人都可以學會書法一樣(並非歧視殘疾人),總要有個難易程度,大致成功比例吧?告訴我有好有壞,靠自己努力的,其實然並卵。
微信公眾號:開始聊聊交易 kslljy654題主你要知道一個事情,金融是一個很大的學科,炒股只是裡面很小的一部分。我金融學本科學滿188個學分才能夠畢業,和炒股能夠有直接知識重合的學科大概不超過20個學分,這20個學分裡面,有那麼12、3個學分的學科裡面只是提到了這個概念。所以金融是個系統,炒股這個分支真的很小。題主提到了科班出生,科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我百科了一下,解釋是這樣的:科班,中國舊時培養戲曲演員的場所。科班本意是指舊時學、演結合的戲劇班子,是成為演員(舊稱戲子)的必須也是唯一途徑。後來科班就引申為正規的職業技能教育的統稱,所謂科班並非指"出身",而是指正規培訓或自學成才的分水嶺。看到了科班這個概念,結合金融本專業的廣闊,用金融科班出身和炒股自學成才對比你就知道有多不恰當了。如果你說炒股科班出身和炒股自學成才這個倒是有對比性,但是現在是否有哪個高校專門開了炒股專業,以我淺薄的閱歷,好像還沒有聽說過。
1、深刻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這個前面分析多了,不用說了。
2、能夠通過幾年的學習,理解到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一點可能就一句話不好理解,深入講一講吧:金融是社會學學科,社會學學科較理學而言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研究天體的,一連串公式下來就能夠算出太陽在哪一天會運行到一個什麼位置,經濟學裡面公式也不少,但是你能夠算出中國未來十年的GDP嗎?不要說這個問題太大太難,你要算出明天的股價,其實比這個還難。社會學學科的研究基於一堆假設,而這些假設的成立是有概率的,所以預測性很難。社會學學科裡面的研究懂充斥著不確定性這個詞。所以隨著學習的深入,科班出身的人應該更加能夠深刻理解市場的不確定性。當然我也看到過不少科班出身的預測股價的時候常常說一些確定性言論,比如嬰兒底、胎盤底、精蟲底,對此,我只能呵呵……社會學科的門都還沒有入啊……3、碰到問題時,更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金融是一個系統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對學科框架的理解和工具的掌握,能夠更容易的搭建有效的交易系統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我是說但是……並不意味著你有著能夠正確找到問題的能力。我看到過太多的人,看到一段時間虧損了,恩,我這個系統有問題,然後花個幾年時間沉浸在一個問題裡面執迷不悟,哪怕方向都錯了。為什麼不多花點兒時間認識一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找到問題是什麼之後,還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這上面我舉一個不太嚴謹的例子:比如張展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裡面用排比的方式列舉了大多科班做的事情也列舉了大多野路子做的事情,最後還說了一句這個市場7虧2平1賺。那麼假設這兩個信息都是真的,是不是能夠理解為:對於這個「大多」反其道而行之,就能夠賺錢?想到這裡很多人都該高潮了,就去做了,但是這麼做的本質是什麼?找問題或者研究交易技術若能夠達到在這個境況下還能夠研究本質的時候,至少這態度就對了。4、如果走到正道上,對於資產管理和風控的概念會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市場,你要知道,你之所以能夠賺錢是因為承擔了較大的風險,所以如何認清所衡量的風險很重要。為啥說如果走到正道上呢?我參加過很多機構的投資報告會,一進去請幾個人,個個都是幾年翻了多少翻的,盡其所能的讓到場客戶因為暴利而高潮,而所面臨的風險卻隻字不提。這就走偏了。所以,並不是說科班出身一定能夠怎麼樣,所學到的東西有用,但是怎麼找到用武之地一方面是有要求的,一方面也是需要花大工夫的。最後引用題主一句話:「但就跟殘疾人和健全人都可以學會書法一樣(並非歧視殘疾人),總要有個難易程度,大致成功比例吧?告訴我有好有壞,靠自己努力的,其實然並卵。」我只能說告訴你有好有壞,靠自己努力的,至少是客觀的,大致成功比例沒有統計過,因為衡量成功的標準不一樣,有人以掌握的資金量,有人以收益率。靠自己努力沒錯,關鍵是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所以若把這類回答當卵,何必又來提問呢?你看了結論,人重點在過程,僅此而已啊……以上。http://weixin.qq.com/r/0z8XD5XEVcgqrdFs92r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後面一段時間的休假我都會在國外,10月中回來,馬上又有幾個基金要運作了,也就沒太多時間了。會偶爾看看,不會常答問題了。見諒!題主,把「學金融的」等同於「會炒股」和把「學心理學的」等同於「你能猜出我在想什麼」一樣扯淡。
謝謝邀請。
我剛剛拿到金融博士。六年時間每天起早貪黑,不容易,然並卵。九月份去歐洲一家學校做金融學助理教授。同時我也從非常少的資金開始,做一些期權投資。我面試過一些對沖基金,但沒有去成。幾個面試下來,我發現自己對量化的方法不是很感冒:一方面,這種基於統計的方法只有大資金才能玩。另一方面,我相信人腦+紀律(長期來看)比計算機好用; 交易的精髓在於慢,而不在於快。所以沒去成,也沒什麼遺憾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說說我作為散戶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金融學(博士)研究什麼?- 各個分支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研究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對已經發生的金融事件用模型(理論)或者實證方法得到一個解釋。(很多研究人員每天看華爾街日報等找熱點和研究課題)
-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部分的金融和經濟學科可作為『歷史學』的一個分支。
投資面對的什麼?
- 面對的是未知的未來。最終是風險控制能力以及收益率說話。
前者面對過去、探究原因,後者面向將來、追求結果; 研究人員靠寫論文拿工資吃飯,交易員靠承擔風險吃飯。在我看來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金融學研究需要什麼基本知識?- 數學
- 計量
- 編程
投資需要什麼基本知識?
- 紀律
- 耐心
- 常識
從我個人來看,現在的金融學科班訓練對於金融投資是沒有特別大的用處的。知識的特點是靜態的、僵化的、變數太多無法用於實戰的;但所有的行情都是博弈的結果,是動態的。怎麼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很難。另外,作為知識的一個組成部分,金融中的統計顯著性特別有誤導性。很難用於實戰。實戰中需要的變數越少越好。交易的本質是價差,我只看價格。 我的交易思想是找出一個重大趨勢,然後在合適的買點進入,持有一直到客觀信號表明趨勢結束。
這個行業,經驗比知識的價值更大。投資最需要的是實戰。投資特別簡單,一買一賣;但同時又特別難; 說來說去沒用,你得擼起袖子干。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難的,實戰過的都懂。
另外,非常廣泛的閱讀(不僅限於金融)對投資是非常必要的。
金融科班出身的有個很大的缺點:自我優越感。具體表現就是:我是研究金融的,我比你外行懂。在自己研究的一畝三分地裡面,有一點優越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和物理學、造火箭不一樣,金融投資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而不是科學。「聰明」可以讓你寫出來一片漂亮的論文,但不一定能夠讓你賺錢(很可能讓你輸大錢, 比如牛頓)。如果不在市場面前保持謙卑,市場分分鐘讓你學做人。
最後,學金融最差勁的就是有智商上的優越感。如果你選擇了金融這個行業,說明你和大多數人在智商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否則,你應該去學物理和數學。金融本質上是個實踐的行業,道理淺顯但是特別難以實踐。
用我比較喜歡的一段話收尾:--------------------------------------------
轉一篇文章吧。對其中很多不認同,但很喜歡它的小標題;Finance and economics: What"s wrong with finance- Never mind the theory, look at the practice
正好前幾天一個帖子說,為何科班出身的證券金融的學生極少成功?言簡意賅的答案就是:金融專業學的不是炒股.。
科班出身,經濟學原理、金融學、股市基本概念等,學的東西太多了,各種正確的理念都耳熟能詳,大師們的戒訓,一條一條,學得好的覺得自己都可以寫書啦。基本規則全都會啊,可是一做,現實好骨感! 接著虧損,虧損的越來越厲害,嚴重的傾家蕩產。但是現實中呢,每每談起證券,還是頭頭是道,滔滔不絕。 (說的是大多數情況,大神自動屏蔽)
道理懂得很多,卻過不好這一生。理論學的再好,但終極boss永遠是「市場」。
接下來,說說野路子自學成才的人。半路出家得找個師傅吧,於是找科班出身理論滔滔不絕的「忽悠」大師,於是看各種金融財經書籍,想走捷徑的買一大堆的充滿誘惑的材料書籍,經典戰例、祖傳絕招、江湖秘籍,百戰不勝,都來啦。還有一批找機構、做會員。(不是一棍子都打死,很多的秘籍、技巧還是有用的,一些股評和鎖倉還是可以的,畢竟我現在就是做這一行的。)
於是,你們發現了,野路子自學成才好像和科班出身的走的一個路子啊!
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數野路子學習理論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科班出身有一套穩定的知識架構。
說到這裡,發現自己將「理論基礎」批鬥個一無是處,這不是我本意,只是告誡那些讀了幾本書的人,不要讀死書!理論知識有沒有用?當然有,但如何學得深刻、理解的透徹才是最終目標。而不是開了戶入了市,才發現自己能用到的就那幾個連公交司機都明白的幾個基本定義。
怎麼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是個最難的命題,包括各行各業。
在炒股方面,本人算是個野路子並且還沒有成才,浮沉歲月,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悟:
2015年,我跳槽到一家運營財經網站的公司,名字叫雲掌財經(雲掌財經_有價值的財經平台 在其位謀其職,簡單做個介紹,不喜請忽視),本人教育學出身,對財經可謂一竅不通,如上述內容一樣,走的科班那一套,書本、雜誌先是拚命地啃,然後沉浸在各大財經、金融、證券網站、社區、股吧、論壇,一段時間的惡補,貌似什麼都懂了,甚至隱隱心動,覺得自己可以工作之餘買幾隻股票試試水了。
作為一個野路子還未自學成才,就遇上了2015瘋狂的股市,連續的千股跌停,辛酸淚可以寫成新一版的《股市回憶錄》,總之,我相信了那句話,炒股是一個人孤獨的道路。
不論金融科班出身,還是野路子自學成才,理論的搭建是前提,之後炒股的階段都很艱苦。有的時候因為成功,你高興的忘記吃飯,有的時候理解不了,你孤枕難眠。
回到題主問題,說說差別:
在股市上沉浮數載還是科班出身,不可否認這些傢伙天生的優良,他們很大部分決不相信技術,傾向於基本面分析,他們接觸太多平台內幕,一部分維資金論,然後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當然還有極少數,他們更加考量公司的價值,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然後有的成功了。公司里就有一位大神,只要說到他手裡持股的公司,他就能滔滔不絕,有哪些子工廠,未來投資方向,戰略的可行性,不知道的以為他就是從那家公司跳槽過來的。
至於野路子自學成才,有的搞技術的覺得證券就是這麼簡單,思維發散,情緒化嚴重,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基本上不相信基本面分析,只作技術型分析,至於各種證券分析、財務報告,他們大多不屑一顧,認為都是政府搞得鬼,他們做短期投資較多,運氣好就能小賺一筆,但總體來說,金融科班出身的成功者要高於野路子自學的。
股市裡流傳這麼一句話:七賠二平一賺。 但中國股市裡,能賺錢的散戶不會超過5%。曾經逛論壇時看到一句話,細品下來很有道理,分享給你們:為何證券的成功者如此之少?原因簡單,太多人從不尋求根源,喜歡細枝末節。鼠目寸光,洞小;鷹擊長空,天大。
以上
俺不炒股,又來湊熱鬧,哈哈。
樓上麥哲倫有句話說,交易員靠承擔風險吃飯。無法更認同,點個贊。一筆完整的操作包含策略分析、建倉、持倉和平倉四個階段。學院派也好,野路子也好,大家都面對這個問題。
說到策略分析,落地的話,最後需要回答倆問題:操作哪個品種?多還是空?如果金融科班出身,最起碼知識體系比較完整,視野會寬一點,點子多。野路子還需要去摸索積累,重新學習,時間和機會成本比較高,的確有劣勢。
在實際操作階段,也就是建倉、持倉和平倉,核心在於平衡風險和收益的關係。簡化點說,就是計算用多大的預期損失博取多大的預期盈利。交易最簡單的股票,稍複雜的期貨還是更複雜的期權、互換,以及叫不上名字的什麼品種,核心別無二致。這部分知識,教科書好像並不教。可以不誇張的說,充分保證流動性的話,一萬和一億的操作方式互相借鑒也是可以的,科班草根完全在一個起跑線。
依據工作經驗和自己交易的經驗判斷,在博弈市場,任何既有理論都會失效。何況即使再厲害,我們也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考慮到現實情況,管理風險顯然比策略分析更重要。
綜上,如果進行實盤操作,科班和野路子差異不大。打算讓交易之路走得順暢、長遠,多學點知識,拓寬視野,還是極好的。
就是這樣。科班出身, 能少吃點虧,野路子自學多吃點虧。
科班出身最少比自學的先了解市場(基礎+邏輯)
炒股時間有一段時間(穿越一次牛熊)的應該都開始研究邏輯,而非追漲殺跌。d
自學的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就殺進來,不說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實的。什麼都不準備就進入一個陌生的戰場,本身就是賭徒乾的事情。把股市當「提款機」或者「賭場」那麼就準備賭徒離開的心態。
一級市場,野路子自學是學不懂的。一級市場的邏輯清楚明白,財報,預報,你才看得懂。
經常有人說,現在信息太透明,或者說覺得自己信息獲取的沒別人快(內幕),其實不一定。
不反駁有一部分人確實有一些比別人快的信息。
市盈率,都懂,簡單講就是估值,價格/凈利潤(百度里寫 市盈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利潤) )
價格都會取,凈利潤怎麼取,業績預報,經營月報,快報。披露時間都比年報早,但是軟體里給的凈利潤取決於財報(不懂的自己學吧)這就嚴重滯後。財報中,合併利潤表和母公司利潤表,你要用哪個,答案,合併利潤表。
合併利潤表,用哪項計算PE呢,凈利潤?用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這隻股票差的不大,若是,某家上市公司,他有子公司,而且子公司並不是全資控股,這兩項就差很多了。
比如,樂視。樂視持有他的電視機公司並不是百分之百,而且虧損。(可以自己查一下)
這樣,PE 就差很多。
還有動態,靜態市盈率的區別再次就不多講了。本來也問的不是類似的。所以不再多做表述了。
很多人對金融專業有個誤解,認為金融專業就該教股票方面的知識。
其實金融專業不過是講一講經濟學概念和一些匯率等金錢方面的基礎知識,並不會涉及股票這些高深系統理論。
至於炒股嗎,我認為記住一句話就行了。
對市場有所敬畏。
這輪上升浪我掙了十萬左右,不過幾個月之前就退出來了。接下來的幾個月,炒股並不會有多大的收益。
現在股市不過是硬撐著不讓崩塌罷了,等主力的金融儲備用完了或者出現現金危機,跌回4000點不過是一個星期的事。金融科班是不教炒股的,怎麼比?
影響很小。
投資這件事,說起來讓很多人尷尬,大量的證券行業從業人員(非投研崗)也不入門,很多講授金融、投資課程的老師,個人投資成績也是寒磣的拿不出手。
大量的「業內人士」也就多懂了幾個專業術語而已。經過了這一年A股的起落,觀察大量的從業人員,更加堅定了這個判斷。從散戶炒股的角度看,如果僅以結果為唯一標準,看不出多大區別。
無論是哪個行業的科班出身,系統化的專業知識絕不是最顯著的特點和優勢。由相似的知識背景與思維邏輯帶來的協作能力和專業性才是最主要的。
我從大三開始上金融專業課程,幾乎所有課程都有需要3到5人小組完成的項目,大部分課程小組工作貫穿始終。通常小組合作有確定目標,制定戰略,明確步驟,明確分工,執行及討論,得出結果等步驟,一般以分析報告和演講結尾。
在小組工作中,文化背景的不一致會帶來整體工作的不連貫,在小組討論,整體報告和演講體現的最為明顯。舉個不恰當但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一句白話一句文言摻雜在一起。在面對企業的真實環境下,一份不連貫的報告無疑是毀滅性的。即便有專人進行調整,文化帶來的不連貫性就算不會曲解意思,也會浪費他較多的時間。這是文化帶來的差異,好在都是同專業,在專業名詞和概念的運用上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上會出現問題。
說到這問題就很明顯了,如果以小組的形式工作,近似專業、文化背景,各有所長的小組組員是協作效率最高的。在能力相近的前提下,小組作業和個人單幹的效率不用我多說。
放大到行業也是一樣,成熟行業內自然有通用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術語。非專業人士說半天的邏輯可能到了專業人士那就倆字。專業性才能帶來更高效的溝通與協作。
再舉個例子,一名軍人和一名打架極其厲害的普通人一對一,結果未必是百分百確定。但十個軍人對上十個普通人,那結果就很明顯了,何況軍人主要職責也不是打架。
所以在我看來,科班出身會強化個人能力,更多的是協作能力和專業素養,這對個人將來的事業發展也是極有利的,這也是科班和自學的最大區別。
最後插句題外話,我一直認為創新是由內而外的,是在框架內發生再突破框架的。沒有根基沒有框架的創新叫瞎想。
再插一句,感謝四川雙馬、萬科A、和歐普照明今年給我的巨大支持,其實從炒股來講我屬於自學,靠直覺那種。。。科班出身和野路出身並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大家都在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區別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而且總有特例,不過兩個群體還是或多或少有些習慣性的區別,個人觀念,僅供參考:
科班出身大多相信人是理性的,市場是長期有效的;野路出身大多相信人是情緒化非理性的,市場是短期無效的。科班出身大多推崇巴菲特;野路出身大多推崇索羅斯。科班出身大多推崇尤金·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野路出身大多推崇羅伯特·席勒的動物精神。
科班出身大多相信市場是不可操控的;野路出身大多相信市場是可以被「主力」操控的。
科班出身大多推崇價值投資;野路出身大多推崇內幕交易。
科班出身大多推崇更基本面分析;野路出身大多更推崇技術面分析。
科班出身大多最推崇的書是《證券分析》;野路出身大多最推崇的書是《股票作手回憶錄》。科班出身大多相信經濟情況是左右市場第一力量;野路出身大多相信政府意願是左右市場第一力量。
科班出身大多看重公司價值;野路出身大多看重炒作概念。
科班出身大多喜歡分析財務報告;野路出身大多認為財務報告都是假的,只是造假程度不一樣而已。
科班出身大多從學校到基金公司,從分析師到基金經理;野路出身大多從各種各樣的外行轉入,從業餘炒股到職業炒股。
科班出身大多被繁雜的管理制度約束所困擾;野路出身大多被太小的管理資金規模所困擾。科班出身大多依靠平台力量,穩紮穩打;野路出身大多依靠自身力量,敢打敢拼。科班出身大多團隊合作;野路出身大多單打獨鬥。科班出身大多虧錢虧的是別人的錢;野路出身大多虧錢虧的是自己的錢。
科班出身大多賺的錢都是別人的;野路出身大多賺的錢都是自己的。
科班出身大多股票池來源於實地調研;野路出身大多股票池來源於朋友消息。
科班出身大多更喜歡藍籌大盤股;野路出身大多更喜歡概念小盤股。
科班出身大多更喜歡績優白馬股;野路出身大多更喜歡重組黑馬股。
科班出身大多更喜歡在跌停板買入錯殺績優股;野路出身大多更喜歡在漲停板買入概念龍頭股。
科班出身大多在市場上漲中更關注滯漲藍籌,野路出身大多在市場上漲中更關注領頭牛股。
科班出身大多在市場下跌中更看重股票內在價值;野路出身大多在市場下跌中更看重止損紀律。科班出身大多更看重相對收益;野路出身大多更看重絕對收益。
科班出身大多更追求資金曲線的穩定性;野路出身大多更追求資金曲線的爆發性。
科班出身大多想私奔單幹;野路出身大多想從工作室轉為正規軍。
科班出身大多希望著書立說,揚名立萬;野路出身大多希望,埋頭賺大錢,早日退休。
最後,七虧兩平一賺的道理在哪裡都是適用,不管是科班出身還是野路出身,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轉行或者做後台去了;少數繼續在做,但業績做的平庸無奇,賺幾年又虧幾年;極少數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堅持下來,並且成功了,事業輝煌,賺大把的錢。
建議樓主先用規範的金融思考,想想如何把問題問得嚴謹又準確,有先有後有指向。。。這也是炒股的素質之一
我認為樓主問的應該就是二級市場炒差價那類的炒股,不知道有沒理解錯,事實上這只是炒股這件事細化出來一個門檻低方便大家入門的方式而已如果把專業學習金融出來的歸入科班,其他屬於野路子,那就不好聊了,談不下去應該是專業寬泛經濟學專業之外的,屬於野路子,這個會更合適一些,我傾向這個定義我說一下區別吧,有優勢有劣勢科班優勢:
1、上手快,容易直接用專業知識就快速有自己方法2、邏輯的訓練比較到位,相對會的,經濟學正常學過來的人,在比例上,一定會比學畫畫的,在邏輯先後主次上,更有抽象的規則3、許多事情是隔行如隔山,有時學過來的,稍微說一下,就能明白,能清楚主次利弊,你一個半路來的就不一定的,別人說一件事,包含了收益風險,而許多沒有這個過程訓練積累的經常理解成單一的點4、這會在時間跨度足夠長的時候,出現質的差別,投資本質抓到位的概率更大,作用到投資動作上當然,我也見過念完一團漿糊的。。。還不少,咱就說個概率,那些說話爭漲跌像憤青一樣,如果還是學金融的,就真是丟了那些經典書籍的臉劣勢:1、有時有些人臭書生習氣框架當聖旨,放不開,導致很明顯一點,科班的想像力在分析切入的時候不容易打開,當然,能打開了比誰都可怕2、難出奇制勝,我認為這個和想像力還不一樣,這個體現在交易手法上,科班容易受到限制,進而在風控上,有時會過度解釋一些事件,限制了短期的收益爆發力野路子優勢:
1、一開始,肯定思維漏洞多,伴隨是大機會來,你有可能爆發,炒股是個遺憾的藝術,你懂得,有時就是撐死膽大的2、容易結合自己特點做出特色,進而打開想像力,想像力這一點,我見過很多野路子能打開的,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套路,我個人很佩服劣勢:1、不用爭,陣亡率高是肯定的,統計上許多人剛上場就陣亡了,所以大家感覺不出,肯定是練過稍微好一點2、缺乏學生時代系統訓練,有時會留邏輯盲區,注意盲區和安全帶類似,不一定發生,但發生在一個投資者身上,就是100%,野路子這個群體,普遍容易發生這個現象,投資長河裡可能十年十五年很順,突然某個時間點,他的缺陷一下暴露--------------------------------------------------------------------------------------------------------------我認為,人的個性很重要,天賦這個詞不是隨便說說的,上面這個階段,實際上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是我說的這個:從學校出來之後,最能長見識的時候,你是不是被科班訓練的帶著,專註從事著金融投資業務,這個是決定成敗的,包含一個大家忽視的東西:氛圍人脈幾乎所有這個階段還是非科班的,成材率極低,大部分在漫漫投資長河裡就沒了,看不到也就無從統計,消失了,有些賺到錢吐回去,有些可以在隨機幸運兒前提下,走出一條路,但最後基本都會暴露幾個缺陷注意很多非科班發散思維開始曲解了,我身邊某某就是怎樣,這就是典型缺乏訓練的思維,統計上許多野路子都是剛上場幾分鐘就陣亡的那種,懂我意思就好還有一個更極端範例是許多野路子,經常看法一言不合就撕逼,其實這是真的沒有在科班待過,還沒清楚對面是什麼人,就張嘴就來,真炒過股在資本市場見過點人誰敢這麼講話,其實這是一種損失極大的做法,一個行業精華分享的機會可能就錯過了,這也是為何很多陣亡,因為機會悄悄都溜走這些缺陷不是在學生時代種下,是學生時代出來後職業訓練之路的缺陷,很多人都會發現,這時的非科班,成材率極低工作初期的科班與否,才是決定性的,關係著思維層次加加工,還有人脈和了解到的投資信息的層次學校那些事說白了,有的人天生適合做什麼不做什麼,早就在性格端有個結論,強求不得,一般能工作做到正常,正好說明你能適應某些事,這時的科班才是真正拉開差距在篩選最後補充一句:炒股這個詞,真正探討問題真不好界定,如果屬於類似說單純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全國大部分人都是野路子,如果說以投資資本市場為生,那這個話題會更好展開你非要澆汁的問,,那他們的收益變動圖,大致是這樣,然並卵。
醫學院畢業生和久病成醫的有什麼區別
像炒股這種實踐性這麼強的東西真的跟其他外在的東西沒關係。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你的賬戶和交割單。學術上兩個人可能掙得面紅耳赤,但是在炒股上就很少產生這樣的情況,咱打開賬戶看看你的交割單就啥都清楚了。野路子回答:我覺得學計算機的更有優勢一些,因為我有時想量化一些想法,卻沒那個功底。對於二級市場而言的知識和數據,我更相信數據,知識是基礎,量化挖掘數據才是直面市場。思維方式方面表現在,野路子做短線的多,專業的做短的太少,學計算機的會有一部分比例去做高頻。
個人覺得在成為炒股高手方面,兩者沒啥區別。關鍵是不是在證券行業,尤其是有沒有經過股票投資的專業培訓,身邊有沒有高手,高手多不多。如果是金融專業畢業,在銀行或者保險干,成為炒股高手的概率並不比正常人高。如果是經過證券投資的專業培訓,身邊有高手經常切磋,成為高手的可能性大概有十分之一,而普通散戶是百分之一。這個數字是個人的主觀估計,也許跟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
如果局限在A股,我只想說請看王亞偉和徐翔就可以告訴你答案。金融科班出身可以成為王牌基金經理,高中畢業也可以在市場呼風喚雨。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對市場的理解和不斷學習的過程,科班還是野路子,相差還是不大的。
類似國軍和共軍的區別,學歷和論文又不防彈。
金融科班來答:
我們不是學炒股的!!!
我們不是學炒股的!!!
我們不是學炒股的!!!
金融系確實會學到investment的課程,包括一些股票分析方法比如CAPM,但更多的是研究「資產」而非「證券」。推薦閱讀:
※現在傭金最低的哪家券商,有沒有更低的?
※代客理財是否合法(代客炒股)?
※為什麼國家在這個時間點對證券客戶進行風險評估?
※年底CNY對USD匯率可以看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