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朴樹演唱《送別》忍不住的眼淚?
聽得我心都碎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
「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悲傷是人類揮之不去的深刻情感。
「時光遲暮不返,人生已不再來」
——朴樹《清白之年》
我不意外,但還是心痛。他說要是寫出《送別》這樣的詞,死也願意。送別對他來說確實不一樣。無從知道他在想什麼,無法知道他在為什麼痛苦,無法讓他快樂。看到他笑就覺得世界都很踏實,所有一切都美好。這麼好的人,好好的。
特別害怕油膩雞賊的中年朴樹粉玩情懷梗,這兩天朋友圈有不文藝又無趣但自己幻想年輕時候文藝傷感又有趣的中年人哭天搶地轉發朴樹。再想想今年被反覆玩兒爛的養生哏,關於油膩的爭論,第一批90後或者80末,要真涼了就趕快煉了可還行?年紀輕輕一個個身心的還沒早上操樹飯館罵街的大爺精神。朴樹是朴樹,您們是您們,千萬別給自己非法加戲。
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曲中意境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自己在看知行合一王陽明中的龍場悟道,然後翻知乎看到朴樹送別哭不成聲。大概是「吾為爾歌,爾聽之!歌曰: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遊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達觀隨寓兮奚必予宮。魂兮魂兮無悲以恫!」內心的艱難和悲苦,對於無法挽留的情感和人的逝去,就一剎那淚奔。是什麼在支撐著我走下去啊。
對不起,我自己唱這歌我也哭。還有唱香港回歸的主題曲,老男孩的父親我也哭。小時候唱這些沒這麼多感情,只是覺得意境特別好,現在是直接根本不敢唱,唱到一半就會哽咽,怕別人說我矯情。或許是我真的矯情吧。
12.9鄭州演唱會貌似就哭了,最近應該是有處於他說的「那段日子」,只是想知道他為什麼哭,這種時期我猜朴師傅過去幾年也不是沒經歷過,有相似經歷的人應該懂~希望這次朴師傅能夠好好的,
""特殊的經歷,也會讓我們收穫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不去後悔,因為這就是我實實切切經歷過的啊""最後是朴師傅的詞咖啡真苦,蜜糖好甜,我從來不拒絕,所有滋味,hey 總有殘缺,我還是覺得完美,或許短暫,或許難堪,
生活本該這樣,喜怒無常,hey 有大家在。 分享朴樹的單曲-《傻子才悲傷》13年就唱過了我真好奇一點:他怎麼老是在哭?
別說朴樹,我聽《送別》我也哭小時候還行,感覺這歌詞挺優美的,哀而不傷大了,真的送別過幾個朋友後,卻覺得這詞傷到極點,才知道曾經未覺別離多是因為還未與君相識,才知道並不敢問君幾時回,還有一些人,歸期已無處可問哭的不是歌,是送別過的人,還有很多來不及送別的人
坐在火車上,聽著師傅的歌,想說點什麼。
大事發聲我是看了的,除了幾首不感冒的歌快進過去了,其他都很認真地聽了。朴樹出現在現場哭這種bug我並不意外。朴樹的live談不上好,甚至有點尷尬,因為他偶爾就突然唱不動了,並且還會明顯跑調。我覺得朴樹不是那種很重視商演的歌手,他不會像其他歌手開巡迴前塑型啊日夜排練啊,他比其他民謠搖滾的還要隨意些。剛開始看他的一些演唱會視頻時會尷尬到,不過畢竟朴樹嘛,看多了就習慣了,他就是他!聽他的live版很多是因為真實,朴樹本身就是個真實純粹的歌手,唱歌一旦進入狀態就非常走心。並且現場的氛圍非常好,同一首歌有的我就更喜歡現場版撲面而來的熱烈真摯。在大事發聲唱送別前,師傅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這段話說得特別無奈特別痛苦。朴樹本身是個真實純粹的人,與此同時也是脆弱敏感的。我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他痛苦什麼,但那種被現實壓得喘不了氣只想活在自己世界的心態我感同身受。其實男人的本性不都是孩子嗎?有的人被現實壓迫地不得不卑躬屈膝,但朴樹是那個任性的孩子,他撒潑打滾,他不要長大,他只要他心愛的玩具。是孩子都會流下真摯的眼淚。我看過有人提問說會不會朴樹過幾年也會和竇唯一樣成仙了,我以為不然,雖然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竇唯是那種與世隔絕武功絕頂的世外高人,朴樹還是孩子氣了些。朴樹在上海場和鄭州場也唱過送別,都哽咽了,據說鄭州場也哭了,聽了上海場的音頻,和大事發聲一樣,每次唱「知交半零落」時師傅都會哽咽哭泣,也許師傅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朋友。師傅年輕時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吧,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師傅一樣任性,大家為了生計各奔東西,誰還會想起當年的少年呢?朴樹註定是孤獨的。我薄情,也許體會不到這種零落感,但可以想像他的孤獨。朴樹曾經說過如果送別是他寫的,讓他死也願意。朴樹是真的懂這首歌吧。碼這麼多其實還是蠻羨慕朴樹的,清瘦清瘦,眼神透著少年般的純真,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絲毫沒有國內中年男性普遍的油膩感。
希望我三十歲時依舊能面帶堅毅,依舊能為一首歌痛哭流涕。熱得昏昏沉沉,暫且胡言亂語這些。我真羨慕這些聽不懂的人.
The next big thing的現場,朴樹用自己的情緒對《送別》這首歌最好的詮釋,包括錄製現場很多人,我都看見有用手擦拭眼淚的動作。 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但已經經歷過數次的生離死別。親人的離去,讓你感到的大多不是痛苦,而是填滿整個身體和靈魂的恐懼。 每次和家裡聯繫,大小節日都沒有讓你回家的意思,爸媽忙,回來沒時間照顧你,你也不必回來。突然之間,他們的忙也成為了你不再回去的理由,你可以趁假期隨意遊玩,放肆。偶然之間,才發現他們衰老的面龐和變白的鬢角。龍應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無論子女,還是父母,都在用背影告訴對方,你不必追,也追不上。子女追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父母追不上子女變強的腳步。人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的送別與相聚中結束,最後你也會成為那個在裡頭的人,不知道對死是怎麼一種莫名的恐懼,可能是對那樣一種條形盒子的恐懼,也可能是對自己的離去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的一種悲觀的情緒。
無論怎樣的離別都希望能有這樣一種態度 聚雖好 別離悲 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瀉藥
沒什麼好評價的,大家對朴樹的標籤就是「少年」、「抑鬱」、「有才」等等,這些標籤姑且不論對與不對,但是朴樹的確內心是個少年,的確很抑鬱,不論前幾年隱退還是近幾年辦巡演上綜藝,都沒有改變他自己,只是他自己在努力通過選擇改變自己,或者說來做一些迎合主流的事情。
但對於他的過去,他所經歷的來說,這個改變很艱難,誰也不是鐵石心腸,說變就變那麼容易,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到難過,感到煎熬,感到不適,在某些節點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很正常。
我個人比較反感將他推上神壇,或者過分的標籤化,我覺得他就是我自己在內心深處的某一個平行自我,不論他做什麼,我理解他。
「你為什麼誒,言無聲淚如雨;你為什麼誒,揚起臉笑得像滿月」。可能這句詞就是他的內心獨白吧。我是小人,所以總感覺這些年他是表演型人格。看看尼爾揚鮑勃迪倫這些老藝術家是多麼的高產和用心,畢竟留下好的作品比抹眼淚要重要得多。ps:別誤會,我很喜歡最早的朴樹,第一張專輯的很多歌都驚為天人,憑著一首那些花兒我覺得就足以記入史冊。
我們來到這人世間
磕磕碰碰受了傷、燙了疤,長出繭心尖上厚厚一層再點名批評X手軟體 今日看到有人在快手發了朴樹在錄音棚里的視頻 以下是某用戶的評論
他永遠都是少年般脆弱敏感的心靈,所以仍然被一首老歌感動,因此他的歌聲也一直能夠感動我們...
每個人有不同的靈敏度。
每個人又有不同的情感需求。
從被動感受來說:
有的人對外界極為敏感,外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或是能很快遺忘的事,在他們心裡可能早已波濤洶湧。他們脆弱又固執。如那麼多的詩人、畫家、音樂家。
從主動需要來說: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的人需要強烈的快樂和痛苦才能體會到自己活著,需要不斷去做很多事才能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才能和其他人一起相安無事的存在著。
那麼這兩者間如果不能匹配就出現了問題:
那些需要強烈刺激卻靈敏度極低的人,往往需要用超出限度的偏激和怪誕來滿足自己;
而那些在普通生活里都顯得有些天真和脆弱、卻有著極高敏感度的人,只能整日草木皆兵。
這是最原本的我們。人生而在世的過程,就是社會、自然在用自己的力量把離群值推回平均線的過程。這不是改變、也無關對錯,只是一個人找到自己並且讓自己更舒服的方式而已,可能只是自然規律?
我想,可能朴樹、以及很多我們不認識的人,是在用這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做這樣的事。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那個笑容燦爛的認真的告訴我們他的願望是「國泰民安」的朴樹吧。
至於說他落淚,可能根本沒什麼原因,就是某些開關被打開,看到了過去的別人和自己——畢竟當情緒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時候,淚水是最完整的表達。
深夜寫不出代碼,來聽聽師傅的歌突然覺得開闊了。附兩張上海演唱會拍的大屏幕上的師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問君此去何時還,來時莫徘徊。第一次聽這首歌還是在看電影《城南舊事》時,轉眼已有20年。
他想起了他的吉他手,想起了他的大象。人生充滿離別,有時來不及送別。
也許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也許也沒經歷過朴樹所經歷的,反正對於這首歌的歌詞我是無感的。但是當看到朴樹那麼難過,我居然也十分傷心。看到今天朴樹,我想起了一個人,張起靈。如果張起靈真的存在的話那他一定是朴樹這樣的。同樣的孤獨,同樣的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在自己領域獨樹一幟。然而在生活中都是各種盲。對於他們,我是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他是一個為了目的而一直往前走的人,就算他走的道路上豎立著無數的倒刺,他也會一直往前走,一路不管任何傷害,直到他所有的肉被倒刺刮掉或者他活著到達目的地。 這是盜墓筆記的結束語,是形容張起靈的。我覺得也可以同樣形容朴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