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親的我過於嚴厲,擔心兒子懦弱怎麼辦?

我兒子今年5周歲。

我在性格上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做事情都希望一個人來,而且控制欲很強。就是希望自己能主導整個事情,因此導致在對兒子的教育上,我經常會變得非常嚴厲,比如要求他必須做完什麼,或者有的時候大聲訓斥他,甚至有體罰(小竹鞭打手心)。但是我又是一個心軟的人,所以有的時候心一軟,又饒了他。

但是我大部分都是比較溫柔的,會花很長的時間和兒子散步,遊戲,讀書,看電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給他做好吃的。兒子非常喜歡和我在一起,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懦弱,動不動就哭,比如我們在玩憤怒小鳥的玩具,他問我給他幾顆星,我說給一顆星,他馬上就淚眼滿眶的哭了。而我希望他能夠更自主一點,勇敢一點,依賴性不要太強,所以為此煩惱。

我的教育方式錯在哪裡?


再次路過這個問題,突然有了點其他想法。

我媽媽從小對我特別嚴格,從上學以後就再也不准我看電視,一心只准我讀書。小學的時候,分數下了90就要我下跪幾個小時,如果特別低的話還要加上暴打。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把當晚的作業拿給她檢查,她在看的時候我瞄了一眼《新白娘子傳奇》,她一個巴掌過來,我直接撲地,鼻血都流了出來。還有一些稱得上恐怖的事我就不說了,這不是血淚控訴史。

我只想說,那麼,我媽的暴躁脾氣及控制欲可見一斑。

可是,我卻依然長得無比活潑、沒心沒肺,雖然心底深處還是有些陰影,但隨著離開家的日子越來越長,那些陰影也越來越淡。我的很多朋友都想弄清楚為什麼我沒有長成畸形人格。

看了你的問題描述,我突然有所觸動。

會花很長的時間和兒子散步,遊戲,讀書,看電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給他做好吃的。

你應該讓你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而不是花這麼多時間陪著他。而當他從外面玩了回來之後,也不要去問他結果,評價他的行為,不要。不要讓他覺得你的控制力無處不在,至少有個地方與時間是單獨屬於他的。

從我很小的時候就和我老姐混在一起,她帶我在大山裡頭竄上竄下,和她的朋友在一起玩。雖然每次野完了之後回到家可能都會有一頓打罵,但我們在外面的時光還是很快樂的。這大概就是,我依然長成比較開朗的性格的原因。

你總是出現在你兒子的生活中,又是以高高在上的可以評判他一切行為的父母的姿態存在著,他面對你,沒有任何獨立可言。他能做的,就是拚命去討好你,想要套進你給他定下的模子。所以,在你說給他「一星」的時候,他才會瞬間哭出來。因為他覺得非常委屈,也非常惶恐,只因為他沒有討好到你。

如果只是單純的暴躁也就算了,你兒子可能就只是自閉而已。但你又有非常多和顏悅色的時候,所以你兒子才會只想討好你。我母親也是這樣,暴躁的時候非常暴躁,開心的時候又對我特別好。所以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察顏閱色,希望媽媽暴躁的模樣能少一些。長大後,讓別人開心幾乎成了本能。

如果你改變不了自己,只想讓你兒子獨立一點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擁有自己的夥伴、自己的空間。

但我還是建議你改變一點。對你的兒子少一些期望,少一些標準,少一些控制。

不然的話,千千萬萬像我一樣長大的人所經歷的年少時光,就是你兒子的未來。家是囚籠,是冰冷壓抑的地方,只想離開,要不停地撫慰自己、寬容自己,才能漸漸從自我否定的牢籠里掙脫出來。面對別人的時候,總是想討好、討好,別人一生氣,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剛才說的話有問題。

心裡的那種不安全感永遠無法彌補,總有一絲遺憾留在記憶里。

你的一些些改變,可能就會讓你兒子得到強烈的被愛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懦弱只有一個定義:不敢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

永遠記住,你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沒有任何不同,不要需求太多,要求太高。只要他開心、善良、以後能在社會上立足就行了。你抱著這樣的態度去教育他往往比讓他成龍成鳳的要求收穫更大。

長幼尊卑是道德準線,不容侵犯。所以不管再怎麼新式教育,在他不尊重你的時候一定要提醒他你很生氣。

總結:1、做好自己2、不要要求3、愛哭無罪4、端正態度5、不要試圖改變他6、做他朋友7、要有原則


_(:з」∠)_ 躺槍了

曾經性格懦弱且悶騷的我,也有一個嚴格而仁慈的父親。

在你懲罰他之前,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在懲罰完之後,告訴他如何解決問題。

最好能監督著他把錯誤改正,然後鼓勵他:「看!你能做到。」

另外,既然您能夠來這裡聽我們的看法,是不是也能夠聽一聽孩子的看法?

5歲的小孩,儘管講不出什麼道理,但是總要聽一聽他的感受吧。

你的敘述,一開始先說了一大堆你的性格,其實這和孩子的問題並沒有關係,這是你對自己的肯定。我猜你是有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也具備你的特點,你希望他也獨立且堅強。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讓他克服困難,越戰越勇。他需要的幫助會多於鞭策。要做一個令人畏懼的父親,只要吹鬍子瞪眼就行了;要做一個令人敬仰的父親,需要給他理解、信心和支援。站在他的立場上,想想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謝邀。

你的問題你自己也知道:控制欲太強。

控制欲強的人一旦事情不如意,或者別人沒能如自己所願,都會覺得非常不舒服。

當控制欲強的人養育孩子的時候,會充分利用,或者濫用自己為人父母的身份,強迫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或打或罵。他們通常不會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和做法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題主孩子的「懦弱」正是題主的行為造成的。孩子潛意識裡相當怕題主。不要以為平時對孩子慈愛一點就能消除打罵帶來的影響。恰恰相反,當題主表現慈愛的一面時,孩子心中是不安的、恐懼的,她/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沒有讓題主滿意,或者什麼事沒讓題主滿意,會招來打罵。甚至這種慈愛在孩子眼裡是假象。

我沒有學過兒童心理學,但作為一個在自己母親——我媽重男輕女+控制欲強——打罵中成長起來的人,我對有相似經歷的孩子的心理還是比較了解的。

孩子是獨立的人,不是材料,不是原料。養育孩子也不是標準化作業。題主你要允許孩子不達到你的要求和標準,接受孩子並非你期待中的樣子。多給孩子鼓勵,多肯定,少批評。

還有,在我看來,你的孩子不是懦弱,是感情比較豐富。孩子非常想得到你的肯定,成為你期待中的樣子。就說玩遊戲的事,孩子想要的不是一星,而是四星,因為這意味著你的肯定與認可。但你的一星讓他惴惴不安,他害怕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招來懲罰——打罵。

請你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完美,接受孩子沒能達到你的要求和期待。少打罵,多肯定。

現在孩子才五歲,並不晚。


本來想評論很多,看了葯家鑫的,我已釋然不少。我和姐姐,雖然在同一環境長大,但她從未挨過罵,而我記得八歲生日那天,一個上午挨了三耳光幾腳尖十三次罵娘的髒話,這就是我的一天。到後來,高中時候,終於出問題了,我患上了很強烈的強迫症,以至於心理老師要求我去理療,直到高二下學期,又經歷了一次足以使我自殺的強迫症。這次強迫症期間,我一想到一個事情就吐,最後熬過之後心態開始平和。不過我的高中,就是在嚴重失眠加憤怒自己嚴重便秘中度過,所以高考也只比一本線高了四十二分而已。考後填志願,父母的粗暴干涉,自己未能讀到如意專業或者復讀,到大學後常常沒有歸屬感或者經常抱怨。而突然的往事浮上心頭,再也不能平靜的做下任何事情。可想而知,這對於一個青年而言,不能安心做事的後果。而到了大學,和父母覺得,已經沒有多大感情,孔孟的孝悌之義竟在自己眼中是那麼荒唐。不願和父母聊天,打電話,也不想談戀愛,不想回家,只是對著電腦屏幕,發獃。說這些,並不是說我恨他們,只是不願意再讓更多的人受到我們這一代變態的『』教育『』,如果這種方式可以被稱為教育的話。所以我會拒絕追自己的學妹,告訴她們在心態平和之前不會談戀愛,抱歉等等。

引用一個歷史罷,漢景帝仁愛劉徹,終有漢武大帝;武帝以為太子劉據軟弱,『』不類我『』,意圖鍛煉他,然而逼死了太子。這個故事,君可讀《史記》。

小弟以為,教育孩子實際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他度過的幼年時期,實際是你對自己小時候的反思並與他彌補自己的童年,他的成長也是你的成長。不要想帶著教訓的方式去教育他,你對他這個年齡階段的認知幾乎是空,你也無經驗以高位姿態去教訓他。和孩子最重要的,應該是做朋友吧。與其花時間按照你的想法塑造他的人格,不如花時間努力工作,為他提供他所崇拜的人格的空間和條件。

寫了一大篇廢話,寫著寫著也不想匿了,就這樣吧。


把責備換成鼓勵,做得不好的時候,鼓勵他重做一次。

就以玩「憤怒的小鳥」來說,得幾顆星本來就不是你決定的,你就讓他看遊戲給了他幾顆星,做得不好的時候,教他怎麼獲得更多的星,鼓勵他下一關得到更多。


總 說

   「學好數理化,不如一個好爸爸。在中國是這樣,在美國也是這樣。」我的初中政治老師站在講台上說著,聲音裡帶著三分譏諷、三分怨忿甚至是三分義憤。我完全理解他的話,不然我不會今天還記得。但我又沒有完全理解他的話,不然我不會今天才想起來,才大徹大悟而不是在之前求學的若干年就能經常想起來。

   學校主要是以學習成績論地位的,再加上一些學生活動也就把人定了位,家庭的力量體現不大,所以我們常常在走上社會之後才對這一點有深刻感觸。正如我和原來我班的狀元在討論我與他如今的處境,以及其他一些原本並不努力但因家庭底子好,父母權力大而獲得良好處境的同學作對比時總難免唏噓感慨。

   感慨過後就得思考,不然就白感慨了。思考的目的是挖掘根源並尋找解決辦法,不然就白思考了。如果你正是這樣一位家庭條件一般的青年或少年,例如你的父母是農民、工人,或者普通的職員、低層的幹部,看看我們這些年來總結的精華一定大有裨益。即使你的家庭條件良好,只要你的父母不是極優秀、有相當地位的人,看看本書也有一定的幫助。而且,越早明白這些事越好。

   家庭條件一般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金錢的匱乏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衣食住行都和條件好的家庭有明顯差距。而且退一步講,就算我們不和人家比吃比穿,人家以金錢換來的優勢就足以讓我們乾瞪眼的。我是學習很努力的,尤其到了高三幾乎沒有一天睡覺超過8小時,更別說娛樂休假了。當然智力因素擺在這兒,咱也不是華羅庚陳景潤,就是熬白了頭髮也不一定能衝擊個狀元什麼的,但是從偏遠的西北地區(錄取名額少,好專業比例低)考上浙大也算不錯的成績了,何況又是女生學理工,不容易的,地球人都知道。就在我們忙著考試和報志願的時候,我的一個同學沒有參加高考,直接花錢去美國讀本科了。我們那時候出國讀本科還不像現在這樣普遍,那是屬於非常時尚和奢侈的事情。她的老爸是屬於既有文化,又趕上了潮流而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在我們當地買著最好的樓盤。她托老爸的福,吃的用的東西都是非常讓人驚嘆的物品,用那句話說叫「只揀貴的,不揀對的」。想想當年我還並不羨慕人家,因為我的成績好,而她並不用功,成績也是在班上四十名開外。所以在學校這片小地方,她的江湖地位是無論如何也趕不上我的。而物質享受嘛,更是絲毫誘惑不了我這樣意志堅定、黨性十足的人的。可當我大學畢業辛辛苦苦幹起銷售的時候,人家已經讀了美國的金融學碩士,然後進入渣打銀行的核心部門了。要知道,從國內申請出國讀金融專業就有難度,而進渣打銀行這樣的地方就連我們名校的畢業生都不一定有機會。當我還在聽著磁帶拚命學英語的時候,人家拿起電話和老外呱呱呱就是一頓說。語速那叫一個快呀,整個就是一托福聽力。如今我不得不羨慕了,人家老爸的錢是沒白花。

   工作中差異更大了。一些家在農村的朋友,畢業了就得往家寄錢,換個工作也是瞻前顧後生怕接續不上還房貸。大家要都這樣也就罷了,只是人一比人,就要氣死人了。像我一個熟人,30多歲,打從大學畢業就沒上過班,老爸給創業資金,他自己找幾個項目,這個不行做做那個,就算幹不成驚天動地的大事,幹個幾十人的小公司也足以過得不錯了。

   由於金錢的匱乏,可能我們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無法用錢為自己開路,甚至社交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我朋友家裡負擔重,老婆沒工作,父母在農村,兒子上了大學一個月才給500塊錢。同學過個生日這孩子連湊個份子給同學買蛋糕的錢都沒有,不能不說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同學的融洽關係。雖然我們並不鼓勵學生鋪張浪費,但一種氣氛一旦形成你個人想超越它脫離它恐怕有一定難度,何況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並不一定會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想,往往他們想的是「大爺你咋這麼摳nia?」(小瀋陽)

  人脈關係的不足

   看看你家裡都有什麼人來,看看你老爸一周有幾次飯局,看看家裡都擺著什麼煙什麼酒什麼禮盒,再看看你老爸老媽在給別人送什麼煙酒什麼禮盒,就知道你們家的人脈圈子是個什麼情況了。

   如果你老爸一星期連一次飯局也沒有,家裡逢年過節超不過三個花花綠綠的盒子,那你們家的人脈力量就接近高危線了。一個人的力量是一,假如他認識十個人,這十個人都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十個人的力量都加在他身上就變成了十,而這十個人每個人都再認識十個人,於是他的力量就變成了一百。如此連接,人際關係形成一張大網,很多個人力量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人脈網就可以解決了。可惜我們一般條件的家庭沒有這樣的資源,而且就算有一些零星的渠道,沒有金錢也很難在這張大網上行走。就像我高考時提前志願報了軍醫大學,檔案一遞上去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招辦的老師忙著接來自各處首長的電話,手裡的條子壓得像書一樣厚。我的父母雖沒有本事,但爺爺奶奶還是相當級別的幹部,雖然老早退了休不在職,但憑著老臉找到個把關係還是可能的。我父母勒緊了褲腰帶拿出5000塊錢(90年代西北的工人階級認為這已經是一筆大錢了)給人家拿去疏通關係,人家一看牙都笑掉了:「同志呀,這個當零頭都不夠哇。看看你孩子的造化吧。」幾天以後,好幾個比我分低的同學都錄取了,我出局了。聖人說過,「成績好不是萬能的」,我這才信了。

   如今我的客戶是煤炭行業的央企,於是我就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與煤炭挖掘、運輸和銷售有關的各色人等。只要家裡有關係的都參與了開煤礦,或者搞起了煤炭經銷,關係再強一些的都搞起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生意。有一個小老闆,家裡一個親戚在國營小煤礦當領導,另有一個親戚在當地的銀行。於是就靠這兩樣,人家就白手起家了。這可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貸款拿了煤(這煤只賣她不賣別人,煤是緊缺資源是賣方市場),在手裡壓幾個月到了秋冬季價位高的時候出手。這樣一年只做一兩次生意就有五六十萬的進賬,其他時間全用來吃喝嫖賭。雖然我並不擁護吃喝嫖賭,但我擁護五六十萬的進賬啊,於是我跟她說老姐我跟你混吧,人家一聽笑了:「妹子俺們不要大學生,公司就我一人,剩下的都是煤堆里扛煤挑煤我臨時雇的,你來也扛煤去?」我沒話了,圈內人排斥圈外人啊。我一個小螞蟻般的角色倒無所謂了,只可惜早期的好多溫州商人在煤炭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到這裡開礦,如今煤炭火爆了,當地利益集團就把沒有人脈的溫州人全擠出去了。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又跟誰說去呢?剛才提到的還只是女流之輩,是煤炭圈子的小羚羊。而角馬級別的都有自己的礦了,每年百萬到千萬不等。至於獅子級別的,那就是和最高利益集團聯繫在一起,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在這裡就不便描述了。

   我們做大客戶銷售也是一樣,我們銷售的產品或者是高技術含量的設備,或者是額度很小的必備設備用品。你要問為什麼不能做別的東西呢?我告訴你像這樣的央企或政府客戶,有許許多多的人圍繞著它在做生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企業或機關單位領導的子女、親戚或朋友。那些合同額度大、技術含量低的工程項目都讓他們攬過去了,剩下一些技術門檻高、他們沒能力做的產品和一些額度太小、他們不屑於做的產品才是我們這些沒有根基的企業要考慮的內容。

   再說一些大家容易理解的情況。比方說如今公務員考試異常火爆,但那些肥缺的差事恐怕不是僅僅分高就能拿得到的。國家划了一條線那是智商的競爭,只要過了線那就是情商和關係的競爭了。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終折桂者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同樣的,在石油、電信、電力等待遇超好的央企和一些事業單位,你要是沒有過硬的技術或特殊本領而只想爭取一個是人都能幹的一般崗位,如果沒有系統內的關係恐怕是連一丁點兒的可能性都沒有。金融危機的時候中石油裁員,下的全是些沒有背景的,加油站的工人首當其衝,而每個加油站的三四個站長(遠遠超編了)卻還穩坐釣魚台呢。

    教育的缺陷

   認識這一點就有難度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古英才出寒家」這類話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形成了兩派觀點。到底哪種觀點更有道理呢?你會說都有道理,恭喜你,答對了(王小丫)!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往往在吃苦(尤其是物質上的)、節儉和生活自理方面更勝一籌,有一些還往往有強烈的通過奮鬥改變個人和家庭現狀的願望,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品質。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經常在知識面、思維能力上表現出優勢,一些幹部家庭的孩子經常具有出眾的為人處事的能力,有的很小就具有了領導才能。

   雖然兩方都各有優勢,但最終的比例會怎樣呢?統計數據顯示,最終成為人才的,出自教師家庭的高居榜首,其次是幹部、商業精英等,而農民和工人子弟排在最末,比例也少的可憐。不論你在任何一個國家調查,比例都大致相當。統計數據壓倒性地說明了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表現普通。那,為什麼呢~~~?除了因為前面所講的金錢和人脈的缺乏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上的缺陷。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教育的缺陷。

   一、 讀書方面教育的缺陷

   這個好理解。平凡的父母自己的文化水平就有限,如何能指導孩子念書呢?連孩子碰到的一道題都做不出,更談不上在方法和思路上指導孩子了。我印象中我媽就只指導過我先乘除後加減和說過寫作文要多用比喻句才不會變成流水賬,此外就無能為力了;我爸就只教過我經線是豎圈緯線是橫圈和地球是圓的,此外一道數學題都做不出,于是之後就全靠我自己了。那些我開了竅的科目學得都還順利,開不了竅的像數學、歷史,也就一直沒有找到方法,也沒有人指點,只好算了。那時候我們都特羨慕父母是老師的同學,覺得他老爸(媽)教的那一門課他就不用愁了。後來才發現,老師的孩子大部分門門課都不賴,因為他得到了學習方法和思路的指導,自然一通百通了。我一個熟人是化學博士在外企做技術,老婆是中學物理老師,他們兒子如今在人大附中名列前茅,想本科考去哈佛讀呢。我在想人家是怎麼教育的,一次和他們一起吃飯,發現在飯館等上菜的時候人家孩子就拿出練習題做了起來,隨時有任何疑問隨時問父母,連吃肉的間隙都思考著肉的物理狀態,調料的化學反應。父母的指導當然都不是直接的告知,而是引導他思考:「寶貝你想XX遇到XX會怎麼樣呢?下一步又會產生什麼呢?條件呢?……」孩子再笨在這種氣氛中也能學會思考,何況人家兩口子的基因怎麼會生出笨兒子呢。

   雖然羨慕人家感慨自己,但現如今比起萬惡的舊社會那真是天上地下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新中國,感謝紅太陽,我們有了公立學校,有了義務教育有了希望工程,所以只要你肯學,就算父母沒力量指導你,學校的老師也會幫助你。所以讀書的過程還不算是一個大問題。真正的大問題在於父母如何向你解釋讀書的意義,這可是個難度係數為7.0的問題。一般的父母會說,「好好學習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找著好媳婦,找著好媳婦才能……」,雖然目的導向是對的,但並沒有言中學習的真正作用——儲備知識,鍛煉思維,進而增強能力。所以孩子們也只知道考上大學能找好工作,至於為什麼能,自己也說不清楚。而且學習只重目的,過程中就缺少了趣味性,學習也難免會成為任務和負擔。如果能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方法得到了加強,他就明白了學習的根本作用也能在每一階段更喜愛學習。

   遺憾的是理解到這個程度的家長真是寥寥無幾,而且面對現今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社會大現實似乎就更難以說服孩子了。所以這一點始終是普通家長教導孩子念書時的最大缺陷。

 二、 為人處事方面的教育缺陷

   學校是不會教育你如何為人處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課老師也只是講講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聽得進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裡呢?全在家裡呢!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習慣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習慣性地把這套原則方法傳授給孩子,因為他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否則他這輩子就不這樣做了。但許多普通的父母就沒有想到,他這輩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為人處事方法有關呢,如果有關係,那他還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給孩子嗎,讓孩子也一輩子不成功?

   我一個大學同學成績很好,人也很有才氣。我見過他父母,父母對他的教育很上心,時時處處都在與他溝通。他們家是南方人,難免精細些,但精細到了一絲一毫都不肯吃虧的程度。在假期結束搬宿舍時為了避免幫女生搬東西他居然連開學報到都推遲了三天。於是男生都來了,就缺他。女生雖然沒說什麼但提起他都認為他是有意不來的。他是省力氣了,但另一件事卻費力氣了:他在追求班裡一個女生時讓人劈頭蓋臉就給拒絕了。也怪他不走運,恰好那個女生是個大俠性情,最看不上這一號人。所以即便後來他圍著那女生跑前跑後人家還是說了:「不用裝了,你以為把馬甲脫了我就不認識你了?」這叫栽的一個慘啊,不知道那當媽的怎樣想她教育寶貝兒子的方法,她可是精打細算一輩子啊。

  其實為人處事這方面教育的缺陷主要體現為:1.重小利;2.不善交往;3.做人做事缺乏技巧。

   重小利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爭奪小利會損害人際關係,讓周圍的人對你有意見有看法。而人際關係受到損害勢必會影響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這樣一進一出,最後就不划算了。所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善交往也是一大問題。父親母親自己本身就不善交往,甚至是不喜歡交往,孩子在生活中根本無從觀察人際交往的細節和正確方法。

   像我父母就不喜歡和人交往。除了單位里的兩三個同事以外,他們不和任何親戚朋友來往,見了領導也是繞著走那一類的。我印象中我們家幾乎沒有人來過,我爸也從來不到外面喝酒,我們一家三口彷彿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如果這世上真有世外桃源呢我想我們家還真就算一個。不過這所謂的世外桃源讓我也形成了習慣:在學校只和一兩個同學關係好,跟老師就像兩個世界的人,從不深談更不親近。即使有一次我破天荒地想請同學來家裡玩也被我媽拒絕了:嫌麻煩。你想,這種環境中我能知道人際關係為何物?所以上了大學我就感到比別人落後了,不得不花了很多時間來補充學習這種能力,以致於當我具備了人際交往的意識和能力時已經比別人晚了好幾年,可悲啊。

   我公司副總為了培養女兒的社交能力經常把她帶在身邊,參加公司的活動、聚餐、旅遊。他女兒才5歲但和我們這些大人都能說上話,非常招人喜歡,而且一肚子的心眼比同齡的孩子不知強了多少倍。這恐怕就是早打基礎的收穫。

  還有就是做人做事的技巧問題。有不少人,人品樸實厚道,專業技術也不錯,可就是一直沒上去,這些人大部分是由於做事缺乏技巧。我一個朋友技術不錯,原單位破產倒閉後又自謀了一份職業,收入不高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人,負擔很重。於是他把自家的樓房出租了自己搬到平房去住以補貼家用。可就這樣每次朋友聚餐他都搶著買單,而且攔都攔不住。過節時誰要送他一點小禮之類的他都會兩倍、三倍地還禮回來。他心眼是真的不錯所以交際中花了許多本不該他花的錢。要是經濟條件好也就算了,講個仗義大家也都覺得他夠哥們,可他自己都捉襟見肘呢,這一下更困難了。老婆也埋怨他,孩子上學也緊張,有時候還要借錢。可他對單位領導卻從不這樣熱情,所以幹了一輩子還是個普通工程師。他孩子雖有時也對他不滿但做起事情來卻和他一模一樣,經常花了力氣不討好,幹事倍功半的事。但這也怨不得孩子,他在生活中從來就沒看見這些做事的技巧方法在哪,讓他怎麼學呢。

   三、 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的教育缺陷

   優秀的人和普通的人工作和生活習慣差異很大。很多優秀的人

  上班很緊張,下班也挺忙碌,每天晚飯過後還要處理一會兒工作或和業務夥伴談談事情,有的還利用空餘時間學習充電。相比而言,普通人在同樣的時間段乾的事情可能就是看電視、聊閑天甚至打麻將。所以設想一下兩種人的孩子在兩種環境中各自會養成什麼習慣。你指望打麻將家庭中的孩子自覺讀書學習那確實是太不容易了。

   思維方式差異就更大了。優秀的人遇到問題就想怎樣解決,自己出了哪些問題要怎樣修正。而普通人遇到問題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別的,而且一般不會思考自己的毛病。兩種思維方式都自成體系,從外表來看你看不出它們直接產生的後果,所以作為孩子特別容易承襲父母的思維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維方式是優秀與否的根本決定因素。優秀的人分析世界,分析自己,改變自己以適應世界,提升自己以駕馭世界。平凡的人不分析世界,不分析自己,固守自己並總是希望世界為之提供良好的環境和餡餅。當然,他只是希望卻無力改變,所以他的狀況完全依賴於世界提供給他們的所謂命運。於是優秀的人在不斷改變中更加優秀,而平凡的人在抱怨固守中更加平凡。我們的青年一旦承襲了一種思維方式往往就決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終老也未必能發現自己的思維導致了自己的命運。

   我的家庭條件為什麼一般

   說到家庭條件為什麼不好,恐怕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想過,或者想了也僅是想到種種不利條件造成了家庭的現狀。這的確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你的父母親自身的問題,包括努力程度、能力、性格意志等等。這其實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但我們卻常常對它視而不見,應該說還是我們對於父母的愛讓我們閉上了這隻眼睛。愛是偉大的,但愛也不應蒙上我們的理性。實際上,父母自身的努力程度因素和外界條件因素所起的作用至少是1:1,甚至可能是1.5:1。不信你看看我的分析。

  條件的因素

   把責任一代代往上推那真是再容易不過了。你的祖輩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你的父輩就沒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可以往上爬的階梯,也沒有創業的第一桶金。這是祖宗帶來的影響,你的父母奈何不得。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時代的影響,機遇的影響,好像也奈何不得。例如你父母如果生長在文革時期,那似乎就註定沒有讀書的機會;如果他們把家安在黃土高坡的農村,就必定要接受流血流汗卻沒多少收成的事實;而你的老爸如果前面有一個和他同齡的科長一輩子沒挪窩兒,那你老爸當一輩子科員也動不了窩兒絕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這些條件,我們暫且稱之為「不可抗力」。

  努力的因素

   若說父母自己不努力可能很多人要不服氣。你要說老媽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閑著的時候,農村的老爸干農活每日都是汗流浹背,進城務工的也是起早貪黑。但你要注意他們忙的都是簡單勞動,真正用在思考和進取上的時間真是掰著指頭都能算出來。其實他們做這些重複勞動的時候大腦往往是空白一片,並沒有思考下一步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所提高,所以他們也終日為重複勞動所累。因為只有進步了,才能擺脫重複勞動的命運。

   我父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祖輩是高幹條件好,將我父親送去了部隊(那時是好去處),轉業後送入名牌大學讀無線電專業(相當於現在的計算機或金融專業的地位),然後送入無線電廠(恐怕相當於現在華為用友這樣的企業)當技術員。所有這一切都是他的父母利用特權替他包辦的,照理說條件已經好得不能再好,已經登上直升飛機了。但他並沒有就此飛黃騰達,而是一直在最底層崗位上待了一輩子,其間就轉了一次崗,從技術變成了銷售,直到企業改制而內退,如今在家已待了十幾年,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呢。據我觀察,他出差的時候是很辛苦,住便宜的招待所,一天跑好幾個地方。但除此以外我從沒有見他看書讀報,學過業務知識,也從不在工作時間外多進行哪怕一點與工作和發展有關的事情。每天規定的任務結束了他就在睡覺看球和發牢騷當中度過,遇到問題除了怨父母怨社會以外就一籌莫展。所以當他的父母都從位子上退下來之後就沒有人再能拉他,於是他就原地不動了,最後連崗位也保不住了。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大部分人到不了這個程度。但絕大多數不成功的人都不能否認自身的不努力,你的父母也不例外。就算他嘴上不承認,內心裡也是對自己有認識的。

   所以條件的因素和努力的因素同時導致了你家狀況的普通。那麼哪個因素更重要呢?假如條件是河水,那麼努力就是小魚。河水可能會把小魚卷進漩渦,摔上礁石,但小魚也可以逆流而上,擇水而行。最終魚兒能不能到達目的地,你說是水的作用大呢,還是魚的作用大?

   如果水流太急太猛,沒有魚可以游過去,這就像農村失學的孩子,再努力也無法與條件抗爭。但只要超出了這個標準,例如你父母在一定條件下收到過基本的教育,那這個水流對他們來說就沒那麼急了。這樣的環境中,水與魚的力量比至少是一半一半,只要魚肯努力,完全有可能克服水的阻力的。所以分析一下你家的環境和你父母的意志努力,性格習慣,你對於你們家現狀的成因就心中有數了。

什麼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心態

  客觀看待我的家庭

   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是毫無疑問的。不論父母心給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讓我們吃的是山珍海味還是雜糧野菜,我們都應以滿腔的愛來回報他們。這一點上不應有任何折扣,不應以父母向我們提供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及機會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他們的愛有多少。因為這些財富的多少往往取決於他們的能力而不是意願。只要他們的意願是好的,我們都應該心懷感恩。

   感恩的同時一定要留一隻客觀的眼睛,就像二郎神楊戩的第三隻眼一樣,永遠能透過妖精的現象看到本質。這隻眼是不受另兩隻眼影響的,我們也不要以愛、恨或其他一些情緒來左右我們的判斷。知道家庭的現狀,承認父母的弱點,對於我們正確定位自己和採取適當措施提供了依據。有的人很維護自己的父母,不許別人對他們有一點微詞。當然這種愛是偉大的,但不要在維護中影響了你對他們的客觀認識就好。因為一旦不客觀你就很容易受他們的影響,沿襲一些不好的習慣。

   這裡我還想說一說,客觀地看待家庭,同時也要客觀地對待自己。有的青年出身於農村,往往帶著一種自卑的心結。尤其是當他們猛然間進入大城市看到花花綠綠的世界簡直會有一種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的感覺。再一對比自己和城市同齡人的穿著打扮,吃的用的,那一下就差了一個甚至幾個檔次。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城市的同齡人怎麼就那麼見多識廣,多才多藝呢?所有這些都讓人不能不比,又不忍去比。越比,越會自卑。同樣出身城市的青年也有差異,有的就可以吃西餐,穿名牌,來往車接車送;有的只能騎車,和父母擠大雜院,遇到漂亮的女生連上去說句話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追了。這些心情我都能理解,但我要勸導你們的是:在內心中要把自己和父母劃分開來,這才是正確的心態。

   什麼叫做劃分開來呢?就是讓父母對他們自己負責,而你對你自己負責。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喜怒哀樂就可以了。別人的行為是你不能控制的,是與你無關的。如果你做了好事進步了,對自己產生喜愛與肯定是理所應當的;如果你犯了錯誤,那麼生氣自責也是必須的,這樣才能督促自己。如果別人做了好事你大可不必高興因為不是你做的,相反如果他人犯了錯誤你也不用不愉快因為不是你造成的。我之所以用這樣大量的篇幅來解釋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想通這一點是很難的。家庭出身是你的父母帶給你的,是你不可控制的。條件不好不是你造成的,同樣由於條件不好而帶來的種種與人家的差距也不是你造成的,你大可不必因此而自卑自輕。只要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儘力做了事就應該為自己喝彩。相反,如果因自身的問題比如不夠努力,能力不足等導致的狀況倒應該引起你的足夠重視,好好檢省。

   所以,不用管父母帶給你什麼條件,只要你自己儘力了,就值得驕傲。同時,也要客觀看待你的同齡人,不要過於羨慕人家,更不要嫉妒人家,要清晰地看到他個人的因素起了多大作用,在這方面與之進行比較,而不要比那些我們控制不了的因素。這樣一來,只要你認真對待你的工作和學習了,你就沒有任何必要自卑。

 努力奮鬥

   在起跑線就比別人落後的情況下,努力奮鬥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家庭條件差是一把雙刃劍。你若受困於不良的條件而不努力,那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但你如果披荊斬棘突圍出來,恐怕還能練就一身刀槍不入的硬功夫,以後的道路上將所向披靡。而這種功夫是那些家庭條件好的人永遠也沒有機會得到的。這就是為什麼富二代永遠也趕不上白手起家的老爸的原因。所以這把雙刃劍要怎麼用,全在你自己了。

  對待結果

   奮鬥是一種心態:一定要對得起自己。對待結果則應換另一種心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要錙銖必較,對不可控因素則隨遇而安。如果和不可抗力斤斤計較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了,最後不但於事無補還惡化了自己的情緒。所以就像上面寫過的,人只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足夠了。心態放平才能延年益壽,不是嗎?

   以上用了很多篇幅分析問題,目的就是讓大家對此有一個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下面我們就要進入重要的部分——為自己鋪路了。當你知道你的興衰榮辱都繫於你一身而靠不上你父母一星半點的時候,談下面的話題就容易了。由於我們前面分析了家庭條件差帶來的三種影響——金錢、人脈和教育,所以我們為自己鋪路也從這三方面鋪起——教育、人脈和金錢。

  關於教育

  如何對待父母的教育

  不同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大不一樣。這之間的差別既有父母的文化水平差異造成的,也有教育意願的差異造成的。簡單分一分的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 優秀父母帶來的完美型教育

  即便沒有專門研究過教育理論,優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都是不錯的。首先他有這個意識,知道教育對於下一代成長的重要,而且在準備要孩子之前很多人就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的時候他不會選擇產生後代,因為他要對他的後代全面負責,而不僅僅是把他生出來就完了。所以越來越多的高素質父母選擇「計劃懷孕」。(而種上了就生的做法,說實話,與咱們的猴子祖先相比好像也沒多大差異)其次他有這個能力,既然自身能夠成為優秀的人,必然有著正確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做事方法。既使不能成為教育專家,僅僅把自己的人生總結傳授給孩子也相當有效了。如果再多投入一些時間精力鑽研一下科學的教育方法,完全有可能營造出相當完美的教育環境。

  2000年左右出的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大賣,一下讓劉亦婷及其父母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這本書直到今天還在賣並且又出了續集。雖然中間也有過一些批評說劉能進入哈佛讀書她父親的關係起了很大作用,但劉的家庭呈現給我們的基本可以說是堪稱完美的家庭教育了。

  劉的父母親都是優秀的編輯,父親還專門研究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從孩子出生時起她母親就立志要把她培養成「神童」,教育類的書籍讀了不下幾十本。懷孕期的營養和胎教自不用說,難能可貴的是從孩子出生有意識的那一刻起母親就制定了詳細的早教課程,每天按時進行,每一分每一秒都處在學習狀態。你要說那不把孩子累死了?大人也撐不住啊。人家當然有休息的時候了,只是休息玩耍的時候母親藉機讓她學習另外一些知識,比如大自然啊,比如和小朋友的關係啊,這些事情在玩的過程中就學會了。而且最讓我感慨的是劉的母親即使到了自己忙得帶不了孩子的時候,交給孩子的姥姥帶也有詳細的進度日程表,並且在姥姥上崗之前竟然還對姥姥進行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這種用心的程度恐怕在全中國也是鳳毛麟角啊。所以等孩子到了法定入學年齡時用智商量表一測已經遠遠高於同齡兒童了。如果像今天這樣有非公立小學的話恐怕她提前2到3年入學都是有可能的。後來的教育劉的父親規劃得更好,為她選學校,選興趣班,設計小課程為她修正性格缺陷。即使劉上了寄宿學校也要保證每周至少一次和父母談心。父母把工作之餘的全部時間都用來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一喜一怒,以成年人的經驗指導她處理各類難題。直至父親幫她設計面試演講的內容從而促成推薦人介紹她進入哈佛。這樣的家庭可以說是培養天才的搖籃,即使孩子本身並沒有神童的胚子,但經過如此的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也是毫無問題的。

  雖然很多父母達不到如此程度,但他們為孩子提供的教育環境也是非常良好的。我的一個同學離開家以後老爸依然對他遙控指導,聽他描述他所在的學校和單位狀況,然後幫他分析環境形勢和利害關係,共同制定策略幫助他一路過關斬將。像學生時期參加學生會競選,有一個對手和他實力相當而且似乎還稍勝一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終的競爭應該就在他們兩人中展開。怎麼樣才能穩操勝券呢?老爸給他支了一招:競選當天找了一個熟人在校門口叫那個對手,等那對手到了直接將他叫到早已準備好的車上,一溜煙把人拉走了。等對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跑到學校時競選大會早已結束,他因為缺席而被評委會認定自動退出,徹底無緣主席之位。於是,我們的主人公勝出了。這裡咱們別討論道德問題,就說關鍵時刻老爸出招幫他擺平了事情,這一點就是一般父母所做不到的。

  工作時期也是一樣。剛畢業時他對於單位的各種狀況還不能很到位地分析,對於領導曖昧的表態更是拿捏不準,即使在校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但也畢竟單純得多。於是一天和老爸通一次電話就成了家常便飯。也正是在這樣精心的指導下他很快了解了領導的心理狀態並全力迎合,然後理所當然地成了領導的嫡系。用那句行話說叫「成了領導肚子里的一條蟲」。於是當他的直接上級調離後他就迅速補了缺,成為他們單位那個級別最年輕的人物。呵呵,有父若此,夫復何求?

  所以在這樣的家教中,除非孩子自己對進步太沒有興趣,否則狀況都不會太差的。

--------------------------------------------------------------------------------------------------------------------------------------------

網上一篇文章。肯定有幫助的。


如果這個世界上本該對他最寬容的地方卻是對他最嚴厲的地方,那他又怎麼去寬容別人?


最可怕的不是父母太嚴格 ,而是父母喜怒無常 。 太嚴格的話,斷了念想,絕了情,習慣了就好了 ,挺過去的概率會比較高。 喜怒無常的話 ,一會兒希望,一會兒恐懼,會一直生活在恐懼和察言觀色里。

這樣的小孩,小時候是懦弱,恐懼,奴性,長大之後就會變的自卑,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然後他的小孩又會重複他自己的命運。

這種性格會一直通過這種方式繼承下去,比如我爸爸,我發現我爸爸跟他堂兄妹的性格都是完全一樣的喜怒無常的,這說明從他爺爺那一輩開始就是這種性格,一直遺傳到他這一輩,不知道我能不能破掉。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當爹。

我覺得經驗不足是正常的。像題主這樣時刻反省方法、本身是負責具有建設性的。

我個人覺得:不要事事都嚴格。遊戲就是遊戲,教育就是教育,5歲的孩子讓他們玩的快樂,如果生活中犯錯了,需要指出。學習上需要嚴格要求。遊戲?!算了吧。

有些不涉及孩子安全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放手去做,即便失敗了,讓他自己一邊鬱悶去吧。從鼓勵的態度,多說說怎麼做可能可以做好。這樣心智可以健康的成長。


先結合我的經歷來談談吧,我從幼兒園開始直到小學五年級都是外公外婆一手帶大的。由於父母不常在身邊,從小一直很渴望得到來自周圍的讚許,所以雖然很乖,但性格卻很外向勇敢,也一直被長輩當面誇獎。

直到上了大學,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並不是適應的很好,圈子也變的很小,於是開始懷疑自己,人也懦弱敏感起來,做過一個性格測試,是當時很流行的九型人格測試,是第四型藝術型(The Individualist)和第六型忠誠型(The Loyalist)各佔一半。性格測試反映了自己當時想法很多,而且缺乏安全感。

但是後來為了出國,很努力了一段時間後,很意外的收到心儀大學的Offer,世界頓時開闊了,人也舒展起來,感覺付出總算有了回報,變的很感恩,很願意與人打交道,幫助別人,後來在一次就職培訓上,很偶然又重新做了一次九型人格測試,居然變成了第二型助人者(The Helper):成就他人者、助人型、博愛型、愛心大使。

我對於自己的改變心知肚明,也發現環境和周圍的圈子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能影響這個人對於他人行為的理解和對世界的認識,進而改變這個人的處事和為人,最終改變他的性格。

所以如果您感覺您的孩子比較懦弱,可以去觀察一下他平時和人是如何交流的,這些人是怎麼樣去反饋他,用什麼態度面對他。這對理解他為什麼採取讓您覺得懦弱的行為方式非常重要。這裡的對象特別是您和您的愛人,還有他的老師和同學。有您這樣關注他成長的好父親,您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的。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這位父親是用心在想要怎麼教育孩子的。

首先,我覺得不要體罰孩子,孩子愛哭很有可能是年紀小比較敏感。

我覺得上一輩的父母,有的真的就是不由自主喜歡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這真的很糟糕。

我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有個好朋友,她父親是個法醫,管教她很嚴格,嚴禁她吃路邊攤,但是學校外都是這種小吃,而且我們朋友都喜歡吃點,她有此以為看到她爸的車子開過,趕緊扔了手裡的麻辣燙串躲了好一陣,直到我們再三保證她才出來。考試如果考得不好(其實她學習挺好了,只是他父親期望太高,要年級排名前列),就要她跪搓板。說實話,覺得她挺可憐的,一個那麼漂亮又聰明的女孩子,就是因為父親管教太厲害,於是整個少年時期都太乖太懂事了一點,少了很多歡樂。

每個孩子本來就不一樣,有的愛哭,有的調皮,有的依賴父母,有的多動愛玩。

我妹妹小時候就很愛哭,而且還愛跟爺爺奶奶告狀,吃飯只用勺子不用筷子,但是長大了上了學慢慢就懂事了,和兄弟姐妹關係都很好。

其次,孩子才5歲,正是該好好玩的時候,等7歲8歲上了小學,讀了書再說不遲啊。

孩子這麼小,正是父母可以多寵愛疼惜的年紀,完全可以多偏疼一點,為什麼這麼點點大的家長就要孩子那麼懂事,那麼勇敢,那麼「優秀」?

當然,男孩子大家都情願他調皮也不願他軟和,這其實沒啥道理,但是也不是沒辦法,可以早上起來和孩子跑跑步,周末打打籃球,夏天游泳,放假了爬爬山,多運動運動,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更大膽放肆了。

最後,建議給孩子找找年紀相當的小夥伴吧,玩小孩子該玩的。

「花很長的時間和兒子散步,遊戲,讀書,看電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給他做好吃的。」

其實,我覺得孩子除了和父親在一起,還應該多和同齡人玩,又或者去小孩子玩的地方玩。

說實話,現在的孩子活動太悶了,首先是一個家裡孩子太少了,又是獨生子女,太孤單了。尤其城市裡的孩子,門關起來鄰居彼此都不來往。

想當年我小時候,一大院子的孩子在一起玩,到吃飯的點,各家的父母叫喚著追著孩子們讓各家孩子回家吃飯,大家才依依不捨的分開,而我們端著自己的碗就竄別家桌上蹭吃的去了也是常有的。

玩的東西也各式各樣,不像現在的孩子要麼讀書,要麼玩電腦,出去逛個街到處都是大人都不好玩。我們那個時候一起捉迷藏丟沙包跳方格也有,到處瘋玩去了偷菜摘果子抓螢火蟲也有,中秋過節燒火塔也是孩子們自己找磚找瓦,多有意思。

現在也有很多動物園啊,遊樂園啊,完全可以多帶孩子去玩,這裡面小孩子多,又是孩子愛去的地方。看看迪斯尼多火爆就知道了。


你確定你兒子非常喜歡和你一起不是因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么?他不喜歡你,而他甚至意識不到這一點。還不得不討好你以服從求生的本能。

我覺得你心理是有問題的:通過打壓和控制一個5歲兒童獲取自身的優越感並建立權威。

我不知道你的妻子怎麼想的。但我認為你需要去上家長教育課。

很多家長會說,這種嚴格強硬的方式是為了孩子好,這樣他將來不會惹事。我同意教育上需要用到一些強硬的手段,但你先搞清楚,你是怕他惹事,還是怕他惹事連累到你。你根本不想當個合格的父親,你只想當個省事的父親。我有許多狗友,他們對狗都比你對你兒子好。

我養過一隻狗。他也很懦弱,就是他童年有幾個月我在外地,朋友養他。那個男生很不懂事,經常打他,後來狗的性格就很奇怪,變的膽小,喜歡沖人叫。狗和那個男生一起生活的時候,對那個男生也很依賴,但同時也很恨他。無論後來我對狗怎樣,他的性格都改變不了。

這隻狗最後的結局很慘。他因為太膽小,不信任人,常常沖人叫,得罪了一個朋友,有天我不在家,他就把狗弔死了。他說是意外,自己嚇的半死,道歉起來很誠懇,可是我想到這件事,就恨得咬牙。我由此想到他將來會怎樣對自己的孩子,他說對人對狗態度不一樣,我很懷疑。

我所認識的所有有禮貌招人喜歡的狗,幼年都受疼愛。而我最後悔的,就是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離開而把狗託付給別人。這導致了他性格有太大的缺陷。

我反思過自己的問題,想過將來如何養孩子:1.自己的孩子永遠自己帶;2.永遠不要打他嚇他;3.多花時間陪他;4.經常帶他去和其他小朋友玩;5.做對了誇獎他鼓勵他;6.做錯事一定要管教;7.培養好習慣。

狗的童年只有1年,所以養不好,非常明顯。人類的童年相對要長很多,父母也有機會去調整和改變教育方法。

養狗和教育孩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見過好多性格的狗,有貪吃的,友好的,高傲的,孤僻的,矜持的,愛管閑事的。我的狗膽小,沒安全感,很貪玩,每天晚上都不想回家。如果他小時候沒挨過揍,他對其他人友好一些,或許他不會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挨那麼多揍,不受驚嚇,他會多麼招人喜愛,他將來也不會性格扭曲。

我男朋友不喜歡狗,很怕狗。我趁他出差一年的時間養的。所以當狗出問題的時候,他不願意和我一起解決。後來實在沒辦法,他被牽扯進來。我回想整個經過,他在不喜歡狗的情況下,付出了極大的耐心。但是,只有耐心真的不夠。養狗需要學習很多知識,需要改掉一些習慣,甚至犧牲自己的愛好。對孩子更是如此。

狗的死給我的警醒和衝擊太大,我感覺自己30歲以前都不敢要孩子。以前沒有想過孩子的教育,養狗也是輕率的決定。結果是,狗死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萎靡不振,現在經常想起他就難受。我想你一定不會希望你的孩子出問題,否則下半生都要活在悔恨中。


男孩子。

打。

教他打回來。

然後讓他打贏。

以上是身教,配合言傳。

告訴他要成為強有力的勇士。


我記得我的一個老師說過他教育自己原本軟弱的女兒的方法:「父親強硬的目的是讓為了讓女兒強硬,擺脫懦弱。所以我對她極度嚴厲,但是敏感地捕捉她的反抗,她一反抗我就馬上退縮,這樣她就能建立起這樣的邏輯:原來反抗可以令對方退縮,贏得勝利。」


你是一個很糟糕的父親

1. 你對自己的描述,跟我爸的是一個樣子。這是我最痛恨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你自以為是胡扯八道的臆想。

2. 我說說下結果:從小到高中畢業,我都感覺不到幸福,性格內向,內心掙扎,做事沒魄力,總是擔心被人說做不好,也沒自信,總之,糟糕到不能再糟糕,覺得死比活好。

3. 改變:上了大學,完全自由了,我就一點一點努力,把被扭曲的地方改過來。現在差不多正常了,但對家庭婚姻毫無好感,不生孩子。成年後,跟我爸聯繫很少,電話也很少,不想再受到他任何影響。確切地說,我沒報復他,就是我最大的改變

4. 你,在一無所知一塌糊塗地又很沒腦子的情況下,生了孩子,就不要再害他了!只要他不做殺人放火偷雞摸狗的事,其他一切你不要管,讓社會和大自然讓他成長,比你玩那一套狗屁不同的教育方式強十萬倍!你平時只要問孩子兩件事情:吃飽了?沒生病吧?其他你都不要問不要管不要教,這樣比你現在所做的都強十萬倍。

5. 你現在不反思,幾十年後,等待你的是極其悲劇的人生。我話撂這裡,你這種父母我見多了,絲毫不值得同情。


有部漫畫,名字就不說了。有一個情節:一個天生喜歡劍的小孩在海邊玩一把比他更高的劍。一個游僧路過很驚訝的同時拿劍割了小孩一刀,當然只是手臂上很輕的。小孩大哭,和尚幫他包紮好就離開了。


漫畫到這裡並沒明確說和尚為什麼這樣,到後來小孩長大了才逐漸明白,和尚讓他知道拿起劍的後果。不是砍人就是被砍,而且被砍的要承受什麼樣的痛苦,但是不告訴他拿劍是不是正確的道路,讓他自己選擇道路。


我覺得教育孩子也一樣,尊重孩子的選擇是首要的,但是要告訴他後果卻不干涉他的選擇。歡迎大家討論。


最後說一下,這個漫畫的小孩是有名的鬼子劍客佐佐木小次郎,年少得志,最後被更出名的宮本武藏斬於刀下。這個後果相信他在拿起劍的時候應該就有覺悟了,所以不會有人質疑他的初衷或者嘲笑他不珍惜生命。


接納孩子,讓孩子做他自己吧。

建議看看王人平的微博。


我是一個嚴厲父親養出來的懦弱孩子,現在我已經能用理智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懦弱了,但是小時候的經歷讓我永遠不可能變得像其他人一樣自信。回想起父親的做法,我想給您一點建議。

請盡量避免評價孩子。對於小孩來說,親人的態度非常重要。他可能為了討你喜歡非常努力,也可能因為你說他一句不好傷心欲絕。活在父親的評價里曾經讓我每一天都忐忑不安,擔心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了,父親是不是又不滿意了。直到現在,我還不自覺地有討好所有人,總覺得別人對我洞若觀火,心裡不自信。所以,如果孩子沒有到達你的期望,請先理解他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會這樣想,然後再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可以傾聽,可以引導,但請謹慎評價。實在忍不住,至少等孩子過了那陣情緒再說你自己的話。我曾經因為一件事受了委屈向父親哭訴(我是女的),結果剛說了個開頭父親不由分說把我臭罵一頓,說我窩囊,傻逼,要是他會如何如何。從那之後,我不再向他真心傾訴任何感情。他也永遠的失去了我的信任。而至今我仍是一個窩囊傻逼的人。

如果做的好,自身就是那樣的人,很多時候不用那麼在意孩子一時的表現,因為他會自動模仿父母。

要永遠讓他感覺到,你愛他,無條件的愛著他,不會因為他不勇敢不聰明就覺得她讓人失望。過度的擔心您兒子懦弱的事情反而會讓敏感的小孩更覺得自己辜負了你的期望,更容易讓孩子懦弱自卑,在您面前抬不起頭。就算為了應和您的期望顯示的堅強了,他的內心在您面前還是不自信的。放輕鬆自然一點,做父親其實很簡單,做好自己,愛你兒子,就好了。


你是愛他還是希望他優秀你能感到自豪?是在乎他的感受還是你的面子?


在陪伴中是你快樂還是他快樂?


我父親的行為跟你差不多,控制欲強、各種鍛煉我,現在的我雖然獨立自強,但是像他一樣,拒絕別人,沒有安全感。過分的獨立就是拒絕別人吧?


他懦弱嗎?那是害怕以及自我保護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家長不喜歡孩子哭?
為什麼很多學鋼琴的小孩家裡不買鋼琴?

TAG:兒童 | 教育 | 家庭 | 家庭教育 | 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