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特幣在跟其他虛擬貨幣相比時總要提及固定總量2100萬枚的事?


謝邀。

因為總量固定就是稀缺,一稀缺就會讓人想到因為稀缺所以成為一般等價物的黃金,這樣的話可以忽悠大家掏錢買。本質上,這和「拆遷清倉大甩賣」是一個性質,它營造出一種「時間有限,來晚了就沒有的危機感」,應該說是一種不錯的營銷手段。

至於比特幣的本質,實際上和這個數字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這就是比特幣的基礎屬性,寫在代碼里的事實。

比特幣的代碼或者說協議是大多數用戶的共識。介紹這些代碼,用意就是陳述事實。就像在說「一隻小熊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一樣。

而每個人對它的理解可以不同。 把熊理解成兩棲動物或是鳥類,都不會影響到它「兩隻眼睛四條腿」的事實。

所以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提及總量2100萬,但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會提「收藏價值」、「流動性」、「枯竭」、「采空」。

「在我看來」、「誰也沒法預料」、「未必是」、「我覺得」、「最終我覺得」……

比特幣的采空也意味著流動力的減弱乃至消失?

百度百科能查到的最基礎的東西都搞不清,就你這點理解力,你怎麼理解,你開心就好,誰在乎?

總量有限、點對點、約十分鐘確認、無國界、可分割至小數點後八位、匿名公鑰,等等等等,都是代碼規定的。

而貨幣、增值、價值、使用價值、收藏價值、流動性、通貨緊縮,不會影響到任何一行代碼,不會影響到比特幣本身——一種點對點的電子支付系統,一種不需要信用中介的電子支付系統。

————

感謝評論區提醒,準確的說,總量不是直接規定的,代碼是「每4年(印象中是4*365*24*60/10個區塊)產量減半」、「第一個區塊產50BTC」,根據這兩條可推算總量。


因為他們忘了提或者來不及提或者默認你知道可以分割到十億分之一的事情

結合這點流動性就不成問題

並且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比特幣的目的是完全去中心化 不受單一利益方控制 第一個對標的就是法幣的無限制超發問題

這樣設計註定比特幣是通縮貨幣 有利於吸引人們投資

另外一個常見誤解是"比特幣是寫死一成不變的" 所以你擔心比特幣不適應未來

其實比特幣是一個社區共識 投資者 商家 開發者 礦工所達成的共識 比特幣系統的開發一直很活躍 最近要進行的segwit升級你可以關注下 已經囊括80%的算力同意進行segwit升級 而有一部分人認為segwit不是比特幣的發展方向 或者說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有部分想要讓所有節點都能向網路發送自己的配置偏好 以此達成共識 而不僅僅是礦工間達成共識 有部分人堅持block的大小可以由礦工任意選擇(bitcoin unlimited)

重點是比特幣不是寫死的軟體 二是一個具有活力的社區

十年後比特幣必然又有變化

當比特幣幣值已經達到最小單位也太大的時候 社區會對"應該提升供應量"達成共識的

只是用什麼方式還會要爭吵 可能是再發行(block獎勵) 也可能是進一步增加分割精度


對於有一定金融知識的人來說,固定總量的貨幣顯然是不好的。

然而更多的人並不知道這些,他們中有些人只聽說過通貨膨脹。總量有限意味著不會通脹,這些人就滿意了,至於其他問題,那不重要。


因為這是建立信用的方法之一。當然你也可以把它說成是忽悠人接盤的手段,沒關係。

比特幣是一個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極其難用的系統。中本聰在技術上把這個系統設計得非常精妙,卻壓根兒就沒考慮過用戶體驗。你從交易找零問題中即可見一斑。

所以我覺得,對比特幣的評述,只要核心事實是正確的即可,表面的東西是褒是貶都無所謂。

比特幣能有今天,靠的是赤裸裸的利益驅動,不是那些表面的東西。

而幣數的上限,則是利益驅動力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至於未來比特幣的流動性問題,我覺得這只不過是踏空者安慰自己的精神鴉片而已。就好像沒買房的人,天天用各種既有經濟數據來證明中國房價虛高一樣。

比特幣的這波牛市,從15年第4季度開始,漲了十多倍。在此期間,比特幣產量減半了,區塊鏈上交易數量卻持續增加。交易所的交易量這一年多也持續增加,與上一個高點持平。由於幣價增長了很多,所以交易額較上一個高點也增長了很多。

這是國外知名交易所的月線,下方是交易量。

區塊鏈上每日確認交易數

按照通縮派的理論,這麼高的漲幅下應該有很多人惜售啊,加上產量減半流動性應該變差啊,為什麼流動性反而更好了呢?

如果比特幣成為世界貨幣,那麼其增幅最多也就和世界gdp增幅差不多吧?如果現在都沒人惜售,那未來豈不是更沒人惜售?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如果給你能跑贏通脹外加3個點的利息,你就會把錢都存銀行不消費了?

肯定不是吧?肯定是該怎麼happy還怎麼happy啊,賺錢不就是為了享受嘛。你知道iPhone會貶值所以就不賣腎了?就算你存錢也是為了一個更大的消費目標,否則存它幹嘛。

所以通縮派的理論也是站不住腳的。

題主在maxdeath的答案的評論里還說,日後可能會分叉增加上限。

對於這個,我想說的是:有些夢想不要也罷。

要不要分叉誰說了算?當然是圈內人士啊。可圈內人都是既得利益者,誰會同意增加上限?

就算有人糾集了一幫未得利益者,強行分叉。好,分出兩個幣,一個有上限一個無上限,哪個價格高?礦工更願意維護哪條鏈?

從這次擴容的博弈過程就可以看出,除非不增加上限比特幣就會死掉,否則上限不可能增加。


老鐵們,扯啥營銷理論呢?

學點貨幣銀行學基本知識吧。

貨幣是交易媒介,起的是流通作用,流動性是指資產的好嗎?貨幣的流動性,根據凱恩斯理論主要取決於3個因素,懶得多說感興趣自己去看。

比特幣作為特定的交易媒介,固定總量的意義在於告訴所有人,這個沒有一個強力政府擔保的貨幣,不會某一天因為某個組織的私利而超發,造成通貨膨脹,讓你們手裡的比特幣價值跳水。這很關鍵,因為這給了使用比特幣的人信心,說明這玩意不是誰想搞就能搞一大堆出來的。

具體的我水平有限說不好,反正我是看不下去這些瞎吹逼的。


假定沒有固定總量

那麼也就不存在挖礦越挖越難了

於是比特幣的價值將長期處於

——略大於每比特幣的挖礦成本的地位

而隨著硬體性能提升

每比特幣挖礦成本會隨之下降

比特幣的市麵價值也隨之下降

註定是一款陰跌的產品

sb才會持有啊!!!

反過來看

比特幣的挖礦難度越來越高

礦工只有2個選擇

1繼續挖礦,同時炒作提升幣值

2變賣礦機,回收成本

1的話,比特幣總體市值提升

2的話,沒有新產出了,比特幣市值不會嚴重下降

怎麼看最終都是利好


。謝邀 。

正巧昨天看了一篇漫畫是講比特幣的,我貼過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不就為了表明越早持有賺嗎?

也就是說,誰接盤誰傻逼。

當然,文章希望讀者理解到第一個意思。

比特幣有個最大的漏洞:設計一套和比特幣一模一樣的東西,然後改個名字,例如叫忒沙幣。忒沙幣和比特幣之間有什麼區別?除了誕生時間和名字,沒有區別。

紙質貨幣之間的差別里,除了名字和載體外,就是為它們背書的單位不同。絕大部分的紙幣是有國家政府背書的,其中政府擁有稅收權,稅收中隱含著的意義就是:個體向政府購買服務(包括不被政府打的服務,即保護費)。所以,紙幣一誕生就擁有一方承認它的價值,即政府用稅權來保證。當然,政府為它的貨幣背書的途徑還有很多種。

所以,那怕複製一套和美金一模一樣的貨幣,再改個名叫丑金,由於丑金沒有政府為它背書,它就是一張張紙而已。相反,如果我們同時複製一個美國,命名丑國,規定丑金是它的貨幣,那丑金也就和美金沒有區別了。

當然了,想要了解更多的細節,去買本貨幣學的教材就好了。


五年前買比特幣,5刀一個。產量大,挖得多,沒人用。

現在買比特幣,3000刀一個。產量小,挖不到,用的人稍微多一點了。

五年後,如果全世界都用這個,沒啥產量了,市值會變得多少呢?

提及總量2100萬個,產量會不斷減小,讓觀望人士有種早入手賺的大的感覺。說穿了就是發展更多的接盤俠來推高幣值...現在囤幣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有更多的接盤俠,他們的資產就會bangbang的升值...

如果恰巧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做了接盤俠,承認比特幣的價值,世界是總在產出價值的,如果總的比特幣價值代表著世界的總價值,世界的價值增高而比特幣數量不變,比特幣相當於一直都在升值,每個比特幣會被不斷細分,但是提前囤幣的人總量是不變的,相當於坐在家摳腳都能擼世界羊毛,賺大發了!

所以為啥不提及總量來讓觀望者發現這個秘密變成信教徒,信這個的人越多,離摳腳就能擼羊毛的夢想越近...豪宅名車名表,摳腳就能得到!

大家趕緊來囤吧!!!

我很好奇若干年後,像我這種沒囤到第一手第二手乃至第N手比特幣的人,會不會去信比特幣?

去中心化思想是好的,但是去中心化意味著世界通用,不受控的交易...如果有人囤了1000萬個比特幣,今天壟斷這個資源,明天壟斷那個市場...錢不用受政府控制,你以為真的是好事?

很難定義比特幣是什麼東西,可以在有限範圍內做一種代幣,可以說是一種投機商品,但是只要人類有投機倒把的心思,它就不可能成為全世界法定貨幣。人類太危險了...

玩玩可以,投機發財這種事情,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天上掉餡餅,狗都跑的比你快...你是接不到的...


中本聰設計的。

中本聰是誰呢? 他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是比特幣之父


看了這些答案,更理解了為什麼賺錢的總是少數,現在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初期,很多人都是不相信這個東西的,等到區塊鏈技術真正普及了,人們才發現自己錯過了一個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但那個時候想要再靠這個賺錢,就會和如今的股票一樣,散戶幾乎沒什麼機會了。

利益相關 虛擬貨幣玩家


我記得大概10年前吧,在辦公室碼字呢

一個小夥子來推銷信用卡,我說我已經有信用卡了

這小夥子說他要推銷的信用卡和我的不一樣

我的是萬事達的,他的是VISA的

我問有什麼區別,他支吾了半天也沒說清楚

歸根到底,都是差不多的東西,要讓消費者買單

肯定是需要有一些差異性的啊。


謝 @瘋狂紳士 @軍師祭酒 邀。

強調總量恆定,不會貶值,靠譜唄。


簡單哈,任何總量固定的東西總能勾引起人們「囤貨居奇」的慾望,於是乎才有了爭相購買,價錢瘋長的現象----如果告訴你比特幣無限量發行與供應,那麼散戶還會去參與買賣么。


因為傳統貨幣是通脹型的,中央銀行會不停收鑄幣稅。中本聰一種現金支付系統論文了里就提到了要避免這些問題。總量2100萬枚並不會讓比特幣越來越少,因為比特幣只是代碼,他的單位不是1BTC,而是0.00000001BTC。未來比特幣真得變少了,但是最小單位的比特幣會升值,影響不大。


一樣東西要能夠被炒起來,總要有點噱頭。

比如總量不變,去中心化,未來貨幣替代品等等。

不然這種既不能吃,又不能用,還不能玩的東西,誰會願意花錢去買呢?


貨幣的存在基礎是信用。這個固定總量,也是一種信用,可以造成一定的「不會貶值」的印象。


謝謝邀請,比特幣其實就是未來虛擬貨幣的試金石,很多國家認同比特幣,其實也是觀察比特幣的可行性,虛擬貨幣的價值除了複雜的生成方式和不可複製性,定量也是其中之一。


現在的紙幣由國家信用背書,承諾不會濫發從而導致通貨膨脹;但是比特幣沒有國家背書,個人的信譽又不足以讓人信任,所以採用這種限定額度的方式發行,承諾不會濫發,以保證比特幣的價值。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以太坊硬分叉後的Ethereum Classic(ETC)上線P網交易?
如何看待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文管理 ICO?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怎麼看待數字黃金上線布萌區塊鏈?
如何投資區塊鏈項目?
區塊鏈技術入門,涉及哪些編程語言?

TAG:金融學 | 虛擬貨幣 | 比特幣Bitcoin | 金融 | 區塊鏈Blockch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