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鼓勵西醫離職學中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c3NjQwMA==mid=2926652259idx=2sn=136a71012c33808af015d9fa33c9a543chksm=8d3a265cba4daf4a8e5b5dbfe4de8740d29292a891ccce6bdbe70457488b1ac273b6ebaf54aampshare=1scene=23srcid=0712pqClkzug3cjn6rwSVkGUmType=Group#rd
看了一眼答案們,發現很多醫院裡是常識的事,中醫粉/黑,真的是不清楚的。
簡單說幾句,倉促作答,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多有疏忽,還望海涵。
一,開藥,尤其是皮膚科和內科,總要開幾個西藥後加幾個中成藥,這不等於中藥地位已經等同西藥,也不說明這位西醫認同中醫,也說明這個藥效果好,也不說明這個藥效果不好,而是因為醫院規定。這事兒,幾乎沒法洗。
二,但是確實,醫院裡中西醫的關係一般都很和諧,很多資深中醫手裡也真的都有大把的治癒疑難雜症的,鐵板釘釘,實實在在的臨床案例。這些情況,西醫們也不會像知乎上的中醫黑們都歸結於「自愈」,而是基本都會保持對未知,對客觀人體規律,對醫學的敬畏之心(尤其是75後碩士博士群體,我真心覺得這些相對年輕的,淵博的,擁有現代科學理念的醫生,會為未來中國人健康帶來巨大裨益)。
三,大把西醫同時在學/想學中醫。總有些看客,「為了屁股已經瘋了」,你們腦子裡總是錢錢錢,可我看到無數我的晚輩,前輩心裡想的是「更多技能,更多知識,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當前,在國家級人口規模的「治病救人」上,中醫真的不能和西醫相提並論,中醫的弊端,有很多很多。我覺得這是幾乎所有從醫人員的共識。
現在的「整個中醫體系」,尤其是監管不到位的地區,確實糟粕的部分,已經遠遠大於了精華。
但是,盲目全盤打到中醫,弊遠遠大於利,這個也是共識。
五,老百姓需要更多的中醫。
對於很多「稱不上病症」的「不舒服」,真的不應該去浪費醫院的資源,也不能學有些知乎人說一句「亞健康是偽概念」,因為苦惱不在他身上,放任不管(站在絕對真理的高地你冷嗎)。針灸,艾灸,推拿,理療,甚至板藍根…
老百姓不舒服,老百姓用了這些就是舒服了,老百姓需要它們,你說我看不懂或者不喜歡,就要全盤打倒,合適嗎?關鍵還不違法,不對他人造成困擾與傷害。
——當然,必須健全監管,推廣全民現代化基礎醫療常識教育。加大科學負責態度的中醫研究力度,建立更佳健全的中醫臨床循證體系,淘汰掉那些坑人的糟粕。對於那些具有科學辯證精神,科學地反對中醫中的垃圾的人,我們一百個支持。對於那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者,我們一百個反對。
艾灸,推拿,拔罐……這些東西,與其交給美容院,交給路邊的「養生館」去做,肯定不如交給正規醫生去做。它們相對很安全,但畢竟還是有風險的。美容院他們只是「知其然」,學個樣子。而所謂的專業,不正是體現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能夠預防風險的發生上嗎?
由正規西醫出生的醫生轉學中醫——擁有了科學循證思維的中醫,雖然不見得就比純中醫大師厲害了,但想必能在風險可控性,循證嚴謹性上,帶來提升。我想,出通知的領導們可能也有想到這一點吧。
——————————————————
最後。對你們來說,可能打倒一些什麼,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你們的正義,可能只是體現在情緒的宣洩。
可對於我們,所謂的正義是體現在,上一位病人,這一位病人,下一位病人,下下一位病人…身上的。
是具體到一個個,個體的,具體的,血淋淋的,泰山般沉重的正義。
我們之所以不敢說出「中醫完全沒用,打倒吧」
「中醫這麼多糟粕,只有一點點精華,學起來多浪費時間,都別學了」這樣的話,我們之所以明明學的是西醫還會去敬畏一些中醫醫生,我們之所以會出現一批批西醫出身的中醫專家是因為每一個病人的健康,都需要艱苦卓絕的知識積累,積沙成塔的臨床經驗,和清晰的辯證循證思維去捍衛。只要還有可能對我的病人有用的知識規律,可能有效的辦法…我都願意去努力,去學習,去了解,去甄別,並決定是否去嘗試。
我們不站隊,知乎上粉黑吵中醫的問題之所以少有醫生來答,是因為對於實踐家,不在粉還是黑。我們只尊重客觀規律,或者說,這個神秘詭譎的大自然所賜予的——真相。我們離「真相」,還很遙遠,很遙遠。既然如此,在那之前,所有可能的東西——能用的就用,不能的就扔。
(個人立場:健全監管,去糟取精,成為替代醫學,某些部分成為貴族醫學,另一些部分為老百姓的生活不適,更平價與方便地服務)
沒醫鬧。難道還不夠誘人?
最近有幾件事比較火,比如中醫理論修飛機。
這篇文章的發表。很多人看來之後第一時間表示無語。再比如鼓勵西醫離職學中醫,很多西醫學者第一時間再次無語,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專業,有的中醫人士則表示緊張,因為有人要來搶飯碗了,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其實趕時髦無處不在,中學語文老師一定教過你,高考寫作文往時事熱點上靠可以拿高分。國家支持中醫發展,任何的項目,只要能和中醫掛上鉤,就天生自帶優勢。比如飛機修理,把中國自主研發大飛機和傳統文化的中醫相結合,中外結合、古今交匯,既趕了時髦,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真是一個機智又巧妙的點子!
曾經的納米技術也是如此,納米凈水機,納米空調,納米服裝,納米保健品,只要粘上納米,就真的可以帶來圍觀。最近火的是「量子」,自從5月份我國量子計算機曝光之後。「量子」毫無疑問登上最熱的名詞的寶座。量子充電寶、量子空氣凈化器、量子保健食品,猶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
你以為這僅僅是商家的廣告宣傳么?其實學術圈的趕時髦,絕對不遜於商業。與新科技掛鉤,和諾貝爾獎沾邊,再扯上點《Science》《Nature》雜誌的內容,成為了公開的潛規則。信號通路火了,所有研究都要扯上某條通路;miRNA火了,所有研究都要帶上miRNA。 科學研究為什麼要趕時髦?
科學研究確實很孤獨,有的研究人員一輩子都做不出突破性的結果,確實讓人意志消沉。這是科學研究本身的自帶屬性,在無數的失敗中,一個靈光一現,就可以大大推動科技進步。然而大部分研究者,只是能成為突破的墊腳石。科學是如此,但是科研人員要吃飯,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如果你研究的項目效果並不好,如果你所在的研究部門並不領先,雖然你依然很認真的做研究,但是突破性的成績註定與你無緣。追趕時髦成為了唯一的辦法。
醫學領域,雖然研究內容大同小異,比如大家都研究腫瘤。往往是外科醫生的科研比不上內科醫生,內科醫生比不上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比不上生物科學專業。每天忙於手術的外科醫生,想做出突破性的腫瘤基礎研究基本上必中彩票的可能性還小,但是不做也不行。
985,211,普通院校,甚至地方小醫院都有科研要求。往往是名校做了什麼,一般學校就照葫蘆畫瓢,然後最小的縣級醫院也來模仿一點皮毛,也能發發文章。缺少科研能力和設備,可以租實驗室,借人幫忙,總得要做點什麼出來。
「趕時髦」這個詞,最早應該用在穿衣打扮上。大家都穿紅色的大衣,紅色大衣就成為了時髦。美女們穿上一件紅色風衣,彷彿走路都散發著光彩。曾經科學界的一次著名的計算謬誤和大力水手的動畫片,讓菠菜成為了「補鐵神器」。但是,紅色大衣真的比別的大衣好看么?而吃了菠菜的人真的獲得了補鐵的好處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大家都這麼認為,時髦就成了事實,紅色風衣就是比別的顏色賣的貴。在科學界沒有闢謠的時候,家長就是要拚命的給孩子吃菠菜。
在個人能力有限的時候,你只能選擇趕時髦。不趕時髦的作文也拿不到高分,不趕時髦的女性就會被認為土氣,不趕時髦的家長就會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而不趕時髦的科研人員也發不了文章、拿不到項目資金。
不要去抨擊《基於中醫理論的航空發動機故障診斷技術》,其實我們都在趕時髦。你的作文里寫過「扶老奶奶過馬路。」,但是你真的去扶過嗎?「我叫紅領巾!」你也真的說過這句話么?老師讓寫假期里有意義的一天,可是你整個假期幾乎全用在了「王者榮耀」上。怎麼辦?只能和大家一樣去「扶一下」老奶奶,做個不留名的「紅領巾」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沒有寫扶老爺爺過馬路的,因為老奶奶才是標準答案。
你當然可以隨波逐流的趕時髦。但是你也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在大家在一邊打著「王者榮耀」,一邊在意念里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時候。如果你能堅持自己,真的去做些不一樣的嘗試,從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應該不難。
微信公眾號【醫學江湖】,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目前有兩個專欄,醫學周邊:外科醫生的日常 - 知乎專欄,生活雜記:美利堅遊學手冊 - 知乎專欄
好事,想掙錢的去光明正大、不受衛計委約束地掙錢,想治病的留下來,醫患關係必然會更加和諧。
老實說,如果國家允許中醫專業的人考西醫執業證的話,99%的人都會去考。
醫保壓力太大,中藥便宜。
不用大價錢研發,煮個樹根都能治病,節省支出。少吃西藥,節省外匯。難治的病和慢性病嘛。。。其實,養老金也不足了呢。另外,醫生多學學還能延緩就業壓力。更新一下17年8月1日見到微博上的一張圖。老一代的中醫人,或者中醫研究者,有許多都是西學中,很多人還做出了卓越的成績;日本的中醫人,從湯本求真到大塚敬節,再到矢數道明,小曾戶洋,江部洋一郎全部是西學中。
已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屠呦呦是西學中。
被認為是國內做出了最接近於諾貝爾醫學獎成績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教研室主任張亭棟還是西學中。
我心目中,最好的肝病專家,徐光福老師,還是西學中。
做西學中,一點也不丟人。
補充一點史實考證:
這是我剛到中藥研究所的照片,左側是著名生藥學家樓之岑,他指導我鑒別藥材。從1959年到1962年,我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系統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化學家路易˙帕斯特說過「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古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種準備。當抗瘧項目給我機遇的時候,西學中的序曲為我從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準備。
———————————————屠呦呦瑞典演講: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當然,現在部分年輕的西醫人,和老一輩西學中不一樣了,他們開始不屑於學習中醫了,美國的醫療模式被他們認為是最合理,最好的醫療模式。
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中醫,為什麼中醫值得你學習和研究。
一些人批評中醫,打錯了靶子
一些人批評中醫,把火力對準了他們自以為的荒謬的中醫理論,比如陰陽的概念,五行的概念,以為把這些駁斥了,中醫就倒了,或者以這些概念不可證偽為依據,來否定中醫。
其實這是拿著槍,打錯了靶子,因為即使你把陰陽,五行的概念完全從中醫理論和中醫臨證中抽離出來,也不會對中醫的實踐有太大影響,頂多促使中醫革新自己的理論體系而已。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們現在做一個科學實驗。
首先拿出四套書。
一套是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傷寒論》,《金匱要略》。
一套是日本古方派中醫的奠基之作,吉益東洞的:《類聚方、葯征及葯征續編》。
一套是中醫經方派的著名作品,黃煌先生的:《中醫十大類方》,《張仲景50味葯證》。
一套是被中日兩國的醫家,例如北里大學的矢數道明,小曾戶洋,北中醫的王寧元,中日友好醫院的史戴祥先生共同推崇的醫案,大塚敬節的《漢方診療三十年》。
之所以選擇這四套書,是因為這四套書雖然年代不一,都是中醫界公認的經典。
現在,我們開始設定搜索關鍵詞:陰,陽,金,木,水,火,土。
《傷寒論》、《金匱要略》:有陰陽的概念,無金木水火土。
《類聚方、葯征及葯征續編》:無陰陽的概念,也無金木水火土。
《中醫十大類方》,《張仲景50味葯證》:有陰陽的概念,但極少出現,也無金木水火土。
《漢方診療三十年》:有陰陽的概念,但是極少出現,也無金木水火土。
這個實驗能夠證明什麼呢?
證明中醫的理論體系可以不依附陰陽和五行的概念而存在,中醫的實際臨證也可以不依賴這些概念來支撐,所以,把火力集中對準這些理論,然後再振振有詞地證明是中醫是荒謬的學說,完全是無的放矢,打空槍。
那麼,可以完全拋棄的中醫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等既有理論嗎?
為了讓大家更加客觀地理解中醫的這些語言,我們先讓大家來看看中醫的一劑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的方劑,桂枝湯:
吳謙《醫宗金鑒》:凡風寒在表,脈浮弱自汗出者,皆屬表虛,宜桂枝湯主之。
柯琴《傷寒論附翼》: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汪昂《醫方集解》:此足太陽葯也。仲景也發汗為重,解肌為輕,中風不可大汗,汗過則反動營血,雖有表邪,只可解肌,故以桂枝湯少和之也。
大塚敬節:用於有頭痛,惡寒,發熱等癥狀,且脈象浮弱者。常用於感冒初起,但有時也用於長期有發熱、惡寒癥狀而無明顯異常者。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大凡人之體質,千差萬別。若窮極之則為二大別,其一皮膚粗疏而弛緩,有此稟賦之人,若患太陽病則為脈浮弱,自汗等之癥狀,以桂枝為主葯之桂枝湯治之可也。
黃煌《中醫十大類方》:自汗,惡風,發熱或自覺熱感;上沖感,動悸,肌肉痙攣拘急;脈浮,或弱,或緩,或數,或大而無力;舌質淡紅或暗淡,苔薄白。
我們細細品鑒這些先生的論述,我們發現他們像畫家一樣,雖然語言不一,有的實在,有的玄虛,有的詳細,有的模糊,但是他們在摹寫的是同一個「象」:也就是如何用一個方,改善一組現象。
所以說,我們的確可以把中醫稱為一門藝術,因為醫師在其中,有許多比較靈活的,可以自我發揮的東西,但這又是一門可以證偽的藝術,比如桂枝湯,如果你證明它不能改善外感風寒表虛證,那麼它也就被證偽了。
那麼我們可以完全不要前人積累下的這些中醫理論么?
很難,因為這些理論是前人辯證,組方,用藥後的體悟和總結,它們類似於圍棋中的定式,棋型,輕重,厚薄這些東西,學習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病情的輕重,把握當前的主次矛盾,正邪交爭的形勢,最終達到方證對應。
若沒有這些理論指導,我們望聞問切,組方遣葯,不就純粹成了擲骰子么?
那麼,我們可以用現代藥理分析來取代傳統中醫理論么?現代藥理可以對植物單體的成分和作用機制進行透徹的研究,但是對於植物本身,或者中藥復方便力所不逮了。目前的科學發展程度,還沒有達到,分析清楚中藥復方的作用機理,進而指導臨床運用的地步。
其實,無論是美國FDA的《植物葯研製指導原則》,還是歐盟的《傳統植物葯註冊程序指令》,日本的《一般用漢方製劑承認基準》,都承認了植物葯與化葯不同,承認植物葯,其化學組成和活性成分,作用機制都不太清楚,所以並不要求植物葯將其作用機制闡述清晰。
美國嚴格一些,要求進行三期或四期臨床試驗,歐盟,日本,韓國要求松一些,有歷史淵源,並且保證安全性即可。
日本,韓國對於藥品有著嚴格的監管制度,從它們的實踐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藥比西藥更不安全。
那麼,中醫究竟是什麼?
我們不能用是否使用某種理論來定義中醫,比如用五行學說,或不用,來判斷是不是中醫。
實際上,有的中醫流派根本不用五行學說,有的中醫大師比如吉益東洞,胡希恕等明確反對五行學說,當然,也有一些中醫師流派遣方用藥,依賴於這個理論模型。
但是,雖然流派各異,目的是一樣。
我們可以假設,所有的中醫醫師,面對的都是一個黑匣子。中醫藉助於一系列思維模型,通過黑匣子外的一系列癥候,對疾病本質進行揣摩,對疾病進程,主要矛盾進行判斷,然後給患者下診斷,開出處方,目的只有一個——以不良反應盡量少的健康干預方式,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這是一個:
輸入中藥,針灸等各種治療方式→黑匣子→輸出健康——這樣的治療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中醫只管輸入和輸出,不追求打開黑匣子,准許各種中醫流派對黑匣子內的狀況自由發揮,構築自己的理論模型,或許這便是中醫和西醫的細微差別。
實踐——提出假說——發現問題,或修正,或改進,或重建假說——繼續實踐=中醫的世界觀。
隨便補充一下,不追求打開黑匣子,不等於非要黑匣子,希望想批評一番的朋友,先弄清語義再說:)中醫的一些領域,推拿,正骨,已經和現代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結合得很好了。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歷代前賢積累下來的理論未必是使用中藥的最優解。或許存在著一隻中醫界的AlphaGo,它告訴我們,我們使用的這些定式,都不夠好。但是,目前這隻AlphaGo還沒有出現。
很多中醫粉不會承認這種西醫出身改學中醫的人是中醫的,特別是那些連中醫科班出身都看不起的中醫粉。中醫黑,特別是學西醫的中醫黑,也不會去學中醫。所以,這項規定的意義要麼就停留在紙面,要麼是給西醫醫生開草藥提供理論依據和法理基礎。
看了意見全文,「鼓勵西醫離職學習中醫」只是第十一條中的一小句,而且前後均沒有什麼相關指導性語句。說明這只是國家層面推動中醫藥發展背景下的一種政策性提示,並非政策性措施或傾向性指導。所以實際意義並不大。只是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一定要強調是「離職」學習中醫,現在政策不已經是鼓勵西學中了嗎?
臨床醫學
5年本科,3年研究生,2-4年專培,上完西醫這一套都要10年-12年了,再去學中醫學位,你養我啊?西醫離職學中醫
學十幾年了好不容易擠破頭到三甲,讓我離職?你給我發工資發獎金養家啊?
我猜啊,
衛計委可能是意識到越來越多的西醫學生和西醫生越來越反感中醫,
想控制思想,動手洗腦了吧?或者說,上行下效,討好上級?
不過現在還只是「鼓勵」階段,以後要是強推了,那就非常豹笑了。
好像會中醫的醫生,升職稱都比較快。
住院部,中醫院,大部分主治都不會開方子,就主任會開,會開方而且有效的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患者群,比光用西藥的吃香。從根本上解決醫保和養老金的問題挺好的而且還送戶口不說了 我去學了最近跟隨的中國最牛的校長 也在修鍊 跟著世界級科學家沒錯的
如果讓老百姓都自己會給自己看病,自己成為自己的中醫呢?不用多高深,知道太陽病怎麼治就很好了,如果老百姓還有興趣,可以繼續往下學三陰病。最少很多疾病,可以不用去醫院了,自己治療效果還好。。。
這就好像叫你從山上下來,然後又爬回山上一樣。
西醫離職學中醫,進了醫院還是干西醫。
如果規定中醫不能使用西藥,那這樣的離職才有意義。
嗯,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聽上去像歡迎美國人民移民去朝鮮體驗真正的幸福生活~一直覺得中醫會看兩種病。一種是治不好也治不壞的。一種是怎麼也治不好的。相對西醫,中醫有啥風險啊。所以,別干西醫啦,都當老中醫吧。
好事啊!
好的西醫不會辭職去學中醫的,混不下去的西醫才會走這條路,這樣以後看病的風險小多了……
反正中醫粉詛咒我們中醫黑「有種以後看病別找中醫」,也讓粉們放個心,我們是不會佔用寶貴的中醫資源的。
我怎麼感覺國家在搞一個人類分流計劃?鼓勵西醫學習中醫,放之大環境無可厚非。但為什麼偏偏加上「離職」二字?這個有些可疑。結合國家近來一系列的醫療改革、醫學教育改革的動作來看,這個「離職」可能是為後續的進一步動作做準備的--比如,迅速放寬中醫開辦診所的限制,而學習中醫的西醫也在此列。
問:如何迅速提高傳武選手的搏擊水平?答:讓更多的散打拳擊mma選手學習傳武。
我院,很多中醫底子很好的老師,細細一問,居然都是西醫出身。我的感覺就是,在再不好好學,就沒飯吃了。
推薦閱讀:
※批評中醫的都是什麼人?
※兒科醫生檢查時有懷疑輕微褻童,如確有其事,應當如何求證、如何保護孩子?
※如何看待「西醫治標,中醫治本」?
※外耳道濕疹可以根治嗎?
※雙眼皮術後能吃「帶發」的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