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移民找工作是一種什麼感受?

樓主在國內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做稅務諮詢的。


補充一下:為什麼我一開始不去找IT工作。因為我在國內是做了7、8年手游,後幾年一直做項目經理,基本上對具體技術沒有過多涉及,所以IT的工作基本上找不到。

然後,關於如何在澳洲找工作,請見我之前的文章:

從前有個人在澳洲沒有PR也找到了工作... - 就是好啊就是好 - 知乎專欄

------------------------

謝邀。其實我找工作的感覺,就是苦澀,苦澀到再也不想回到過去。

我剛來的時候,沒錢,怎麼辦,去水果店搬貨,一天13個小時,從早上六點干到晚上7點。我記得剛來的時候是7月份,那時候從天津出來的時候,還是夏天,到了悉尼就變成了冬天。5點40一出門天都是黑的,特別冷,有時候颳風有時候下雨,我都要趕緊趕到水果店,等著門開,然後一車車的水果從冰庫裡面搬出來,擺到9點,吃早飯。我記得第一個月,只休息了4天,意味著我這一個月只有4天能見到太陽,真的是披星戴月。

我在國內是做手機遊戲的,就算是996,也是一天12個小時,坐著,那個時候最怕的是頸椎病啊什麼的,可是到了悉尼卻一點不擔心了,小肚子也沒了,雞肉,啊不,肌肉也長起來了。這當然沒什麼好開心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找到專業的工作,我不想今後在澳大利亞只能在超市。

後來好在有朋友幫我找到了IT support的工作,每周能去超市少一些,但是錢其實也沒多少。我那個時候的感覺,便是自己猶如殭屍一樣,每天混跡在悉尼,那些高樓大廈啊,那些時裝啊,那些成功人的故事啊,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好想回去,回到北京,去做項目經理,或者創業,干他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可是當時的處境卻好似我掉入了一個無底洞,怎麼也爬不上來。其中,手腕受傷、因身體太勞累渾身起疹子一年多,這都是後話。

因為在國內稍微自學過一點安卓開發,我想乾脆重拾起來,試一把。於是每天,都自學安卓開發,自己嘗試做項目,不管多累都保證每天3個小時學習開發時間。我至今還記得我在冰庫裡面偷著測試,在做IT的時候偷著調試代碼,在出去修電腦的時候偷著面試,那時候的心酸和憂慮,讓我至今難忘。那個時候,來到悉尼半年,我從未去過悉尼歌劇院,儘管我就在city修電腦,提不起興趣,真的。

後來,一個特別偶然的機會,我突然拿到一份offer,我當時傻了,幸福來得太突然了,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office工作。簽約那天晚上,我便做了個永生難忘的噩夢,我夢見自己被投入監獄,此生無望。醒來之後,滿身的汗,心臟砰砰直跳。我安撫了下情緒,知道這可能是我今生唯一的一次有希望立足於澳洲的機會,死命也要抓住。

2年半後的今天,我已經坐在吹空調的房子里,端著最新買的電腦,噼噼啪啪地來知乎上顯擺吹牛。國內好多人都羨慕這樣的生活,但是誰知道,那份曾經的辛苦,真的差點把我碾壓,而我也拼勁全力,才抓住那一根稻草,爬了上來。


先說說我的背景:

2006去香港念大學,2010大學畢業,2011碩士畢業,之後一直從事一份冷門的工作,移民是從小的夢想,但一直沒真的去研究,直到2014發現自己的職業在CSOL上。

和所有技術移民一樣,先遞交學歷和職業審核,再考雅思四個7,再向移民局遞交申請,2015年3月下籤,同年10月登陸阿德。

阿德是個小城市,機會很少,於是我從志願者做起,找了兩份與職業高度相關的志願者,也因此有了referees。

第一次面試被拒,因為over qualified;之後跨州申請了幾個職位,有電面,但都沒下文;再之後有一份面試,因為方向確實與之前所乾的不全吻合所以沒得到。

2016年4月終於迎來突破口,是一個大型機構的一份60k的工作面試,整體感覺下來很好,脫稿presentation很流暢,面試也對答如流,但還是被拒了,因為有另外一名面試者背景稍微更貼近一點。

雖然被拒,但這次面試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原來我離offer只差一點點,只要再堅持堅持。

後來又有一份跨州面試,這回我直接飛了過去,進展到了reference check階段,但失之交臂。不過這份工作和我的背景沒有高度吻合,我也理解。

再後來,又有兩份跨州面試,我親身前往。終於,最後這個機構給了我offer。

一共歷時七個月。

這七個月里,我一直堅持做志願者,但只挑與職業高度相關的,沒有打其它工,特別是藍領。我一個女生,幹不了體力活,從小也「只會讀書」,服務生之類的工作我笨手笨腳做不來。更重要的是,除非真的囊中羞澀,不然打這些工在我看來是浪費時間。

剛到阿德後的一個月,我有幸認識了本地資深HR,免費幫我修改簡歷,我有任何面試的問題也會向他請教。當然條件是我也在他的業務上免費幫助他。

當然我也迷茫過,去申請了一些大學課程,看看是不是應該轉行。但試聽了一個月,還是放棄了,學費生活費加兩三年的時間投入加畢業起薪加澳洲僱主對工作經驗的偏重程度,讓我覺得讀書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另外分享一下,我一對學弟(香港 知名IT公司)學妹(香港 四大審計)登陸維州之後,不久(男生兩個月,女生四個月)都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收入可觀。

所以新移民並不是弱勢群體,至少自己不要自憐。你英語夠好,你多了解本地招聘文化,你找准方向堅持下去,會看到希望的。


我也來分享一下。我是08年從國內來到堪培拉讀研究生,然後09年畢業,2012年初拿到Accenture Graduate Program的offer。

(統一補充一下,知乎上年輕人多,很多人不了解2010年到2012年這段時間,移民局把很多人的TR申請都壓著不給,所以很多人像我一樣拿了整整一年半的TR bridge. Bridge visa過橋簽證是一個沒有任何保證的簽證,無法證明移民局一定會給你TR, 所以在找工作期間是很難通過正常途徑找的。另外如果你畢業半年以上還拿著TR過橋簽,你是不能夠在TR下來之前直接申請PR的。所以那段時間真是特別無望的移民監。回頭看看這段時間,確實是倍受壓力,對自己和自己的選擇留澳有無限的懷疑。對於處在這個階段的學弟學妹們,我想說看看火星救援,面對困境,只有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總會可以的)

在這段經歷中,我有如下體會(以下所有情形我都親身遇到過不止一次,希望能給大家實實在在的幫助)

1. 英語一定要好,很多人雅思卡在寫作上,所以大家很重視寫作,但是其實口語才是日後工作中的最大阻礙。

2. 成績要好,不求你一定要平均HD, 平均D以上努努力還是很大機會的,成績好對於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篩選標準。

3. 我個人不覺得參加社會活動可以對找工作有直接的幫助。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等很多能力都是在工作後對你有幫助,可以重視人脈建立。這點我做得不好。

4. 公司需要的不是最厲害的員工,公司最需要的是想要這份工作的員工。你的功課要做足,你花在準備面試這份工作的時間越多,越能證明你是真的想要這份工作,而不是來碰碰運氣或者再多拿一份offer。我在準備公司面試的時候會搜集網上我能找到公司的歷史,背景等等,甚至到linkedin找公司的員工詢問,雖然有些時候屬於感動自己,但是我覺得努力的話對方一定也能感覺到。

5. 網上的招聘廣告里有同時留電話和郵箱的。請你務必直接打電話。直接發郵件不打電話,你的簡歷幾乎百分百是白投了。

6. 如果打電話過去,發現對方是獵頭而不是需要招聘的公司,可以向對方詢問selection criteria. 澳洲的獵頭是向招聘公司收錢的,所以他們會更樂於幫助看起來能讓他們盈利的candidates.

7. 面試要提前列印好足夠數量的簡歷,萬一有些高層想臨時過來旁聽,你就可以直接給他一份簡歷,對方對於你的印象會加分。

8. 面試時要言之有物,堅持使用star原則,即situation, task, action and result原則。這四個部分漏了任何一部分,回答都是不夠完整的。

9. 面試以後要留對方的聯繫方式,最好當天給對方發出一封感謝信,表示你在面試中學到了不少,並且再次強調自己認為自己很合適這個崗位並且非常想要這份工作,在面試官可能忘了你的時候提醒他一下刷個存在感。

附我工作的流水賬如下:

10年4月~11年5月,在一個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本地二手印表機修理處做維修工人,主要客戶是澳洲本地的小學中學,主要業務是維修維護學校的印表機。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按小時計算,一般是9點到5點半。到了10年底,因為公司管理庫存完全靠excel特別混亂,我就想著用資料庫知識外加Access編一個方便inventory管理的帶UI的資料庫。提這個是想說,大家如果跟我一樣淪落到剛開始要做一些沒什麼前途的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多長點心眼,多想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我感覺這個經歷給了我不少自信,這就是諮詢公司最看重的initiatives. 好了,我就不自戀了。

11年5月因為原公司業務不好,工資發不下來,所以主動離開,並在同時考過4個7,遞交了PR申請。之後零零碎碎做過賣二手汽車,清潔工,傢具廠數控機床工人等工作。

11年9月拿到PR, 開始申請各大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

11年11月參加Accenture Graduate Program的一輪一對一面試,通過面試,獲得二輪面試機會。

12年2月通過二輪群面和三輪partner面試,獲得了offer.


一步到位挺難的,要一點一點慢慢來。(並不算移民,不過189簽證確實能讓找工作簡單一些。)

這篇回答一共有7個小節,主要講Graduate Program。申請了哪些公司,行業是怎樣分布的,又錯過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公司。面對Graduate Program,心態這過去兩年是如何變化的。PwC assessment center是怎樣進行的。「見什麼人 說什麼話」,換一種說法就是《拜託別在大老闆面前秀你excel用得有多6了》。「迷之自信」是面試時可以採取的一種策略,但更穩妥的做法是準備好兩種應對態度:一種謙虛謹慎,另外一種自信激進,並在短時間內判斷對方更能接受哪種類型。

  1. 基本情況
  2. 不要給自己設限
  3. 小組活動
  4. 「見什麼人 說什麼話」
  5. 「迷之自信」
  6. Thank you letter
  7. 面試的套路

@心有林夕 獲得 5163 次贊同,15246 次收藏。大概被收藏3次才能獲得1次贊同,好可憐。

這篇回答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另外兩篇同時構思,依次寫成的。

  1. [實習篇] 中國留學生怎麼在讀書期間找到澳大利亞當地的實習?
  2. [經驗積累篇] 澳洲留學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難?
  3. [Graduate Program] 澳大利亞新移民找工作是一種什麼感受?

本回答收錄於 澳大利亞 留學、工作、移民 - 收藏夾。

基本情況

2017年一共申請11家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4家中途退出,3家第一輪後被拒,最終被1家公司錄取。

2月19日到3月19日,遞交了9家公司的申請;3月20日實習開始之後,只申請了2家。nbn和VicRoads在這裡推薦給大家,彌補當時沒來及申請的遺憾。(nbn據說$70k+,VicRoads官網寫明$79k。)

  1. [諮詢] Accenture、PwC
  2. [通信] Ericsson、Telstra
  3. [電氣] AECOM、HoneyWell
  4. [軟體] IMC、IRESS、realestate
  5. [N/A] Coca-Cola Amatil

PwC在最後一輪後被拒。

IRESS通過coding test和video interview獲得assessment center邀請。因為年假已經用完,沒能參加assessment center,而後收到拒信。

Accenture和Telstra在video interview後收到拒信。

AECOM和realestate在online test之後被拒。兩者均使用revelian系統,成績都在前20%,大概是因為簡歷不過關或不匹配。

HoneyWell在遞交簡歷後被拒。

Ericsson電話面試後進入到下一輪,正在等待第二輪電話面試。

Coca-Cola Amatil 最開始精力充沛,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全職實習開始之後,沒有精力與假期顧及悉尼的公司,遞交申請之後便沒再跟進。

IMC,同樣因為在悉尼,coding test之後沒再跟進。

如果大家對之前提到的公司列表有印象,就會發現10家公司分布於諮詢、通信、電氣、軟體四個領域。不同領域即使要求的能力有所重疊,但也會給予不同的權重。例如,PwC在終面之後給予的反饋便是過多地關注技術細節、缺乏宏觀認識。這樣申請的好處是可以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代價就是精力很難專註於某個特定的領域。「洗洿泥者以水,燔腥生者用火。」 如果能夠根據興趣與專長選擇職業再好不過。

不要給自己設限

2014年7月登陸澳洲,開始在墨爾本大學讀書。

第一年,一方面忙於適應新環境,另一方面則是埋頭於書本。

第二年,開始關注就業信息。那時對未來的期待便是想辦法進入一家本地小公司,先積累經驗,再慢慢尋找更好的機會。當時只認識幾位很小便來澳洲的華人同學可以有機會進入大型企業的Graduate Program。

2016年上半年,兩位EE Master同學先後進入諮詢、通訊企業Graduate Program,讓我認識到中國留學生在取得PR之後,還是有機會的。當然,和她們的差距也是確實存在的,比如溝通能力(並不只是英語的差距)。

2016年下半年,一位EE Master同學成功進入一家諮詢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另外一層關係是:我們是中學同學。他收到offer時,我和他一樣高興。既有對他的衷心祝福,也有這次成功給我帶來的希望。儘管他比我英語好很多,對澳洲也更加了解,但因為7年時間都接受著相同的教育,至少我們有一些共享的特質與屬性。從這一刻我才開始設想自己進入Graduate Program的可能性。

接下來,兩位EE Master同學進入通訊、電子公司Graduate Program。她們與我的相似之處在於大家都登陸澳洲不過兩三年。

這些事例都讓我的信心更加堅定。他們可以,我多試一試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儘管錯過了2016年的機會,但還有2017等待著我。「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只有信心才能產生勇氣和力量,只有勇氣和力量才能戰勝困難。

信心從何而來?一方面來源於暴霜露、斬荊棘而後有的一畝三分地,另外一方面源自從他人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見賢思齊也是一種力量。基於共性尋找差距,擇善而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

PS: 最近,墨爾本大學電子工程的一位學妹,三年本科還沒有畢業,國際生,被Telstra Graduate Program錄取。是不是很鼓舞人心?

小組活動

PwC招聘流程大概是線上申請、線上測試、視頻面試,然後是小組活動和終面一起進行的兩天。

今年,PwC現場面試採用一種新模式(Career Jam),總共為期2個整天。小組討論的議題統一為sustainable city。

第一天上午:候選人與公司各業務代表的直接交流,熱身。第一天下午:不計分的小組討論。

第二天上午:45分鐘計分小組討論、10分鐘presentation、15分鐘寫作測試。第二天下午:兩輪20分鐘一對一面試。

這些情況候選人在參加之前就已經知曉。

每小組6個人,各專業都有。除我之外,一個當地人,一個在澳洲長大的阿拉伯人,一個美籍華人,一個澳籍華人、一個印尼國際生。我的英語能力,其實挺著急的。

sustainable city可以有很多體現,能源、教育、交通、人口等等。我能做的就是引導組員想到我們的公共交通還不夠好、我們的網路連接還不夠穩定。最終小組決定選擇交通問題作為具體的議題。其中涉及的工程問題,小組成員也會尊重工程師的意見。事實上,大家分屬不同業務線,也沒有太直接的競爭關係。

我還做了一件事就是負責計時。在中國參加過管培生面試的同學們可能知道,群面開始前每個人都掏出一塊懷錶已經是一個老梗了,沒想到在澳洲卻還算好用。討論要計時,因為要確保我們可以按時完成當前任務、及時進入下一項議程。presentation要計時,每個人一分半多,小組正好接近10分鐘。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手勢,1分鐘時一次提醒,1分半時通知演講者需要在10秒之內完成。

上午的評測結束時,2位評分人都肯定了我在這點上付出的努力;事後收到的反饋也對這一點有積極的評價。至少,這也是在英語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增加參與度的一種方式。

第一天晚上,一位中學校友給我兩點建議。第一點是明天一天要「迷之自信」,無論內心有多慌外表都不能慌。第二點要記得「見什麼人 說什麼話」。

見什麼人 說什麼話

先解釋第二點「見什麼人 說什麼話」,這一點確實有道理。PwC有比較清晰的職業發展軌跡,Associate -&> Senior Associate -&> Manager -&> Director -&> Partner。這條軌跡的重要性是什麼呢?第二天有兩輪20分鐘的面試,兩輪的面試官理論上會來自不同的級別。高階的面試官更希望了解候選人對產業趨勢和商業戰略的見解,初階的面試官則更關注實施與細節。

「Three Job Interview Mistakes You Think You Avoided But Actually Didn』t」,知乎上也有一篇題為《拜託別在大老闆面前秀你excel用得有多6了》的譯文,講的是同樣的事情。

The same one you heard in the first round–for instance, 「What』s the biggest asset you think you can you bring to the position?」–may call for a much different answer.

畢竟老闆是站在更高層面看事情的。比如這個問題,如果你能向老闆表現出自己是一個很有工作、生活熱情的90後,那老闆可能會聯想到你能給團隊帶來鯰魚效應,從而認可你對公司的價值;但如果你跟大老闆說你的某個技能,除非他最近真的很關心這個,否則多數情況也只能讓他「哦」一下。

If you answered that question with your technical know-how earlier on, you might want to use it later on to sell your soft skills.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ies tend to be bigger decision factors late in the interview process. How well you present them might determine whether you get an offer.

這一點我在PwC確實做得不好,最終的反饋也是「過多地關注技術細節、缺乏宏觀認識」。但這次犯的錯,卻在下一次終面時反省出夢想。

成功被錄取的那家公司,在終面之後,又臨時增加一輪panel interview。

第一次終面主要是技術面試,除了既有的問題,就是過簡歷。我一般在面試時帶三份紙質簡歷,既可以提供最新的信息,又可以給自己用作提詞器。

第二次panel interview,基本就是說自己對這個行業有多麼的熱愛。碰巧國內的本科是這家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四家學術合作夥伴之一。又正巧半個月前這家公司中國區一位高管在之前實習公司所舉辦的會議上參加圓桌會議,討論主題正好是我所面試的業務。因此,有足夠的內容來支撐情懷。

除了技術能力,這也是我在澳洲面試中第一次講起學生會、校友會的經歷。做了什麼?高中畢業後,與兩位同學搭建起一個實名制的在線問答平台,幫助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選擇大學。效果如何?幾百日活躍用戶,甚至有其它中學的學生也來使用這個平台獲取信息。此後幾年,這個平台薪火相傳,並且不斷被完善。收穫是什麼?這段經歷讓我相信完全有可能通過技術創新創造一些價值。這樣講是因為這家公司很注重innovation value creation。

按照我之前的思維,肯定是想辦法表達使用的技術多麼多麼的前沿,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又攻克了多少多少難關。幸好這一次,我沒有。上周末得知,負責這個平台第三年運營的兩個學弟學妹,現在分別在蘋果和麥肯錫。其中一位這樣描述這段經歷,是不是境界又高一層?

My high school has mad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y growth, and people here have helped me a ton in terms of thinking who I am and what I want to do. I am personally super excited to give back and better engage the alumni community.

「迷之自信」

「迷之自信」這條建議可謂「此之蜜糖 彼之砒霜」。表現得「自信」到一定程度,會讓僱主覺得沒有誠意,也容易因為盲目樂觀而忽視一些問題。

最後並沒有獲得PwC的青睞,還是有些難過的,但offer就是拒信堆出來的。當時一篇知乎專欄:《同學,你很優秀,但我們不打算用你》,給了我很多慰藉,也分享給大家。

有過PwC失敗的經驗,在參加後來這家公司的兩次終面之前,專登請教過在澳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朋友們。他們普遍建議要準備好兩種應對態度:一種謙虛謹慎,另外一種自信激進,並在短時間內判斷對方更能接受哪種類型。

例如「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這個問題,分別準備了「my confidence」和「my attitude towards the unknown: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兩個版本,相信你能從中體會到態度的差別。

「迷之自信」並不是一件壞事,只不過要審時度勢,擇機而動。

Thank you letter

面試當天記得發一封電子郵件表示感謝。如果沒有特別想確認的事情,不要為了提問題而提問題,除非這個問題能夠體現一定的思想水平,更不能在這個時候索取反饋。如果在面試中有的問題回答得並不好,而事後可以想到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並結合自身經驗,這些將成為非常好的內容。此外,還可以總結面試中暴露出的知識漏洞,並且事後溫故知新。這至少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勤於學習與思考的好學生。

郵件標題我一般寫:Thanks for your time today (from Eason)。因為每當請教他人之後,我常會講「感謝您的時間」。不知道有沒有更專業的題目?

不知道面試官郵箱地址怎麼辦?如果可以直接或間接(LinkedIn)知道面試官的全名,並且知道HR的企業郵箱地址,基本上可以確定面試官的郵箱。

比如HR叫Dick Smith,面試官叫Eason Chan。
HR郵箱 Dick.Smith@example.com -&> 面試官郵箱 Eason.Chan@example.com
HR郵箱 dsmith@example.com -&> 面試官郵箱 echan@example.com
HR郵箱 DickS@example.com -&> 面試官郵箱 EasonC@example.com

此外,郵箱地址中的dot最好保留,大小寫好像真的無所謂。企業郵箱有三大提供商,Google G Suite、微軟 Office365 和 AWS WorkMail。舊版微軟Outlook企業郵箱服務,省略dot會導致退信或統一進入某一個特定郵箱。

當然,有些公司僱員比較多,yikshun.eason.chan@example.com也不無可能。有些公司則更奇怪,名不給寫全,比如yik.chan@example.com。這些公司就比較難猜了。

面試的套路

面試中有很多問題,尤其是behavioral question都是套路。比如PwC問過「講述一次與同事、組員衝突的經歷」。這個問題之前在申請其他公司填寫問卷時就曾經回答過。 問卷、video interview和現場面試,有很多問題及情景都是重合的,可以復用的。

澳洲的面試題,套路可能並不如中國深。比如有時問」講一講你最失敗的一次經歷「。你講完之後,面試官又問「你再講一個?」如果只準備一個故事,到這時就容易措手不及。

人們都喜歡這樣的故事情節:一個人起初平淡無奇,不為人所看好,但是經歷困難與挫折之後仍能堅持不懈,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面試官也一樣。

最後,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閱讀這些冗長的文字,也祝願我們在澳洲求職、工作的康莊旅途上一帆風順。


澳洲留學+工作 8年零2個月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沒有進入到本地工作環境里

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

剛來的第二個月,就在咖啡館打工了,做清潔,10刀一小時。

顯然這不能算作全職的工作

當時唯一的想法是要減輕父母的負擔

後來輾轉於華人的酒店工作

從清潔到前台,有時又是前台又是清潔

沒想很多,作為學生,有錢夠吃飯就有力氣去干

轉折在於被華人老闆坑了

不過真的很感激那段經歷,

它逼著我邁出了一直沒邁出的那一步 ——勇敢地向老外推銷自己

我曾經相信老一輩華人說的——老外永遠是exclude你的,你永遠也比不過老外

我曾經把自己框在了華人圈裡

我後來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有時候也許是我們自己看低了自己

當我勇敢地推銷自己的時候,我依然是酒店管理系大二的一名學生,沒有身份。可是事實證明該選擇你的會選擇你,不會為這些原因而否定你。

那是5年前的這個時候,我試著做了一份簡歷,開始了海投。

有3家墨爾本的大酒店面試我,其中一家選擇了我。

面試的職位是夜班審計。

記得面試最後,老外跟我說了一句話——你21歲,我看見你的熱情,所以我很喜歡你,你比很多25,6歲的澳洲年輕人都厲害。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拿到這個工作。

因為是學生,所以合同是Part-time的,一周20小時,不過工資待遇和本地人沒有一毛錢的區別。同樣享有養老,交稅和休假。

那段時間改變了我很多。

要說在老外公司工作什麼感覺?

我覺得很放鬆。

有時候本地同時也會跟你吐槽維修部的經理特別的凶,我們都不喜歡他

我也很害怕他,看上去要吃人的樣子,據說有種族歧視

可是有一次維修部經理找我去進行2小時的安全培訓(每個公司都有的入職培訓環節,付工資)

雖然他還是很兇,可我依然很認真地跟他交流問題,學習緊急情況下應該怎麼處理。

3天後,客房部經理找到我和我說。

他也很奇異,

平時對誰都很苛刻的Steve,居然跟大老闆說

Harry是我做這麼多年酒店以來,遇見的最誠懇,最棒的小夥子。

當然,第二天我上班,見到Steve的時候,他依然凶神惡煞的穿著一身機車黨的衣服來上班了,見到誰依然還是愛答不理狀。

其實老外也是人,也會外冷內熱。老外注重的,不是你來自哪,而是你的能力夠不夠。

後來我面臨畢業,如果沒有全職工作,我可能就得回國了。

有天夜班經理找到我,說總經理為你準備了一份全職合同,

下周想找你聊聊

那個時候我心裡就深深銘記了一點——不是我們不行,而是他們不了解你,你也不願意去了解他們。

他們真的很壞嗎? 肯定也有壞人。

他們可愛嗎? 他們可愛起來,真的很「呆萌」

當我擁有了這一份本地工作經驗後,就打開了澳洲就業的敲門磚。

還記得4年前,我搬去了澳洲的小清新之地——塔斯馬尼亞

在機場看見了,品質酒店霍巴特機場分店的大廣告位。

作為酒店從業者,我當時就心想——我好想到這家酒店工作。

機緣巧合,我投遞簡歷到了這家酒店,他們也需要一個夜班審計。

面試,等消息。

結果打一個電話來告訴我——對不起,我們慎重考慮了以後覺得你可能還不合適。我們保持聯繫!

失望是有的,但是也沒辦法,整個島只有50萬人,機會少,無論是本地人還是我們華人,找到好工作的難度比悉尼墨爾本大太多太多。

1個月後,他們又打來了電話——Harry,還對這個職位感興趣嗎?明天來聊聊?

在這裡,我經歷了人生另一段開心又特別的時光。

坐在酒店的前台,面對過13年塔州的森林大火(當時全世界的新聞都在報道,我媽媽每天都打電話問我有沒有事,開車不要往山路上走啊balabala…那時候塔州消防員人手不夠,從全澳和紐西蘭都調來的消防員來撲火)

其實當時大火的最前線就在離我酒店20公里處,從早到晚天空都是紅色的,鼻腔里的空氣全是樹木燒焦的味道。 那時候所有的消防隊員都住在我們酒店,早出晚歸,我也和這些勇敢的戰士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臨走時我不在,跟我老闆囑咐,送了我10箱啤酒)

接待過世界級的明星50美分和Guy Sebastian。他們來的時候,都恰好是我值班。然後所有同事包括老闆都留下了一個他們的物件,或者是衣服或者是本子,讓我在明星退房時候喊他們幫著簽個名,這些明星都很客氣,也沒有保鏢,就帶著助理像普通人一樣辦理入住退房,也特別願意給我們簽名。

目睹過警匪追逐的大戲,如同好萊塢電影一般。絕望的犯罪分子躲進我們酒店,然後一隊警察衝進來。結果這人還溜去了停車場,神奇地開了一輛車飛奔走了,然後十幾輛警察閃爍著燈呼嘯著又追逐過去。第二天我還被局子喊去做目擊者筆錄,警察局送了我一個帶著警帽的小熊玩偶作為安慰獎。

見證了大Boss來訪塔州的盛況。這可是塔州20年來所接待的級別最高的人物…

不得不提的是我的老闆,澳洲本地人,教會了我開手動擋的車,給了我一個小別墅免費住,把我升職到夜班經理, 和我一起去找中國旅行社談合作。 他兒子後來也進來做審計,跟我也是塔大同校,沒事兒就會消失一陣子,然後跟我說——Master Harry,(他入職是我培訓的),我前陣子去倫敦跑馬拉松啦,麻痹下周澳洲馬拉松代表隊要選拔,我這成績肯定要落選啊麻痹的。

後來他果然落選了。lol

再後來,老闆賣掉了自己的酒店。我也選擇回國休息了一陣子。

之後就是機緣巧合遇見了這輩子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招生官。

得到了塔斯馬尼亞大學的認可,

做了他們中國區的招生官。

在國內出差,演講,招生,

我最感謝我的上司,她發現了我,同時我也發現了我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情

——招生,演講,做Public Relation

現在我回到了墨爾本,做著一份普通的白領工作,平淡也愜意,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再次出發,再次書寫一段精彩的故事。 因為我相信這個城市,一定會記住我的名字。

最後我想和很多朋友說——你不用謝謝老外,不用謝美國澳洲還是加拿大

你要謝謝你自己,只要你能閃光,無論是誰在哪裡,都會被發現。

關注我,請加微信:Siluo123

澳洲情報局公眾號:AussieQBJ

往期精彩回答:

有哪些中國輸出至國外的文化? - 司馬各的回答 - 知乎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生活方便嗎? - 司馬各的回答 - 知乎

司馬各知乎專欄,專註澳洲信息:

知乎專欄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有的人能從我的字裡行間裡面讀出我覺得我現在「很牛逼」的信息。我只是和你分享一下作為新移民找工作的感覺,告訴你很多人會覺得我「很幸運」,可我覺得這大部分結果都是我該有的。我一直都是覺得自己天賦不高沒什麼人生理想的人,唯一覺得正確的事情就是把現在的每件事做好。而比我成就大的人多的是啊,我也很謙虛的向每一位前輩學習。有的話我在別的回答已提過所以不多說了。BTW,為啥要對著我挖苦澳洲土什麼什麼的?所以現在是畢業了不能攻擊學歷開始攻擊國家了是不是...我還沒換國籍呢咱們都是同胞有必要那麼刻薄嗎……

PS:如果你私信問我一些面試技巧以及志願者的事情,我很願意和大家分享。但是因為我不是移民中介,所以不要再問我應該選哪個學校了。特別是要移民的同學。會計從2011年開始移民要求從雅思四個六變成四個七;會計名額在最近兩年減半又減半,2015財政年變成了只有2500多。現在不知道新的財政年會不會拿下移民清單或者人數再減少。如果你只是為了要移民要考慮好,因為畢竟我有的朋友都在鉚足勁兒考四個八和Naati翻譯證。當然生活也並不會因為移不移民而停止。你可以考慮別的專業,比如nursing或者pharmacy。

好吧,總結一句話點題,我覺得澳洲找工作不難。哪怕是會計這個爛大街的職業,我也覺得不難。可能我真的比較幸運吧。

..............................原答案在下面........................

看了知乎上很多在澳洲找工作的都是IT行業人員。我這個會計決定出來說一下。

只要中國同學呆在一起,話題總是繞不開那幾個:PR,回國or留下,工作?

於是市面上流傳著好多傳說:某人有PR,很快就找到工作了!某人英語超級超級厲害,很容易就找到工作了!某人整個degree下來average HD,很快找到工作了!某人master畢業之前就把CPA考出來了,很快就找到工作了!

你稍微有點腦子想一想,這些都是謬論啊。澳洲有規定的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隨便招外國人的,哪怕在中國,能招外國人的企業也有一定的標準,PR當然是先決條件啊,除非你特別牛;你工作的地方是澳洲,除非你在中國人的公司且你的客戶都是中國人,那可不是英語要好么;你如果不是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的路主要是來澳洲學習然後留下,所以你作為學生不好好把成績盡量弄好看,你來幹嘛?master畢業就考完CPA所有課程,這不是麥考瑞大學的招牌嘛?所以麥考瑞大學的accounting畢業就沒有失業率?開玩笑嗎?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中國留學生的通病。我們很愛去比較,很愛去把所有東西都量化。但事實上是,沒有任何一個事情能保證你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因為所有事情的結果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也許是因為我們從小的教育,學校里老師給每一次考試排名;回到家爸媽會說隔壁小明又考第一;於是長大點了,我們這樣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

不信你看看知乎上的回答。澳洲英國加拿大的留學生時常被美國留學生戲虐;學校排名成了他們特有的炫耀資本。偶爾你說了句大實話:其實還是要分人,其實要個人努力和能力的提高。還被別人謾罵成是熬雞湯。

天啊,我是閑得哪根筋鬆了,需要給你們熬雞湯。

我畢業前同學告訴我,沒有PR都沒有資格申請工作。OK我和我老公一起努力,他比我早畢業兩年所以帶著我把PR拿下了。他們說我好幸運。

我畢業前同學告訴我,很多中國人會計畢業都是從account payable/account receivable/payroll/administration開始做起來的。做了幾年才能開始assistant accountant(AA)的工作。OK,我畢業了順利拿到一個CA firm的實習,實習期滿後變成AA;他們說我運氣真好。(區別在於AA的工作可以算是CPA的工作經驗而AR/AP/Payroll不太算,也就是你考完CPA六門課了需要三年工作經驗,哪怕你幹了十年AP/AR,也只能算半年會計相關工作經驗。大概是這樣,需要詳細資料的同學麻煩查CPA Australia官網)。

我實習結束後回家結婚,今年回來把工作辭了,在家專心找別的工作。一個月之內就找到了一家五百強的公司做AA,他們又說我好幸運。

那天我想到一個定義,「貴人相助」。其實這也是一個謬論。如果你身上根本沒有閃光點,誰吃飽飯沒事幹要給你當貴人?

所以當很多女孩覺得大學不應該談戀愛,會影響學習的時候,我談戀愛了。我不作不鬧,然後好好經營這段感情,讓兩個人畢業後也順利結婚成家。你把這完全歸功於幸運?你知道兩個人相處多小的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成為導火索嗎?

所以當你們天天在家看劇或者無聊整天結伴去玩,天天抱怨澳洲是個大農村的時候。我去兼三份志願者工作一份實習,同時還修著四門課。儘可能的多和志同道合的老外交流,提高英語的同時也增加自己見識,你把這全部歸功於幸運?

所以當我去申請實習面試的時候,老闆要求tax law這門課D以上,我當時把書上的case都看熟了最後拿了HD成為我得到實習的籌碼。實習期間努力學新知識所以實習結束留下。你把這全部歸結於幸運?

所以大部分中國同學在presentation的時候拿著紙上去念或者照著PPT念的時候。我會在家對著鏡子至少練十次以上,最後空手上去流利的解釋我的作品。四年半的澳洲學習生涯所有presentation都是HD。所以你還要把這些歸功於幸運?

我上午面試下午manager就打電話來通知我給我offer,連reference check都不做了。我忍住興奮和她說:thank you so much! 她說:you don"t have to thank me, you performed really well today, you deserve it.

面試的技巧遇到有緣人可以聊一聊,這我就不細說了。

如果這個答案你不同意,點沒幫助就好了我是不會花時間和你爭論的。我只是一個萌萌噠九零後新婚小嬌妻。犯得著和你生氣嘛么么噠。

越努力越幸運。

壯士,讓我們幹了這碗雞湯!


最大的感受就是,

找工作本身的技巧,要高於你應付這份工作的專業能力。

當然,對於以上這個結論,只限於我自己的體驗以及所在的IT行業。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英語一定要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口語然後才是Writing skill。

在英語好的前提下找技術類工作就不會太難,其實土澳這邊本地人的技術水平都很一般,所以才要吸收大量技術移民。如果在國內有相關技術類工作經驗,到這邊找工作難度會比上海要低,因為競爭並沒有那麼激烈。

我是不信在國內混的好的牛人來這裡只能做labour的,至少我認識的新移民中沒有。只要肯努力學英語加上以前的技術經驗優勢,大家都慢慢努力找到了自己的專業工作。

如果有這樣的人,那隻能說你在國內並不牛,可能只是機遇和人脈比較好,國內能混的好罷了,建議這樣的朋友還是不要考慮來澳洲了。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是2016年3月在國內拿到的綠卡,獨立技術移民,我老公給我做的配偶加分,我倆拿到綠卡之前沒有來過澳洲,也沒有在國外留過學,都是在北京念的本科+研究生,然後北京工作。2016年9月登陸墨爾本,來之前也是一直心存各種各樣的疑問,把澳洲新移民找工作等相關問題的回答戳了無數遍,從各位大神那兒得到很多經驗,在聖誕前夕剛找到一份part time的local設計公司的工作,所以來還願啦~~~因為隔行如隔山,之前看到的答案都很少有設計專業的,但建築、景觀設計等也是職業清單上一大類。。。所以希望我的答案能給迷茫的新移民們一些啟示。。。當然啦,找工作這種事情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專業不同的區別也蠻大的,我的經驗可能只適用於和我一樣沒有國外留學背景的設計同行們。

【我找工作的大方向~~~】我在國內一直是landscape architect,沒有打算轉行,所以想進一個local的相關行業的公司,公司規模、職位高低、full time/part time我都沒所謂的,因為畢竟是第一份工作,而且我完全沒有當地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所以走出第一步,有個local公司願意要我我就心滿意足啦。

【我的準備工作~~~】為什麼要9月初登陸,其實這個時間之前是調查過的,除了機票便宜、租房淡季,冬季結束以外,9月份還是招聘旺季(只是對比年底啦,也不一定是全年的招聘旺季啦),seek上9月份LA的工作數量要比11月、12月多很多。

但我們還是忽略了兩點,第一點是忘了計算安頓下來的時間,租好房,買好傢具,還有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弄完以後就差不多一個多月過去了;第二點是忽略了英語環境的適應過程,我倆不是英語牛人,雅思6.5勉強生活用語過得去吧,剛來澳洲深深被奇葩的澳洲口音所折服,即使安頓好了,語言也還沒跟上,就算真要我9月份去面試的話,我覺得我會浪費很多機會,所以就一直拖到了11月中旬才投出去第一份簡歷。

當然,在10月-11月的期間,我準備了我的簡歷和作品集,設計行業必備的。做簡歷之前在知乎和一些華人論壇上看了很多建議,比如每一份簡歷和cover letter都要有針對性地去修改,不能所有公司投一樣的簡歷,但在我看來,凡事不能絕對,還是要分專業。比如設計行業,其實experience一定是參與的項目類型豐富一點好,因為一般的設計公司也是綜合性的,什麼類型的項目都有。當然如果你要應聘的公司如果只做商業性的,那你肯定應該多放一些商業類項目。

所以我的做法是,簡歷盡量詳細,但都是用同一份簡歷,但是cover letter是依據每一個職位描述去寫一份有針對性的cover letter。因為應聘者都是HR去篩選,在cover letter里直接一一對應地寫出來HR需要篩選的條件,會節省對方很多的時間。而且cover letter我直接貼在郵件正文里,沒有弄成附件的格式,我覺得這樣更直觀,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意見啦。

【簡歷~~~】設計行業的求職者還是需要重視一下簡歷的形式的,只是一份word版式的簡歷沒有錯,但是平淡,並且重點不突出,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word排版會排出很多頁,我用indesign排版,一頁所涵蓋的內容,用word可能會排到2頁到3頁,並且word很難分板塊,很多頁數的一樣節奏的文字會讓電腦閱讀者感到疲憊。

簡歷基本的內容我是參照澳洲政府網站YOUTH CENTRAL上的簡歷內容。網址是http://www.youthcentral.vic.gov.au/jobs-careers/applying-for-jobs/how-to-write-a-resume

另外cover letter的格式也是在這個網站上找的,雖然是給年輕人看的,可能有些大牛們看不上,但基本格式,禮貌用語我覺得還是很規範的。可以參考一下。

除此以外,我附上了本科、研究生的成績單。因為我沒有當地教育和工作背景,成績單可以很直接地表明我的各科成績以及國內的課程設置。

想要很專業地道的英文描述,可以上各大公司的網站上去找一些和你相同職位的員工的介紹,或者linkedin上的自我介紹參考一下,修改一下。

【作品集~~~】作品集就是把你最好的作品都展現出來啦,盡量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項目都展示一下,還有就是我認為有工作經驗的作品集和留學的作品集、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作品集還是要有所區別,我覺得留學的作品集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作品集可能更新潮、更炫,以概念設計為主,更注重排版,但實踐的作品集,說實話尤其國內的項目很難做到都很炫的,基本上都很土的,所以要好好篩選一下項目圖紙,有的甚至可以直接用建成實景照片,排版要條理清晰,中性,簡潔就好,並不需要很誇張的炫技,一個是時間來不及,另外太張揚太個性也不一定所有的應聘公司都會喜歡。

最後的文件大小一定要在15MB以內。不然人家說不定會懶得下載。還有最好把你的作品集上傳到某個網址,這樣人家可以直接在線瀏覽,更方便。

【面試~~~】我面試的經驗不多,所以很難說出很多道理。我在投出簡歷沒人理我心灰意冷之時,去AMES諮詢過找工作的課程,去聽過一節introduce session,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受用,她說的大概意思是,面試時你遇到的所有問題你都不應該感到surprise,因為問的都是關於你和關於這個公司的問題,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公司的背景知識你可以準備,所以所有的問題你都是可以提前準備好的。我確實設想了很多他們會問啥,所以問到的問題基本我已經想好怎麼說了,當然也有突髮狀況,有的澳洲人口音會比較重,我也就能聽懂幾個詞,但我也沒好意思問pardon怕會被嫌棄,就順著那幾個詞說一些我的相關經歷,好像也能矇混過關,哈哈。另外,沒有當地的工作經驗,確實和當地求職者是有差異,但這種差異不一定是壞事,甚至有可能是你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完全可以通過一些說法圓過去的。澳洲已經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的融入是很關鍵的,很多行業都需要這些多樣化的元素。所以不用太自卑於自己沒有當地的經驗這一點,關鍵看個人啦。很多人很關心種族歧視的問題,我想說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你已經到了面試這一關,那就不用太擔心這個了,因為人家如果真的歧視你就把你篩掉就好啦!

順便說一下這個找工作的課程,好像一共是4個星期,每周4次課,會教你如何做簡歷,寫cover letter,如何接interview call,如何面試等等,PR收費就幾百刀,不算貴。如果需要這方面的培訓可以去AMES諮詢一下,我覺得比yeeyi上交錢給改簡歷的那種靠譜,因為上這個課程還可以練習英語。但這個課程是幾個月才有一期的,所以最好提前諮詢好。

另外,我一般會面試完寫一封感謝信給HR,只是出於禮貌啦,最好每一封和HR往來的郵件都注意一下禮貌用語,格式等,留一個好的印象,所謂的當地招聘文化我真的不太懂,但至少用心了人家一定能感受得到。

至於英語嘛,真的急不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途徑練習的,每天聽廣播或者看電視就可以練聽力,讀新聞鍛煉語感和嘴巴肌肉,年輕單身的也可以上hellotalk上找老外聊天,也可以做conversation exchange(但要注意人身安全呀),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效,但是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希望我的小小心得能幫助到即將啟程的新移民們,可能有些說法僅限於我的情況,不太普遍,大家笑笑就好啦,不要太較真,畢竟我才來了三個月,見識有限~~~

要是有啥問題可以私信戳我的,因為我之前也戳過別的知乎紅領巾們,很感謝他們的幫助,真心想把愛心傳遞下去,沒有其他私心啦~~~

-------------------------------------------------------------------------------------------------------

我會把私信問我的問題更新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問:親我和你情況差不多,馬上登陸澳洲,老公在當地畢業工作,我自己沒有出國讀書,本科畢業在it幹了兩年半水平也很一般..正在考慮需不需要在澳洲讀個研究生,找工作還是需要當地經驗的,的確以我條件很難找..英語也是勉強7但是中國孩子通病口語硬傷,自己是不怕辛苦願意學習的,只怕在適應前就被所有挫敗感擊退,對於自己以後能夠做什麼真的很迷茫,尤其遇到要適應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還沒有朋友,能給點意見嗎,謝謝了

我 :技術移民澳洲政府給出的報告說過,語言和技術中等偏下的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但中等偏上的技術移民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所以努力的方面很明確,一個是語言一個是技術啦。

語言方面:其實你雅思7已經很牛了,好多在澳洲上學的也考不到4個7,但因為你還沒有登陸,有種未知的恐懼,所以壓力比較大,但一旦你登陸了,有語言環境了,一定會有進步的。我剛來的時候,鬼佬說啥我都要問pardon,但現在也好多了。所以語言真的是急不來,一定會有個適應的過程,而且一定不會退步,只會進步。

技術方面:我不是it這一行業的,但是我感覺it還是比較國際化的,至少代碼啥的都是英文,我的姐姐姐夫是it業,他們都工作簽去了美國,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所以我感覺行業內的接軌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我也考慮過讀研究生,但我覺得研究生學費實在不便宜,而且要全職的話得2-3年,我這個年紀耗不起,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如果你覺得你技術一般,可以考慮讀個tafe,所在州不同,課程設置也稍有不同,而且有夜校,不是全職的。但我還是建議你先投投簡歷試試,工作中學習的更多,更對口,更直接。實在找不到,再考慮去上學。我們已經上過那麼多年學了,上學只是教給你學習方法。知識在哪裡都可以學。不要總是想著希望別人來教會你什麼,自己去發現自己未知的領域,這是最重要的。

另外,內心一定要強大,剛來的那種不安、惶恐、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一定會有的,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慌不要氣餒,能花錢買個教訓都是好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再就是,一定要努力去交新朋友,出門靠朋友一點都沒錯,大家都是漂洋過海來到異鄉,都能理解新移民的不容易,能幫一把的都會幫一把,而且在國外待久了的人都簡單、真誠,不會有那麼多心眼,只要你敞開胸懷,一定能交到很多新朋友。當然,也不要指望別人能給你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這些朋友最珍貴的地方是他們在這邊的生活經驗,能告訴你很多你自己查不到的訊息,有這些信息就可以幫你省很多勁兒了,你得到信息,自己去篩選,去查證,去參考,獨立不獨斷。

問:看了幾十篇文章終於有建築相關專業的前輩了,我和老婆在等待職業評估,她學建築設計專業(英語和專業都不錯),我是工程管理(唉,都是混出來的,我不擅長學習),本科是北京北方工業大學,研究生在美國二流學校讀的,09年回國,她去了建築設計院,我在很牛的核電設計院,從事了一段時間專業不相關的工作,但是後來自己做了些小生意,不太成功,去澳洲主要是為了兩個孩子以後的教育。現在打算去澳洲發展,嚮往那裡的生活,但又有些惶恐,擔心找不到工作,混不下去,特別擔心,出國恐懼症。請給介紹幾個對你幫助特別大的文章,如果建築相關就更好了;您在那邊感覺建築行業怎麼樣,對於出道者找工作,什麼特別重要,謝謝,希望到澳洲後能成為好朋友

答:出國恐懼症還是因為自己並沒有想清楚,出國前,充分的思想準備一定要做好。首先,第一代移民肯定是犧牲的一代(犧牲只是很客觀的狀態,不是說就窮途末路了,有的可能犧牲前途,有的可能犧牲時間,能力,金錢),要想混到國內養尊處優的狀態很難很難,尤其是毫無留學背景直接技術移民的。來了就是要吃苦的,剛開始肯定會走不少彎路,但學費是一定要交的。西方主流社會裡總會有天花板,可能剛來是拼技術,拼硬實力,越往上走就是拼文化,拼軟實力了,不是說我們不行,也有行的,但真的極少數。

其次,有些人非常適合出國,有些非常不適合。出國前要充分認識自己,為啥要出來,除了孩子以外,自己的人生意義能否實現,這點很重要。因為西方社會裡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和中國文化完全不同,「我就是為了孩子」早晚被打臉。

另外,能力比學位重要。出國意味著從前國內種種全部清零,如何找到工作,還是看能力。這種能力有可能是你之前的相關工作經驗,也有可能是你的語言表達,或者是你的顏值,或者你能找到幫你推薦的可靠人脈,無論如何,總得有一種吧!學位就是一張紙,其實誰都有。找工作的過程就是在短時間內如何獲取對方的信任和認同感,有技巧可尋,但也不能全是套路,再好的演技也拼不過真誠。


如圖所示 兩周不到已經投了69+份簡歷了,至今只有一個telephone interview,沒有pr沒有工作經驗 希望太渺茫,唉

—謝謝關心,護理專業,registered nurse,職業評估已過,在等州擔申請,沒有rn工作經驗但是有healthcare經驗,自認英語還不錯。希望復活節過去後會有好消息:-)

—3.30 今天接到兩個interview的通知,一個周四一個下周一,希望會有好消息

—4.6,畢業典禮,今天收到了兩份part time offer,希望大家學業順利工作順利,么么噠


商科背景的,要麼回國,要麼老實創業唄,親身經歷。

其他專業的明顯工作好找很多。


此答案寫給那些在讀高中和大學想找兼職的朋友吧:

其實我知道我這麼寫沒多少人多口的,畢竟你們都是大學生,有技術的人(傷心臉),而我只是個高中生,但是既然來了,就算是緣分吧,給各位分享一下。

先來個概況:2014年年中初中畢業來的澳洲,pr,2015年年初找到第一份工作,2016年年初找到第二份工作。現在還在讀高中。

2014年底,自己傻傻的簽了個6p,然後發現自己不夠還債,所以開始找工作。15年2月底,經過朋友的推薦,在麥當勞投了個簡歷,沒想到竟然真的被篩選去interview了。當時對於才來澳洲半年的我來說簡直是莫大的驚喜。於是上網各種查interview的回答之類的,很幸運,在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後,成功拿到了工作。

2015年年初,麥當勞因為年齡問題(年齡越老給的錢越多,21歲封頂貌似,所以他們更喜歡給15,14歲的小孩更多的工作)逐漸減少了我的工作時間,然而,我的賬單卻一點都沒有減少,所以,我只能去找另一份工作。投了20多家餐廳店,半個月後被一家義大利餐館成功錄取(驕傲臉)。

以上都是扯淡說實話,對你們的找工作之路沒有任何幫助,無外乎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經歷罷了,但是,我覺得我既然能在剛來沒多久,而且之前沒有很好的英語基礎的條件下接連找到兩份工作,最重要雖說還是運氣,但是,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是找工作不分,不要去網上找!不要!除非你去麥當勞或者kmart這類大公司(好像也只有這兩個有機會,後面會講)否則不要去。因為很多能找到工作的地方是不會在網上發的。所以寫好你的簡歷很重要。如果沒工作經驗,先去麥當勞,kmart我沒去過,但是好像錄取率也蠻高,可以試試。當然這兩者要求你的語言要起碼過關,聽得懂別人講什麼。 為什麼讓你去麥當勞呢,麥當勞是一家幾乎在全世界都有的公司,你在那裡會經過一個非常系統的培訓。這個培訓雖然不會很久但是他側面反映出了一個體系,一個系統。它非常重要,對你將來的工作都有可能起到很好的幫助。而就我所知,kmart或者colse這些地方基本就是囤貨,擺貨架,除非你去廚房部門之類的別的地方工作,否則接觸的人和事都是非常有限的。當然不是讓你不要去嘗試,有機會體驗體驗也比宅在家裡強啊!Colse和woolworth好像都和大學掛鉤的,所以別人一般不會錄用高中生,可以試試,但是別抱太大希望。

那麼現在你有了工作經驗,你就可以去去試試別的工作了。餐飲業這些經常需要人,所以這些可以優先去投投簡歷吧。既然要去投簡歷,那就得把簡歷寫好吧。簡歷具體的上goggle去查,別啥都百度了,人都在國外了,百度很多東西都不一定對尤其是英語這方面。多看看,多借鑒一下,有的有模版的就套一下吧。別把自己吹上天就行,老外這邊還是比較注重實力的,看看你的簡歷沒問題有需要人就會讓你過去面試滴。

先寫這麼多吧,就是一點小小的建議和經歷,對於樓上那些大神都不足掛齒,你們看看就好。對了,別去中餐館,別去中餐館!給的工資少,真的蠻少,強烈不推薦而且蠻摳,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


拿到新offer,上班第一天…

來了8個部門主管輪流做induction,然後是生產車間參觀(不準穿裙子 高跟鞋,不準塗指甲油,不準戴首飾手錶,不準化妝,化了的沒關係,更衣室有準備卸妝棉…)各種規定嚇死個人。

明天繼續做sales induction…

----------------------

公司階級不明顯,沒人用單獨一間辦公室,都開放式,早上到得早能看見小哥推著車各個部門送報紙,瞬間有在看美劇的菲林…

一樓餐廳總是有人在聊天,濃濃的casual busy style~午餐時間半小時,我感覺不太人性化啊,吃完都不給眯呼眯呼,哎~

最近一個比較明顯的感覺是公司人多部門多,相互之間聯繫頻繁,於是溝通能力真是蠻重要的…


先mark了 要好好向所有的答主學習!

希望三年後的自己有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_^)


澳洲找工作,態度很重要。特別是沒有什麼經驗的時候。

我大學的時候傻乎乎的讀了個比較不實際的學科medical science。大部分同學都去讀research了,奈何我實在無敵不愛呆在實驗室,於是想要學醫。但是又怕對醫療行業不了解吃了本科的虧,於是準備去診所找份工作。#覺的自己又機智了一點(=??ω?′=)#

因為沒經驗,第一份工作在華人牙科診所做前台,工資是史上無敵比我在boost果汁店打工還要低!說起來都是眼淚,沒辦法只好薄利多銷,平均一周上六天班,還試過一個月不休。想說工資上被剝削了,技術上補回來!工作時跟牙科護士們打好關係,盡量幫她們多做點事。學了一些臨床的知識之後就壯著膽子去申請local的比較大的牙科連鎖診所,不圖別的,就圖工資達到最低標準線。

剛好他們需要同時會前台和護士的員工, 進入3個月試用期,待遇一下子達標了,我也嚇的要死,沒辦法經驗不夠啊。所以特別願意學新東西,基本上別人說過一遍的事都記下來,力求不要第二遍。那時候每天下班都做個總結,不同醫生不同的喜好跟流程,盡量做到在醫生說話之前就把事做好。好在努力都沒白費,試用期之後就連續漲了幾次工資。

然後碰到專科醫生過來挖角。換到專科之後待遇又漲了一漲,工作反而更清閑了。因為跟老闆關係不錯,期間也碰到過升職做經理的機會。

結果申請的牙醫錄取下來了,高高興興的拽著從第二家診所拐來的老公搬到大學的城市,安家樂業。

這些年工作里學到的最重要的事,大概就是學無止境,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沒經驗的不要自扁,想要要去爭取。有經驗的也不要自負,好好維持職業聲譽,精益求精,自然有人來請你。

最後配大gold coast村圖,就問你們村不村!


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就是最重要。

我剛到澳洲的時候,大家都說,你怎麼讀市場營銷啊,不能移民的。我讀公關的時候,大家都說,這種又燒錢又難讀的專業,就你傻才讀。我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說,營銷這種飽和的專業,中國人怎麼可能找得到。等我決定換工作的時候,大家又說,運氣這麼好有僱主肯擔保你你還敢辭職。

這些年過去了,我在全球最好的IT公司之一的悉尼分公司工作,那些質疑的同學,幾乎全部都回國了。

讓不相干的人動動嘴皮子,就決定你的一生,想想都可怕。


澳洲移民從業多年,也在澳洲待了夠久了。

就說說我的所見所聞吧,還有一些移民客戶的生活現狀,有好有壞。

職業病,每次別人問到我澳洲相關問題,我都會簡單說說澳洲移民政策:

1、投資、商業移民

2、僱主擔保類移民

3、技術移民

4、親屬類

現在,想移民澳洲的,無非這四個政策。

·有錢人,可以通過投資,或者去經商,獲得綠卡;

·中產階級,有點能力,有點英語基礎,可以選擇僱主擔保;

·學歷,年齡,語言特彆強(留學生),可以技術;

·有親屬在那邊,可以選擇父母移民,配偶之類的。

所以現在去澳洲的新移民大概就這幾類人:有錢人,中產,年輕有文化的,其他

說說我身邊新到澳洲的客戶;

客戶A,上海人,上海有個小公司,年營業額剛好夠辦理188A的條件,就申請了188A。上海有幾套房子,資產身家不錯。這客戶為什麼會想到澳大利亞呢?其實是這樣子的,他不知道在哪裡看到澳洲房地產行業特別好,就來先找我買了個墨爾本一塊地,見了個別墅,經過這兩三年,確實漲了挺多的,商人就是商人。然後買了房子投資之後,覺得應該弄個國外綠卡,小孩子正好到小學/中學的年紀,他本人也可以以後到那邊養老。

但是他現在是完全不想住在那邊的。所以,他現在的生活是,一年不知道坐多少趟飛機回國。這類人其實挺能代表現在一部分新移民的狀態的。在澳洲的時間,就是去賭場玩玩,去沙灘晒晒太陽,BBQ,過幾天就要飛回過內忙生意。

每次見他國內去到墨爾本,都會發進賭場玩一把的朋友圈.....

客戶B:法國留學生,碩士,技術移民到了澳洲。

這個客戶是比較特別的,因為有了國外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多以非常適應澳洲的生活,剛到澳洲,就交到了墨爾本本地的男朋友,最近看到她朋友圈髮結婚照的圖片,應該是和鬼佬結婚了。她移民到澳洲後,換過幾個工作,做過AE,做過房地產銷售,最近好像又換了,所以說,拿到PR的國人,還是很好找工作的。每天看她朋友圈就是玩,吃,代購。她發的照片中經常出現鬼佬的身影,這說明融入的很好。

客戶C:家庭主婦,丈夫作為僱主擔保過去的,

這個客戶應該是在那邊挺寂寞的,每天除了孩子,家務,偶爾周末和家人出去海邊遊玩或者BBQ之外,基本沒什麼其他活動,也不認識什麼人。平時老公去上班,自己一個人在家裡也不知道幹什麼,電視全是local 口音,而且她本人英語也不太好,鄰居沒有華人。

客戶D:家庭主婦,這位也是主要在家照看孩子,但是比客戶C生活要豐富得多!

居然在大墨爾本做起了家庭小作坊,做起了大腸等滷味!據說還做得挺不錯的!

這位客戶因為孩子還小,就獨自在家照看孩子,而丈夫就去外面打拚養家,標準的國人生活方式,由於在家確實是閑來無事,就做起了家鄉的美味,因為時間也不是特別多,大概一周做一兩次吧,據說賣得還不錯!

住在墨爾本box hill 的朋友嘴饞可以試試,據說city有時候也送到。

。。。。。。。太多了,有空再說


土澳讀的本科和研究生

商科

八大畢業

均分D

雅思4個7

PR

我,

已經找了大半年的工作了

還沒人要我


感謝邀請。

我之前也回答了一個在澳洲工作是怎樣的體驗,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在澳大利亞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張英棟的回答

-----------------------------------------------------------------------------

第一個說說身份問題:

有的同學說找工作一定要有PR或者是公民,這個不是絕對的。根據我的了解和觀察,規模大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會有這個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大公司不急,可以慢慢找,另外既然是大公司嘛,官僚制度在所難免,希望找一個已經適應和熟悉了澳洲社會、工作文化的員工。除非你特別優秀,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了,那樣的話公司會幫助你申請PR的。

但是到了中小規模的公司就不一樣了,我自己被聘用的時候還是個學生,沒有PR也不是公民,我有兩個中國的同學也是一樣,沒畢業前就找到了工作,還有一個印度的同學,畢業不久也找到了工作,都是沒有PR的人。後來我分析了一下為什麼,就是很多小公司需要人,很急的需要人,當然還有不好啟齒的一點就是薪酬會比大公司少,澳洲剛起步的小公司很多,人手不夠就無法維持項目運轉,這也是為什麼不強制要求你有PR或者是公民了,為了更好的生存,這個險他們是值得冒的。入職以後如果你適應的好,得到了公司的認同,小公司也是完全有能力擔保你拿PR的。前面說到的我的同學,入職不久就拿到了僱主擔保。我入職以後不久老闆也問我需不需要僱主擔保,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達到了獨立技術移民的分數要求,自己提交更快不需要等,所以後來沒有接受。

第二個說說英文問題:

不可避免,英文要好。不用非得好到像native speaker一樣,但最起碼工作中交流起來不能有太大的障礙。需要你給某個人打電話的時候,如果溝通起來都有困難,肯定會耽誤工作。我考的雅思聽7.5說7讀7.5寫7,有什麼感覺呢?剛剛夠用,剛剛夠用而已。工作中並無太大障礙(前提是對方的口音不是特別奇葩的那種,需要適應一段時間),但是閑扯淡就有點捉襟見肘了,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就對不上話來。你可能會問閑扯淡有什麼用?其實很有用,增進同事感情,緩和緊張氣氛,同事發展成朋友,就一定要閑扯淡嘍。所以既然在英文環境里,還是努力把自己的英文提高提高吧。不過在英文環境中工作,你的口語和思維能力一定會有非常大的提高,不知不覺你就會向native speaker靠攏了。

最後說一點小心得。

我也打過工,餐館、倉庫、洗車行什麼,但是要告訴自己這些不是你做的,你要做的是你擅長的、你喜歡的事(除非你真的喜歡餐飲或者自己做生意什麼的,也無可厚非,這裡直說想找本職工作的)。要相信自己,要不斷的嘗試,自己的短板要努力補上,儘力了機會沒眷顧到自己,只能說差一點點運氣,整理好心情下次繼續。投簡歷的時候,把簡歷用心做一做,把Cover Letter好好寫一寫,不要所有家都投一樣的,投之前研究一下對方的背景,有針對的寫Cover Letter,投其所好,表現出自己的熱情。不斷嘗試,機會總會來的。

最後祝大家都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開心並且充實。

----------------------------------------------------------------------------

有同學私信我這方面的問題,我把回復他的也加進來吧:

問:

畢業後去澳洲工作,自己原來做圖像和嵌入式,研究生準備轉向計算機方面,不知道澳洲碼農工作好找么?

答:

你好。

簡單說,碼農要看是做哪一塊的碼農了。不得不承認和中國、美國比起來,澳洲IT產業是相對比較落後的,大部分公司以實現客戶的業務邏輯為主,有一部分合併在電商、銀行、政府部門裡,剩下的就是一些初創的公司,這裡面自己做產品的其實很少。像亞馬遜、Google、微軟、國內BAT這樣的企業幾乎沒有。所以做頂層應用的碼農是比較受歡迎的,集中在Web開發、Mobile App開發和.NET/Java/C++後台,如果你是搞這些領域的,找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圖像和嵌入式的話,就業面在澳洲就比較窄了。如果你不打算後面讀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實用性不大,上學期間建議你利用業餘時間補充實用的開發技能,學些新語言,學點開發框架什麼的,以後找工作會有優勢。

在澳洲碼農要比國內輕鬆很多,大部分掙得算不上高薪吧不過也沒什麼壓力,總之看你想要什麼了,如果野心很強,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工作個幾年考慮自己創業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市場比較空缺,有很多機會;如果想安心悠閑的過日子,也不是不可以的,澳洲本來就是養懶人的地方。

問:

真的太感謝了,回答了這麼多,自己算是比較喜歡悠閑的吧,又很想跟女朋友在一起,看來澳洲還是個好選擇。原來也做過手機應用開發,還是努力提高吧。實習是不是不太好找?

答:

實習比正式工作還難找,因為實習是有硬性指標的,第一條就是必須是永久居民或者是公民,因為實習生創造的價值很有限,公司是為了以後長久發展才培養實習生,如果連永居或公民都不是,萬一實習完了你不得不回國了,公司就白投入了;第二條就是研究生找實習不佔優勢,僱主喜歡把實習崗位交給本科畢業生,因為本科生更適應澳洲的教育模式,思維更活躍,年紀小氣勢強有幹勁兒,對研究生要求就會高一點,希望你可以立刻創造價值。

所以我建議你不放就直接找工作,如果編程技能還不錯,知道一些流行的技術和框架,還是會受到僱主青睞的。我就是直接找的工作,因為知道找實習沒競爭力...

--------------------------------------------

後面有再繼續補充


當初留學之後,好不容易等到了綠卡。

然而得知好消息的時候並不激動,也不亢奮。

因為深知那只是一個開始。

這個開始其實並不好過,原本學生時代所做的兼職,那時候還好也達到了法定基本薪酬。

但是畢竟移民了,就會想說我要找個長期穩定有發展的工作來做。

接著一股氣把工作辭掉了,開始找全職工作。

一條懵逼之路開啟了。我記得很清楚,兩個月時間一無所獲。

配套了各種正裝,修改了N次簡歷。

華人公司,老外公司,面試了很多很多,都是讓我等消息。

然後並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遂決定回國休息一下。又回去了一個月,在家養著。

再回來澳洲的時候,依然工作沒著落,後來老鄉的倉庫找機修工,不需要門檻的那種助理,去倒騰了半個月,學會了換輪胎等等雜活。算是向現實低頭了。

不過工作還在繼續找,到最後總算有個國際公司找到我問我做市場專員好不好!

當然好!我興高采烈的去了!發現我滴媽!一個由斯里蘭卡人組成的國際公司,其中招了一些中國人、local、歐洲人當跑腿的和小文員。我趕緊簽合同入職,開始了全職之路。

干起了一個到處貼海報的——市場專員。

再到後來陸陸續續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接觸了不少新的行業,在那個公司混了一年多離開了。


推薦閱讀:

怎樣看有中國人在澳洲用刀割喉殺死袋鼠事件?
袋鼠走進屋內,能不能一槍干翻?
澳大利亞留學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澳洲swisse在澳洲賣多少錢?
如何從內地寄手機到澳洲?

TAG:移民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 澳大利亞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