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

總覺得有些地方沒有看懂 但是又不知道是哪些地方……


大表姐的《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 》——坑!慎入!

文/電影符號學

作為一部標準的反烏托邦作品,飢餓遊戲的結局沒有任何意外地讓大表姐射殺了革命軍總統,以至於沒有鋒芒畢露的二把手竊取了革命果實。你以為到最後大表姐真的獲得了勝利嗎?並沒有!讓大表姐跟斯諾見面、讓斯諾告知大表姐是革命軍總統下令濫殺兒童的,正是那位看似無公害的二把手。隱藏在她黝黑的皮膚之下的,是一顆精於算計的心,正如革命軍總統和斯諾一樣。

本片的主旨跟《V字仇殺隊》截然不同,既不是宣揚推翻一種政權、抑或慫恿反叛的精神。而是通過一個政權的交替,告訴觀眾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國家原本就是暴力的統治機器,永遠沒有絕對的理想國,只要「國」還存在!

而且本片也告知了一項重要的媒體功能——戰爭時期,媒體淪為了政府的喉舌,如同里芬斯塔爾對於希特勒的重要性——正是那部享譽國際同時也臭名昭著的電影《意志的勝利》,把無數德國少年推向了戰爭的深淵。此刻的媒體是絕對服從於政府的,這在飢餓遊戲里的施惠國和十三區都是成立的。施惠國需要大表姐去轉移群眾的注意力,並消解對壓迫的反抗。同時,十三區也需要利用大表姐的嘲笑鳥形象,去塑造一個反抗和革命的英雄形象。

以至於很多觀眾在觀看本片的時候,多不大喜歡片中的各種仰拍、俯拍、跟拍、抓拍、擺拍,正是這如實呈現的記錄鏡頭,才讓我們知道英雄離不開包裝和pr。不然,銀幕前無邪的你,真的天真地以為雷鋒每次做好事都不留名的嗎?!

完成了宣傳任務的大表姐,不需要衝到前線,甚至不需要存在,畢竟一個光輝形象過於深入人心的英雄,對每個掌權者都是一種無言的挑釁。所以革命軍總統半推半就,讓大表姐進入了施惠國的雷區,去完成人生中最後一次飢餓遊戲。不料大表姐的擁躉遠不止前男友和現男友那麼簡單。

革命軍組成了一支明星隊伍,集體神助攻大表姐直搗黃龍。雖然最後大部分的人都撲街了,但這就是革命。董存瑞炸死了、邱少雲燒死了、張思德被活埋死了......

一直跟大表姐相愛相殺的斯諾,最後見到大表姐眼裡居然泛出了晶瑩的淚花:「你造嗎?我的子民可都不是我殺的喲~都是你們那個革命軍總統下的令,這倒好,我還沒反抗,就已經輸了民心。ps:關於你妹也死在了爆炸中,so sorry啊~」大表姐懵逼了:怎麼可能?!我們倖幸苦苦扶持這樣一個總統上位,到最後她卻為了政權濫殺無辜的孩子包括大表姐自己的親妹妹。

接下來的一次圓桌會議,革命軍總統提議再次舉辦飢餓遊戲,讓大表姐徹底認清了革命軍總統不過是第二個斯諾。大表姐的革命信念徹底被摧毀了,到最後,自己不過為他人做了嫁衣,革命果實就這樣被竊取了。

雖然觀眾們心心念念的大表姐刺殺斯諾的戲碼,就這樣以一場昏迷給糊弄過去了。但是導演作為補償,片尾回到了熟悉的飢餓遊戲大舞台,wuli嘲笑鳥大表姐,提箭彎弓射總統——並不是斯諾。可悲的是被憤怒沖昏了頭腦的民眾卻一股腦全湧向了斯諾。一直活在戰時畸形媒體宣傳下的他們,不知道如果大表姐不射殺新總統,那麼他們將迎來第二個斯諾。

他們同樣不知道的是,大表姐返回了老家。並對著一隻喵星人大吼大叫,此刻喵星人的內心os想必應該是:「詹妮弗兒~你瘋了吧?!敢吼朕?!」

正是這樣一個令人鬱悶且內心十分堵得慌的結局,讓我們知道了一個真相——只要國家存在,就必然存在階級壓迫。這個世界,本就不存在烏托邦,那不過是存在於哲學家的腦海里和文人的筆下。原本電影在這樣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里,配合長時間的黑幕就可以結束。但是熱衷於給觀眾呈現喜聞樂見的大團圓結局的MV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偏不。於是他給一個反烏托邦題材的電影,強行安置了一個象徵著烏托邦的世外桃源。更是讓大表姐跟喬什·哈切森組成了最萌身高差,一口氣生了倆。准媽媽的大表姐,對著懷裡的baby,隨時準備好了講那過去的事情......為什麼導演不直接就著性子讓大表姐在大銀幕上奶孩子?

從3年前的第一部,到現在的第四部,飢餓遊戲系列彷彿一個巨大的坑,慎入!


失望。

書沒在身邊,憑記憶分享。

應該說電影「形不散,神不在」。

先說我對原著的理解,原著有兩個重點我想應該是作者真正想要說的:

1. 學舌鳥不管被怎麼推崇,她都只是一個普通人;

2. 擊垮都城並不簡單,而反叛軍用許多犧牲打垮了都城,同時也擊垮都城所有美好的東西;

3. 比德、芬妮可、安娜、木小姐(忘了她名字了)等等等等這裡正反雙方所有的人,都在這場戰爭中得到極大的傷痛,且這種傷痛永遠不可能痊癒!

所有人都失去了自己最珍視的東西,所有人都變得麻木不仁或痛苦不堪。

第三點,最重要的一點先說。

舉例人物:比德。

書中一直強調比德並沒有痊癒,即使到他們有了孩子,並不是那樣幸福的場景,比德還是會常常眼神放空,對著遠處恍惚、尖叫,常常記不起某件事是真是假。

比德和凱妮絲的愛,再也不是75屆飢餓遊戲中那種真實的貼近的沒有嫌隙的愛,他們更像是一對相依為命的人,為了生存而彼此依靠。

第二點,都城的防守是嚴峻的,原著中他們根本沒那麼容易打進去,一直被困在外面動彈不得,經歷了等待、嘗試、陸續死了一些隊友、繼續找個安全的地方等待……這些過程讓他們疲憊。另外很重要的是,他們驚訝於都城的建築、裝潢、食物等等所有生活,都讓他們覺得讚嘆。這些空著的華麗建築,景象華麗的街道,都曾是都城的居民的家。戰爭不可避免的,是要摧毀別人的生活,摧毀文化的。

第一點,

書中用很多筆墨去訴說主角學舌鳥在這場革命裡接受各種命運的反應和行為,她並沒有那麼的「從容就義」也沒那麼「大義凜然」,她一直在掙扎,身心都不夠強大到可以面對這場戰爭就衝上戰場了,她敏感脆弱,猶豫,依賴。每一個隊友的死對她來說都是極大的傷害,就好是還沒有準備好就去考試了,但掛科的結果自己不用承擔,好友們要一個個的用生命或更殘酷的方式承擔,這種傷害比她自己死掉還痛苦。芬尼剋死的時候,她也幾乎崩潰。她投票「贊成」舉辦一屆飢餓遊戲的時候心裡的複雜情緒比電影所能表達的多太多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的人,其中有悲傷,也想要報復,更可怕的是經過戰爭,她變得麻木。

不過電影也有過人之處,比如兩位總統的豐富表達,豐富了書中總統的形象,非常加分!尤其茱莉安摩爾,其實書中並沒有太多筆墨,她完整了我對這個總統的想像,讓一切變得更加合理。

最後,

我想說原著的最後幾個段落給我非常強烈的感覺是:這個故事裡沒有贏家,所有人都用靈魂的一部分去換得這個結果,這場戰爭得摧殘會一直延續到他們進入墳墓。這個主旨在電影中的表達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凱妮絲最後抱著孩子說了一番話,就是這個意思,但仍是以一種贏家的姿態。

愛斐說希望凱妮絲可以找到a life of victory,其實屬於勝利者的生活,誰也找不到,所有人在戰爭中都是失敗者。

沒看過原著的大家,看到最後的時候心裡有冒出誰是「勝利者」嗎?有因為凱妮絲和比德後來的生活而感到寬慰嗎?

如果有,電影就是失敗的。

飢餓遊戲的故事絕對不是一個塑造「英雄」的故事,它是要告訴你革命的犧牲、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泯滅、文化的消亡。這些都沒有表達到,而讓觀眾僅僅停留在凱妮絲很成功很酷,革命推翻了有飢餓遊戲的都城很棒這種簡單的情緒中,我想這就是原作者最不想看到的。


首先@高旻玥最後那段我是贊同的 電影中雖然大表姐的台詞提到了做惡夢 不過沒有把小說里她被噩夢夜夜驚醒的感覺表達出來 以及她在射殺科恩之後的精神崩潰感

不過他們仨後來的落寞和被遺忘的感覺倒還是有的

以下的答案都是從另一個回答里複製的:

說實話我不太能理解說差 甚至給不及格分的

如果用一句電影里的台詞來評價飢餓遊戲的這個大結局 那就是

Katniss, you are never disappointing.

[話說樓上那位兄弟從我這兒看到這句話真的不用標註一下嘛?]

說實話 原著(也有可能由於是譯製版)第三部非常boring

尤其是這種領導者變壞啦兔死狗烹啦 主角被利用啦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面前真的不夠看的

最要命的是幾乎全都是第一人稱視角 讀者應該是幾乎不知道Kitness不在場的任何事件

電影效果比小說好得多 不止是立體感和豐富度

當然也有說很多地方不忠於原著的 如果把原著的東西 尤其第三部都搬進來 那這就真是爛片了

個人認為刪改做得算比較到位的 對最後的大方向是加成而不是偏離

當然不可否認這部電影依然有很多缺陷 從情節的連貫性到細節處理都有一些不足 缺乏人物的介紹 沒有適當的閃回等

但它不失為一個好的作品 飢餓遊戲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系列片 畢竟現在這樣的系列片不多了

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劇情的呼應和細節的處理 而不是專註對劇情挑刺

1.說戰爭結束草率的 正如斯諾說的 他和凱特尼斯都只關注彼此 默默得利的就是朱利安·摩爾

2.這個故事開始於凱特尼斯為了保護妹妹不因為參加遊戲而被殺死 自願參加遊戲 而這故事終止於普利姆最終 最終 還是死了(btw Kitness的媽媽不斷變堅強獨立這個電影里缺乏體現)

3.芬尼克原著里在第三部就沒什麼存在感 電影里的場面起碼很好的體現出了他死的價值 這在很多角色身上都是適用的 電影更加立體 還有結婚的場景與後面形成了呼應

4.不知道沒看過原著的人能不能準確的從最後的對話聯想到最前面那個Beetee製作的誘導性炸彈 原著中的一個設定是電影里沒說清楚的 就是第二次爆炸 即炸死普利姆那次 是為了讓群眾對斯諾的怨恨達到頂峰

5.說大表姐丑的 臉胖的 身材不好的 化妝難看的

送你們一句飢餓遊戲1上映後媒體的評論

[詹妮弗·勞倫斯簡直就是為嘲笑鳥這個角色而生的]

另外質疑她演技的就真的別來秀下限了……

6.娜塔莉·多默爾的女導演角色 可能有人注意到 在最開始表現的勇敢 隨性 只關注拍攝 到後來卻被恐懼包圍 但我真的好喜歡她這個造型啊 女神!!她為這個角色真的剃了一半的頭髮

7.有一個地方翻譯沒有體現 最後皮塔種的櫻花草 與普利姆同音 也是普利姆的名字來源

8.佩拉這個角色塑造的確實不完善 電影里她當上總統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原著里其實是有很多對於她正面形象的描寫的

9.看原著是幾年前了 記不大清 不過我的印象里小說除了旁白全是第一人稱視角 也就是說很多沒有Kitness在場的電影情節幾乎都是原創 回想一下四部電影里這樣的場面 尤其是很多斯諾視角的場面其實非常棒 他的詭譎和Kitness的恐懼不斷的呼應

10.看到有回答里說霍夫曼的角色無論在哪都沒起到作用 我是這麼理解的 僅僅是遊戲設計師時期

每次他和斯諾的對話他都在出點子 他出的點子都有利於國會區但都有一個特點

他的點子都是為了殺死Kitness或者摧毀Mockingjay這個形象 而不是平息叛亂

斯諾這個時候的重點應該是平息叛亂 但他的注意力卻被霍夫曼轉移到了Kitness身上

而霍夫曼清楚地知道他們會救出Kitness 所以 還覺得他沒作用嗎?

11.關於說Mockingjay上拖沓冗長 對情節沒有推動作用的 我完完全全反對

如果是從電影拍攝的角度 我不懂所以無話可說 但是如果看完了Mockingjay下仍然覺得上沒有作用 那我只能說你還是不能理解Kitness這個角色

Kitness勇敢嗎?是的 Kitness懦弱嗎?是的 矛盾嗎?不矛盾

Kitness在某種程度上很像碇真嗣 她不會主動反抗 她永遠優先選擇鴿對策 除非逼不得已

在75屆HG結束後其實她對斯諾充滿了恐懼 Mockingjay上就是不斷地迫使她爆發的過程

當然上里還有朱利安·摩爾的人物塑造 以及那首登頂過音樂榜的The Hanging Tree

12.也有人說第三部(不拆分看)沒有飢餓遊戲 不過其實從芬尼克的調侃和最後科恩的投票可以看出 451小隊的行動就是76屆飢餓遊戲 科恩和斯諾共同為Kitness布置的最後一場飢餓遊戲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裝逼 可能覺得我實在拉仇恨 也有可能同意我下面的觀點

覺得嘲笑鳥從上到下都不好看 甚至從飢餓遊戲1到3都不好看的 可能不是人家原著的問題 更不是人家拍的問題 而是你的問題 你壓根沒仔細看 也沒有去關注演技 更沒有去思考劇情 看完了一個系列你卻不了解Kitness是什麼樣的人 卻草率的說這部電影讓人失望?也許你讓這部電影失望了

國人現在看電影有的時候確實崇洋媚外 有的時候又反過來

但我們不能因為電影質量的原因改變自己的標準 電影就是電影

國產片只要及格就能高票房 破紀錄 其實最後記錄和電影都沒人記得

而引進電影要想取得高票房 要不然就是場面恢弘 要不然就是設定牛逼高大上

然而現在很多人缺乏一種仔細看電影的態度 只憑印象就去判斷好壞 而不去看細節 呼應 演技

以至於國內的粉絲經濟和粉絲效應竟然讓國人覺得Mockingjay下的陣容沒有吸引力

這讓我無比震驚

這部電影里有兩位奧斯卡影后 一位奧斯卡影帝 和 我最愛的配角伍迪·哈里森

這部被普遍認為顏值低的電影 用演技把特效大戶變形金剛和陣容狂人漫威系列

爆的渣都不剩

對於這樣一部改編電影來說它是優秀的

前幾年老美對於這種貌似叫青春反叛類小說的熱捧催生了 飢餓遊戲 分歧者和移動迷宮這些電影

現在熱潮漸漸退去 分歧者和移動迷宮真是……慘不忍睹

而飢餓遊戲呢?

這樣一部可以說是巨星雲集 演技爆棚 特效不差的電影 我卻一直關注的是它的劇情

對於國內很多事實上並沒有什麼演技卻用年輕當借口的圈錢藝人 甚至不能稱得上演員

記住 詹妮弗·勞倫斯 今年25歲 她拿下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那年 22歲

最後 你的演技無可挑剔 你的表演令人懷念

你的最後一部作品是這樣的精彩

Philip Seymour Hoffman R.I.P.


片中的施惠國是幸運的,女主的那一箭令這個國家有機會去完成制度性變革,而非姓張的皇帝死了,又來了姓王的皇帝;否則只能叫改朝換代,而不叫革命。


不要輕易和主角組隊打Boss!那可是要搭上性命去玩的啊(苦笑臉)

唉,說你吶!中間那個傻瓜!


個人認為還是挺好看的,贏得勝利之後開始那點挺不錯的,但是小分隊往首都闖的時候不是很驚險,這部看起來挺壓抑的,因為畢竟死的都是認識的人,沒有幾個跑龍套的,但最後結局有點意料之中。ps:為什麼現在的科幻電影總會加點喪屍進入


導演和編劇一定個個都是性愛大師,他們花了一整部上集加一個小時下集來做前戲,最後還花了一個小時來洗身收拾床單,只可惜性能力太弱,實幹只花了五分鐘。


推薦閱讀:

電影《香水》中與主角有過接觸的人都遭遇了厄運。這個設定有什麼意義?
如何評價大電影《我叫MT之山口山戰紀》?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墮落天使》這部電影?

TAG:影視評論 | 如何看待評價X |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