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加息的含義和目的是什麼?


加的是什麼息?——聯邦基金利率

引自知乎:

按照美聯儲的要求,美國所有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都有各自的儲備金賬戶。這個賬戶主要是為了應付儲戶潛在的突然提款需要。美聯儲會設定存款準備金率,各金融機構的儲備金賬戶內金額占其所吸納的短期存款的比例不能低於這一數字。

如果某個金融機構的儲備金低於存款準備金率,必須籌集資金補足儲備金賬戶。如果高於,金融機構可以隨時取走多餘部分。一般,儲備金不足的銀行會向儲備金過剩的銀行進行短期貸款來籌集資金。市場上這種短期貸款利率被稱為聯邦基金利率

聯邦基金利率是銀行間的貸款利率,而不是美聯儲向銀行貸款的利率。多數情況下,美聯儲並不直接向銀行貸款,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聯邦基金利率。公開市場操作是指美聯儲通過買賣債券向市場投放或者收回貨幣的行為。比如美聯儲買入債券時,付給對方美元,就增加了市場中美元的供應;反之,美聯儲賣出債券時,就從市場收回了美元。這種操作被稱為公開市場操作,因為市場上所有達到要求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申請和美聯儲進行交易。這樣可以避免美聯儲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濫用職權,和個別金融機構進行私下交易。哪些機構可以和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交易,以及成為美聯儲交易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等,美聯儲的網站都公布了相關信息,以方便公眾監督。

公開市場委員會設定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後,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改變市場上貨幣的發行量,實現預先設定的目標利率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目前市場上的聯邦基金利率是2.5%,而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把利率提高到2.75%。為實現這個目標,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收回貨幣。這時金融機構持有的貨幣減少,超額儲備金降低,銀行間儲備金的貸款利率上升。美聯儲進行這種操作,直到聯邦基金利率達到2.75%的目標利率。如果美聯儲希望降低聯邦基金利率,反向操作(買入債券,放出貨幣)就可以了。

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其他短期利率,之後會進一步改變長期利率,後者的變化又會影響到消費和投資,進而影響經濟形勢。

加息的經濟背景及連續加息的特徵

引自廣證恒生《宏觀經濟策略研究:美聯儲加息之前世今生》:

美聯儲職責在於降低過高的失業率、維持合理的通脹水平和穩定金融市場。回顧以往每輪加息周期開始時,美國國內的宏觀經濟特徵主要有:經濟企穩、GDP 穩步增長; CPI回升至 2%之上;就業數據表現良好,失業率較低;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處於較低水平

加息表現為連續加息,而非一次上調息率至目標利率。 在過去的 5 次加息過程中,平均每輪連續加息次數為 11 次, 平均每次上調 27bp。 加息次數最少的周期是 1999 年 6 月-2000 年 5 月,加息 6 次;次數最多的是 2004 年 6 月-2006 年 6 月,加息 17 次。

美聯儲採取逐步加息的方法,一是因為能給予市場一定的緩衝時間, 避免快速減少流動性所帶來經濟衝擊, 二是在加息的過程,美聯儲亦同時觀察經濟的發展狀況,一旦出現超出加息前所預期的市場波動或經濟效應,則可以及時停止,甚至改變貨幣政策的方向。

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新興市場主要面對的是資本外流風險。國際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信心較為脆弱,在美國經濟出現復甦後,對新興市場的資產興趣開始減弱。尤其在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下,國際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開始增加,資本撤出新興市場,轉而投向美國市場。

邏輯:美國加息→世界儲備貨幣收縮→資本迅速迴流以美國為中心的發達國家→外圍新興市場資本外逃→新興市場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下跌→危機顯現。

抗壓能力好的經濟體受到的影響較輕,但一些抗壓能力較弱的經濟體將遭受動蕩,嚴重的甚至會引發金融危機。伴隨著美國 5 次加息大周期,新興市場因美元強勢、 熱錢流出出現了泡沫破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982 年拉美債務危機、 1989 年台灣泡沫破滅、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 1999 年巴西、阿根廷危機與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對新興市場造成的衝擊較大。

分析對中國的影響前,先理解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引自許哲「西塔」微信平台:

先理清楚一個理論: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主要義理是:一個經濟體的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之間,必須捨棄一個,不能三者兼得。

什麼叫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意味著這個經濟體內它的央行是可以隨便決定我要放貨幣了,我要收回這個流動性了,這對一個國家的主權來說是很重要的。資本的自由流動是什麼,外國人可以隨便進來投資或者撤資,匯率的穩定就是這個匯率不怎麼會動的。三者為什麼不可兼得?

如果我們資本要自由流動,匯率要穩定,比如香港資本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也可以進行撤出的,港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上是固定的,也是非常穩定,因為如果有一筆很大的資金流入香港,而美元跟港幣的貨幣又是穩定的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有一筆資金進入香港的話,港幣的供應總量就上升了,如果外資要從香港撤出去,我們港幣的總供應量就減少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既是要求資本流動,又要匯率穩定的話,那你就要喪失個國家的貨幣自主權,事實上就是聯繫匯率策略。

如果我們國家放水跟不放水,央行要有自主權,我們又要資本自由流動的話會怎麼樣?比如英國央行對英鎊的總供應量是有自主權的,而英國又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如果英鎊放水了,資本流出,怎麼辦?英鎊只能跌價,因為英鎊變多了,資本又流出了,英鎊就只能跌價了,這個是主流國家選用的方式,叫「匯率浮動機制」。

你們可以看到我們又要貨幣的自主性,允許資本自由流動的話,匯率必然是浮動的,如果我們又要匯率穩定,央行放水不放水又要自己能夠決定,那就只能犧牲最後一點,你要放棄資本自由流動,這就是中國現在的資本管制模式。如果要換美元的話,一年一個人5萬美金,這是典型的資本管制,因為我們要穩定匯率,中國是出口大國,掌握貨幣政策的絕對自主,意味著我們要損失資本的自由流進流出。

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央行要有貨幣主動權,並且作為出口大國,需要穩定的匯率,故而要實行資本管制,也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最後一種選擇。然而,資本管制本身是不可能的。(在量化寬鬆大背景之下,國際資本在各類虛假貿易、 FDI、短期債務等資本科目的庇護下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從事套息交易)

如果資本管制實際無效,那央行是會放棄貨幣的自主權(央行發鈔權),還是放棄讓進出口商和外債持有者比較難受的匯率穩定呢?所以,人民幣匯率必定貶值。

對中國的影響分析:

人民幣匯率貶值:儘管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較高,但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的消耗,也無法長期支撐。

資本外流風險可控:一、中國外債:總體負債率仍然保持在風險控制範圍內;二、高外匯儲備:美聯儲加息直接帶動美元進入上升周期,美元成為高安全邊際的資產。這時,中國的美元儲備將會隨之升值,為風險做防禦。

總體來看,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總的經濟增速依舊排在全球前列,按照姜超的說法,這不是一個比哪國經濟好,而是哪國經濟更不爛的時期。因此中國對境外投資者依舊具有吸引力, 資本外流威脅並不大。

附件:美元加息引發的血案

引自許哲「西塔」微信平台:

我們來回顧過往的幾次美元周期的過程:

第一次寬鬆到緊縮 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過後,美聯儲開始不斷降低利率水平,增加的流動性外溢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石油危機導致油價大漲,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石油輸出國獲得大量的美元,他們將美元存入歐洲的銀行中,歐洲銀行再將美元借給拉美等發展中國家。拉美國家外債在70年代迅速膨脹,例如巴西、阿根廷外債增長速度都一度超過50%。

第二次寬鬆到緊縮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79年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採取強硬手段抑制通脹上升。沃爾克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0%以下提升到20%以上,貸款利率也提升至20%以上。歐洲及其他發達國家為遏制通脹,也紛紛跟隨美國加息。美國加息導致的結果有三點,第一,美元指數大幅度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巴西、阿根廷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國國際收支條件惡化,引發債權人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第二,資本向高息資產靠攏,從拉美國家流出。拉美國家出口的惡化也導致資本恐慌性逃出。第三,利率水平提高,拉美國家再融資困難。一方面,美國緊縮減少了全球的流動性。另一方面,美國加息,拉美國家也要被動加息,否則將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大規模流出風險。國際利率提高,拉美國家再融資成本增加。債務危機由此爆發。

第三次寬鬆到緊縮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美國不斷下調基準利率,1985年廣場協議達成,美國的貨幣寬鬆速度加快。導致的結果是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對美元匯率從248的水平在一年內下降到164,日元急速升值給出口依賴型的日本經濟以沉重的打擊。為了刺激經濟和避免日元過快升值,日本也被迫大幅下調基準利率(儘管此時日本的通脹並不算低),且89年之前日本都維持了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長期的貨幣寬鬆滋生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1985年9月至1989年12月,日經225指數上漲了200%,全國城市土地價格上漲了44.5%。美國收緊貨幣,日本隨之緊縮導致泡沫破滅。持續寬鬆導致美國通脹抬頭,美國貨幣政策在1986年後逐步收緊。日本若繼續維持寬鬆,勢必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外逃壓力。同時出於遏制房價和股市過快上漲的考慮,日本也在1989年開始加息。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嚮導致房地產和股市的崩盤,銀行業也受到重創,日本經濟轉入蕭條。

第四次寬鬆到緊縮89年5月至92年9月間,美聯儲連續降息24次,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9.81%下調到3%。為了避免本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影響出口,亞洲各國也紛紛降息,但降息後的水平依然遠高於美國。同時在90年代初,泰國、韓國、印尼等國經濟增速普遍在7%以上,創造了「亞洲奇蹟」。高利率和高增長使得亞洲國家吸引國際資本、尤其是熱錢大量流入。此外,寬鬆環境下,亞洲國家外債增長較快。以首先爆發危機的泰國為例,90年代初外債增速幾乎在20%以上,95年高達53%。外債激增也為金融危機爆發埋下了伏筆。1994年美國貨幣政策突然轉向,在一年之內目標利率從3%增加到6%。美國短時間內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地。亞洲各國面臨資本外逃和貨幣貶值壓力,也紛紛跟隨美聯儲收緊貨幣供給。然而受房地產泡沫破滅影響,90年代日本經濟放緩。此時的亞洲各國匯率依然死盯美元,但是出口放緩和美國加息導致貨幣貶值壓力較大。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貨幣成為國際炒家攻擊的重點,外匯儲備大量消耗,最終只能放棄固定匯率,爆發大範圍的金融、債務危機。


今天規劃君也追個熱點,簡單的說說美元加息後我們該如何投資。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於北京時間12月15日凌晨3點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從0.25%-0.5%上升至0.5%--0.75%。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FOMC?

眾所周知,各國的貨幣政策都是央行來決定的,美帝也不例外。FOMC這個委員會是隸屬於美聯儲的,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相當於央行的一個決策部門,而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制定貨幣政策,發行美元等等。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貨幣加息,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呢?難道就因為美帝在世界的影響力巨大嗎?

是,但也不全是。

之所以美元加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這麼大,那就得往回倒帶了。7年前,美聯儲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衰退,將利率降至近乎為0,也就是說去銀行存款,是沒利可圖的,而貸款利率則維持在3%左右。這種政策下,既然存錢無息,貸款利率還這麼低,那就拿出錢來投資吧,所以0利率政策,是用來鼓勵國內以及全世界的投資,拉動經濟復甦的。

不過,由於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已經讓美國經濟出現了復甦跡象,勞動力市場也基本恢復,再加上川普上台後採取的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讓決策者們決定通過加息來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看到有人這樣形容美元加息:「美國為了經濟的健康發展踩了一下剎車,用以調整投資,防止經濟出現過多的泡沫。」

那麼加息後,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美元升值,存款有利息的同時,貸款的利息也在增加,投資的成本也會攀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刺激那些投資在外的美元迴流,趕緊還債,否則後期成本就高了。

知道了美元加息的用意,我們還得知道加息後,對我們投資理財會產生哪些影響?

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

一定會是這樣的。

加息後,美元會更值錢,這對於持有美元和美元資產的投資者無疑是利好。但是人民幣也將進一步的承壓貶值。對於想赴美留學、春節假期去美國旅行、或者海淘的大家而言,意味著你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了。

投資美股、美債的QDII基金可以關注

美元升值,對美股和美債來說,也是利好。不過普通投資者想參與美股或者美債的投資,只能通過投資美股、美債的QDII基金。不過,規劃君還得提醒一句,雖然有利可圖,但是美股畢竟是高風險投資,還得謹慎些。

至於天朝股市和債市,調整還會繼續

找到一組數據,是關於往年美國加息時,中國股市的走勢:

從過往的行情看,也不是說美元一加息,A股就一定跌的。調整肯定會有,誰讓美國的影響力大呢。其實,前段時間股市和債市已經開始提前做出反應了。估計12月份的聖誕樹,會一直綠下去呢……

綠也不怕,堅持你的定投計劃,拿好你的債券基金,讓震蕩靜靜地飄過就好了。

黃金價格下跌,不妨撿便宜

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說「美元和黃金的價格呈反比」。

美元加息走強後,以美元計價的貴金屬,比如黃金、白銀就會更貴,東西一貴,買的人就少了,因此投資的吸引力也會降低,往後的價格就會下跌。其實,就是跟供給和需求影響商品價格是一個道理。

不過雖然短期內會跌,但是對於想長期投資黃金的人群而言,低價買入的良機或許也是近期。畢竟,我們總說「亂世買黃金」。看看這一年,打仗的打仗,下台的下台,也夠亂的,所以黃金還是有機會的。不過這個機會跟基金是一樣的,都得需要你耐心的等,想賺快錢,遠離黃金。


來自:美元加息對你意味著什麼?

今日各大媒體都報道了關於美元加息的消息,這樣一個美聯儲的普通的調整動作為何引發全球的高度關注呢?美國加息和我們任何一個普通人有關係嗎?本文將用最簡潔明了的邏輯來闡述這個問題,協助大家梳理這個邏輯關係。

一,美元和美聯儲

美元是全球貨幣,在全球的貿易和投資領域,絕大部分都是用美元來計價的,美元在世界經濟中有著基石般的作用,這是前提條件,這個條件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未來,都不會發生改變。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直到今天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驅嚴,資本項目不可自由兌換,同樣是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願景完全背道而馳的。

美聯儲的角色相當於中國的人民銀行,不同點在於,美聯儲是獨立的,其權利來自於國會,有七名執行委員會成員,任期為14年,不能被總統所罷免,如果需要讓耶倫下台,需要有國會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投票贊同才可以實現。這就意味著,不同於中國央行是否加息需要和國務院打報告,由政府決定是否加息不同,美聯儲主席的決定完全不受美國總統的影響。

美聯儲的主要職責在於保證相對低得失業率,維持合理的通脹水平和穩定的金融市場。每次加息周期開始,美國國內都會有經濟穩定發展,GDP增長持續,通貨膨脹率達到2%的水平,就業數據良好,失業率低等基本條件。所以說目前美元進入加息周期,更非常直接的證明了,美國國內的經濟目前非常穩定,對全球的經濟起到了關鍵性的穩定作用。

二,加息的對市場的影響

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對於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會遭遇的挑戰就是資本外流的壓力。一般來說,在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回報高的時候,資本會以各種名義進入,參與投資。然而,一旦美國的經濟走強,美元的利息增加,這些投資就會開始撤離新興及經濟體,流回美國。

通常在資本迴流美國的前提下,會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元升值,其他新興貨幣貶值,進而資產價格下跌而陷入危機當中。這個邏輯在過去的幾十年反覆重演,對於一些相對脆弱的經濟體而言,可能意味著災難性的結果,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和經濟危機。這個邏輯在拉美地區,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的經濟危機都充分體現,不再累述。

目前國內的實體經濟不振是非常明確的事實,不論如何大水漫灌,在實體經濟領域尤其是製造業能獲得穩定增長越來越困難,而人員成本稅收成本等各項成本則大幅上升,進一步壓縮的發展的空間。在中美間對比投資收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過去在中國市場上能輕鬆拿到甚至超過10%的固定收益回報,到今天,這個水平已經下降到5%左右的水平,如果需要流動性好,則降為4%以內,而這個投資收益水平目前在美國也同樣是能達到甚至超過的。投資回報率變相的反映了在這個市場中的經濟實體從事商業活動所能帶來的回報水平,從這一點來看,今天要想在中國賺到錢,難度並不低於美國,我們已經完全走出了連續十年超過百分之十增長的奇蹟,那些投資高回報已經成為過去式。試想一下,在可以自主選擇的情況下,投資人更願意拿到美元5%的投資回報還是人民幣5%的投資回報?

此處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基本常識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即經濟體的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之間,最多只可能取得兩個目標,而絕對不可能三者兼得。我們作為一個大國,一定會有貨幣自主權,包括獨立自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維持經濟的活力,同時所謂的資本自由流動其實是不可能做到絕對管制的,一定可以操作,只有難易不同,否則國家信用體系崩潰,那麼匯率穩定就成了最大的挑戰點。

本次加息不但美元沒有升值,反而指數下跌,人民幣大幅上漲,這是一種短期的預期實現後的反向表現,從短期走勢很難準確判斷未來和具有可操作性,但從長周期而言,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也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三,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對於中國的整體經濟而言,當然其風險還是可控的,雖然速度有所放慢,但仍然是一個相對高速增長的國家,目前並無系統性風險。

對於普通人而言,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是直接影響,如果你不需要花銷美元,對於美元的加息升值等問題,無需多慮,不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水平,但是對於一些有美元必要消費的人群比如海外留學人群等剛性需求,則需要做一些準備來對沖潛在的風險;對於旅遊和購物而言,相比較影響則沒有那麼大,也無需多慮;第二是間接影響,即如果美元持續升值,帶來資本外流壓力增大,則意味著資產價格可能出現大幅下跌,這就是89年開始日本所發生的危機,對於國內的投資可能會帶來比較大的衝擊。

更多投資內容,請關注我的微信號,向毅海外投資。

向毅,專註海外投資,美元類固定收益產品,畢業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本著真實親歷透明的原則,打破海外投資的信息壁壘,與穩健投資者分享海外投資機會。


能人都出答案解釋了。

個人感覺資本本質就是逐利,無所謂善惡與卑鄙,輸了就是技不如人而已。

若是硬找高尚的理由,或者卑劣的陰謀來硬套經濟現象,不就是耍流氓嗎,給流氓拿衣服。


大家都可能忽視了一個方面。

加息是會導致資金迴流到美國,答案中提到因為資產收益提高而資本逐利的本性體現了這一點,但是加息的背後是什麼?背後是美國經濟復甦作為支撐的。

我們現在市場需要多那麼微不足道的幾個點的收益嗎?如果僅僅考慮資本收益是非常片面的。

而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預期的影響,原油和大宗商品暴跌,現在全球經濟景氣沒幾個國家,這個時候美國看了看自己的非農數據和通脹率,金融市場也還算比較穩定,基於此,前段時間傳言美國加息的消息現在確認是推遲了。所以,美國加息會導致資本迴流美元升值,但預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是我想簡單表達的一點。


以前各種QE。錢都散出去了。換來大把的資源。現在加息結束qe。資金回歸美國本土。就這個意思


美聯儲想要提加息 =》使用公開市場操作=》美聯儲賣出債券,收回貨幣=》金融機構持有貨幣減少,超額儲備金降低=》銀行間貸款利息上升 (市場現金少了,債券更多了,債券供大於求,債券價格下降,但是債券承諾的要還數額不變,(要還的-賣價)/買價價值引起利率上升)=》影響整個社會


不過美元降息,美股才會大漲,降息意味著美元貶值下跌,也就意味這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來臨的時候既不意味著上市公司收益增加,也不完全等於股票與美元的比價變化。

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上漲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元實際價值下跌,股價作為股票價值與貨幣的比值自然會增大;另一方面,人們為了避免通脹帶來的資產縮水,寄希望於投資股市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當然這部分包括一部分投機者)。


加息還是減息, 不過是美聯儲對市場走勢的確認。

美聯儲並沒有能力違背市場的規律, 為了自己的目的強行加息或者減息。

誰違背市場規律, 誰將收到市場的懲罰。

這是鐵律。


加息就是收回為刺激市場印刷的錢,降低資金的流動性,從而降低通貨膨脹


個人的經濟金融知識儲備太少,對美元加息的意義及影響還是懵懂。請教各位知乎大神,能解我困惑:

1、美元加息,抑制資金流通?不解,美元作為資產保值手段是更優選擇,如果國家沒有匯兌限制,大量人民幣會換成美元儲備。以此類推,全球人均手上的美元會增加,怎麼說是收回美元,降低了流動性呢?

2、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不解)這裡面存在必然關係嗎?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關係我能理解,我國央行肯定是要貨幣自主權的,資本自由流動這項,為什麼不可以放棄,而維持匯率穩定呢?這三者間的比重,怎樣衡量?

3、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樓市升溫。是否有這樣的邏輯在?還是那個思維,人民幣貶值了,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國家又不讓無限制的兌換美元,那房地產也成了老百姓保留資本的一項重要手段吧。買房的人會考慮資本保值,中國股市無常,是我也會覺得房子更能保值。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對?如果有誤,錯在哪?


新一輪加息已然降臨,我國政府是尾隨其後,還是漠然視之?短期的繁榮能保障民生,但長期的泡沫又是否會成為第二個日本?


加息的含義已經有很多答案了。

補充一下美國加息的目的。

美國加息的目的叫做貨幣政策正常化

金融危機以來為維護經濟增長,美國長期保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了大量流動性。短期內維護了全球經濟的增長。

然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全球的經濟史來看,貨幣政策在長期都對經濟增長几乎沒有影響(長期中性)。也就是說如果長期保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其結果只能是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對經濟有害無益。

因此,隨著美國以及全球經濟逐漸走出泥潭,回復中性的貨幣政策非常有必要。那麼什麼是中性的貨幣政策?

根據耶倫及其他官員的表述,中性貨幣政策指的是貨幣政策對經濟既不刺激也不抑制。以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衡量,就是要實現聯邦利率基金回到中性位置。根據LaubachWillims(2003、2015)的論文和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期,長期中性實際(扣除通貨膨脹)利率講從目前的0%升至1%。

考慮到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當前的名義中性利率目標是3%,這就是美國加息的目標。


學習了。美國加息,美元這錢更值錢。


加息目的一個:收回紙幣,是對付通脹或者經濟過熱的一個有限手段,總之是保穩定。

意義:美聯儲的文件上有(當然你我肯定看不到)

不過有一點是,美元回籠,量少價高,外匯市場,美元肯定會升值,其他幣種相對貶值。股市上,出口型受益,進口型遭殃,包括代購(我看了塊表,遲遲沒有下手),朋友代溝還沒付錢的,快付了。如果加息過猛,無論進出口都沒戲。


陰謀論來說就是打魚收網。


哈哈哈,那新聞里美國不是說我兔在操作匯率嗎?


美國貨幣正常化


推薦閱讀:

國民政府那麼多海歸精英,為何金融改革全線失敗了?
距離比特幣的誕生已經過去7年,現在該如何看待這一金融事物?
林毅夫和張維迎在 2016 年 11 月 9 日關於產業政策的論戰中有哪些亮點?如何理解?
美國三十年大蕭條時期是如何度過的,現今中國如何借鑒,普通工薪階級如何度過經濟危機?
振興香港經濟有哪些可能的途徑?

TAG:美國 | 經濟 | 貨幣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