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士怎麼看待道德經各版本的異同?
世傳本:
河本《河上公章句》河上公屢傳至曹參嚴本《道德指歸論》漢嚴遵作老子指歸想本《老子想爾注》漢張魯老子想爾注王本《王弼老子注》魏王弼作老子指略傅本《傅奕古本篇》北齊發項羽妾冢得
簡帛本:郭店簡甲本郭店簡乙本郭店簡丙本馬王堆甲本馬王堆乙本問題包括但不限於:1. 各版本接納和採用範圍的問題;2. 各版本版本準確性和優劣評判;
3. 版本差異導致的理解分化甚至抵牾;4. ……
謝邀,道德經八十一章,就如八十一扇門。通向三皇五帝之門。萬經之王,不是虛言。文字為載道之門板,能不能推開,推開之後是什麼,和版本無關。
一,中國之經子,皆非西學之哲學。這點是先要強調的。別削足適履就好。尤其先秦之典籍,身體力行與否差別太大。
二,版本考察的話,那是學者要做的事情,不是修道人最關心的東西,因為修道人按照規矩能讀到道德經的時候,已經頗有根基,對於文字的解讀能力不下大儒了,對於世界的了解也相當深刻。所以不會再被言辭所惑。我也整理過道德經的各個版本,真正有可能有歧義的只有不足十篇。就算十篇有歧義,那還有七十餘篇呢。以此格之,那十篇又怎麼真的會有歧義呢?再說,道德經隨便一個短句就能使人受用終生,真的不用擔心版本問題啦。
三,我少時未習教法,也是上來就讀,算來也已經讀了二十餘年。多少遍已經記不住了。只不過每次讀,都會有收穫。後來得授教法,就如一把鑰匙,打開這些門的鑰匙。當真是受益無窮。版本這種爭論與我等無關。支撐文明核心之經典,人人皆讀,永無失傳之日。所以隨便他們怎麼搞。也壞不了此經之真意。
四,唐代道士受籙考試是國家性的,和科舉同級。道士必考此經,現在的常用版本是唐玄宗時代敲定,那個時候仍然有高道在世間,玄宗本身也頗有修養,所以一般同學就讀此版本足矣。標新立異,以版本為借口另立異說者,非吾教門下。只不過也不管我們事啦。願意上當,那是沒基礎,還有貪心作祟。
五,至於道家道教之辨,隨便吧。願意咋說都沒事,反正不會真的改變什麼。我日後會專門寫一篇啦。
六,對於有心於此道的朋友,我還是建議你們按照由淺入深,對我們的文明逐步深入。學習探索的同時,配合身體力行,就是修道了。基礎學明白,隨著人生的歷練或許會慢慢領會丈人之微言大義,正言若反。一上來就讀,只怕只會流於散亂消極,更有甚者姦猾酷利。這不是我們文明的特徵啦。小學生別把自己當博導就好了。說實在的,讀些基礎的東西,扎紮實實的。也就花四五年的功夫,可是很少有人願意下這個功夫,那好只好在天上飄著了。很遺憾啦。佛陀思想被宗教化成為佛教,老莊思想被宗教化成為道教,其實都是一種異化。道家不等於道教,正如佛法不等於佛教。
道教人士絕非道家經典的權威,經典的文本流變只能從文本分析入手,不能指望道教人士的裁決。更何況,宗教人士往往是宗教經典最抱殘守缺的人群。如佛教徒所用金剛經多為鳩摩羅什譯本,而根據梵本對勘發現,鳩摩羅什譯本是跟原本距離最大的漢譯本。
再者,宗教人士佈道時關注的是信眾的信,而宗教經典多語言和多譯本對勘及其版本流變研究則可能動搖信眾對經典的「信」,所以,他們寧肯置最新的文獻研究成果於不顧,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打安全牌。
所以,道教人士對道教經典版本異同的態度可以忽略不計。道德經版本眾多,這是眾所周知的。在下門派,想拜必須要能背誦道德經。雖說不用按順序背誦,但是師父隨便說一句,是必須能接上上下句的。在下未入道的時候,就是卡在道德經上。那時候曾經問過大佬:「道德經版本眾多,要背哪一個啊?」。大佬笑了笑:「哪個版本不比你強?」現在想想,的確是。先秦時期,焚書坑儒。其實焚的大多是諸子百家。道德經這種大經能流傳下來實屬不易。流傳這麼多年,版本有變化也正常。因為口口相傳,手抄筆錄,那時候又沒有計算機資料庫,沒變化才有鬼。不過雖然道德經肯定是有變化了,但是再一想,這種變動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自然發生的,也就是合乎道的。既然合乎道理,又何必在意版本,拘泥其中,反而不得真意。莫不如輕鬆點,帶著欣賞的角度看每一個版本,然後橫向比對,比起糾結版本,這不是更有意思。
道因言而後顯,言因道而返忘。
個人看法,版本爭議並非現在才有,否則也不會有欽定。即使欽定,不服者亦有,否則也不會某派秘傳道德經了。歷史夠長,人生夠短,知識夠多。憑我的能力,遠不足將諸版本一一驗證,任選一版,能奉行一二成,悟得千分之五六,求證萬分之一,已是當代第一高人,無可爭議。遺憾的是,做不到。因此版本之爭,正如井蛙之鳴,明智者不應作此空口咆哮之舉。獨有一種人可以例外,依靠爭吃飯的人。有人會想,不弄清正確,那怎麼去學,學錯怎辦?可惜關鍵在於你沒看清這一事實,你是誰?憑啥能弄明白,憑啥能服眾?按道教記載,河上公於皇帝面前騰身懸空,皇帝才服了,才有通行版通行至今。這樣的來歷至今日依然眾多不服,你算老幾?爭,不是真偽之辨,而是人心浮躁,自己才是牛人呀!那麼如何下手學呢?莊子有說,養生有講。為了你的壽命與健康,別勉強自己去做能力不達的事。下手功夫就是先做到無爭議,易懂易行那一部分,徐圖之。比如不行房年輕人很難做到,不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視兵者為兇器,輕易不可動,這一條就容易做到,先奉行吧。
瀉藥
我看了一下樓上說的,大概我提個反對意見吧,關於任法融,雖然都是同門,他也算是我前輩了,但他有神化過道德經,道德經的根本還是黃老治國,而道家之主旨是修身治國,道家的概念的身國相構,認為治國同治身一樣,所以我看了一下任法融的,很神化,別說你們看的迷迷糊糊,我看了都想笑。
我推薦幾本書好了,我不贊同你們開始就去看河上公啊,王弼的,我建議先去了解道家再說,所以我推薦胡先生的《道學通論》,這本書裡面有解讀道家的,然後我們可以去看看佛教憨山大師的註解道德經,這本書我提一下反對意見,因為這本書裡面有把道家規劃天乘,完全屬於門戶之見,和不了解道家的修行。但總體很精彩,就是序出了問題,然後是去看黃元吉祖師的,黃元吉的祖師屬於全方面的運用丹道來解道德經,但前提是你要先學完道學通論,否則你看不懂。最後是重玄派的成玄英祖師,還有李榮祖師的註解。
貧道只皈依三寶,道經師。貧道修的是道,不是人,所以對的就是對的,不對貧道幹嘛要給你面子?
順帶提一下,道德經如果不懂修身(丹道)就沒辦法了解道德經的真意。連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都做不到,你讀不懂道德經。讀道德經的時候更應該注重你的身體。
至於其他道教人士,雖然同是道士,但道教很亂,亂到什麼程度呢?說不過你,打電話給你師傅,然後讓你師傅罵你,開什麼玩笑,我師傅是個明理的人,但終究還是會有影響,所以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還好我沒爆照。
萬一他們嫉妒我長的萌咋辦?忍不住想回答一下,因為有類似的體驗。
題主問的是道教人士的看法。正好本人有幸在去年參加了首屆道文化夏令營,去的是山東的一個道觀,是有安排道長們給我們講課的,不僅僅只有學院派的研究宗教的教授。有一次就提到題主類似的問題。道長的回答是:我們道士,是信道之士,對於這些文字考據方面並非擅長,那是學者們的事。但是我們讀道經,不僅僅是局限於文義。而且要身體力行,文義上的一些細微的差別,並不影響你理解道的精髓(並非一字不差的原話,按記憶大概組織了一下)。我們聽了都深以為然。後來還送了我們一本任法融道長寫的《道德經釋義》,一本很薄的小冊子,口袋書的形式。不過前面樂無為的答案有說他神化過道德經,這個我也不好評論。單就這本小冊子上來看,解釋也很大眾、平常,也很淺顯,也許本人水平也低,看不出什麼深意。道長送給我們的時候說,這是不同於市面上買的那些通常是學者們的解釋,偏重文詞之意,這個書更代表了道教人士的看法。
最後還想說一下小時候的事。小的時候再書店裡看過道德經,沒錢買,大概是初中。那一本道德經里有提到說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里有道德經,和現在流行較廣的版本有些不同。我記得最深的是最開始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後馬王堆出土的版本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當時就覺得這個牛逼了,掌握了正解。那個非常道是為了避諱某個皇帝的名字改的。於是碰到機會,比如上電視里演張三丰練太極拳的時候,電視里講道可道,非常道…………我就對旁邊的人講其實應該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別人表示很煩,幹嘛干擾我看電視。現在想起來小時候真是討人嫌啊,而且估計潛意識裡炫耀知識的虛榮心佔了大多數。局限於書本的道德經不能稱之為道德經。
到現在為止我見過五個版本的黃庭經了。。。 問過老修行 她說知道的自然知道。不知道的都是瞎看。就算有的經書看起來很假但也有真的混在裡面。
多做事少說話沒事多問 別怕挨罵。我先去抄書了。。。《道德經》、老子≠道教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那一整部被掩蓋的上古史,至少3000年以上的時空斷層。。。至今何處尋?生在這個尷尬的末法時代,身為一介凡夫俗子,我只想說孔聖人,帝王們。。。請把唐朝以前的真史還我們,請還我們一部完整的華夏史!!!
版本不明白,但是其實道家和道教講的東西不一樣吧。
至少道德經里講無為,道教修仙是一種有為的表現。
我也很困惑道教是怎樣用道德經作為理論支撐的?版本不同是最吼的只有這樣才好夾雜私貨。
存在即合理,
如果你站在當時人的角度去解釋各個版本差異,也就說的通了...道德經告訴我們事物都在發展,為道是從,唯望唯物..
就像是中醫一直以黃帝內經為經典,幾千年未曾變過,,這本身就有問題,,,天地尚不長久,何況黃帝內經和道德經這樣的東西,糟粕和bug肯定是存在的,只要修改修復就好了,唯有與時俱進,才是不變的,所以後來才有大能者去修改各個版本的道德經,所以老子交給我這些,就是不希望,在2000年後,大家還死板的迷信最原始版的《道德經》,
否則就會像傳承了幾千年的黃帝內經,如今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事物都是發展的,有好的有壞的,但是始終是發展的,複合道之大勢的就會存活,,
違背的就會被後來者遮掩,,道德經,贊同一切,存在即合理,同時看透一切,認為萬物發展,成熟就會衰敗,而這一切當然也包括《道德經》這一書本身,
道德經,就是這麼一本神奇的書,私以為。把所有版本都背下來比較好。不要說這樣浪費時間,你對比下各個版本其實存在的差異其實不大,一個版本通了,很快就能背下來別的,每個版本可能都在有它獨到最優解,各個版本思想衝突處也不多。注意其中竹簡甲本需要特殊照顧!這可能是道德經的思想雛形。
黃瑞雲的《老子本原》還不錯。
N多年前,在上海的季風書店看到一本破損的《老子本原》,俺猶豫了一下,看到內容不錯,還是收藏了。每個派別的戒律才叫人倒地猝死呢。
萬變不離其宗
在一個搞文獻的眼裡,這事跟我們有關係。至於道長們想什麼,要請道長回答,會不會是(俺要飛升,別打擾我(o゜▽゜)o)
背啥玩意道德經啊,粗略看過一邊就行了,反正細看你也看不懂,看了也不知道有啥用, 我覺得初學者還是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搞,道德經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初學看了也白看
推薦閱讀:
※聽說道教收徒是師尋弟子,不能是弟子找師傅,這是真的嗎?道教的算術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用的啊?
※道教(正一)「四禁食」 (「牛肉、烏魚、鴻雁、狗肉」)的道理是什麼?為什麼禁這幾樣而不是別的動物?
※都說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順其自然。 我看了道德經怎麼覺得老子霸氣十足呢? 是我沒看懂么?
※神仙不吃肉,為什麼祭祀要用肉類呢?
※如果一切都放下了,那人生的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