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面料摸起來是暖的而有些摸起來就是涼的?

不同純物質比熱容不一樣,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服裝面料有些是同一種物質,形態不同而已給人感覺溫度差異怎麼這麼大?


從服裝的熱濕舒適性角度來說,

是面料的「接觸冷暖感」在作祟。

什麼是面料的接觸冷暖感?

皮膚在與其溫度不同的面料接觸時,皮膚與面料間會產生熱交換,導致接觸部位皮膚與其他部位皮膚溫度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經過神經傳到大腦,使人產生一種接觸冷感或接觸暖感的判斷。

簡單粗暴的說就是:皮膚和面料之間的溫度差異導致接觸的冷暖感。

什麼樣的面料接觸暖感強?什麼樣的織物接觸冷感強呢?

一般來說,影響面料接觸冷暖感的原因主要是面料的表面狀態,面料表面越平整光滑,那麼它的冷感就越強,所以一些磨毛、起絨的後整理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面料的接觸暖感毛巾組織比緞紋面料暖感更強,毛圈組織比緯平針(汗布)組織的面料暖感更強。

上圖中經過拉毛處理過的針織布就要比普通的暖感強。

以表面平滑、光潔而著稱的緞紋面料,就要比毛巾組織的冷感強。

另外,纖維的導熱係數和比熱值對接觸冷暖感也有一定的影響,通俗點說,導熱係數代表物質傳遞熱量的能力,導熱係數越大,傳導熱量的能力就越好。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面料的導熱係數越大,接觸冷感就越強。下面附上常用纖維的導熱係數。

所以可以看出來,在理想狀態下,結構組織一模一樣,只有原料不一樣的時候丙綸的接觸暖感是最強的。PS:丙綸纖維在實際應用中主要用在功能(高爾夫球衣、潛水服)、戶外(登山服)等領域,而常規日常穿著面料中應用較少。

當然,因為接觸冷暖感是一個主觀上的感受,所以與評價者本身的條件、所處的外界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

怎樣客觀評價接觸冷暖感?

在接觸冷暖感方面研究比較早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kawabata提出的「最大瞬間熱流量」的概念,kawabata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在20世紀70年代,他研製了一套KES系統來研究服裝面料低應力力學性能和表面性能,主要目的是評價面料的外觀性能;而其中的KESF-TLⅡ是可以測量織物的最大瞬間熱流量的,這個儀器也是以熱傳導現象為基礎,測試在極短時間裡織物的最大瞬態熱流量值,來評價織物與皮膚接觸的瞬間感覺。值越大表示織物與皮膚接觸瞬間的熱流量越大,給人的感覺越冷,反之越暖。

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姚穆院士(對,就是非典時期研究出病毒隔離服造福了千千萬萬白衣天使的大牛)的「織物接觸溫度儀」,因為對這個儀器幾乎沒有接觸過,所以就不在這裡過多闡述。

在我針對常用纖維面料(不包括各種花式改良的功能性纖維)做過的大量客觀熱濕舒適性實驗中,經過模糊分析,還是粗紡羊毛的接觸暖感最強。(實驗室得出的結論,在實際應用中不具備完全的指導意義)

畢業兩年啦,可能有些東西寫的不是很縝密,希望大家見諒~

如果覺得我寫的還可以,請不要吝嗇你的贊;

如果對專業知識有疑問或者不同的見解歡迎私信或者留言溝通。


導熱能力不同導致的。觸碰相同溫度的不同物體,會因為物體的導熱性不同而導致相同時間內傳遞的熱量不同。


賣布這麼久,大體感受是越光滑的越涼快,f數高的也相對涼快一些,材料不同,涼爽度也不同


這個我也發現過。 同一溫度下,物體表面越緻密,越光滑,接觸後給人的感覺更冷。 比如20攝氏度的鋼板,水或玻璃肯定比同樣溫度的紙,毛皮,麵包更冷。

仔細想想,這又貌似是錯的。因為,20攝氏度的塑料和鋼板,均同樣緻密光滑,鋼板摸著冷,塑料會暖和些。第二個反例,假如都是20攝氏度的鋼板,一個緻密光滑,另一個表面有很多渣滓,凹凹凸凸,與手不能完全接觸,那麼,手分別貼到兩塊鋼板上,第一個感覺要更冷一些。

所以,結論便是,人體感覺物體冷熱,與物體傳遞熱量的屬性有關,也與物體、皮膚間接觸面積有關。熱量傳遞能力越強,皮膚與物體更貼合地接觸,人體感覺的溫度更冷。

題主問的衣物面料,有不同的傳熱能力,也有不同的緻密程度,手摸起來自然也是有冷熱之分。


首先,人的感覺總是不準確的

其次,面料的溫度應該和環境溫度相同,即同一環境的兩塊面料溫度應該是相同

最後,為什麼摸起來一塊涼一塊熱呢,因為你在觸摸面料的時候你手上的熱量會傳遞到面料上,導熱性較好的一塊會迅速將熱量散發到環境中,摸起來就涼一些,類比金屬,導熱性較差的則會抑制熱量向環境傳遞,所以摸起來熱一些,類比棉被


現在有接觸冷感和發熱纖維,接觸冷感可以通過涼爽纖維製成的面料實現也可以通過後整理技術實現,測試可以通過人體模擬溫度變化和測試Q-MAX值;發熱纖維有吸光發熱、吸濕發熱等功能纖維,可以測試面料在條件變化時溫度的變化。


兩種,一個是改變了纖維形態的,同一種面料,感覺不同,一個就是後整理過程中做了冰涼手感處理的面料!


中學物理說,熱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人接觸面料時候,如果人的熱量被面料帶走得越多就越感覺涼,這過程中主要是傳導和對流起作用。

1.傳導跟面料的熱傳導率有關,不同的面(材)料傳導率不同,所以感覺不同,熱傳導率大的感覺涼。

2.對流跟面料的表面狀況有關,表面越光滑的感覺越涼,而毛絨絨的感覺溫暖,因為毛絨絨的表面中有更多的空氣,這些空氣相對靜止,基本不會對流,而空氣的熱傳導率相對來說比較低。這跟動物身上厚厚的皮毛的保溫作用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毛髮中間的空氣相對靜止,隔絕了內外的對流傳熱。

突然想到,難怪現在窗戶都開始安裝中空玻璃了。


兩種材料的導熱率不一樣,人體熱覺不僅僅和絕對溫度有關,還與導熱快慢有關。舉個例子:外面放一塊木頭和一塊鐵,都在同一環境下,所以溫度相同,但是常識告訴我們,摸鐵塊時會感到更冰涼;再舉個例子:夏天時感到很熱,但是你跳入泳池會感到非常涼爽,其實水和空氣溫度是一樣的,只是水導熱更快。


跟面料不同有關吧…我賣布這麼長時間,還真沒仔細考慮過呢


是否是熱的絕緣體。

同種原料織造的面料,由於結構不同,熱傳遞效益也不一樣的。

熱傳遞效率低,手接觸的面料表層會被手迅速加熱,所以暖。

傳遞效率高,加熱的熱量會迅速傳開,溫度上不來


吸濕積分熱和吸濕微分熱不同導致了面料溫度感覺的不一樣

還有一種遠紅外材料的面料貌似可以自己放熱。

面料的可能性多種多樣

保暖性另說


推薦閱讀:

如何從衣服的材料判斷衣服的舒適度和洗後是否會變形?
想自己創立一個服裝品牌,自己設計服裝款式,然後拿去工廠做,要從何做起?
家紡面料中的鑽石絨/天鵝絨/蘆薈棉/柔絲棉等是什麼?是否為化纖材料,適合做床品么
紹興作為知名的面料產地,為什麼沒有發展成為知名的服裝或家紡產業帶?
怎麼把陶瓷和布結合到一起?

TAG:衣服 | 物理學 | 熱力學 | 服裝面料 | 紡織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