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和感恩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孝順這個詞,多少給人淡淡的壓力,有時候甚至有一點點犧牲自己的味道在裡面。在動物世界裡就不存在孝順這件事,所以自古以來「孝順」都是需要通過教育來達到的,屬於主動技能,是後天培養的。
感恩,則純粹是發自內心,是完全遵從內心的事情,是不需要任何教育也會自然勃發的,連動物都存在,屬於被動技能,是先天本有的。
但是感情這個事情是不會受教條左右的,哪怕全世界說你應該孝順父母,但是你就是不愛他們,也沒有用。這時候「孝順」這個後天教育進來的東西,反而讓人活得很不舒適,因為本心和規則起了衝突。其實又何止「孝順」呢,我們從小接收了太多的後天規則,比如尊老愛幼、上進、樂觀……年紀大了之後,才學會逐漸拋棄這些,遵循本心地活著,看見為老不尊要罵、見熊孩子追著打、該傷心傷心、愛自己的平庸……同時又尊老愛幼、上進、樂觀……
總結來說就是,不要背著孝順這件事,發起本具的感恩之心對長輩好,才是真的好~~如果真的沒法感恩,那就勉強「孝順」一下吧
最後的秘密就是國家的教育是不會教如何遵循本心的,因為這些人不好管。
孝順有主動型,被動型,甚至還有心理被迫型。感恩基本為主動型,由心而發。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了電視劇《天道》中關於孝的一個場景
對白 醫生:「從你父親的病情來看,你們得有個思想準備,我只能這樣告訴你們,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能救活,基本也是植物人了。······」 丁元英:「醫生,那我怎麼做才能讓我父親死?」(大哥,秋紅和醫生都很震驚地看著丁元英。) 醫生:「中國沒有安樂死的立法,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這裡是醫院,只要病人沒有死亡,只要病人的賬上還有錢,醫生就要繼續治療。」 丁元英:「好,謝謝!」大哥:「我跟咱媽商量了一下,咱開個會,看看咱爸這事該咋辦?這錢該咋攤?」
丁元英:「如果是攤錢的事,我就不參加了。」 大哥:「為啥?你憑啥不參加?」 丁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 大哥:「你這是啥話呀?······」 秋紅:「二哥,那你說一下你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是真沒有聽懂。」 丁元英:「我不是跟大哥置氣,是好好說的。大哥現在說的是攤錢的事,如果我知道咱爹不僅是我爹也是你們的爹,那就一定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裡就會不平衡,只要你是個人就會這麼想。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紅在給父親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他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大哥:「秋紅照顧父母,將來遺產都是她的。」 丁元英:「那沒有遺產的父母就該扔牆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乾淨地兒都弄髒了才踏實的東西。」 大哥:「我說不過你,你也別凈揀好聽的說,你就說你咋辦吧?」丁元英:「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可能的長期醫護,可能的後事所發生的費用都由我來負擔。為什麼說原則上說呢?因為他也是你們的爹。這裡面有一個感情表達的問題,如果大哥覺得秋紅這兩年照顧老人挺辛苦,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那是有錢哪,你要是沒錢呢?沒錢你也會這麼說嗎?」 丁元英:「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裡是哪裡,盡心儘力是標準,辦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 丁元英:「爸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爸的左手還有反應,現在還不能確定是病危的無意識還是植物人的無意識,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一刻,絕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認是植物人,那就停止交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 大哥:「就算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這個家輪不到你說話。我不能讓別人說我們做兒女的不孝順,不能讓人家背後戳脊梁骨。別說家裡還有點錢了,就是砸鍋賣鐵也得保住爸的這一口氣。」 丁元英:「注意,我下面說的話只針對我自己。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大哥:「你也注意了,你的是個東西。是以要咱爸的命為條件。」 母親:「元英啊,那可是你爸!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兒防老,他落就落了這麼個下場,自己的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生兒育女還有什麼用啊?」 丁元英:「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著呢。碰到我這麼個不孝順的您就算賠了。」 大哥:「你想把媽氣死啊?這麼多年你在外面自在了,我怎麼沒見你給媽盛過一碗粥端過一碗水呀?既然是血緣關係的本來,你先本該如此一個讓我瞧瞧?」丁元英:「對於父母我很慚愧,也很內疚,我不適應家長里短的生活,父母也適應不了我那種生活,這很矛盾。」
秋紅:「還是老爸心疼你啊怕你落個不孝順的名聲,他自己先走了。哥,我覺得你不應該那樣子說媽,養兒防老,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嗎嘛。」 丁元英:「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秋紅:「歌,我想問你個問題啊。」 丁元英:「問。」 秋紅:「這是一個假設,如果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這麼辦啊?」 丁元英:「那他就死。」 秋紅:「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任何人能受得了你呀!」(對傳統文化的成見已滲到骨子裡去的人自然會做出讓常人看來離經叛道之事。)首先,對象範圍不同。孝順指的是對親人中的長輩,而感恩是對所有幫助過你的人,不論是物質或是心靈上的指引。
其次,在道德體系中的地位不同。如果你不孝順(世俗意義上的,這裡不討論極端情況),會被很多人戳脊梁骨,但是如果你只是不感恩,有些人會批判你,但批判的程度較低。其背後是有原因的,孝順更多的是倫理層面,是三綱五常的組成部分,歷史比較悠久,而感恩更多的是近現代以來的提法,雖說不一定傳統會被人遵守的更多,但三綱五常已經深深的進入中國人的骨髓了。
我覺得孝順得分為兩部分,我認同人要感恩,要盡孝,但不要事事順從,父輩們的價值觀未必都適合現在的社會。就比如在籠子里長大的鳥會認為飛翔是一直病。
孝順是obedience,感恩是gratitude孝順是把自己的人生當成木偶任人擺布,感恩是主宰自己的生活 用精彩的餘熱贈予愛過自己的人
有義務對你好的,你要孝順。沒義務對你好的,你要感恩。
孝順是給旁人看的,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我不孝順。當我爸媽指著我鼻子說我不孝順的時候,我知道他們是希望用「孝順」情感綁架我,利用我害怕自己是個不孝順的人的心態之後,我就徹底成了一個不孝順的人。
大概就是為爸媽洗腳和為戀人洗腳的區別
孝順,是儒家文化,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生了你,你的小命是他給的,你是他的夢想,你是他的財富,你是他的作品,他沒得吃了,你是他的肉,宰了可以吃。是不是有點殘忍,古代真的是這樣。現在換了另一種形式,他養你長大,你得為他賺錢,給他兒孫抱,給他老年享清福,給他心滿意足地「養兒防老」。在這種環境下,要求你做一個順從的孩子,你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能安排自己的人生的人。感恩,是你這個生命出來,在千軍萬馬的精子大軍里勇往直前,真的好不容易,這是個奇蹟,一不小心,你就不能現在在「知乎」提問這個問題了,唉。你生活的年代,沒有水災海嘯,動車沒把你壓死,馬航沒有把你扔進海里,你沒有神秘消失,你舍友還沒有在你水杯里放化學劑,你沒有不小心被失去了五臟六腑,這是更大的奇蹟。活到現在,不缺胳膊不缺腿,還能泡妞,將來可能還要搞個娃娃出來玩,未來如此美好。你不應該感恩嗎?你老爸老媽應該半夜裡偷偷樂了「這傢伙這麼大了,想當年只有一坨肉。」
我覺得災區小朋友受到你的捐助,長大後回來報答你,應該不能說是孝順。。。
孝順多是長輩晚輩關係,感恩含義更廣:長輩,朋友,同學,戀人
孝順更傾向於對人行為的評價(比如:你不xx就是不孝順,這裡孝順是對xx這個事的評價,你可以同時進行孝順與不孝順的事)當某人希望你孝順的時候實際上是希望你完成某些特定的行為,完全不考量你的內心想法。正因如此,你不能自己評價自己是否孝順。而感恩更像是一種心態,基本上是你自己判斷的。(但也有人會說你怎麼這麼不懂感恩呢 這種話)同時,你無法既感恩又不感恩。感恩不一定要有行為,只要你感謝給你恩惠的人就行了。你也可以自己評價自己是否是個感恩的人。
僅代表個人拙見,我覺得這兩個詞無法進行先後關係的對比,用來評價一個人,他很孝順,他懂得感恩。
孝順是對行為的評價,一個屬性,無關愛與不愛懂與不懂。感恩偏重內心活動,不懂得感恩的前提下一樣可以孝順父母,同理,不孝順的人同樣可以有感恩心理
孝順對父母。感恩對所有。
施恩莫圖報,有德不怨人。我們仰仗宿世因緣,做了好多善事,也贏得了很好的名聲,每天被鮮花和讚美所包圍,雖然嘴上說隨緣,不圖啥回報,但讚美中有個不讚美出現時,心裡就覺得委屈,就覺得難過,覺得修行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何?
因為我們的「我執」太重了,我們都想任何事情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正因為這樣,布施行善非但沒有讓自己的心變得柔軟堅強,卻讓自己陷入自以為是的迷宮中,不能自拔。有這樣的委屈和無奈,也在情理之中。
但你卻一定要感恩埋怨你的人,這是菩薩示現來加持你。正是因為這種指責和埋怨,讓你對自己當下的行為有個懷疑和反思,也正因為這種懷疑和反思讓你認識到了「我執」的力量。
要不然我們會迷失在別人的讚美和無所謂中,這樣下去你的親和力就會慢慢消失,一些需要你的人會拍你馬屁,而有些不需要你的人便會漸漸地疏遠你。你的福報會消減,你事業會衰退。
不管讚美是出於虛假,不管埋怨是出於私心,都去微笑面對,如如不動,不改初心。
孝順是出於對自己的家人。感恩包括了任何一件事和人,範圍無限大。我認為感恩最根本的是能深入地想這個好東西是怎麼來的?然後對這個本源進行感恩。比如我感恩國家給的假期,這樣我才能回家。同時我也希望將來的另一半,感恩我的家人,多想想我這個好東西是怎麼來的。
本質沒區別。
忠孝是以前的說法,現在換了個詞叫感恩。本質沒區別。都是洗你的腦。
正好回答過朋友類似的問題。
友:為什麼我面對女兒的病痛是那麼的無助和難受?那種感覺用撕心裂肺來形容一點也不過。父母為什麼那麼愛自己的孩子呢?
我: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形而上問題。父母愛孩子這個天性是哪來的呢?從物質層面看就是父精母血或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但精子和卵子只是載體,裡面有基因,基因里承載造物主密碼和人類祖先信息,還承載了父母的習性、長相、疾病等等信息。造物主通過這個方法延續了人類和動植物的繁衍。但作為人來說,僅僅精子和卵子是無法形成人的,這是美國醫學界的一個觀點。還差一個什麼呢?就是靈魂,也就是「心」,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精神上的人,即佛家所說的「真我」和王陽明所說的「真己」。它是肉身的主宰,肉身只是它的載體。造物主通過這個方法實現了作為本體的「人」在物質世界的存在,這樣一來,物質和精神都具備了,人就誕生了。體內和體外受孕都是一樣的。
我們再來看看佛家怎麼說,佛教認為人的肉身死後除了成為阿羅漢、菩薩和佛之外,其他的眾生都要回到六道之中。人道是其中之一。佛家輪迴理論的主體就是靈魂,但佛家往往不說靈魂,而說中陰身或阿賴耶種子,釋迦摩尼在靈魂這個問題上不表態。投胎為人的中陰身具體進入哪個家庭是依據自己在前世的所作所為,即造的業,也就是因果。所謂「欲知前世事,今生受的是。」
《地藏經》說:「亡者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這個中陰身在49天之內必須進入六道。這有點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末日審判。因果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還有三世因緣、現世報等等。佛家有《西藏度亡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專門談投胎的問題,比當今的醫學先進多了。還有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很複雜,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個靈魂帶著的自身信息,加上無始以來祖先的信息和父母的信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不同於任何一個人的特徵。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的原因就在這裡。正是這些信息的交融形成了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係,即所謂的血緣關係。
父母喜歡孩子的原因是血緣關係,但這還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從客觀上說,父母的信息加在了孩子身上,孩子身上含有父母雙方的基因,這樣父母就會感覺這孩子是自己的一個組成部分,有了這樣的感覺自然就會本能地認為愛孩子就是愛自己。在孩子身上的任何付出就等於在自己身上的投資;孩子的任何痛苦都是自己的痛苦。反過來,孩子為什麼往往對父母卻沒有這麼好呢?因為父母身上沒有孩子的信息,即父母信息可以給孩子,而孩子的信息卻無法加入到父母的體內。孩子後來對父母好是一種理智的報恩行為,是一種良知的發現。這就是孔老夫子反覆強調「孝」的原因所在,他為什麼不號召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呢?因為這是人的本能,根本不需要強調和提倡。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是說父母看到孩子生病產生的憂愁、擔心,痛苦的心情。一個人只有去體會這樣的心境,理解了這個道理才能產生感恩之心,以同樣的心情和態度對待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
父母愛孩子從心理學上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精神上最底層的需求,就是被需要,人們喜歡小動物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這個問題屬於形而上的,本不可言說,我也只是方便說,它與「人為什麼有性慾?」的問題一樣難以回答。造物主在創造人類的時候賦予人類性慾的本能,以便傳宗接代,然後賦予了父母愛孩子這個本能,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哺育和成長,如果沒有愛孩子這個本能,父母就不願意吃苦養育孩子了,這樣,人類就無法繁衍了。一切只是造物主的一種有意安排而已。
正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存在,所以孔子提倡仁愛,即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推行有差別的愛,由內及外,由此及彼。也正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存在,墨子推行的兼愛,即無差別的愛無法推行,沒有現實的可行性,所以墨家的理論漸漸地式微了。
在《論語》里,孔子談到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子女生下的三年里,沒有自理能力,所以需要父母的精心料理,然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這三年是最辛苦的。所以,父母去世要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守孝三年。這裡的依據何在呢?一則,《禮記、祭法》有「人死曰鬼」,鬼是另一種存在,你的孝心「他」是知道的,「敬鬼神而遠之」,敬畏是前提。二則,你欠了父母的恩情,自然要回報,否則如何心安?感恩和孝是良知的自然流露,這三年就是一個克己修心致良知的過程。
友:有句諺語「母慈兒孝順」,我覺得這句話講得更辯證些,孔子一味地強調單方面,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很容易產生「愚孝」。社會上有些老人倚老賣老,也是不能說的!!
我:你這樣想就很難修行進步了。
要正確理解孔子學問的本意,著力點是內求,不是外求,更不是挑別人的毛病,別人的毛病不能成為你有毛病的理由。任何人都有缺點,如果我們只是盯著別人的缺點,那麼你就是完人了,就不需要修行了。所以,不要管別人怎麼樣,我們首先要把自己做好。
還有,每個人的命運,脾氣、金錢、地位等等都是非人力可為的,我們自己改不掉自己的脾氣,卻要求父母改變豈不是強人所難?將心比心,如果你有缺點,改又改不掉,結果你的孩子據此理由,在你年紀大了時,天天收拾你,你會作何感想?
子女孝順不能以母慈為條件,這本身就是不孝。父母生養了你,僅此一點就應該無條件的盡孝,這是天理人倫。為了逃避贍養父母挑父母的毛病,這樣的人就不是自私這麼簡單了,而是邪惡之人了。
至於愚孝的問題,孔孟都是反對的。孔子的學生曾參做錯了個小事,父親大棒伺候,曾參不逃,結果被父親打昏了過去。大家都說曾參孝順。孔子聽說後卻不理他了,曾參找人問孔子。孔子說:"舜的父親用小棒打他,他就站著不動;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親想殺他時卻找不到舜。現在曾參在父親盛怒的時候不逃走,任父親用大棒打,就錯了。"。
孔子認為曾參就是愚孝。這裡的道理在於,如果父親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把曾參打死或打殘,那麼這將成為父親終身的後悔和永遠的痛。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做兒子就應該逃走。不逃看似孝其實是不孝。可見,孔子是智慧的,不是榆木腦袋。至於流行於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死,臣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為不孝。並不是孔孟說的,也不是孔孟的觀點。所以你不要看庸儒的解釋。
友:我說出我的心結,主要是希望天瓶老師為我解惑,我當然不是為不孝找借口,這個心結既是心痛,更是疑惑。非常感謝天瓶老師為我撥雲見日,謝謝。另外,天瓶老師,老人做的不好、糊塗,兒子不會有什麼怨言。媳婦與婆婆的關係可就讓人頭大了,有人說:「婆婆是天敵」,很多人都認可這個觀點,為什麼婆媳關係老是處不好呢?
我:這還是血緣關係的問題,一個屋檐下是不能同時出現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的,出現就意味著矛盾。女人都是感性的,如果雙方都很聰明和強勢,而且不會妥協和包容,其結果就會導致矛盾升級。化解這種矛盾需要的是女人的智慧。你作為一個男人,首先自己要去掉自私心理,這樣才能看清楚她們的自私,也才能針對性地開導她們,從而一點點去除她們的自私心理。
友:呵呵,明白,萬源歸宗,即修行,多麼痛的領悟。今天上班有點時間,正在看天瓶老師的《誰知我心--王陽明44》,文章談到王陽明的詩詞。
我:好。
推薦閱讀:
※女生比男生更喜歡粉紅色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看待學校里的學婊行為?
※人可不可以真的按「明天我可能會死」的態度來生活?
※弟弟去北京學圍棋不去讀書了會有什麼影響?
※精神受挫,一無所有的27歲男該如何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