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婁燁與王家衛?


王家衛更文藝范一點,他擅長美學修辭包裝,把人物的心理通過刻意嚴謹且隱晦的台詞、布景、燈光、慢鏡頭、道具含蓄地表達之,正因為這種隱晦,所以需要反覆看才能瞭然他表達的什麼意境;婁燁在美學的曲轉上輸於王,但思想性上卻更深沉,其作品總透著一些悲憫的情懷。通俗地講,王更善於妥協折中,他講述的故事從來都不會驚世駭俗,總保持著世俗價值觀之下隱忍的美感—也僅僅是美感而已;婁燁更具有獨立世界觀和自由的氣度,他的故事讓觀者難以琢磨下一步會怎麼樣。你難以在婁燁的電影里看到慢鏡頭,但在王家衛那裡,倍顯做作的慢鏡和表達心理意境的慢音樂雖提升氣質,卻太過精緻,恰如女子精心的化妝。王是電影界的倫理美學家,婁則是哲人。王是陰柔的女子,婁是粗獷的漢子。


感覺婁燁導演的電影適合特定人群的口味,要麼每部都很喜歡。要麼都討厭,他是非常有個人風格的導演,推拿算是群像寫實風格,而之前的電影都像是同一種生活的刻畫,即使故事和人設都不一樣,可卻都是在講極端的個性或邊緣性的人物,畫面光線比較陰冷,配樂也差不多一個風格。

之前聽過一個電影理論,是指一個導演其實一生相當於只拍了一部電影,其他的電影都是對這部電影或他本人的闡釋與延續。畢竟像庫布里克這樣的導演太少了。

王家衛也是風格一致,主講各個時代城市中的故事。而故事中總會有個難忘舊情之人,但故事主題的變化彈性比婁燁卻大多了。而王家衛故事中隱含的倫理性和邏輯性也更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其電影受眾更廣泛一些。


呼呼,終於找到自己能回答的問題了

最喜歡的導演是岩井俊二和王家衛,有沒有岩粉啊?

好了好了 認真答題

婁燁的電影第一部看到是《推拿》算是比較晚了

不過因為喜歡這個風格的 ,所以也喜歡婁燁的電影

看《頤和園》的時候雖然是A、V畫風,不過也被驚艷的不行好嗎。

學過一段時間編導,也有一定的觀影量,所以說一下自己對著兩位導演的簡介。

如果說的不對或者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我想說,你可以不看。

個人覺得每個有水平水準,有自己想法的導演都會有一個「根」然後根據這個「根」引出事件的兩面性。

所以我認為大多數導演的電影都會是同一拍攝手法,同一主題,同一敘事方式,拍出兩種對立面的電影。

驗證我這一想法的首先就是岩井俊二。

看過岩井俊二電影的朋友就應該有體會。他是兩面性很強的導演。

對於上面所講的「跟」岩井俊二的就是「青春」

殘酷青春系:莉莉周、夢旅人、燕尾蝶、

治癒清純系:情書、花與愛麗絲、四月物語、

如上,這6部電影可以大多代表岩井俊二,可見同樣描繪青春,拍攝齣電影的主題卻是兩個對立面。

同理,也有雙面 北野武 等。

那麼對於王家衛電影,他的「根」是生活在都市裡,孤獨、寂寥的人的感情,情緒。然後用旁白,搖晃鏡頭等方式體現。

那麼他的兩面性為 愛 與 不愛(失愛)

愛:重慶森林的梁朝偉與王菲、蘇麗珍與周慕雲、劉德華與張曼玉等

失愛:墮落天使里所有的人、歐陽鋒、重慶森林裡的金城武。

這都是兩面性。

同樣,婁燁的電影在我看來也有兩面性,那就是——現實與模糊。

現實:推拿、浮城謎事、等

模糊:頤和園、蘇州河、春風沉醉的夜晚等

這裡 主題並不是指電影本身表達的主題,而是一種導演抽象風格的具象化。

在我看來,喜歡王家衛的影迷會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性會喜歡婁燁

兩個導演在拍攝手法和鏡頭的把控都有一些類似。

不過僅僅是針對一些特殊的電影,

比如說《蘇州河》

這部電影一開頭就是用旁白的形式,在喜歡王家衛風格的影迷就很容易有帶入感(先不論對錯),外加拍攝鏡頭手持,搖晃。以及講述的主題都很類似。

所以觀眾影迷不免會把兩個導演的電影聯繫在一起。

這時,我想引出我自己觀點:導演與導演之間沒有比較、比較導演的作品。

誠然,如果是按照得獎、名氣、影響力等來比較導演。這兩個導演來比較也說不完。

那麼就比較作品,從作品中分析。

如果只看婁燁的《浮城謎事》 也只看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那麼會有觀眾在觀影的時候聯繫這兩個導演嗎?

同樣,為什麼會把王家衛和岩井俊二聯繫到一起? 也是呵呵了。

不過,如果說是打動人感染力深,我曾在看完《頤和園》的時候久久不能入睡,一支煙一支煙的抽,難受的要死。

卻在失戀最絕望的時候,因為《重慶森林》讓我獲得信心,救助了一個馬上失足的少年。

婁燁的大多數電影都偏向寫實,寫世。

王家衛的大多是電影都偏向寫人、寫情緒。

點個贊再走啊~


我覺得兩人沒有可比性,雖然都算文藝掛的但風格很不一樣……兩個都很喜歡,王家衛在影像表現上更浪漫主義吧,婁燁更寫實。(純個人觀點)


從《重慶森林》和《蘇州河》來看,講述故事的方式和呈現的影像效果很相似。都有一種迷離感。


作為婁燁粉來強答!誰好誰壞沒得說,但是女性在他們的鏡頭中簡直不能更美了。


個人更喜歡婁燁。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回答

首先是鏡頭語言的問題,王家衛是電影詩人,電影畫面美且華麗,但總覺得有種空洞之感,東邪西毒的荒涼寂寞,花樣年華盛裝之下其實隱藏著更深的寂寞,重慶森林的鏡頭是藝術化的生活描述與語言,總試圖營造一種古典的優雅。而婁燁的鏡頭更真實,更貼近生活,跟王家衛截然不同的是,不在意畫面的精美,而在意真實,一些邊緣人群的生活,春風沉醉的夜晚講述了同性戀的苦悶,和浮城謎事結構類似但明顯意旨更加高遠,頤和園中昏暗狹小的宿舍,郝蕾和郭曉東的大學生活,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實,但通過婁燁的手持攝影又蒙上了一層不一樣的色彩,這就是婁燁強烈獨特的個人風格,兩個字,就是真實。

二從主題來說,二人的電影都講命運都講孤獨。但婁燁的命運是邊緣人的命運,是註定了的悲愴,而王家衛所講的命運就有些不可捉摸了,王家衛電影中各種遺憾錯失的愛就不同於盲人推拿中心裡,梅婷的毅然離開讓秦昊扮演的沙復明口吐鮮血,卻因為自己是盲人,連自己吐的是血而不是酒都不知道。這樣的命運,或許不同於我們所知道的,那是一種更加難以抗衡的力量。就像頤和園裡郝蕾和郭曉東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而分開一樣。難以抗衡,難以琢磨,我們也更顯無力。

三是演員方面。王家衛的電影的演員不用說,都是帥哥美女,養眼至極,但也就由此多出了距離感,讓人難以帶入。而婁燁的電影中,好看的人倒不是太多,甚至推拿還找了幾個真正的不太好看的盲人出演,不過有性格的倒是很多。他的御用演員,郝蕾的稜角與自由,秦昊的油滑中透漏真情,郭曉東的老實中帶著精明,也都無一不是有性格的好演員。


不一定啊。喜歡婁燁的不一定喜歡《推拿》


完全不贊同說婁燁抄襲王家衛。一個寫實主義 一個美學主義


愛上一個人和愛上一個人的區別。


這個問題是要把兩人進行對比的意思嗎...?

首先兩人的相似點,幾乎可以說 沒有:)

婁燁65年生與北京,94年(29歲)完成第一部長片《危情少女》,王58年生與上海,5歲移居hk,88年(30歲)完成第一部長片《旺角卡門》

(微笑著對比27歲還沒進入影視圈的自己...)

下面從5個角度比較一下兩位的作品~

1.主題

王的片子沒什麼「三觀」或者「立場」要傳達,他只是耐心地講完一個個小故事~

《春光乍泄》中梁朝偉和張國榮從頭吵到尾分分合合,全片沒有那個明確的「反同角色」或者說「主流價值觀角色」,但我們還是能深深感受到主角的社會邊緣地位。

而婁燁則是與大陸很多導演一樣~不斷地想去批判什麼...

《春晚》中王平的妻子,就是「主流價值觀」的代表角色,路人面對路邊死去黃狗的冷漠眼神...等等鏡頭。婁的片子中很強調主流社會的冷漠,在《推拿》中更是用旁白說出「盲人把正常人的世界叫做主流社會」。很多人說婁燁關心社會底層人群,但好多導演拍的都是社會底層人群的故事...只是婁燁把非底層人群更「妖魔化」了

  • 現實中就算就算就算真的有這麼冷漠的路人,我還是覺得故事片不能用這樣的橋段。當然紀錄片可以~

2.美術

王是一個很有小資情懷的人,他片中的馬仔都是精緻的

上圖是王家衛的基情戲

婁燁片子的美術,比較現實主義(在美術上與之類似的是賈樟柯)

上圖是婁燁的基情戲...

現實的另人顫抖...不打光、全是噪點~服了...純糙漢子

婁燁用現實主義風格的美術拍攝了很多魔幻主題的題材,比如《推拿》...

3.音樂

個人覺得,婁燁的短板在音樂

  • 男主唱歌的那一段,進入的鋼琴聲真的超級尷尬...琴聲沒有對加強氣氛,兩種聲音加起來反而很吵...

4.演技

畢竟把大陸的演員與hk兩位男神比較,有點略苛刻

秦昊是名好演員,顏值很給力,不輸哥哥,但全靠一張臉~遠遠不夠。在《春晚》中的表現...呵呵

也許是因為這個角色與他本人的差距太大了,在別的片子中,比如《推拿》,他的演技應該屬於體驗派。無奈《春晚》怎麼體驗也挖掘不出自己與男主角的共同點...

同樣演同性戀者的0角色,哥哥、秦昊、劉燁相比,秦的演技明顯太表面

  • 這金手指...lll 並不是翹個蘭花指就可以演男同了。其實大部分的中國男同,日常不會有蘭花指這種小動作...秦昊生活中應該是個大直男,無法激發出自己心中對男人的一丁點兒性趣~片中他的表現都是很做作的勾引...
  • 請不要再眨巴你忽閃忽閃的小眼睛了...並沒有電流...
  • 對比一下哥哥看藍朋友的眼神...

陳思誠的角色,讓我對號入座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nik:一名優秀的龍套

他的事業生涯也一直給人感覺是一名「坐在教室第四排那個很努力終於讓自己的考試成績在班級中游的男同學」...

  • 背誦台詞的兩位同學,不覺得在尬聊么...???
  • 同樣是正確的對話...
  • 《春光》里 哥哥又段在家裡跳舞自嗨的鏡頭
  • 同樣是自嗨扭動腰肢的鏡頭...陳思成31歲時的表現...那個第四排的男生我們知道你努力了,但素不要粗來嚇寶寶...

吐槽了這麼多演技上的差別...對婁公子不太公平。雖然演員需要導演的調教,但天賦不同...

5.鏡頭語言

婁公子的片子...除了風景鏡頭

其他的內容,最大的景別就是近景(胸上景)

所以全片給人一種攝像機懟再演員臉前的感受...個人不喜歡這種滿屏大腦袋的觀感。

對我而言,兩位的唯一勉強能稱得上是「相似點」的是:都好喜歡用手持拍攝,都好喜歡用來回甩的鏡頭(速度之快「搖」字已不夠)


一個是像和沒有刮掉腋毛的女人瘋狂的做愛

另一個和穿著蕾絲內衣精心準備的女人共赴愛情


婁燁與王家衛都真是不可言說的骨骼清奇的人物啊~婁燁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從蘇州河到頤和園,再到推拿,至春夜,他真是很會刻畫真實的,晃動的鏡頭和粗礪的影像能寫滿躁動不安的情慾也能描摹銳化的邊緣性現實,敘事既熱烈決絕又不忘乎所以。而王家衛則是尋找真實的那種,像明艷瑰麗的詩。婁燁與墨鏡王也算是各有千秋,王是流光溢彩的美學幻想,婁是喑沙平白的寫實主義。

所以婁燁適合周迅的靈動,郝蕾的凄迷,更適合賈宏聲和秦昊的質樸和狂亂,而王家衛適合王菲的精靈,張曼玉的氣韻,更適合張國榮的清頹和桀驁,梁朝偉的深情和孤倔~角色自己會找人的,命定所歸,還真是這樣!可惜,自我感覺婁燁的作品經不住幾番推敲,還是太隨心所欲,而墨鏡是越看越刻骨銘心!

放圖湊數~

蘇州河

頤和園

推拿

阿飛正傳

東邪西毒

春光乍泄


沒有可比性的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才更有意思。

婁燁看起來是工筆,卻是在現實中細緻的梭織線條,來勾勒一個自以為理想的精神國度和臆想世界。

王家衛看起來是寫意,實則在理想中粗暴的嘆息現實,因為無法在生活中兌現的假惡丑可以在影像中自己設定結局。

婁燁不排除為拿獎而拍電影,王家衛不排除拍電影一心拿獎。

《頤和園》寫的是那個年代的《致青春》;《阿飛正傳》談的是那個地域的《老炮兒》。


一個像彩色,一個像黑白。


婁燁受法國新浪潮影響很大


婁燁有時做作有時深刻,王家衛一直都挺做作的。(褒義)

婁燁會把一個挺好的故事講黃了(因為想表達的太多,比如頤和園)。王家衛會把幾個快黃掉的故事串起來講(比如2046)。

喜歡看文藝片,王家衛就代表一種品位一種逼格,但那時的我,心智還不成熟。不太懂導演和攝像還有剪輯的配合,我現在很難想像沒了杜可風的王家衛。

PS:看過他兩所有電影,除了擺渡人。


剛看過《頤和園》和《蘇州河》,從敘事方式中能感受到一些王家衛的感覺,碎片化的敘事風格很像,但是兩個人電影風格其實很不同,婁燁更簡單粗暴,每個鏡頭都像是隨心所欲,更具有生活中世俗的氣息。王家衛的電影則會讓人感覺到每個鏡頭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充滿精緻的美感。


引用老羅的意思——裝逼的成敗之分。


不是一個量級的,婁的看多了就會有一種做作的感覺。


推薦閱讀:

侏羅紀世界和侏羅紀公園三部曲的聯繫?
怎麼把話說得像王家衛一樣?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婁燁 | 王家衛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