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在追求成長,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開始。 」這句話?

原句是這樣的,在知乎里一個答案里看到的: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在追求成長,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開始。

讀完之後很有感觸 想到之前高中語文莊子《逍遙遊》的「無所待」 但人怎麼能無所待 那麼多希望和失望 成功和挫折 編製在一起 構成我們的生活 如何才能不帶期望 只是做一件事 帶著期望去做事 和不帶期望做事 哪種態度更可取呢?


人生的努力有兩種出發點。一種是為了達成目標,目的導向,這是當下普遍的出發點。另一種是為了信仰,過程導向,戰亂時無數人放棄個人利益,為信仰而努力。我認為上面這句話,就是信仰導向,而不是目的導向的。愛本身就是生活的信仰,努力本身是生活的信仰。


你每做一件事後,都問問自己這件事意義何在。一直追問下去,最後會發現任何事都沒有意義。做任何事都會沒有動力了。然而,這無意義的人生還要繼續么?你也許是被困在一段人生里而已。要放棄嗎?卻又好像自己被人生打敗了,自己竟然連這種無意義的人生都不如。

原來喜歡的東西淡去了,原來奮鬥的目標變成無意義的浪費時間。沒有期待,也沒有未來。卻不想被打敗。所以儘管沒有期待,卻只管去做,去愛。不去想這個世界給你的目標是什麼,只是不想放棄。只想儘力到最後一刻,這時真實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愛情:我想起了徐靜蕾在拍電影《有一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中最經典的一句台詞:沒有在一起的人就是不對的人,對的人你是不會失去他的!我總覺得真正的愛是不需要努力的,因為在靈魂對等的高處總有一個人會來附和你。可能會來的晚一些,但請相信總有一天她會來的!在來臨之前,你能做的就是儘力呈現完美的自己。

成長: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渴望自己長大,長大了我們就會完成小時候的許多願望。長大後你會發現小時候的想法並沒有實現多少,因為在一路追逐的過程中,可能自己都忘了。當有一天,你不在追逐了,而是關注當下的變化,每天都感受自己的進步。慢慢的自己就長大了。

請相信美好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意思是要的到成果問自己因是不是種了 得到愛的人必定是個懂得愛的人 去做才可以成功 一切因和果 不問成果只問耕耘。


不清楚上下文,根據我自我的修行,我的詳細理解如下:堅信這樣做一定可以達到目標的信念下,就不會那麼急功近利(相對而言),因為相信,才會腳踏實地的去實踐。相信這樣做一定會達到彼岸。或者說是相信因果規律。當然,完全忘掉一般不可能,一般情況是精力全部集中於實踐,而沒有絲毫精力去空想,畢竟空想意義不大。什麼是堅信,是在長期觀察思考實踐中領悟出的道理。其實很多道理古人早就說了,真正能領悟大部分的世間有幾人。或許一些需要一生去領悟。道理,即規律。何為因果?種子撒在土裡結成果實。如何體會其感受,親自去種,例如種土豆。文字讀取,大腦裡面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親眼目睹,親身體會完完全全是兩碼事。注意親身體悟的時候要空靈,不要帶任何以往被教育的痕迹。比如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貌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不是這樣,那是很多時候你所做的事情是在他人干擾下的做的。打個比喻,你種了豆子,也按照自然規律照料了,為啥最後沒有豆子呢,很有可能是被人偷走鳥。但是呢,有人卻認為是自然規律(天道)出了偏差。現實當然比這複雜多了。實踐,體悟,堅信自己所體悟的(最好是天道,人道么?你懂的。況且理論上人道都在模仿天道,實際嘛,人心難測的,搞點手腳你難道都能看得出),因為除了這些你別無選擇。當然,你選擇偷懶,相信他人會扔點愛情或者其它剩下的渣渣給你,那就乖乖地跟著好咯,至於最後嘛。。。很難說。好咯,說這些不過想避免大家被愛情這些玩意所困擾咯,去領悟堅信天道嘛(論語這些古書上都有嘛,一定要去實踐啦,不然很可能在自己不知的情況下就變成偽君子(這兒中性非貶義)滴,那個王陽明老前輩不就早發現然後早說了嘛),至於人道方面的事情的嘛,看開點就好啦,煩惱自然就少咯。至於期望,大家都有的撒,有期望很自然嘛,難在怎麼去實現。上面我都說了,自己去實踐好了。這個不需要點贊的,我不求這些名利,只願大家好就行了。真的要說圖啥,結個善緣吧,咦,我是匿名的,結個啥緣啊,最後這兒純粹是扯淡,逗大家笑的。睡覺鳥,生命在於睡覺。


借用電影里一句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今天我師傅跟我說了同樣一句話,我不是太明白


推薦閱讀:

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了怎麼辦?現在的生活陷入瓶頸了怎麼辦?
在一個人剛畢業,離家工作,最孤獨的時候,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2017年快結束了,你有什麼想說的?
最好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TAG:生活 | 思考 | 哲學 | 生活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