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nike和安踏,李寧科技,質量,方面有本質的區別嗎?

為什麼衣服鞋子都價格差了4,5倍左右?是真的這麼值還是品牌溢價?是真的科技天差地別還是附加值高而已?


瀉藥。衣服我不太清楚,鞋子的話可以聊聊。

Nike的鞋子,有很多科技,比如ZOOM氣墊(又分為「麻將ZOOM」,全掌、半掌ZOOM等)。

科比毒液5的前後雙ZOOM

詹13的「六邊形」HEXZOOM

MAX AIR氣墊(比ZOOM氣墊更彈,但是對使用者的體重有很高要求,基本上160斤以上的人才能打到踩得動MAX AIR氣墊,感受到緩震效果)。

詹15的ZOOM內嵌於MAX AIR

最新的React泡棉緩震技術,第一印象就是,怎麼能這麼丑……外觀上看,並不討好,而且伴隨著最新的HD17來說,也不算耐磨,勉強而已,而實戰表現呢,本人沒買HD17(因為丑啊!!!),朋友買了,告訴我還行,緩震大概70分吧。React的意義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和Adidas看到,吶,我還是有研發新科技的,不是只吃ZOOM和MAX AIR老本的。

HD2017的React科技

Lunarlon鞋墊(科比某些鞋款使用,對使用者體重體重要求較小,基本上100斤左右就已經能感受到緩震了,但是缺點就是穿著一段時間後,緩震表現會下降,可以理解為鞋墊本身形變能力變弱)。因為是鞋墊,普通球鞋照片看不到,就不配圖了。

鞋面的「飛線」科技(是Nike的科技還是Adidas的科技這個我有點記不得了,不過Nike大量運用,暫且在Nike里說),可以理解為動態的鞋帶根,讓鞋子更貼合腳面,提升包裹感。

HD16FK版本的「飛線」科技

這些算是基本配置,還有類似於「噴泡」之類的,就不提了。

Adidas的話,主流的緩震就是Boost和Bounce。

Boost是近年來Adidas用來抗衡Nike的殺手鐧,緩震方面可以說是無人能敵,是我穿過的,最好的緩震科技,缺點和Lunarlon差不多,不算特別耐用,穿久了就容易塌下去(評論區很多老哥提出疑問,說Boost耐用,我這裡舉例說明的是球鞋,我兄弟高中校隊,訓練和比賽強度很大,使用時間很長,所以塌下去特別快,而且帶Boost的鞋子的大底基本都不耐磨,所以導致球鞋壽命很短),而且不耐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Boost絕大部分的鞋子,都不耐磨!外場塑膠勉強打打,水泥地?不好意思一個急停沒個五塊三塊的,怕是下不來。

Rose7的Boost科技

Bounce呢,是高性能彈力膠,廣泛運用於Adidas旗下中低端鞋款(代表就是Dame3,中端鞋,性價比高,而且比Boost鞋款耐操多了),腳感肯定沒有Boost、ZOOM之類好,但是緩震表現在彈力膠里算是很優異的那種。

Dame3的Bounce科技

安踏……算了,鐵踏我都不想聊……絕大部分就是彈力膠或者國產低端加工的eva加橡膠大底(國產絕大部分都是低端加工的eva,李寧只不過改良了)……能有緩震就不錯了你說是吧?優點是耐操,性價比還行(為什麼是還行?同價位李寧緩震表現好很多啊!),缺點就是……硬!太硬了!

KT2的安踏eva科技

李寧算是國產驕傲……緩震方面現在主打是雲科技(改良後加工的eva),有雲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加上B、C或者前B後C這些,對於我126斤的野球場SF SG來說,雲三代和前B後C的表現算是差強人意吧(畢竟我打球穿的都是ZOOM……),不過極高的性價比和越來越漂亮的外形,讓我有時也會忍不住入手一兩雙李寧的鞋子。

馭帥11的雲四代科技

--------------------

總結一下吧,為什麼鞋子這麼貴,一是科技成本問題,二是高端科技幾乎算被Nike Adidas壟斷(補充一點,Boost不是Adidas的專利,所以每年Adidas使用Boost需要交大量的專利費,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貴是自然,三是確實有品牌溢價的因素在裡面(中低端球鞋溢價程度很小,高端球鞋,還有經典復刻限量這類溢價程度大些,畢竟人家門面、員工那麼多,有幾個真去買?都是成本啊!!!)。

凌晨寫答案不容易啊,給個贊再溜好嘛

--------------------

有人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兄弟?還借給我穿……我想說我提到的兄弟就兩三個吧,最壕的那個家裡特別特別有錢……游泳池的豪宅……鞋子多到二十平米的儲鞋室放不下……去外地讀個書,球鞋就要裝個十幾雙……我們從小學就認識了,感情很好,都是愛鞋的人,所以借球鞋穿在我們看來很正常。

--------------------

感謝評論區的老哥們指正了關於詹13、KT2的緩震描述錯誤,現已改正,如果本篇回答有錯誤,請多多包涵並指正,謝謝。

喜歡球鞋的老哥們也可以看看我的其他關於球鞋之類的回答,有你們的支持我很開心,有疑問也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私信我,我看到了會第一時間回答你們!

為啥突然這麼多人點贊了……知乎小透明有點害怕……是被哪個大v老哥臨幸了……


當然,我的這些感受都是學生時代的感覺了,現在說實話,因為上班也賺錢了,工廠店,hc看的多了,基本上也沒買過國產品牌,畢竟nike的褲子,衣服打完折,T恤80-100,衣褲基本也就200多,鞋子600-1000,真心也沒覺得nike,adidas貴多少,也就沒買過國產品牌,估計現在也會進步很多。至於多少就看個人體會了。

============

寫了一個答案,後來想了想又刪掉了。簡單從幾個例子來說明吧。

比如同樣的籃球T恤,nike,adidas,李寧,安踏,同樣尺碼,其實平時穿著都很舒服,也很透氣,但是當打球的時候,只有nike的在投籃的時候不會讓我覺得T恤的短袖會拉扯我的胳膊,這可能就是立體剪裁的效果,當然我不知道nike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褲子,也是,都是棉質束小腿褲,nike和adidas的洗衣機裡面洗了幾次之後棉質還是一樣柔軟,李寧的開始起球,安踏的開始走形。

至於鞋子,可能差距就更大了,籃球鞋,以前買過國產李寧,後腳跟不跟腳或者tpu包裹片磨腳後跟。adidas的crazy light系列也是不跟腳,然後就再也沒買過nike之外的籃球鞋。

直到後來adidas出了ce2017 pk。

至於氣墊,boost,lunaron這些中底科技。就不多說了。穿過你就會體會到科技的魅力。尤其是aj 28,ce2017 pk,穿過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好多人形容腳感會是澎湃。


品牌溢價 有

但是記住 一分價錢一分貨 大部分的阿迪耐克鞋子(超低端的除外) 都要比普通的李寧安踏穿起來舒服

比如 同樣是氣墊 nike是真的大氣墊 踩起來咔咔的 安踏的緩震膠 看起來很炫 其實也就那樣

建議你去專賣店試穿幾雙 不同品牌頂級科技的鞋子 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反正對於我來說 打籃球必定要穿耐克 或者阿迪的中高端款 舒適度 保護性都沒得說

不是我看不起國產 我也是李寧韋德之道的真愛粉 韋德的鞋子也有20雙了 但是打籃球實在沒法穿 近兩年的還好一點 我一般都是只壓馬路


我來談談李寧緩震科技吧,就不談阿迪和耐克的科技了,人人都知道,不知道的看看其他回答就知道了。安踏沒什麼特別當家的科技,也就彈力膠和五掌分離(好像叫這名吧)一直在用,卻效果不佳。

李寧早期就是bounse+,不是阿迪的bounce,憑良心說不算很強。還有cushion,這兩個科技都只能說比傳統EVA好但不會特別驚艷。

後來有了雲,但其實也加強了好多年才成熟,不是太軟就是太硬,但也趨於成熟,成熟判定標準可看它有沒有被用在wow上。

然而還有一個就是wow6誕生的Drive Foam,boost同根生,發展前景很大,目前還只在前掌,說明只是初露鋒芒。

最後是重點,談區別,就是成不成熟!!!

不要太看不起國產,Nike當家,阿迪其後,他們的科技都已成熟每樣科技都是要調整,包括zoom的內部,boost的密度等等,國產的科技也在不斷改良和革新,李寧家把最成熟的科技加在一雙wow上也是能在高端實戰上站穩腳跟。安踏的kt雖然科技不多,但他改良鞋面,改良傳統EVA,也在進步。

等國產科技成熟,就是品牌抬頭之日。

另外安利一個球鞋自媒體:ae評測

B站微博都有他們,應該是國內比較客觀比較專業的了。


我從來不在乎它們有什麼區別,

反正也買不起正版。

所以我鞋子什麼牌子,完全看淘寶店心情,

給我貼什麼牌子,就是什麼牌子唄。

(謎之滑稽)


我覺得aj系列基本都是溢價的(你告訴我三千的禁穿比300的李寧籃球鞋好???)

但是真正的緩震科技類似zoom boost的阿迪和耐克真的吊打國產所有,對,所有

國產那些莆田boost我覺得做的可能都比安踏好。。


區別很大,但是我們不是專業運動員,也不是單一品牌依賴者所以體驗不會很明顯(個別的一些除外 比如boost)對於衣服 adidas nike 對於織法和材質的選擇與比例上更好,而且是有研發機構做支持的,這就好比工程塑料(也就是abs)在外表看毫無差別,但是其性能差距很大,而且價格差距也很大,這跟衣服材質也是一樣的。其次對於鞋子,李寧安踏的工廠和研發與設計成本很低,基本靠抄襲(這幾年李寧有所長進,但是遺憾的是大多都是外國甚至日本設計師設計)對於科技的使用由於中國化工方面十分十分落後……(輕工業方面更是如此),對於鞋子中底材質還停留在最低級的eva粗加工發泡階段(李寧那個雲科技其實就是發泡程度加大,中間再添加一些其他成分,但是其耐久性能與各方面表現與世界主流品牌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所以這些也會體現在價格上,總體來說,中國部分輕工業還處在低級階段,研發和設計能力很落後,就只能降低價格,獲得市場


沒有說得四五倍誇張,除了一些炒作的鞋款和合作款衣服,正常的價格比國產是貴但沒那麼誇張。正常的品牌溢價,畢竟人家耐克,阿迪每年的花那麼多錢打廣告,做贊助,請明星代言,比國內的廠商確實要多太多,貴是正常的。球鞋是還有一定差距,耐克阿迪都做了多久球鞋了,科技確實有優勢,但我不認同說什麼腳感磚一樣,用鞋底的什麼硬軟彈程度評價一雙球鞋的腳感,這太片面了。一雙球鞋的好壞,與設計,材質,面料,做工都有關係。國產球鞋一直不是所謂的板磚腳感,有些款非常硬,那是很多年前的球鞋了,你包括現在,阿迪耐克的入門款也比國內的好不了什麼。不要對國產球鞋一直有李寧馭帥系列能做到11代,不是什麼情懷,而且確實物有所值,韋德之道系列之前,我一直覺得馭帥是國內球鞋的最好代名詞。安踏的KT系列可以說真的是很用心了,包括之前剛出的RR5也讓人驚艷。我只覺得很多人對國產是帶有偏見的,買的便宜說低端,賣的貴說瘋了,一雙國產也賣這麼貴。五六百買一雙全明星得簽名鞋還覺得貴,而對阿迪,耐克賣到一千五深表理解。最後說一點,打球跟你穿什麼球鞋沒有關係,路易斯威廉姆斯穿穿匹克我照樣絕殺,湯普森三節60分,單節37分,也穿的還不是安踏!


跑馬拉松的最有發言權了 第一次跑馬 當時萌新 聽店員忽悠買了雙跑鞋 結果在29公里處 崩潰 前29公里兩小時 後13公里3小時 回家雙腳所有的指甲蓋全部完蛋 半月板劇痛 修養半年才緩過來 而且鞋子特不耐艹 2013年買的respounce boost一代跑了嗎3500公里還在穿呢雖然腳變大了 那雙安踏500公里後就不行了 還是第一雙跑鞋 花了老子小500大洋 想想真實太坑了 但貌似最近安踏鞋子有改進 挑戰100 但價格感人499 有這錢我淘寶一雙次頂級的跑鞋了


耐克的科技沒得說,氣墊科技裡面,zoom腳感絕對不是其他能比的,早期的air sole 效果不是很明顯,airmax氣墊也沒有zoom的回彈明顯,可能支撐好一點,阿迪似乎沒有氣墊科技。

至於耐克的其他材料科技,cushlon lunarlon等,肯定跟阿迪的boost 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材料科技的弊病就是耐久性問題,都是這麼多年實際使用感受。

質量方面,我敢肯定阿迪可以甩耐克一條街,耐克真有點忽視質量管控了,AJ一年翻毛皮裂開,跑鞋鞋面開裂,lbj鞋底脫膠,然而,阿迪穿到不想穿,不管怎麼造,就是堅挺,不管籃球鞋還是跑鞋。可能阿迪知道科技稍遜於耐克,在質量上做文章,耐克還是有點店大欺客,沒辦法,確實舒服。


第一:我覺得在衣服的材料上都一樣,純粹賣的是商標。

第二:在鞋子的科技上的確有需要繼續前進的地方,這點上國產的李寧做得很好,積極的研發一些科技,而且也得到了肯定。

第三:消費群眾的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有些人就是不願意承認國貨強了,只要提到是國產的,這群人就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舉個例子,近些年迅速火起來的安德瑪,恕我直言,我以前真不知道有這麼個外國牌子,然而就這幾年在國內火了,因為他們簽約了一個超級巨星史蒂芬庫里,這是他們火起來的直接原因。但是為什麼咱們消費者就認為這是一個大牌子,就認為它的科技很牛逼,然而呢,庫里系列簡直日了狗了……

這就是我想說的,消費者沒有一顆真正客觀的比較,就一味貶低國產,外國來一個牌子就是大牌……

而如果李寧現在能簽約一個頂替將要老去的韋德的超級巨星或者擁有潛力的新星,譬如阿德托昆博,我相信李寧的知名度會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提高。


有本質的區別,某些情況差距還很大


我只能買到阿迪耐克的48碼,卻買不到李寧安踏的48碼


nike 和 ad 在新科技上的研發經費是非常大的

這一點是安踏李寧所做不到的

同時nike ad非常注重企業文化 國產應該只要李寧這方面做的不錯

nike ad 每年會花不少錢在設計上如lab acg系列Errolson Hugh 和yeezy 系列的 kanye west 生活系列的Eason chen

nike ad 都會有專門的系列

如wear sports 和life neo 系列

就想到這些了

國產新力量


那是大大滴有。

我有一雙朋友送我的特步,你在對比對比耐克

無論是在舒適性耐磨性特步的差距都很大。宣傳的倒是很牛逼各種黑科技

耐克的鞋穿上去很有高級感


氣墊這玩意兒,耐克一家獨大吧,主要的是那種發泡的緩震,這個阿迪達斯做的目前是最好的,就是重量有點高。

lunar李寧雲呀,還有安踏和匹克的什麼,都差不多。都是eva發泡。

氣墊其實就是提供很強的爆發力。緩震不如泡棉


衣服不了解,但是鞋子的科技個人感覺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畢竟nike的zoom air,lunar,包括最近的黑科技vapormax和react緩震,adidas的boost還有很早就有的bounce緩震科技,這鞋我都親身體驗過,並且有較為良好的反饋。

而李寧等國產品牌在這方面顯然欠缺了一些,看過一些拆解視頻,自己也穿過一些國產實戰鞋,毫無疑問在科技方面nike等「列強」是足以碾壓國產品牌的。

至於質量嘛,倒是不能說他們質量差不多,但是nike這兩年的做工真的夠爛。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差別


Zoom好,boost不錯,李寧雲不錯,安踏算了


我一個女孩子,買運動服也要看顏值的。

有一年夏天,我媽拉著我在安踏李寧等國產店裡買短褲,那時候我還在長個,每年都要換新的,前一年的一定穿不下,今年不買就沒衣服穿。

所有國產運動店裡,最好看的是李寧的一條外面淺灰,褲腰繩熒光黃,裡頭整面熒光黃的短褲。

沒人能想像到設計師想表達什麼以及這條褲子多麼奇葩。

我也非常懷疑這些染料是否健康。

買的時候我心裡是絕望的。

國產的顏值簡直被吊打。

第三年我終於愉快的換上了全套阿迪達斯。

就是這樣。

我將有可能在閑魚里出售這條。。


自己穿穿就知道了,KT3,馭帥11,羅斯7,還有詹15,不得不說李寧是一個依靠配色拯救的中低端產品,市場份額也已經被安踏逐漸取代,安踏現在是除了耐克,阿迪之後,第三大運動品牌,耐克的zoom,阿迪的boost這完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本身就不存在什麼孰優孰劣的問題,因為側重點不同,沒必要掙。但是我們國產還有一個匹克,產品本事還是不錯的,帕克系列,霍華德系列都還可以。


推薦閱讀:

國產籃球鞋比國外品牌的籃球鞋差在哪?
為什麼安踏、匹克、李寧等都捨得花大價錢去聘請出名球星,卻不捨得請些國外厲害設計師來呢?
如何評價安踏推出的湯普森2代?
如何評價湯普森簽約安踏後經常穿nike?
為什麼班上很多人(尤其女生)看不起國產鞋?我應不應該給他們普及國產鞋的崛起或者我應該怎樣做?

TAG:耐克Nike | 阿迪達斯adidas | 李寧LI-NING | 安踏Anta | 籃球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