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很多種咖喱,很喜歡吃,但是一碗正宗的咖喱飯是什麼樣的呢?

能配圖最好


15歲之前,我都以為世界上有一種植物叫做咖喱果,它長在咖喱樹上,整棵樹散發著一種異香,一個受出奇悶熱天氣所苦的旅人無意間拾到一顆果,拿來煮飯,那米飯竟然變得黃澄澄像是染了久久提煉的雞油——黏糊糊熱騰騰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辛辣味道,吃得旅人背後大汗淋漓,站起來跑了三里路渾身通透清爽。

於是他把這種果子晒乾磨成粉方便隨身保存攜帶,然後咖喱便在世界上流行了起來。

在我的想像里還認為這種事情應該發生在緬甸,那裡能種出好茶葉,也能種出好咖啡,還能種出好大麻,還熱。

所以可想而知,當我意識到咖喱應該是多種香料調配在一起的結果時候,是多麼驚訝。

並不是驚訝於咖喱竟然由這麼多的香料調配而成,而是驚訝於自己竟然傻逼到這麼多年沒想過去看一看包裝袋上的配料。

後來發現和我抱持過同樣想法的還有梁實秋,在《雅舍談吃》里他專有一篇講中興茶樓的咖喱雞,開篇提到當初他也以為咖喱是像咖啡豆一般磨出來的,也算是在精神層次緩解了自己傻逼的尷尬(可那時他並沒有配料表可以看…)。

在這裡寫咖喱和我以前寫的所有食物文章都不同的是——終於可以不引用《隨園食單》了,有清一代最知名的妹控袁枚先生有沒有機會吃到咖喱且不論,就算有人把一份咖喱擺在他面前,這個拒絕把飯和菜混在一起吃的老古板肯定也視之如狗食無誤。

這裡就說到了一個重點:配飯。

嚴格來說是配主食,咖喱的妙處就在於此,雖然可以空口獨吃,但總覺得有一點不甘心——如此下飯的好東西就這麼嚼一嚼白白落進了胃袋,太他媽對不起盤底那濃烈香辣的醬汁了吧!非要拿一碗飯或者一塊餅細細的蘸上醬汁,覆蓋住原本的顏色送到嘴裡。那種侵略性極強的味道將主食的味道完全改變,而主食本身帶來的嚼頭和口感又讓人停不下嘴,直到盤子被颳得乾乾淨淨。

咖喱的本質便是如此,幾乎搭配萬能而且霸道的不行,必須要搶了所有食材的風頭才可以,但正因如此它如果和非常新鮮優良的食材搭配,就會稍微顯得有些浪費,這或許是咖喱最適合大眾一面的反映吧。

咖喱的種類有非常多,印度咖喱是一種典型模式。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濃郁,而且多數配有豆類做陪襯,傳統的方式就是用各種香料直接炒制,可能用到有白鬍椒、黑胡椒、丁香、柴桂、肉豆蔻、黑孜然、孜然、肉桂、草果、小豆蔻、花椒、芫荽籽等等,對香料味道很敏感的人也許不太習慣印度咖喱,但它絕對不負咖喱發源地的美名,可以說這種烹飪手法最千變萬化的就是在印度菜中了。最適合搭配的要麼是羊肉這種味道極其強烈的,要麼像雞肉這種味道非常寡淡的。通過或者西紅柿、或者酸奶、或者乳酪來引出其中深厚的酸味,讓整體的味道變得很有層次感,忍不住一吃再吃。

但其實印度咖喱這種說法有些偏差,因為咖喱這種東西真正被當做一種烹調口味手法的名字是由英國人來完成的,在印度人們不會像中文語境下似的,將咖喱口味的雞叫做「咖喱雞」、咖喱口味的牛肉叫做「咖喱牛肉」(我的理解里中文的「咖喱」其實和「宮保」、「魚香」是差不多的,雖然也可以做名詞代指菜品,但本質上是將它認識成為一種統一的調味方式),非要說的話反而一切用主食來蘸著吃的都可以叫做咖喱,如果穿越到英國佬來之前的印度,你拿著丘比沙拉醬說這是你家的咖喱也是可以的。

所以我想題主您問的正宗的咖喱飯是怎樣的這句話答起來還真挺難,印度並不是每個人都吃米飯,比方說北方的地區就以玉米粉製品、麵粉製品居多,例如圖中克什米爾的這道Lamb Rogan josh搭配的就是玉米片

Rogan josh是克什米爾地區料理的代表性作品,搭配玉米片和饢餅來吃(圖自維基百科)

但也不是一定沒有米飯,像旁遮普這樣農業發達的地區人們也會吃咖喱飯,最主要搭配的就是豆類,也會有雞肉、羊肉這樣的肉類咖喱,姜蒜和洋蔥的大量使用,為南方的咖喱飯注入了火熱的動力,雖然賣相實在不好看(咖喱飯很少有美如畫的...)但吃下去的那份充盈感和滾燙的熱度,從喉嚨擴散到胃袋,給人一種五臟六腑都暖和起來的錯覺。

另外印度的咖喱普遍偏稀(甚至有很多就是湯水),而世界上更多國家的人仍然偏愛濃稠一些的咖喱菜,所以就好像國外的中餐不會做的太辣一樣,印式咖喱(不是印度咖喱)會比較多使用酸奶、乳酪、奶油麵粉糊之類的方法讓咖喱變稠,口感也更加濃醇潤滑。

Chicken tikka masala (印式咖喱雞)就是一道看起來很像印度咖喱的英國菜

泰式/馬來西亞風格的咖喱呢,則是出了名的好看,顏色非常的鮮艷,像泰國就還會有知名的青紅咖喱,青色是因為有磨碎的香菜(或許很多人接受不了)以及青檸。而紅咖喱就如顏色一般火辣,即使烹調時候通常加入了椰漿、魚露這類泰式風格的東西來中和辣味,仍然不妨礙它和海鮮的搭配讓食客們嘴唇已是鮮紅疼痛卻停不下筷子了吧。

日本咖喱基本上就是給小孩吃的,用百夢多之類的咖喱塊做過咖喱菜的人應該知道裡面會加入果泥,例如蘋果、桃子之類的。整體的口味很甜非常適口,掩蓋了不少的辣味,漫畫《華麗なる食卓》裡面有一話中的一個廚娘就先用蔬菜湯稀釋豬牛混合絞肉咖喱,然後用牛筋的膠質把它們凝固在一起,用桃子腌漬的果醬緩和辛味,最後變成餡料包在麻糬里做出來非常有趣的咖喱麻糬,讓人看著就食指大動。北海道也有名曰湯咖喱的名產,雖然看起來很像印度咖喱但這是外道我們不討論。然後很常見的就是咖喱搭配各種炸物例如豬排、雞塊,高熱量帶來的罪惡感和滿足感不言自明,卡茲卡茲的聲音讓人想一想便要下飢餓地獄。

在北京做炸物咖喱最親民的可能就是五道口雙馬(俺朋堂),曾經和姑娘一起去吃結果肉都沒吃完飯先沒了= =

此外要說的就是或許日本人很擅長做蔬菜咖喱?經常能在漫畫或者食譜中看到茄子、四季豆、山藥、筍這一類的東西,自己在家試作過一次茄子、蘑菇、彩椒和冬筍的咖喱,口味意外的非常清爽,甚至比肉類咖喱還要下飯,拿來搭配通心粉簡直罪惡。

總之日本做咖喱的話有可能用咖喱塊,也有可能用咖喱粉。而中國做咖喱就基本上是指用咖喱粉了,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按自己的心情和平時的做法做菜,最後收濃稠加入咖喱調味,從而做出大概很難第二次一模一樣重現的咖喱菜。這樣就有可能出現咖喱土豆燒牛肉、咖喱地三鮮、咖喱軟炸裡脊這些…甚至咖喱佛跳牆應該也可以有。或者回歸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咖喱炒飯,隨性的把各種食材剁碎了按照熟透的容易程度順序丟進鍋翻炒,出來鮮黃漂亮的咖喱炒飯配上冰鎮後罐身上掛滿凝結涼氣的水珠的啤酒大概能解救一下酷暑難當的盛夏吧。

韓國…有沒有獨創的咖喱還真不知道,但我公司里的韓國人還都挺喜歡吃咖喱的,或許說不定真有咖喱泡菜一類的東西吧(別鬧)。

說回梁實秋,他在那篇咖喱雞中最後談到印度人吃咖喱雞飯最初是用手抓的,他初聞極駭,想到《禮記》里有「共飯不澤手」的說法,唐代孔穎達疏:「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絜凈,不得臨時始捼莎手乃食,恐為人穢也。」也就是說古時有吃飯不用筷子只用手的習慣,只是用手也要有所講究。咖喱亦如是,它有它的隨心所欲,卻也有它自然的天理在裡面。

《華麗なる食卓》里主角曾經說我們吃咖喱披薩會去披薩店,買咖喱麵包會去麵包店,吃咖喱烏冬會去烏冬店,咖喱很重要卻並不一定是主角,但它又會在任何地方出現,為任何人提供美味的舌尖體驗,或許這樣能給每個人帶去幸福的料理方式才是烹飪的本質吧。

船津一輝作畫的《華麗咖喱食桌》可以說是在咖喱題材上的大成之作,已完結,網上的版本不是很全,我第一筆外快就是用來買台版的實體了

咖喱就是這樣,簡單然而豐富。所以那些聽到男友號稱自己會做菜的姑娘們,如果他說要做菜給你吃於是你到他家看到桌上擺著咖喱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有可能是他花了半個小時學會做一道咖喱而且能做的好吃,然後就可以號稱會做菜了。

這樣才可以把你騙到家裡來,然後上你。

我真是太惡毒了。

-------------------------------------------------------------------------

明明只是把舊文修改一下重發...竟然也把我自己饞的夠嗆= =

剛才為了看球做個蛋醬總匯三明治,結果根本不解饞,看來這世界美好的事物始終需要帶點重口。


咖喱這種食材不分國界、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愛。只要它不是特別的辣,小孩子也是非常喜歡的,而且咖喱裡面的成分對小孩的成長非常好。你有想過把咖喱和漢堡放在一起嗎?這種搭配一定會讓小朋友胃口大開!

炒鍋、平底鍋

蛋 1個

糖 適量

洋蔥 1個

牛絞肉 200g

豬絞肉 100g

麵包糠 1大匙

胡蘿蔔 1個

起司片 1片

西蘭花 5朵

熱白飯 適量

去皮洋芋 1個

原味咖喱塊 1塊

【1】切洋蔥

將半個洋蔥切丁備用。

【2】炒洋蔥丁

在鍋中加入少量色拉油,將洋蔥丁放入鍋中炒。

【3】炒洋芋丁和胡蘿蔔丁

將洋芋、胡蘿蔔切丁,放入鍋中炒。

【4】熬湯

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熬湯。

【5】切洋蔥

將剩下的半個洋蔥切丁,裝入碗中備用。

Tips

怎樣選購洋蔥:嗆辣味越大的洋蔥品質越好。

【6】做漢堡肉餡

將牛絞肉與豬絞肉以2:1的比例倒入碗中,加入洋蔥。

【7】打雞蛋

打一個雞蛋倒入碗中。

【8】加麵包糠

在碗中加入一湯匙的麵包糠。

【9】調味

在碗中加入少量糖和鹽。

【10】加水

將碗中的食材拌勻,加少量的水,繼續攪拌。

【11】加橄欖油

在盤中加入少量橄欖油。

Tips

▼在盤中加入橄欖油蒸圓子,不易粘盤。

【12】蒸圓子

將捏好的圓子放入盤中,蓋上蓋子蒸。

【13】加西蘭花

圓子熟到一半時,將西蘭花放入鍋中,蓋上蓋子蒸。

【14】倒湯汁

將蒸好的食材夾出,多餘的湯汁倒進湯鍋。

【15】煎漢堡肉

在鍋中加入橄欖油,將蒸好的圓子放入鍋中,煎至金黃。

【16】加咖喱

將咖喱塊切碎放入湯鍋中。

【17】加醬汁

將煮好的醬汁倒入漢堡鍋中。

【18】盛盤

將咖喱漢堡舀出盛盤。

【19】盛盤

將米飯和西蘭花盛盤。

【20】盛盤

將起司塊切丁盛盤。

今天的咖喱漢堡兒童套餐看起來充滿了朝氣,別說小朋友,連我看到都毫無抵抗力!漢堡鮮香誘人,一口咬下去,裡面有甘甜的肉汁流出來,咖喱和起司的味道也剛剛好,我都吃到停不下來了!如果媽媽們能準備這樣的料理,寶寶們一定會吃得更香吧!

咖喱漢堡:「我長這個樣子!」


哈哈咖喱也分地區啊,要看自己喜歡吃哪種地方的咖喱了。

印度咖喱:與泰國咖喱相比則多了辛辣少了酸味,和日本咖喱相比也是鋒利太多

印度咖喱不僅僅配米飯,也有用餅沾取的習慣,超おいしい。

咖喱並不是指一種香料,印度的超市也沒有所謂的咖喱粉或咖喱塊賣,而他們所謂的咖喱則是由許多香料組成的,這應該算是它的定義。香料也是數種數十種不等,比如紅辣椒、姜、丁香、肉桂、茴香、小茴香、肉豆蔻、莞荽子、芥末、鼠尾草、黑胡椒、薑黃粉等等。印度人做咖喱很隨性,根據自己的習慣放香料,很有創造性。

泰國咖喱:能吃得出椰奶味,咖喱里加入了椰漿,同樣也會額外加入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且有紅咖喱黃咖喱和綠咖喱之分。紅咖喱味道較辣,綠咖喱加入了芫茜和青檸皮,口味偏酸,略帶辣味,黃咖喱則是溫和百搭。

馬來亞咖喱:香料里加入芭蕉葉、椰絲以及椰漿,把面放入咖喱湯內,配上黃豆芽、雞肉、長豆、羊角豆等,則成為叻沙面,把咖喱雞裝進麵包里,則成了咖喱麵包。

日本咖喱:日本咖喱加入了濃縮果泥,甜味較重。日式咖喱又稱為歐風咖喱,因為它所使用的稠化物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麵糊,多用來製作濃湯,且香料取材多偏向南印度。在日本,咖喱除了拌飯,還能作為拉麵和烏冬面等湯麵食物的湯底。

斯里蘭卡咖喱:辣味較印度咖喱而言更淡,但斯里蘭卡香料質量佳。

參考資料:http://iread.takall.com/http/takall/subject/read.html?refresh-opener=1refresh-opener-func=refreshSubjectsubject_id=351311475905433133


咖喱貌似是印度的「辣醬」的意思。印度餐館一般都有幾十種咖喱,談不上正宗不正宗。如果實在想吃「正宗」,就淘寶買吧


我曾去過泰國清邁,親眼見過各種咖喱的製作過程,多種香料,放在一個小碗中,一根棒子不停的搗搗搗,搗成粉末:這就是最正宗的咖喱粉,如果你想追求咖喱的高境界,不妨去泰國調研一番


一到晚上,我就出來了。

咖喱,起源於印度。印度人在烹飪羊肉時發現,僅僅用一種香料沒有辦法遮蓋住羊肉的膻味,於是將他們手邊能找到的所有重口味香料通通扔羊肉鍋,這些香料在一起,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這種辛辣調料走向歐洲,並且順利征服了肉食歐洲人,不過咖喱真正的擁躉還是那些亞洲人。亞洲各地的廚師們根據當地人的喜好改良咖喱的口味,最終形成了幾大流派:

印度流:

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於用料重,加上少量椰漿來減輕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

泰國流:

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紅咖喱是泰國人愛用的咖喱,由於加入了紅咖喱醬,顏色帶紅,味道也較辣。

日本流: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為加入了水果和蜂蜜,所以甜味較重。日本人還大規模生產的咖喱粉與咖喱塊,把咖喱這種略顯複雜的食物變成了不會做法的普通人也可以隨時吃到的東西。

當然,除了以上三大流派之後,還有很多地區的特色咖喱也十分有名,由於卷子很懶,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畢竟,一千個廚師可以做出一千種味道的咖喱,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琢磨出屬於自己的「秘制」咖喱。所以,卷子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並不是咖喱的味道,而是咖喱的吃法。

當你遇到這樣一盤咖喱飯時,你要怎麼吃掉它呢?

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卷子一樣,喜歡把咖喱醬和米飯攪在一起吃:

有時,現場畫面看上去比較慘烈

這大概也是大多數日本人不喜歡這樣子吃咖喱的原因吧。在日本一次調查中顯示,有八成日本民眾認為將咖喱和米飯攪在一起是一種很噁心的吃法。

日本人更喜歡用勺子舀一點米飯,然後再舀一點咖喱,這樣的搭配著吃:

這樣吃看上去也不錯,但是你吃掉的每一口都得精心計算米飯和咖喱的比例,不然,最後單獨剩下了咖喱或者米飯都讓人覺得很不爽呢。

還有人喜歡將咖喱和米飯分別盛出,然後就像吃炒菜米飯一樣的方式吃掉它。

(那剩下的湯汁怎麼辦呢?)

相信還有一些腦洞比較大的人說,我就是先吃掉咖喱,再吃掉白飯(或者先吃光白飯,再吃掉咖喱)。講真,這種吃法不會齁得慌么?

在「咖喱之鄉」印度,他們都是不用筷子或者勺子的,直接用手抓起一點米飯,然後蘸著咖喱湯汁吃:

哦對了,據說,在印度,他們上廁所也不用紙的,也是用手……

微博@美少女廚娘天然卷,咖喱飯可是我的拿手菜呢。說了這麼多,你們是怎麼吃咖喱的呢?

  • 你是怎麼吃咖喱飯的呢?


應該不存在正宗的咖喱飯,也許佐世保或是吳有吧


今天上午看到羅胖分享的一篇文章,忘記標題了,主題是講咖喱的來歷。

在普通人的眼裡,咖喱起源於印度,最標準正宗的咖喱味道理應在印度。而事實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

文章中說,咖喱之名源於英國人的單詞「curry」,因為在英國人的印象里,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就是什麼都愛蘸醬料吃,而這個curry就是對印度人各種花里胡哨的醬料的總稱。

但是英國人不會做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如果要諷刺英國人某某某能力弱爆了,通常會說你們的某某某就像你們不會做飯一樣糟糕。

咖喱,正是由這麼一個超級不會做飯的民族,在試圖研究製造印度醬料過程中的失敗品。咖喱來自主料薑黃、鬱金、胡椒這些東東的奇怪味道,都是由這個神奇的民族奠定的。(怪不得我現在都愣是吃不慣咖喱的味道)

後來日本、東南亞又相繼在英國人研製的標準咖喱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良,只是直到這玩意兒傳到中國,都一直有一股那麼怪怪的味道。

說到此處,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風靡全球卻依然味道怪怪的咖喱尼瑪根本就沒有人家印度人什麼事兒,根本就是全球最不會做菜的國家大英帝國的意淫之作嘛。

更可恥的是當年小日本也是崇洋媚外,全盤西化學人家大英帝國,連這麼難吃的東西也學過來了。後面稍作改良,殖民東南亞的時候順便傳過去,然後又讓趕時髦的中國人學會了。由於英國人糟糕的原始配料,直到現在一直還有許多人吃不慣這勞什子。

如此看來,今天如果我們再去外面裝X說什麼這個咖喱很正宗,貌似見過世面,實則貽笑大方了。這就好像有一個人在酒會上裝大X,說這個香檳很正宗,如果有法國人在場,一定會鄙視他。因為這個命題的事實真相是法國香檳地區盛產數以萬計口味截然不同的香檳,根本沒有所謂的正宗口味。

如果較真起來,誰要說某某菜是正宗的印度咖喱味道,其荒唐程度相當於某人吃了一道速食麵調料做的菜,然後豎起大拇指稱讚這是正宗的中餐味道。

在印度,每個家庭主婦調製的醬料(英國人所謂的咖喱)味道因人而異,截然不同。如果印度人都不知道正宗咖喱是什麼味道,那我們還是不要去糾結那個來自英國佬的失敗實驗了。

所以,世界就是這麼奇妙。有些時候,很多看似荒唐之物,如果陰差陽錯地搭上了歷史變遷的快車,便足以成為一個風靡世界的流行元素。又或者說,一些跳樑小丑,如果陰差陽錯地在某個關鍵節點被推到了決定歷史走向的十字路口,便足以成為一個讓全人類銘記的符號。

從個人成長來看,在學習知識、尋求智慧的過程中,所謂的見多識廣往往都是表面的,膚淺的。即使是權威的或者是大眾認同的事情也未必是板上釘釘的真相。

不管我們讀了多少書、走過多少路,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愛深度思考的腦袋,一顆敢於質疑權威的心,和一個科學規範的知識論證體系,那麼我們與真理之間的距離其實差了不止100個咖喱。

如果下次別人再跟你裝X討論正宗的咖喱的問題,請直接手掌朝上豎起中指,然後讓他以一個圓潤的方式離開。並送他一句:「記住了,哥們可是讀小嵐雜評的人!!」

小嵐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愛閱讀,愛寫作,更愛分享。好玩的觀點不能被分享,會憋出內傷。文評,書評,不間斷電影、音樂、脫口秀一頓亂評,時而生產觀點,時而做觀點的搬運工,這就是小嵐雜評。


每個人燒出來的味道基本不太一樣,各有千秋,不要糾結太多,好吃就行


做咖喱最好加點椰漿和巧克力(咖啡),口感會更醇厚。


推薦閱讀:

中國人天天吃咖喱體味會散發咖喱味嗎?
印度餐廳里為什麼會有「咖喱牛肉」這種菜?

TAG:美食 | 生活 | 咖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