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類小說看多了,對普通文學所表達的那種人文失去了興趣,該如何改變?

看書也應該不算少但記憶力特別差,現在25了(很中庸),大三之前系統看過關於歷史、自然科學類的入門書(了解程度),如春秋、資治通鑒等的白話版或文言白話對照版,劍橋中國史、世界史、一、二戰史之類的大概20本左右,自然科學通俗讀物20多本,奇幻類魔戒系列、網文之類30左右,科幻類(短篇100+)中長20+一直斷斷續續看科幻世界,偵探類的20+(日本的和一些西方經典),人文類的看過一些傳記和語文讀本上推薦的那些還有一些經典名著,還有好多漫畫、動漫、遊戲,隨著成長結果就是覺得科幻類對我的三觀的塑造影響特別大,對人文類的書籍雖然幾次借上但都沒怎麼看過,總覺的相對宇宙來說人文太狹隘了,像平凡的世界好幾個月都沒看的超過10頁,總覺的比阿西莫夫、劉慈欣、韓松那些辣椒要淡的厲害,食之無味,像是刺激超過了閾值那種樣子,到後來「淡」口味的科幻也看不進去了,想問一下該如何改觀一下這種狀況。

-------------------------------------------------------------

謝謝!


題主你好:)

小學時的我在一個叫做「丰台區青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地方刷遍了一整排世界名著——那時候大概把讀這些東西視作好學生的標誌吧。但現在說來我覺得頗為後悔,因為如今我實在懶得再重讀那些書,可當時看的時候也什麼都沒看懂——你問我《復活》講了什麼?一個人精神上復活了;《呼嘯山莊》講了什麼?一個人走了又回來了;《套中人》好看不?不記得了,但記得特別好笑;《百萬英鎊》好看不?不記得了,但記得特別好笑……………………小屁孩兒一個,沒到合適的年齡,能讀懂啥啊,光記得特別好笑了。

幸好我遇到了一個作家,他叫儒勒·凡爾納。

天吶,這群人居然在神秘島上搞了個花崗岩洞住著。天吶,他們在海底走了兩萬里呢。天吶,在氣球上過了五星期呀。哎媽呀,大炮把人送到月球上去了!

從上初中起,我就跟語文老師推薦的那些煩人的名著劃清了界限!也跟無聊的兒童圖書館劃清了界限!我的新歡是西單圖書大廈二層電梯一拐角的科幻小說區,要是買完書還能去對面的電影院看一場科幻大片,我人生就圓滿了。

我先是愛上了機器人的主題。守在電視機前看《機器人大擂台》,激動人心!去電影院看《終結者》,碉堡了!《我,機器人》中的「三定律」,我天哪太NB了!

然後順著阿西莫夫這根藤,一部一部的,就開始全面接觸了題主說的「宇宙」這個偉大的主題。

H·G韋爾斯已經滿足不了我了,克拉克筆下1:4:9的巨石才能讓我有「震撼」的感覺,因為那個文明實在是太厲害了。

然後初二開始看起了大劉。那時候《三體》是剛出,我一口氣從《鯨歌》開始看起,不停地被刷三觀。

我怎麼理解人生的?「過一個美妙的人生並不難……理想主義者和玩世不恭者都覺得對方很可憐,實際上他們都很幸運。」

我是怎麼理解死亡的?「面前一堵牆,向上無限遠,向下無限遠,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

我怎麼理解人類終極夢想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在一個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臟懶得跳動了。」

我怎麼理解人類社會盡頭的?「終產者。」

我覺得什麼是人類社會的噩夢?「隨著探索的深入,人們發現量子效應只是物質之海表面的漣漪,是物質更深層規律擾動的影子。」、「現在誕生的虛擬宇宙是第32961號。」

我覺得什麼是全宇宙最棒的詩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唉。」

當你見識了硅基帝國和碳基聯盟的戰爭中人類比炮灰還不如的地位,你們這些人類短短的歷史上所謂的最宏大的戰爭在它面前算個啥?

大劉的所有長篇短篇都刷完了,這時候《黑暗森林》剛好出版了。讀完羅輯的故事,簡直是把我這種思想推向了頂峰,人類算個啥啊,一個咒語全體死絕妥妥的。6、7年前讀大劉還算絕對的小眾群體(現在看科幻的也不是主流),在我的同齡人中傳閱最廣的還是那些《天使街23號》、《泡沫之夏》神馬的。

優越感啊題主!替他們捉急啊題主!這種感覺你一定能夠體會吧!別說這種無聊的男歡女愛的小說了,就連人文名著我都一點兒都看不下去。你們這群人知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啊,你們這群人知不知道抬頭看看星星啊。

相比浩瀚星空,人類在一顆小小的星球上的無聊生活實在是太無關緊要了。

結果,痛苦的事情出現了。跟你一樣,我也有那種刺激超過了閾值的感覺。舉個我印象特別深的例子,王晉康的小說也算不錯了吧?可《水星播種》這種想像力其實也算非常棒的小說,我愣是沒怎麼看下去。什麼《豹人》、《七重外殼》之類的我也只是覺得不錯而已。

對於一個看完《三體2》的人來說,當時我好像唯一的閱讀指望就是等《三體3》。

我對自己說,這可不行。

於是我決定換領域。反正科幻的類別還有很多,我意識到:刺激只是一時的,對於想像力的折服才是恆久的

也算趕上了,當時耐著性子讀了很多別的科幻。比如《隱匿的數字》,這篇讓我印象極深,我嘞個去,數學都能寫出科幻?!再比如何夕的《十億年後的來客》,從生物學下的筆。還有就是蒸汽朋克之類的題材,也算能夠得到一個滿足。這是我推薦的第一個療程:讀其他學科領域的精彩科幻吧,別跟物理學過不去了。

再之後呢,我的閱讀範圍就一再擴大。我決定碰一碰軟科幻,所以我就買了全套的《銀河系漫遊指南》。我發現,所謂的場面宏大純粹是感官的刺激而已,對於道格拉斯·亞當斯的想像力,我是要把膝蓋跪碎的——這種刺激也挺爽的。酒館數學、強布朗運動發生器、人類是一種對綠色紙片產生愉悅的卑劣物種、老鼠和海豚才是大贏家、有一個到哪裡都下雨的人、42是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這是我推薦的第二個療程:讀讀輕鬆愉快的軟科幻吧。比如飛氘的那篇《世界末日…來了…還是沒來啊》,萌翻我了。

讀著讀著,我就拐到我之前略微不屑的奇幻領域來了。我原來覺得吧,科幻比奇幻NB多了,就像飛船比飛毯NB多了一樣。飛船多帶感啊,「前進4」的速度,哪裡是在雲間穿行可以比的?但是吧,前面我也說了。慢慢地我開始覺得「想像力」才是科幻小說的魅力之源,而這一點上奇幻小說也許不輸科幻。建立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說不好奇幻要比科幻更難呢。題主也說了,你讀過《魔戒》嘛,怎麼樣?托爾金厲害吧?不是只有宇宙間存在大尺度,你看《冰與火之歌》在篇局上難道夠不上「大氣磅礴」四個字么?在彆扭地心態下承認這點,讀著讀著就爽了。我就很喜歡《哈利波特》,再扯遠一點,國外的看膩了,還可以看金庸嘛。這是我推薦的第三個療程:讀讀其他想像力不輸科幻巨著的幻想小說

接下去讀啥呢!我後來歇了很長時間沒碰科幻,就是給自己一個空間緩一緩。有一陣子,我開始狂讀日本作家的小說,發現芥川和村上也挺對我胃口的。舉個例子,讀《海邊的卡夫卡》的時候,我發現,其實這本小說也挺好看的啊。天上會掉下魚,大叔會說貓語,還有神奇的卡夫卡君。當想像力值比科幻小說低的時候,也許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其他的內容吸引了,比如人物、比如劇情。這些我原先根本看不上的東西,現在突然也變得有魅力起來。所以,這是我推薦的第四個療程:讀一些想像力也不差的流行小說吧。

治療的勝利就在眼前了。最後的收尾療程:去讀任何的書吧。相信在經過了前面的「療程」後,你已經可以順著一個非常緩慢的斜坡走了下來,回到一個正常的欣賞區間了。而一個愛讀書的人,不僅選擇面更廣,而且永遠不愁沒書看。總有下一本、下下本等著你。

當然,你要是問我能根治嗎?我不得不說:不能。我歇了那麼久沒讀科幻,知道《死神永生》出版的時候還是激動得要死。讀完之後,又是好長時間什麼都讀不下去。

但是,我是科幻迷我驕傲。能夠學會欣賞別的書就夠了,為什麼要徹底「根治」對科幻的最深的愛呢?

同時,讀的書越多,也越能體會好書的魅力。好書不必非是科幻不可。

人是葦草,人是會思想的葦草。我們是渺小的人類,我們是偉大的人類。刻意的忽略一下「費米悖論」以及外星人的存在,其實我們在地球上也活得還可以啦。人類其實很有意思的,星星太遠,身邊的人就已經足夠複雜而可愛。

人性是啥?要是沒有千年來關於人性的種種討論,你怎麼會對一句在人類存亡關頭的話:「沒有人性,失去很多。沒有獸性,失去一切。」感到震撼?

戰爭是啥?要是沒有看過那麼多戰爭題材的作品,對生命產生了敬畏,你怎麼會對《安德的遊戲》中人蟲大戰的結局和三千年後的故事感到震撼?

科幻是離文學最遠的文學,而科幻迷是離普通人最遠的普通人。這一切,都無礙於我們所愛的科幻小說被定義為小說的一種;無礙於夜裡抬頭看星空的我們,在白晝里扮作正常人中的一個。


成年人從藝術作品裡獲得慰藉,所以看不下去人文小說證明你的生活還沒有受到大的打擊,你的心裡也沒有什麼特別糾結的東西需要解惑,能高高興興的一直看科幻下去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不要被什麼所謂深刻這種概念給忽悠了,文藝作品不是比你的興趣還重要的東西


因為你讀的不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而是巨大的世界觀構建。關於內容的喜好屬於個人選擇,並無優劣之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偉大文學作品之為偉大,在於其形式。但是,就文學作為文學的屬性來欣賞,並不是一個閱讀有文學屬性的文本的必然要求。任何閱讀,實際上都是有效且正當的,題主不必為此自擾。

順帶說一句冒知乎之大不韙的話:就路遙這種寫作技藝,他的作品根本連優秀文學作品的邊都摸不上。因為文本內容帶來的心理或感情反應是一回事,作品之為作品的質量是另一回事。雖然任何人都有因為任何原因欣賞一個文本的正當權利,但是以非形式的理由來判斷一個文學作品的文學優劣,至少是一種在文學理論上無知的表現,雖然沒有任何理由要求人們在受了文學批評的訓練之後才能閱讀一部可以當做文學來閱讀的作品。


我也是很小就開始看科幻小說,不過我沒有以上諸位這麼沉迷,因為看科幻的同時我還看童話、武俠、地攤雜誌和各類名著。這些名著有的我在後來還看過,有的沒有複習過了。到初中之後又加了言情。

我想大概是感興趣的方向不同。我對於科幻的興趣其實還不在設定,還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性。

對於人性的興趣大概是看小說的樂趣之一。

我這個回答大約對樓主沒什麼幫助。不過我想,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也不必強行改變。對科幻以外的文學作品沒興趣,那又怎麼樣呢?就像網遊這麼熱鬧,我不玩遊戲,那又怎麼樣,這個世界這麼大,要什麼娛樂方式沒有啊,找到自己喜歡的就好。

人的興趣愛好,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我很喜歡過一些東西,慢慢就淡了,又喜歡上了一些新的東西,就好像新陳代謝一樣自然。不勉強自己就好。


樓主說的普通文學,是指沒有科幻元素的小說詩歌戲劇么?

我也愛看科幻小說,不知不覺十五年了,現在每個月還在看科幻世界。許多國外經典科幻尤其震撼,給我許多快樂:技術流硬科幻讓我看到奇妙新穎的東西,溫情軟科幻讓我感動,殘酷人性之類的又會給我心臟痛擊。幽默搞笑的銀河系便車系列則百看不厭。還有少數科幻小說意境深遠,構思精巧,語言了得,加上譯者功底深厚,字字珠璣,看完猶如夏天長跑後喝杯冰可樂,爽透鳥!

對於其他沒有科幻元素的文學,我就沒有偏愛了,不過我也還是經常能遇到同樣好的,畢竟看過的其他題材遠多過科幻題材。科幻小說有的好東西,非科幻小說中都能找到。

說到底,如果作者想像力豐盛,文筆優美,構建複雜引人深思的書中王國,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對人生的領悟,啟發讀者思考自己所處的世界,那麼,不管何種題材,何種文體,何種語言,不管寫的是平淡瑣事,還是廣袤宇宙,都同樣能直擊心靈。

當然,科幻小說有天然優勢,能特別好的展示波瀾壯闊的場景,描繪詭譎多變的人生,故事新穎奇妙讓人慾罷不能。可能樓主特別喜歡這一部分。我感覺紀實小說、歷史演義、戰爭和魔幻題材的比較接近,樓主找找這方面的書看看,或許能找到類似的感覺。可能您之前只是沒有遇到,或者遇到過但尚不理解而已:)

不要著急,樓主,請繼續找各種不同題材的書看。時間過去了,各種書看多了,就會不斷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好書呢


啊不知道我是第幾個進來會心一笑的人=)

小時候自學仰望星空,忙於操心宇宙尺度的事(算是……小二病?):宇宙這麼大,時間這麼長,地球、人類算個毛毛!再怎麼折騰,幾十億年後太陽就把地球吞了呀,再說人還有那麼多種辦法自己把自己團滅了。從宇宙尺度來看,整個文明灰飛煙滅,分分鐘的事。那我這一生能幹什麼呢?我想做點哪怕在幾世幾劫、文明覆滅後回首,也不會覺得無意義的事

於是牙都沒換全的黃毛丫頭瞬間獨立於人類文明的盡頭,開始思考怎樣的事業可以達到此等高度了啊!依當時的三觀,我想出了兩件事(看官們莫笑,我知道看起來特像中考作文):一是科學探索——我森森地為阿基米德給支點撬地球的豪情感動,我相信哪怕目前的科學結論全是謬誤,上帝也無法在這種探索精神和方法面前發笑。

其二是文學藝術。幾千年前的人,可以寫下讓今人讀來也感到情感共鳴的字句,那麼直到時間盡頭也不會是問題。就算人類滅亡,其他的文明或者某個從時空水面飛過的造物者,也會從這些作品中窺見人性,它們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存在的證明。(後來讀古詩文,讀到「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之類總覺得後脊背發涼,好像不知作古多少年的作者正在我背後捋著鬍子冷笑。。)

這些幼稚的想法從來沒敢對別人講,但受它支配一路堅定地要學理科,打算做自然科學研究——因為我發現自己在第二條路上好像沒什麼天賦。而商業、政治之類人跟人斗的東西,當人類文明都沒了的時候還有什麼意義?我們有生之年已經不得不囿於星辰大海中巴掌大的一個行星了,乃們還想把自己的世界僅僅局限在這麼一個無聊的物種的幾十年上?!

所以題主說覺得人文狹隘我特別理解,不過大概由於上面那第二點考慮,雖然我同樣被《三體》狠狠地震過三觀,諸位所舉的科幻巨著基本也都看過,倒從來沒有過「刺激超過了閾值」而看不下去其他書的感覺,反而喜歡科幻、文藝小說和非虛構類交換著看。求知慾和探索宇宙的雄心是人性的一部分,日常的喜怒哀樂亦是,這都是我們在茫茫時空中拿來定義自己渺小存在的標誌,你說它們有多寶貴

我本想贊同 @吳博石 的答案,可是自己看書不算多,不敢評價他給出的療程們。我也不覺得這是個軟/硬科幻的問題,嚴格來說《三體》不能算硬科幻,《基地》系列更不是了。不過我也要推薦《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看完再也無法忍受某些構建一個場景只為借角色之口秀高端知識的硬科幻。還有喬斯坦·賈德的小說們(除了《蘇菲的世界》,哲學介紹太明顯)都有種從宇宙尺度俯瞰日常生活的趣味,《瑪雅》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而且題主也提到看了不少短篇科幻,不知有沒有注意到國外很多優秀的短篇並沒扯高大上的理論或者技術,而更像在日常中開了一扇詭秘的窗。

然而對我自己來說,真正消除對商科、社科的偏見,開始擁抱更廣闊的世界,是大學期間突然徹悟了一下(完了好像又大二病了……或者是中二病的康復?)。想不起為什麼,大概因為一直斷斷續續做義工吧,突然感覺到人和人的差異不啻於兩種不同的樹,或者兩顆不同的星球。我可以醉心於研究兩顆星星的不同,從小堅(Y)信(Y)假若時機成熟自己必然有勇氣有毅力在群星間穿越,為什麼不也試試探索不同的人呢?

從那時起,我開始有個秘密的目標,想理解更多的人——想知道他們都在做什麼,他們如何從做的事中看見價值。自己感受不到的,可能需要聽別人講(當然包括讀書這種不貴又能卧床進行的辦法!),甚至親身接近。

人群中同樣是一片星辰大海。

這樣的探險,你敢來嗎?

(一不小心好像水了好多,沒什麼乾貨,光自己講得開心也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先匿了……)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滾進來回答一下。

首先亮明身份 文科生一名。專業算是創意寫作,不知道可以自行搜索。

簡明的說一下就是,科幻文學 奇幻文學 等等別的帶給我們爽感的文學作品為什麼始終不如(文學界 評論界認為的不如)那些冗長的無聊的貌似充滿情懷的嚴肅文學呢?就是因為它們關注的是情節,而嚴肅文學關注的是人。

我不知道題主所指的普通文學是什麼,是說世界經典名著還是那些暢銷小說如小時代?也不太太了解題主所說的人文是什麼?

一 從主題立意而言,在我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告訴我文學就是人學。 也即是那些普通文學所關注的是人。而題主你說的,那些奇幻科幻文學,那些動不動跨越了無數星際跨越了多少光年,那些無比宏大無比遼闊的世界所關注的是什麼呢?如果要說人類命運什麼的話……額……貌似不太靠譜吧?如果是個人的話……你放下書本,拋棄情節,然後開始仔細回憶書中的人物,看看那個人物真的讓你印象深刻嗎?

二 從小說技法上而言。科幻小說依靠時空的遼闊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主人公放置在一個極端環境中,然後藉由這個環境來講述故事。你看看普通文學呢?你所說的普通文學中最極端的環境無非就是戰爭了,其餘的很多文學都是立足於日常的。的確,我承認,這樣的小說看起來比起科幻小說的爽感要差的多,而且很瑣碎。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偉大的作家一點一點的挖掘人物的心靈,一點一點的把人物從那個環境那個時代中剝離出來展現在你的眼前。讓你可以認識到「哦,原來人是這樣的。」一個是極端下體現人物,一個是平凡中體現人物,技法上不可同日而語。

三 我想說些廢話。 我也很喜歡科幻文學,我也很喜歡網路小說,我看的也很多很多。我完全不否認這些小說帶給我巨大的感官刺激,甚至比電影還要強!文字比影像更具感染力!有時看完以後激動的簡直夜不能寐!可你如果把一本科幻小說看完了,放上一段時間回過頭再去看。慢慢的你會發現,這篇小說喪失了當初帶給你的刺激。可能你不覺得,覺得依然很有趣。那麼你可以把現在的科幻小說和以前的比照一下,比方用三體與光明王對比。你會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發展。你過去的認知不斷被打破,曾經把你刺激的無比爽快的文字慢慢的消失了魅力。會有越來越刺激的文字出現,代替過去的文字。可能有一天你累了,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不願意再被洶湧的腎上腺激素刺激時,你就可以試著平靜的去閱讀嚴肅文學,看看人究竟有多麼複雜。如果嫌小說太長,那就看看詩,抄抄詞。可能在某一刻某句話就會擊中你的心靈,然後你就能體會到這些平淡文字下的洶湧澎湃,體會到在「無風水面琉璃滑」之下是作者怎樣的千錘百鍊。

故事驚奇結構巧妙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只有關注於人和情感的文學才是流傳下來的文學。因為人的情感無論跨越多少時空都是有共通之處的。千年之前的「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至今讀來依舊神采飛揚,「冬雷震震夏雨雪」之後的深情今天依然被傳頌,這就是「普通文學」的魅力,因為普通所以偉大。

抱歉……本來想很專業的來談,最後開始了抒情……因為這個問題有不少非文學非寫作的同學問過,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拋開高大上的或者人文的追求而言,開卷有益,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以後的你會理解嚴肅文學的美!

推薦 估計太長的小說看的也累,那些歐亨利的估計也看多了……可是試著看看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三聯出的那版,一個個短篇小說適合閱讀。吐血推薦裡面的《拜占庭的陷落》和《滑鐵盧的一分鐘》還有《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找庇護》,仔細看看,可以體會到讓你汗毛直豎的爽感!


前面一群人不知道再說什麼 附和答主的意思 只會給他造成一種大家原來都只愛看科幻文學的感覺

這麼說吧

好聽點 就是你的感性大於理性 你現在對未知的好奇心還很鮮活 所以你不喜歡那種人性剖析的人文文學 更喜歡這類天馬行空 富有想像力的書籍

要說直白點 你只是閱歷太少 生活太安逸 沒有經歷過足以改變你內心底蘊的事

你只是在追求未知的東西而不願意去理解其深意

你的人生閱歷讓你無法理解人文文學的魅力 當你能感覺到很多作家在天馬行空的故事之中 包含著不僅僅只能單純地分成兩面的善與惡 包含著亦正亦邪讓你無法面對的人際交織 包含著你內心厭惡的自我時 你就會了解到這些所謂的科幻 這些脫離現實的想像 是無法戰勝那種幾千年沉澱的人文精神 所有脫離現實的小說都終將依附於現實之上 過於理想化的世界 只是鏡花水月

當然世界不是只需要理性的 如果沒有保持著這些感性 人們是無法發展的 即使最終締造歷史的仍然是理性 沒有夢一切都不會開始


別人都長篇大論,我就簡短點兒好了。

25歲時,我曾經狂妄的認為,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好書值得我看了——包括武俠、科幻、軍事、懸疑等等。所有的小說在我看來,都能找出一大堆缺點。

30歲時,我不再這麼認為了。每一部小說多少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時間會改變一切,也或許是你自己動筆寫作的機會來來。


假如把生活比作一場牢獄之災,普通文學作品寫的是《牢獄生活指南》《我的獄中生涯》《與獄警的二三事》《監獄風雲》這一類東西

科幻作品寫的是《基督山伯爵》《空中監獄》《傲骨賢妻》……

監獄生活是枯燥的,對它的描述,無論文學性多強,文字多麼好,也改變不了內涵就那麼多的事實,再寫也不可能更多了。因為監獄的內容就那麼一點點大。但當內涵的邊界一延伸",伸到監獄外的時候,世界觀就變了。

小時候看過海量的文藝作品,而我現在也完全不愛看普通文學作品,只看講越獄的作品。


年齡小,經歷少,你怎麼可能會對平凡的世界有興趣。讀書讀得是個樂趣,沒必要逼著自己讀。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看到某位知友的簽名是這個,我就引用了。

之前也很喜歡看科幻,現在什麼都看。

也感受過樓主所言的困惑,也曾看星空看的感動的不行,也曾沉迷於各種關於宇宙關於理論物理的讀物里,也曾夢想做一個天體物理學家。

都是曾經。

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是好是壞,仰望星空讓我覺得孤獨讓我覺得一切都很渺小。可那些日常瑣事卻從來不因為我的感嘆而遠離我。我想一心一意去學習,可我沒那麼大的毅力也耐不住孤獨,更沒那個智商。

曾很痛苦的喜歡過一個人,六年。

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看到了自己的痛苦,可是就是無法遏制。

追求不到的東西啊,我不是不愛,只是我知道我不是那路人。

可有些東西,我覺得它渺小覺得它平凡,可是總能讓我感動總能讓我開心。

星空啊,我是仰望的。可生活,可人類的歷史,卻是我參與的。


不用變。去Tmd經典文學吧,那就是給人吹牛逼時候用的。至於你說的歷史書,你又不想成為二月河或者高陽,瞎看啥意思啊??

喜歡開腦洞,又沒有錯。人活著還是死了都一樣,何苦管外在評價?隨心就好。

別人罵文學,罵歷史的書有可能是因為淺薄。我罵就是正確的,因為這兩個玩意的碩士博士學位我都早就拿到了。


看科幻超過二十年,在科幻圈裡混了十五年且從事過科幻相關工作的同學來告訴你,這是因為你愛上了科幻的創意本身而不是文學(本處不討論科幻奇幻魔幻的區別與共同點)。

打動你的是那些顛覆世界觀的場景,你迷上了科幻的點子,一般來說剛接觸科幻小說時最容易陷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看到一篇醍醐灌頂的作品後抓狂地找相關係列或同一科幻作者的作品來看。

很遺憾中國科幻的現狀不容樂觀,三體的輝煌掩蓋了這一事實。即使歐美國家的科幻創作,近十年也大不如前。

令人欣慰的是,還有過去的作品可以看。好的科幻作品創作不易,也不好發掘,比如錢莉芳的《天意》知道者就甚少。

好像說跑題了,如果題主苦惱於陷入對科幻小說的追求而不能自拔,就想辦法把歷年優秀作品都找來看看。

如果還不行的話,就像我當年一樣,找個科幻作家結婚,包治好。

鑒於最後一句,必須可恥的匿了→_→


樓主你好,不知道你是文科理科?文科生來分享一下閱讀經驗看是否可供參考。

大約高二接觸科幻,之前的閱讀軌跡與樓主大概類似,人文啊小說什麼的。看科幻後我選擇了,發散閱讀!

科幻最吸引我的特質是通過一些跡象探索未知,於是我閱讀了通過邏輯導向真相的推理小說:三口棺材、解體諸因、占星術殺人事件。

文科生表示熵啊維度啊傻傻搞不清楚,奔向數學物理各種科普書:上帝擲骰子嗎,萬物簡史,時間簡史,跨越三維空間,從一到無限大。

三體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繹近代史,是否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於是尋找邏輯自洽的歷史書籍:寬容、萬曆十五年、槍炮細菌與鋼鐵。

羅輯從葉文潔得到兩條假說創立宇宙社會學,社科類為何如此碉堡?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國經濟專題、貨幣的存貨理論、引力模型,收入是一連串事件,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社會科學優美如詩啊。

或許,科幻不是其他文學類型的攔路石,而是認識世界的鑰匙。


看到「大」的東西,你就覺得自己很渺小。你被「大」的東西所吸引,但從未想過如何走上這條從小到大的道路。當你開始思考由渺小的你通往你仰望的「大」的道路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他的書的好處了。讀書改變三觀,三觀指導生活。如果你完書只是沉醉於自身渺小的可嘆,那也挺沒意思的。——另,推薦聖埃克蘇佩里的《要塞》,人文經典,在我心目中和阿西莫夫的基地齊頭並進啊


科幻的迷人正在於超凡的人文關懷情結啊。我個人倒是覺得,優秀的科幻作品往往富於終極關懷,富於強烈的人文色彩。


最簡單的方法是你要認清,你看科幻文學,是看的科幻還是文學。

如果是前者,那麼便當作腦洞就好,沒必要為了它有多少文學性而搖旗吶喊。如果這個時候你已經失去了對文學的人文性的熱愛,那麼說明你本不適合文學。

如果是後者,嗯,你還是不適合文學。文字不代表文學,一定要用科幻來表達的文學真是很罕見。其往往也不具備太多的人文情懷與底蘊。


科幻文學也不只有你所說的宏大世界觀,一些注重於表現情感的軟科幻也很不錯。

至於科幻和傳統文學的區別,我想這樣來說明。

《三體》描述的範圍遠遠超出了太陽系,《三國演義》的故事只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兩者之間在「宏大敘事」這一方面並沒有根本的區別,這與空間範圍無關,而與讀者的觀察角度有關。你能看到細節,那麼一座城市就足夠消耗十幾年來品味,你看不到細節,那麼夏夜星空也不過是一張畫布。人文社會並非狹隘,宇宙也並非廣闊,人類連幾千米的海底是是什麼樣都不清楚,卻已經登上了月球。

最後,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相對於傳統文學,科幻小說在「小說」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幻想」。科幻小說的理論基礎是基於現代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的,而這些學科並不一定適用於科幻小說所描述的外星世界。

但是如果就是喜歡看科幻的話,那就看吧,以前我也有段時間偏愛科幻。最懷念的時光。


你所言之科幻,不過是給你創造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也就是說,你是在品讀世界觀而不是在享受文化作品。

五花八門的創意菜吃多了,可能就是覺得陽春麵這種菜太寡淡。那怎麼辦?你可以細細品味,多讀幾遍。也許面里若即若離的一縷清香,比創意菜重火重味的烹煎炸炒更能吸引人不是?前提是,你得吃的多了。

談談個人對於人文和宇宙的理解。

沒有人,宇宙的存在毫無意義。宇宙大嗎?宇宙根本就不大。沒有人作為對照,宇宙本身就沒有大小可言。宇宙本身的屬性只是一堆無意義的數據。向大家討論宇宙有無邊界,如果沒人的追求真理的慾望,那這個討論根本沒有必要。它有邊界就有,沒有就沒有,誰在乎?

題主,你產生這種疑問,是不是把科幻小說的情節當真了呢?科幻小說本來就是宣傳世界觀,這種世界觀過於理想。大劉強行欽點了一個三體星人和人類鬥爭,三體星人生存環境惡劣,所以沒有人文關懷,以生存為第一要義。搞毛啊!為啥三體星人一定要像伊拉克不像美國呢?生存環境惡劣根本不可能發展成程度很高的文明!南極咋沒有出現超越美國的文明呢?環境惡劣得有個度,不是說冰河世紀野人能度過地球爆炸人類也能存活啊!難道不可能是不需要水的生命出現把三體星人自然選擇掉了嗎?還有黑森林理論,你覺得野人頭上插倆樹葉偽裝自己,擁有紅外成像技術的人類會不知道嗎?他為啥不殺了野人?沒必要啊!美國拿到原子彈為何不趁機統一全球?不知道對面文明是善意還是惡意不能交流嗎?馬可波羅登上中國的第一件事是大開殺戒?

科幻小說看看就好,別當真。


推薦閱讀:

《1Q84》中對天吾和青豆的稱呼不會很奇怪嗎?
有那些很短卻又虐心的故事?
如何評價鄭執的文章?
如何理解我與地壇中這一句話?
如何學習古英語?

TAG:小說 | 科幻 | 文學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