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安卓應用分發中心,為什麼有的標註下載數字,有的模糊標註下載數字,有的不標註呢?各自有什麼好處呢?

google Play 是1000萬+來表示

91以535萬來表示

小米應用商店完全沒有標示


在12年初啟動小米應用商店項目的時候,我們花了大概三周時間梳理需求,最後形成了這樣一張圖

(當時還叫應用超市,目前我們的品牌名稱是小米應用商店,另請無視馬賽克的部分)

我們的兩個主要目的是滿足用戶和開發者的需求。

沒有顯示下載數、用戶數是我們有意為之,從新版上線後一開始也有發燒友和同事問:為什麼看不到有多少人下載,大概上線後三個月就再也沒有人問過了,有時候還有人問你們商店為啥QQ和微信排行榜不是第一名啊。下面來說說為什麼。

首先,我們最早想明白的一個哲學問題是:應用商店也是商店。

看上去可能有點搞笑,可是你別笑,這就是事實。應用商店提供的就是貨架,商店把開發者提供的應用上架,在各種貨架上展示出來,被消費者帶走。這就是商店做的事情。為了有貨可買,商店肯定要對開發者好(貌似很多商店還沒想明白這件事)。

就如同@趙剛-零零發所說的,從開發者的角度考慮,我們第一件要避免的事情就是馬太效應。現實中馬太效應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作為分發渠道的應用商店進一步放大它的話,會抑制新的創業團隊、新產品的萌發,長久的看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總下載量這個數據如果在界面上展示出來(尤其是在一級列表頁面),客觀上會影響用戶的選擇。人們會傾向於下載數字比較大的,而忽略用戶數相對少的新產品。

僅僅不顯示下載量其實還不夠,我們還完全區分了人工運營的『精選』與演算法生成的『排行』,人工運營的部分,還預留位置,強制要求近期上架的優秀新產品。演算法的部分也是比較激進,讓近期比較熱門的應用會排名較高。所以你會看到小米應用商店首頁會推薦『英語流利說』、『超級逃課助手』這樣小團隊的新應用,會看到『易信』最火的兩天能爬升到排行榜的Top5以內。如果你是一個開發者,可能還知道小米應用商店首發不要求獨家,可以聯合首發,首發版本也不需要Splash上掛個『xxx首發』或者Logo,因為這些要求對開發者並不好。

然後說會用戶需求。

首先,為什麼需要『xxxx人』下載過?映射到現實生活中,在去超市買咖啡的時候你會需要歷史銷售記錄么?顯然不會,在京東上買東西的時候,其實也看不到銷量,似乎也沒有不適。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淘寶有啊!淘寶能看到銷量啊!是啊,可是你想想為什麼你在淘寶上購物的時候會比較銷量呢?其實核心原因是:同一個商品有多家銷售,消費者需要通過不同商家的銷量判斷這個商家銷售的該商品的品質。

同時,其他消費者對該商品的評價是有巨大價值的,因此小米應用商店會展示評論評分數目,而不是下載量。

至於數量級,從今年年初的艾瑞數據看,小米應用商店的移動端活躍用戶已經僅次於360、91/HiAPK、豌豆莢,在小米手機上,小米應用商店的分發量是壓倒性的優勢。做商務和渠道的同學可能能感受到我們的規模 :)

(去開會了,想到其他再補充)


1,分發內容的要點是排序。排序的關鍵是演算法。

2,按照下載量排序的方法是簡單直觀的,從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一款應用的受歡迎程度。

3,但是,單純的按照下載量排序,無法避免馬太效應。

4,無論是基於商業的角度(比如出售推薦位置)還是避免馬太效應的角度考慮,各家應用商店都不會是單純的根據下載量排序。

5,基於此,如果你標註精確的下載量數字,一些下載量高卻排名靠後的現象,會導致一些用戶不必要的吐槽。

6,顯示一個數量級,既能夠讓用戶通過數字感受到應用的熱度,又避免用戶太執著於「公平」的排序思維,是比較好的做法。

7,小米應用商店不標註數據,可能跟剛開始小米應用商店的數據量不大,標出來不好看有關。然後小米應用商店在小米手機出貨量的迅速增長下爆髮式增長了,具體數字就不在這個問答里說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有很多公開數字。小米應用商店現在的分發量雖然也上來了,但是因為時間太短,估計小米應用商店基於慣性或者還來不及在這個角度改產品,就還沒加上這個數字。

8,個人感覺,遲早還是會加上一個概略的數字的。


推薦閱讀:

谷歌「離開」中國,對我們的損失有多大?
為了完成KPI,你做過哪些違背良心的事情?
有證據。今天去餐館吃飯,連著WIFI卻發現跑了很多流量?
如何看待三國殺主播「砍你焉用菜刀」被三國殺吧封殺?
手機流量不夠以後,有哪些不花錢或少花錢增加流量的辦法?

TAG:百度 | Android應用商店 | 谷歌Google | 米柚MI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