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地「就事論事」?

如何才能針對不同意見本身而展開討論?

這個問題的緣起在於,知乎上的問答很多,但很多本來精彩的提問或者回答都被攪成了罵戰。觀點的針鋒相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才能真正的摒除人身攻擊,提高互動的質量,讓彼此關於問題本身的信息能更順暢的表達出來?

這需要提問者/回答者抱有何種心態,需要什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問自己,對這個事情自己本能的看法是什麼,厭惡,還是贊同,再想想,自己的這種本能的想法的依據是甚麼,能不能找到理由反駁。這樣幾次三番,你會發現,你的很多理由站不住腳,然後就會變得客觀點兒了。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想必沒有簡單的答案,給出自己的一點小思考。

【為何我們很難做到就事論事?】

就事論事式的思考與爭論,需要基於實際,以事實為導向。不考慮個人感受、自身利益。

但生活中個人的切身感受卻是最真切最實在的,我們總會傾向於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傾向於利己性。因此我們總是很難看到事實的全貌,選擇性失明。

你能做到對一切觀點一視同仁嗎?

你能在與自己不一致的觀念前不感到一絲恐懼嗎?

很遺憾"人都是喜同而惡異"的,很遺憾人天生就缺乏理性的勇氣:總是怕犯錯、怕輸,怯懦的可以。(事實上錯的是我們的的觀念,不是我們自己)出於此,人如此好勝、愛出風頭,就由於那點要證明自己"有種"的迫切心理。

可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需自證聰明。

將邏輯訴諸武力,訴諸人身攻擊,是典型的,對人不對事。這類邏輯無非就是要說:我是正確的,你是錯的,我夠格,你不夠格,我有種,你沒種。完全忘記了討論交流的真正目的:討論既熟,真理自明。討論是來增進交流、打破思維定勢的,而不是分勝負的鬥爭手段。

【如何公正思考,就事論事?】

1.背心姐還說呢,雙層標準時刻發生作用,甚至都到了「我們不一定需要別人理解」的地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28304

2.如何做到就事論事的公正思考呢?就需要客服人性的弱點,把個人利益與感受對思考的干擾消除掉,有一個有趣的詞「無知之幕」,劉瑜在《誰有特權上大學》中有過通俗解釋。

羅爾斯1971年的時候寫了一本厚厚的書,叫《正義論》。因為這本書厚得讓人望而卻步,所以我斗膽把它庸俗成一句話:只有當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誰時,才能想清楚什麼是正義

當然了,他有一個術語,叫「無知之幕」,也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的社會處境暫時失明的情形。一個站在「無知之幕」後面的人,既可能是比爾蓋茨,也可能是一個非洲饑民。如果你覺得正義就是殺光富人瓜分他的財產,萬一「無知之幕」一拉開,發現自己就是比爾蓋茨,恐怕你會後悔得一頭撞死。如果你覺得正義就是WINDOWS 2000賣5000美元一套,萬一「無知之幕」一拉開,發現自己其實是非洲饑民,估計也要捶胸頓足。

好了,你站在無知之幕後面,你不知道自己會是北京人,還是河南人,還是西 臧人,你得想想什麼的高考分數線制度最合理。

3.具體到辯論中。《怎樣進行一場辯論》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0046253/note/233019407/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電影:《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說的是美國的大學生辯論賽,其中的場面就與這種比賽迥然不同。

   最顯著的區別就是辯論場的布局。台上,正反雙方分別坐在辯論台的兩側,但不是面對面,而是面向台下,彼此只是剛好能互相看到而已;台上正中擺放著一張講台,每位辯手發言時都要走到這個講台前;評委們坐在台下正中,身後是所有的觀眾,所以辯手在發表觀點時,面對的是台下的評委,面對的是所有的觀眾,恰恰不是對方辯友!

  為什麼要這樣布置?

  片中有一段精彩的「魔鬼訓練」場面。教練坐在河中心的船上,隊員們則在岸邊一字排開,一遍又一遍地高聲回答教練訓斥般的提問:

  問:誰是裁判?

  答:上帝才是裁判!

  問:為什麼上帝才是裁判?

  答:因為真正決定誰輸誰贏的,不是我的對手,而是上帝!

  問:那麼誰又是你的對手?

  答:我的對手不存在!

  問:為什麼說他不存在?

  答:因為他僅僅是與我所說的、我所相信的東西不同的一種聲音。

  

這正是辯論的靈魂所在!

  辯論不是為了戰勝你的對手!你真正要去面對的,不是你的對手。

  你的對手不代表真理,你也不代表真理,沒有人有資格以真理自居!真理永遠在人類探尋的遠方,那是一種更超然的力量,像上帝一樣超越世俗人類的力量。

另外我真心想說,「一切不容忍的根源,都是那點深信自己是不會錯的道理。「錯就錯了,輸就輸了我們要放棄那些沒有證據支持的觀念與信息,轉而跟隨證據及充分的事實,要始終記得,錯的僅僅是自己過去的觀念,而不是現在的自己。


關於就事論事。

關注點不同, 思維方式各異, 講話往往不在一個層面。 真正的就事論事可能只是幻覺。

人蔘公雞也許是關注點迥異的最明顯體現了,指責這種行為的人本身可能非常理性,但受自身思維和感情外設的影響,也並不能做到真正客觀。於是,圍繞話題靶心的方圓X里內就都是我們可以探討的東西。也許我們在對問題進行認知的時候其實只是在下意識地根據自身需要進行歸納

關於提高互動質量。

作為一個總被評價思維方式古怪的人,我深深感到尊重他人想法的重要性。我討厭跟那些征服欲強的人討論問題,因為他們內心根本不思考你在說什麼,而只是琢磨著怎樣說服你或從氣場上戰勝你。

討論本是思維碰撞的過程,而不是大思維吃小思維的遊戲。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從討論中獲得啟發,完善和產生一些想法,發現他人的可取之處。沒必要糾纏那些無關緊要的異議吧。心無雜念,四大皆空,哦也。

關於問題的提出。

有些問題容易引起爭議,比如知乎里那個問哪個手機系統用戶體驗好的問題,就成安卓粉跟果粉干架的地方了。這種情況可能還是跟問題不夠精確有關,因為每個人對「好」的判斷標準不同。如果要求從流暢度、應用商店、耗電情況等方面分別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一些。當然,絕對精確也是沒有的,於是我們又回到了上文第一條的歸納問題。


評論和評價的時候,對事不對人就好。

人無對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說別人不對時,不能責備別人人品、智商等個人條件。不能說「笨蛋」之類的話,這直接表露出說這句話的人的無知。

事有對錯,每件事都有各自的無限性

對他做的這件事的哪些紕漏點,指出並建議其以後注意和改正。


1 提問者盡量把問題描述的清楚一點 有些問題真的不知道提問者想要描述哪方面的信息

2 不要問一些根本不可能有答案的怪問題 這種問題很少有人會很認真的回答

3 客觀的描述自己的觀點,答案里不要待任何有攻擊性的文字 你的強勢不適合用在知乎

4 理性,理性一點,在理性一點, 衝動只會讓你失去理性

5 保持一份尊重,對別人答案的尊重 哪怕別人的答案是錯誤的,我相信知乎上每個人在回答的時候都是很認真的,請給對方的認真一個肯定。

6 參與罵戰的人都是不成熟的,或者說他們在參與罵戰的時候喪失了自己的成熟

平靜一點 和氣一點 包容一點 每個人為知乎的大環境貢獻一點點


不跟女性聊天。非歧視,日常感悟。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人是最理智的,評價也是最客觀的。


看過羅大鎚子和王自如了嗎?

如果就事論事,王自如只講數據,羅大鎚子也只講數據,那叫就事論事

羅"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接黑王自如 是收了錢的走狗,然後王自如在辯解,這就不叫就事論事了,就是貼標籤的罵戰了。

如果你說話,只說有根據的數據說出推論,這就是就事論事。人家根據你的推論貼標籤,然後你在辯駁,這就完全不是在就事論事了。

有觀點分歧可以,拿數據說話,從開始用陰謀論那一刻就立刻離開了就事論事


煮個自己的栗子。

我很討厭@Yolfilm 的某些回答,跟他在不同的戰場吵過幾架,並且因此對他的德行、節操和邏輯水平不能與其年齡、經歷與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缺陷深表遺憾。

但這不妨礙我因為他的年齡、經歷與身份地位而繼續關注他,並且對他的多數回答投贊同票。總的來說,如果不帶罵人的話,和他在知乎上的共處還是很愉快的。

哎呀,匿名失敗了麼 = =


扯點題外的

沒有立場就沒有觀點

沒有觀點怎麼交流

還真不好說

什麼是就事論事


事情都有你的一面,我的一面和事情本身的一面,站在兩外的兩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生活中有哪些不願戳破的謊言?
旅遊都需要帶什麼?
屁的氣味分為幾種?是進食決定屁的氣味嗎?有沒有聞起來香一點的屁?
通常人們說有八成把握的事情, 成事的概率真的是80%左右嗎?
那些頭上綁滿小辮子的黑人是怎麼洗頭的?

TAG:教育 | 思維 | 溝通 | 社會心理 | 生活常識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