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吳起,商鞅,張居正等人的下場?

造善因而獲厄命


謝邀。

吳起,商鞅,張居正這三個人,都是人中龍鳳,幾百年難得一見的人才,這一點就毋庸置疑了。此三子都是大改革家,其中吳起和商鞅都是戰國人,這倆人出身都不高,雖說是貴族的後代,但都沒落成底層勞動人民了。而在戰國時期,各國交戰不休,為了儘可能發展壯大,各國都是不拘一格招納人才。因此他們才得以靠著胸中才學,說服國主,聽從自己的改革意見,走上強國之路,自己也揚名天下。

那是一個布衣立談成卿相的時代。

吳起就不說了,說說商鞅吧。

商鞅這個人,歷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司馬遷認為他心術不正,最後下場不好是活該。而毛澤東認為商鞅是個偉大的人物,對底層人民有卓越貢獻。當然,以毛的心志和眼光,能大讚秦始皇大罵孔子,說明他對於鐵血人物,都有一種偏愛。這裡就不多做討論了。以我的愚見,商鞅的確是一個大人物,但不是偉大。他的貢獻,也不在於給了底層人民什麼實惠,而是推動了秦帝國的建立,為華夏政權的大一統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來的秦國。

商鞅原是衛國人,氏公孫,因此又叫衛鞅、公孫鞅。他年輕時候愛好刑名之術,也就是法家那一套,學完了,去了秦國,托關係見到了秦孝公。第一次見秦孝公,他講的是堯舜之帝道,秦孝公聽得直打瞌睡。第二次,他講的是湯武之王道,秦孝公還是沒興趣。第三次,他講了春秋五霸的霸道,秦孝公興趣來了,跟他談論了一天一夜。然後就任用了他,命他採用霸道,變法強國。

帝道者,德行也。王道者,仁義也。霸道者,武力也。

三種方法,秦孝公選了最後一種。因為他覺得,凡是明君,誰不想活著的時候名揚天下呢,如果按照帝道和王道,就得等幾百年之後,國家才會強大,老子實在是等不及了。還是最後一種粗暴直接爽快。

看官們,看到這裡,要明白一個道理。陰陽平衡是到處存在的。秦孝公選擇暴力,這就是秦國的基調,也是它命運的底色。以暴力立國,就會以暴力亡國。如果以帝道和王道立國,國家就會長久得多。當然,大部分野心家是不信這個邪的。

那麼,就開始干吧。

商鞅很快就動手了。欲要吞併天下,必須強軍。而想要強軍,就得先改革軍隊制度。商鞅就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一條耕戰法,就是以耕養戰,國中男子人人都是士兵,能種地,能打仗。敢打架鬥毆的,都重刑伺候。想顯擺力氣,就到戰場上去。這就是所謂的民怯於私鬥,勇於公戰。而且對於打仗的激勵機制搞得很好,不僅廢除了軍官子弟的世襲制,還明確規定,凡是在戰場上斬獲敵人首級的,不僅封爵位,自己家人也可以免賦稅,這對於每一戶秦民,都是莫大的鼓勵。所以人人爭先恐後上戰場,極少不願意去的,也會被家人孤立冷對。所以六國之師叩關而攻秦,秦軍一出他們就大敗虧輸,原因就是秦軍打仗就相當於搶錢,而不是送命。這是實實在在的戰爭機器。

靠著商鞅的法度,秦國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師,攻城略地,擴大地盤,國力也逐步攀升,很快就傲視東方諸國了。但是商鞅本人,不懂進退,秦孝公在位時,對他很信任,他立下莫大功勞的同時,得罪了秦國貴族。為了法令得到很好的實施,他甚至割掉了太子老師公子虔的鼻子。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公子虔誣告謀反,不得已與前來抓捕的官軍力戰,最後戰死,屍首被拉回去五馬分屍。

商鞅雖死,制度不變。秦國沿襲的還是他那一套,因此最終還是靠他的政策統一了天下。

至於張居正,明室主少母寡,國之權柄,全在他一人之手,雖為臣子,行使的卻是天子權力。硬靠著自己的本事,將明朝這輛馬車從泥沼里拉上來,走回正軌,續命幾十年。因此稱他為有明一代三百年第一政治家,毫不為過。而題主之所以把吳起、商鞅、張居正放在一起,問他們的下場,不就是因為這三人都是改革家,而吳起被分屍,商鞅被車裂,張居正死後幾年被刨墳,兒子自殺,家人餓死,下場都很慘嗎?

改革,是逆流而上,是在造時代的反,是一定會觸及當朝權貴的利益,是很不討好的事情。歷來改革者,下場好的都不多。但是,需要改的時候,還是得改。知乎上不是有那句很著名的話嘛: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致敬改革家。


謝邀!

造善因而獲厄命,作為前提的「造善因」是錯的,獲厄命倒是理所應當的。

其中的吳起、商鞅比較突出,以帝王為服務對象,壓榨、殺伐普通人肆無忌憚,其業力怎可稱之為善?

更重要的是,我天朝往往把國家利益擺第一位,而忽視普通人的疾苦,此觀念不知何時才回歸常識……

滿大街的「沒有國哪有家?」,就是不可思議的邏輯悖論。在此語境下,大多數事務的看法,都會發生扭曲……


從因果的角度來看就是做了什麼因得了什麼果。

拿商鞅來說,雖說制定了法制的種種律條,讓一個國家強盛了,然而也讓更多的人把殺虐,權利,刑罰用的肆無忌憚,算不上善。如果說是善,也是惡比善多。他的果報如果在他出生的當世沒有出現,也會死亡後不斷輪迴在這種果報裡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建行行長關於」銀行是弱勢群體的言論」?
如何拯救今天的哈工大?
西洋文化進入中國時,國人發生過哪些趣事?
椒江為什麼成為台州的行政中心?
小崗村的過去是怎樣的,他們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改革,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

TAG:改革 | 因果報應 | 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