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平安公司的人總喜歡說平安公司是全球九家大到不會倒的公司?
一直吹公司的規模讓自己很自豪嗎?要知道,其實平安的保險代理人其實並不是平安的正式員工啊,就跟海爾電器和其代理商是一個意思,為什麼平安的保險代理人卻覺得自己很自豪?諾基亞在十年前不也沒人敢說諾基亞會倒閉?認真做產品,認真回饋客戶不好嗎?假把式最沒意思了。我先申明,我不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我只是作為一個被在平安的某朋友經常強行洗腦的「受害者」,雖然洗腦從來沒有成功過。
可惜翻錯了。 Too big to fail 只是一個說法而已,意思是「可千萬別倒啊!」
潛台詞是,如果你倒了,被你連累 (禍害) 的人可就太多了!!!
這個世界上沒什麼不能倒的。世貿都倒了。
居然能扭曲成為自己不會倒,做人做到這個份上也夠無恥的了(或者說蠢)。
是因為平安名列9家SIFI企業,SIFI是08年金融危機之後,依照Dodd-frank Act,增設FSOC,也賦予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委員會權力監督特定金融機構,尤其是是有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之後出台了相關係統性風險金融機構的甄別條件,平安名列其中。
名列SIFI,不是一個好事情,MetLife為了不讓自己進SIFI名單和FSOC大打官司,AIG內部也有過要不要打官司的評估,最後因為訴訟費用過大而放棄。因為名列SIFI意味著面臨非常嚴苛的監管,對於資本金要求的提升,甚至相關機構可以插手公司策略的制定導致需要放棄既定方向和業務機會。
其他公司對SIFI躲還來不及,也只有平安會到處說自己是SIFI,也算是一種PR?
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不是平安發明出來的。
大概意思是一個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由於其規模和重要性,它的倒閉會引發嚴重的金融系統性問題,以致於在這種企業面臨倒閉風險時政府應該出手提供支持。
[來源:維基百科Too big to fail詞條,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oo_big_to_fail]目前比較權威的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G-SII: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surers)」的機構是FSB(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通俗上說就是一個「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的名單。
平安自2013年在其公布的G-SII list上上榜,持續到2016年,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
[來源:FSB官方網站,以2016年榜單為例,http://www.fsb.org/2016/11/2016-list-of-global-systemically-important-insurers-g-siis/]
所以別人只是說了一個結果,不是在賣夢想、洗腦、吹規模,當然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另外一個員工對自己的企業感到自豪有啥不好的嗎?這是所謂的販賣夢想的意思嗎?
或許是自己的渺小和專業的缺失,只能避短補長式論述轉移注意力,捆綁與國內最歷害的公司合作的安全感。
像是以前諾基亞柯達誰會認為它會倒。如果大到不能倒,反正不會倒也不被允許倒,會不會出現為所欲為的道德風險,比如國企。
然而有一些小而美的產品,這也是構成行業興盛自由競爭的良性局面。再說誰不是由小發展起來,又有多少是由於市場經營不善走向神壇的呢。
公司再偉大,沒有自我,才會吹噓這些。
再說了,保險產品買的是合同條款及配套服務,白紙黑字寫在紙上的才是確定的。別說公司有多偉大,那不如去買公司的股票。不過平安集團股票還是看好喲。
沒聽說過的公司產品風險,保險作為長期行為。保監會都想到了。
(轉)擔心保險公司會倒閉?鬧哪樣! - 知乎專欄
因為大部分的代理人,你和他說條款說細節他不很懂,所以他和你說品牌
他們可能不理解Too big to fall 大而不倒和尾大不掉的 大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第一,平安不是不會倒,而是如果倒了會造成很大影響那政府會在他快倒時扶她一把,當然前提是沒有更好的辦法。
第二,說句不好聽的,平安現在的發展狀況和大多說投保人,以及代理沒有任何關係。投保人的保障只有合同上白紙黑字寫的條款,而不是平安業又拉了多少人。而代理人,真當自己是平安自己人了?業績不夠你看平安把不把你當人。。。。
第三,還是那句話,要相信保險相信合同而不是代理人和培訓人員的那張嘴。
第四,平安招聘炮灰(兼一次性客戶)的手段真心敗人品。
109家國資委直管的大型央企 請問哪一家是可以倒的 ?
在中國 提這個口號 實在是令人發笑/
只要平安陸續的推出平安福這樣的坑爹產品,肯定不會倒呀!
昨天下午接到了平安電話銷售的推銷電話。妹子聲音很甜就聽了聽。聊了18分鐘。
妹子大意如下。我每個月存一些零錢,給我18%的固定收益,不浮動。送我20年的1-10級281種傷殘賠付,自駕車意外賠付,意外住院津貼每日300。就當是存點零花錢,還能提高自己的保額和身價,還有不錯的收益。聽起來很不錯對不對?還要核實我得個人信用什麼的,畢竟18%的高收益平安承擔很大風險呢對不對?哇,好緊迫呀!
我就問了幾個問題。
1,每個月我想存多少存多少嗎,存一百可以不?
NO,分檔的,一旦選定不能更改的。
2,要存多久,隨存隨取嘛?
NO,要連續存十年,20年後才能取。(聽到這就明白是個意外險,十年繳費期20年滿期返保費那種)
3,那你說的18%的收益不是年化的嘍?
YES,20年總收益18%。就是存些零花錢嘛,零花錢收益不是很重要啦,重要的是提高了您的保額和身價呀!(其實就是滿期返118%保費,這種保險多的是)
4,那我一個月存2000存十年能賠多少?
1900元的檔位的話自駕車意外身故或全殘賠140萬。(???月繳1900十年啊!228000呀,才賠付140萬?6倍左右槓桿的意外險你坑誰呢?)
我隨便拿出幾個市面上的類似保險你們比比就知道了。
比如各大銀行都有代銷的PICC的百萬身價。
年交3240交5年(或年交1700+交10年),注意這個是年交上面哪個是月交!總共交16200.保額呢?自駕車意外身故或全殘賠200萬!公共交通身故或全殘賠100萬,一般意外身故或全殘賠20萬,住院津貼100元每日,保30年,滿期反保費的110%。看到沒,120倍的槓桿,這特么才能叫意外險好嘛!
百萬身價是老產品了,又出了百萬安行進行補充,降低了自駕車意外賠付,但是增加了航空和船舶的賠付,是個綜合意外險。類似的還有恆大人壽的千萬護航。年交3200交10年。保航空意外1000萬,高鐵動車500萬,車船200萬,滿期返120%保費。
隨便一比,平安這個是不坑錢一目了然。
為什麼平安總出這樣的產品?因為負債太大!
1,平安是中國最早的保險公司,過往的保單太多,意味著負債太多,最要命的是在以前中國高存款利率時代,保險的保底收益在8%-10%左右。也就是說老客戶只要不退保,平安每年就要按合同支付10%的利息。
2,平安一線銷售大軍多達120萬上下,這些人是要領基本工資的!但是人海戰術則保證了業績的高漲。
3,平安基本法規定,每個月15號之前沒有出過重點產品(前一段是平安福)的代理人,每晚留下加班通關到11點,俗稱夜班車。
4,平安每日廣告費用高達4200萬。(網上的數據,據說很保守)
只有不停地坑新客戶,讓新客戶來為老客戶貼息,平安才能真正的大而不倒。
平時跟客戶講平安時候,很難說,黑也不是,誇也不是。
平安沒有好產品嗎?並不是,醫療險我自己就買的平安的e生保。但是平安主推的都是這種坑爹的。
http://m.health.pingan.com/app/download/download.html?from=m_ebaodan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前幾天剛給我媽買的。而且平安的電話銷售毫無節操可言。去年我一個發小給我發了一份保險,告訴我這個年收益26%。我說真牛逼,我做私募股權年收益能到這麼高都鐵定行業前四分位的了。你一個只能投資文件項目的國內保險你告訴我年化收益26%???
剛給他講完,我一個同事收到一個朋友的微信,買了個平安的保險,說年化收益超過30%。拿來合同一看,就是我那發小發的那款。合同顯示,20年總收益26%。也是個意外險。坑爹不?套路一樣不?
當然買了平安的人不用擔心平安倒閉,買任何保險的都不用擔心。即使真的平安經營不下去了。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900多億,可以用於賠付。
保險法89.92條規定壽險公司不能破產,只能分立,合併,接管。也就是肯定有下家接盤。業內也有先例,比如同方全球的前身,清華同方接盤後,老保單都是有效執行的。
最後,不要臉的大波硬廣。買保險,就得找保險經紀人。
保險經紀人是絕對不敢忽悠客戶的。舉個例子。
保險公司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同樣的方式忽悠了一個客戶。一款年交1萬保50萬的重疾險,現在交了5年也就是5萬。因工作人員忽悠,最終保險公司拒賠,告到了法院。法院判定是被告的責任。
那麼保險公司那邊,所做的就是由保險公司無息退還已交保費5萬元,收回代理人傭金並記過或開除代理人。
經紀人呢?保險法規定這種情況經紀人需賠償全部保額,也就是由經紀人自己賠償客戶50萬。當然了,我們有責任險,可以賠付90%,不過剩下的10%也就是5萬元要經紀人自己掏腰包。這單保險傭金才幾千塊。
如此差異,你覺得誰願意冒險違規?
平安大軍,不歡迎來辯,但歡迎你棄暗投明加入保險經紀人的行列。
知乎說話太麻煩,有需要諮詢的加微信吧
總有不相干的人加我,想要加微信的私聊要吧
補一刀,剛學習一個產品時候看到的,人家問這款重疾滿期有沒有返現。這大哥直接把上面那妹子忽悠我那款搬出來,拜託,人家諮詢重疾,你推個意外。
一家:Too Big To Fail.
另一家:Too Small To succeed.
是你要買保險,買理財,搞投資,你選哪家?一目了然。
因為你不知道背後持有平安股份的人都是誰。列個名單出來能把人嚇尿。平安作為利益代理人,只要坐著鐵王座的還是這波人,平安就不可能也不準倒
平安可不僅是一家保險公司,最近平安健康在參加社保平台的建設工程,同席的有阿里、騰訊等龐然大物。有機會參與社保工程的基本都大而不倒。
平安集團確實有這個實力,平安人壽也是平安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小公司不靠所謂的性價比產品拿什麼跟大公司搶市場?難道比財力人力償付力么,客戶認你這些?這幾家老牌大公司的產品說改就能改的?會觸動多少人的利益,保監會准了嗎,宏觀看問題吧。等到你口中的性價比好的公司達到平安這個盤子了也會開始改變產品形態營銷策略了不是?公司剛開始都是做口碑,賠本賺吆喝,等到大了也就慢慢轉型做品牌咯。
不符合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
自己人都忽悠不了的話,怎麼去忽悠人家
曾翻閱過平安保險推銷員的話述培訓書籍裡面滿滿的套路,看著都噁心好多答案在說too big to fail
我英語很爛
too……to……句式是不是太……而不能……的意思吧?
和太……而不會……是兩個意思吧?
所以其實平安只是太龐大而不能讓它倒,並非它太強大而不會倒吧?
再說這個九大公司……
五大行,兩桶油加上小弟中海油,國電加南電,中信華潤這幾個乾兒子,中郵中建這些親兒子,三大通信商,同級別的人保人壽,還有未拆分之前的鐵總,體量都比它不小吧,至少同級別的吧。何況還有聯想魏橋這些追趕的後起之輩
這些大公司如果倒了,肯定還是國家兜底。
坦白說,像五大行槓桿又沒有保險業高,石油電力又是壟斷,聯想華為又有技術門檻,反倒是保險業本身,我覺得風險比其他要高。
如果實體經濟衝擊,保險更容易被首當其衝吧?
不過反正國資委,財政部,匯金等備胎,實在不行。那啥……俠之大者,為國接盤嘛。關於答主的問題,我為您做個情景還原:
1、在一個空間範圍內,全國範圍內,一個統一的時間點,近百萬人在不同的地方唱同一首歌
2、唱完歌后,再播報由公司文宣部門錄製的公司內部新聞,主要包括:在各地的發展動態及公司領導的去向,活動軌跡。(此刻您是否覺得有點像新聞聯播的節奏)
3、然後再由各辦公區主持人的領舞下,在放一首歌,跳一曲手語舞。尤其播報該部門的業績動態
4、最後由主持人邀請前日出單人員走上台,做簽單分享
試想:
一個對工作充滿激情,對生活充滿期待、積極向上的人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樣?
第一個月:這是個好公司。這裡的同事都充滿激情,我在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公司里,我一定能得到發展;
第二個月:朋友你覺得我們公司怎樣?好不好?如果你覺得好,能不能把你的激情,你在這裡的體會去給別人宣傳。告訴別人這是一間好公司
第三個月:……
就如 @喵苗淼妙 所言,大到不能倒是個經濟學概念,但很多代理人在公司培訓時,把公司宣講的這個概念誤以為是一個事實。(不排除進行宣講的人也混淆了經濟學概念與經濟事實的區別)
所以很多人其實都遇到了答主遇到的囧:凡是賣保險的只要見面,都會如數家珍一番,說自己的公司怎麼好,保險產品怎麼全。
這樣的行為有侵犯別人的嫌疑:別人不一定樂意聽你說保險。客觀上講,多數人又不好明說,所以久而久之,做保險的人,身邊的老朋友會流失一些。
給一個不成熟的栗子:
朝鮮,幾乎每次看到他們的「cctv」主持人播報新聞時,都充滿激情,抑揚頓挫,對祖國充滿熱愛。但是看見這類新聞時,我們心裡是怎麼看它的?類似答主提到的很多平安人都充滿熱情、自豪的說我們公司是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有多少人是奔著這個「大到不能倒」的概念去選擇自己的保險產品的?
至少我希望所有人在選擇保險產品時,側重點應是合同約定,而不是這個不受《保險法》、《合同法》等法規所保護的「大到不能倒」的經濟學概念。
因為產品確實比不過…只能用其他套路增添自信心啊
其實,平安人壽的排名排不上的!能排上的是整個集團。再嘚瑟,我就請黃旭東把他的話重複一遍
因為賣保險,首先賣的是預期、夢、心靈雞湯、緩解對階層滑落的恐懼、滿足對資本性收入的貪婪,種種的一切,最後才是一種經濟制度 ,一種金融產品。如同,老人買保健品,是因為對死亡的恐懼、對不再年輕的焦慮、精神上的空虛、喜歡銷售小哥的親昵。如是種種說到底,自然個人的消費行為充滿感性,而非理性。那麼,消費者想要什麼感覺,銷售者自然便營造什麼來滿足。
推薦閱讀:
※本科金融 保本校(211)還是考985?
※阿里巴巴是怎麼賺錢的?
※在英文中金融和財務都用finance這個詞表示,說英語的人在使用中怎麼把這兩個意思區分開來?
※金融銷售和銷售的區別?
※中國學生去美國讀金融碩士在美國的就業前景如何?能不能拿到工作簽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