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爾地夫介入中東事務,與卡達斷交?

馬爾地夫不是以旅遊業為主的南亞島國嗎?


在現行的戰後聯合國框架下,資源少、國土狹小的小國有自己的輕鬆生財之道,在一些國際事務表決和外交拉幫結派中,這些弱小國家的投票權和一個中等強國的投票權幾乎等值。更何況馬爾地夫早已在中東地緣/宗教博弈中被介入太深(國民中參加ISIS的「聖戰士」也不少)

這類小國可以利用自己的一票等著大國金主 送好處。典型的案列是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邦交國爭奪戰:很多圈圈叉叉的亞非拉小國以「一中原則」為要挾籌碼,從中國大陸和台灣兩邊索要好處,看中國大陸和台灣誰給的好處多,才決定為誰說話或與誰建交、斷交(還好,台灣挖牆腳的成功案例中沒有馬爾地夫),關於這類小國通過國際紛爭獲取金援,可以參照下面這篇文章中的第二部分:

為什麼中國目前不斷援建亞非各國(如援助非洲600億美元),而不將巨資用於國內落後地區的建設工作上? - 知乎

-----

這類小國的外交金援來源很多的,除了中國大陸-台灣 這類較大的政治議題,還有日本的一大堆爭議性議題。比如日本對於鯨魚的所謂「科研捕撈」、對海豚的捕殺、日本主張 沖之鳥礁 是「沖之鳥島」的海洋權益問題(一但日本的沖之鳥礁被國際公認為「島」,那麼日本將擁有沖之鳥以外200海里的經濟海域,相當於日本的國土面積)。

一些海洋小國在此類爭議性海洋議題上,憑藉自己的投票權和日本做交易,只要日本給的好處足夠多,就站在日本一邊,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國際海洋問題各大理事會、委員會無法通過禁止日本捕殺鯨魚、海豚議案的最重要原因。日本自然而然成了這類海洋小國的金主之一。

關於日本對鯊魚、海豚、鯨魚不受節制的濫捕濫殺,可以參考下面這兩篇文章:

日本人捕鯊吃魚翅的習慣是受中國影響還是他們自己本身就有吃魚翅的習俗? - 知乎

----------

蒙古國有必要要海軍嗎? - 知乎

----------

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議題可以給這類小國帶來收入,比如科索沃問題、亞塞拜然納卡問題、智利的南極主權申索問題等等,只是這幾個國際議題一般都沒太多油水可撈。

對於馬爾地夫來說,最大的國際議題收入來源就是沙特的國際政治棋局,沙特給馬爾地夫的金援比日本捕鯨、捕海豚的好處費高多了,沙特出手就是闊綽。

馬爾地夫從歷史、血緣上來說,與阿拉伯還是有一段淵源的,馬爾地夫人( 迪維希人 )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混血民族,從公元前3世紀起,印度土著 達羅毗荼人 、斯里蘭卡的僧伽羅人、雅利安人先後來到馬爾地夫群島定居,該島長期處於部落社會狀態,直到阿拉伯商人(那個時代印度洋的海洋貿易是阿拉伯人掌控的)於公元11世紀來到馬爾地夫群島,並在此傳教,並帶來了黑人奴隸,馬爾地夫才迅速步入城邦式的伊斯蘭蘇丹國,而蘇丹國的貴族統治階層基本就是這些阿拉伯移民的後代,後來歷經數個蘇丹王朝的統治,其上層社會一直都是這些擁有阿拉伯血統的遜尼派,雖然馬爾地夫人的語言迪維希語被歸納進了印歐語系。但是其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阿拉伯語成分。

由於馬爾地夫是以阿拉伯商人傳教的方式(不是聖戰方式)轉變為伊斯蘭社會的,其宗教意識形態和東南亞的伊斯蘭國家類似,總體比較溫和。比如女性也可以出任政府官員,馬爾地夫歷史上就出現了女蘇丹,馬爾地夫政府也是不鼓勵女性使用蒙面頭巾的。由於馬爾地夫漁業民族的本性,甚至有女性穿著泳衣去大海里捕魚。而且馬爾地夫人在飲食上也沒有保守的瓦哈比派、薩拉菲派穆斯林那麼多禁忌,比如,很多馬爾地夫人是可以吃貝類、龍蝦的。

然而這一切在沙特最近20年來的瓦哈比意識形態輸出下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些年馬爾地夫穆斯林中的瓦哈比派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長。

而且馬爾地夫是非常排斥無神論的,馬爾地夫是世界上僅有的七個無神論公民可以判處死刑的國家之一。

沙特對很多落後伊斯蘭國家的援助可不僅僅是換取政治上的站隊,沙特在援助那些國家的同時也會在那傳播瓦哈比意識形態、培植當地瓦哈比教派,比如,巴基斯坦接收沙特的援助,不僅在軍事打擊葉門什葉派的戰爭中站到沙特一邊,而且沙特將在巴基斯坦援建資助更多的瓦哈比宗教學校。馬爾地夫的情況也類似。

馬爾地夫的瓦哈比派思潮擴張的苗頭在ISIS問題上已經反映出來了,2014年,ISIS在伊拉克-敘利亞建立伊斯蘭國,世界各國的「聖戰士」們前往伊斯蘭國「建功立業」,其中就有來自馬爾地夫的聖戰士,從人口比例上算,馬爾地夫人參加ISIS的「聖戰士」占人口比例是各國中最高的。

下面新聞中是記錄陣亡在敘利亞的馬爾地夫籍 ISIS 「聖戰士」。

對伊斯蘭國家馬爾地夫抱有警惕感的印度輿論界認為馬爾地夫脫離世俗化並轉向瓦哈比化的程度比旅遊業表象要嚴重得多,《印度新聞》甚至說馬爾地夫的瓦哈比派人口已經佔到了人口的70%(滿嘴跑火車的印度媒體雖然老是語不驚人不罷休,但也確實表示出了印度對於沙特在馬爾地夫年輕一代中培植瓦哈比意識形態的擔憂)。

2015年,沙特給予馬爾地夫青年赴沙特留學的獎學金名額就達到300名。

馬爾地夫現在面臨的一個嚴峻現實問題就是迅速增長的人口(馬爾地夫1978年的人口僅為12萬,到2016年已逼近40萬,增長速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差不多,快於印度),馬爾地夫長期以來產業單一,經濟外匯來源為旅遊業和漁業。由於本國人口被分散在方圓800公里的26個環礁上,整個國家根本無法形成統一市場,也就是說,馬爾地夫不僅難以建成完整的規模化產業鏈(哪怕是個小眾產業),連具有規模效應的內需市場都難以成型,目前除了旅遊業,找不到其他車產業出路,馬爾地夫軍事政變頻發背後的根源還是民生經濟問題。

馬爾地夫旅遊業的一大顧客群體是沙特遊客,他們人數不多,但卻是給馬爾地夫帶來最多外匯的消費群體,比如沙特現任國王薩勒曼當年還是第一王儲時,就曾花1.8億元包下馬爾地夫的3個島度假:

-------------------------

馬爾地夫的產業格局無法滿足馬爾地夫日益增長的年輕待業人口。整個馬爾地夫也就首都馬累初具城鎮規模效應,有些就業機會。下圖是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看著有點像豬籠城寨,空間狹小,建築之間間隔距離嚴重不規範,無擴建空間可言:

馬爾地夫要想維持發展,必須填海造陸,馬爾地夫的機場就是填海填出的,然而,馬爾地夫自己是沒有這麼多錢實施填海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這些項目的最終買單人是沙特、日本、中國、國際海洋公益組織等。

有些逆向民族主義者說:「人家馬爾地夫人均GDP和中國差不多,你們沒資格數落馬爾地夫」,這幫逆向民族主義主義者也只能看小學生級的統計數據了。

事實情況是,馬爾地夫的旅遊業和漁業根本就支撐不了馬爾地夫那賬面上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均GDP,馬爾地夫人均GDP的一個大頭來源就是沙特的援建,這些沙特給予的金援被大量用於馬爾地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年復一年的防坡堤建設、填土墊高海拔、填海擴陸、補充海沙等等,印度洋的海浪在全球氣候變暖下不斷高漲,今年新填的沙灘可能明年就被侵蝕掉,這是一種消耗性基礎建設,但又不得不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馬爾地夫的海岸線不被日益洶湧的海浪侵蝕。沙特對馬爾地夫的援助、投資背後都是捆綁了大量的外交、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條件的。而且這些援助和投資產生的現金流最終是在沙特以及利益相關的跨國承包商手裡流通,這種GDP除了保證馬爾地夫人的家園不被海水侵蝕,對馬爾地夫本國人民的收入沒有太多的加分。

(順便說下,馬爾地夫在沙特持續不斷的基礎設施援助下,海岸線暫停萎縮,沙特的援建速度快於全球溫室效應下海平面上漲對馬爾地夫的侵蝕速度,馬爾地夫和各國旅遊業利益相關者所說的「現在不敢快去馬爾地夫旅遊,以後就看不到馬爾地夫」之類的段子,其實是不成立的,只是預期營銷的偽環保段子而已)

最近,沙特啟動了歷史上對馬爾地夫最大的一筆投資——100億美元購買馬爾地夫26座環礁之一的北尼蘭杜環礁。目的是將這座馬爾地夫環礁建設成 沙特的海上能源貿易中轉補給站,同時為油氣運輸巨輪提供軍事安全保障:

下圖為2017年沙特國王薩勒曼 到訪 馬爾地夫與 馬爾地夫高層 商討該項目:

馬爾地夫北部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工程即將開始,項目執行負責人就是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 國王的兒子——兼任沙特國防大臣的第二王儲(副王儲)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這是一位野心勃勃的80後(沙特王室中的蘇德勒 七兄弟 派系將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推舉到 第二王儲派系某種程度上已經破壞了沙特家族原有的權利遊戲規則)。

下圖左邊為沙特 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雖然他指揮的多國聯軍對葉門軍事行動槽點太多,但還是成功地將葉門遜尼派流亡政府重新扶植成了葉門合法政府:

在美國頁岩油革命的時代大背景下,沙特等中東國家對北美的石油出口前景只會逐漸萎縮,中國等東亞國家油氣市場對於沙特等國來說重要性與日俱增,而馬爾地夫的「中途島」地緣位置重要性逐漸凸顯,由於沙特本身再馬爾地夫經營多年,沙特在馬爾地夫的海上貿易中轉站規劃 某種程度上可以類比 中國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規劃一樣。

按照印度媒體曝光,最早在2020年,馬爾地夫的北尼蘭杜環礁將被沙特建設成為能源貿易中轉港。這個項目建造本身就會為馬爾地夫帶來巨大的人均GDP增長,只是這種人均GDP與馬爾地夫老百姓的實際收入未必有關。

屆時中國昆明-—緬甸 若開港的油氣管道的輸送能力將進一步增長,那麼馬爾地夫所處地理位置的中轉、後勤保障作用對於沙特出口中國的原油貿易就更重要了:

無論是對於沙特還是對於馬爾地夫,沙—馬 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卡達也是個金主,對於馬爾地夫來說,如果沙特政治上需要,就不得不去站隊,與卡達斷交。

自從美國選擇從中東戰略收縮後,以前中東一些原本被壓制住的矛盾將逐漸浮出水面,中東版《權利的遊戲》———《列王的紛爭》將正式上演。

關於沙特與卡達斷交之卡達篇,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如何看待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 - 知乎

------


謝邀。。。這事不能說馬爾地夫介入中東事務,最謙虛的說法,也只能說是被介入。馬代雖然景色宜人,但政治生態一般人了解的並不多。碧海藍天一眼見底的是度假村。而島上的政治軍事外交,卻從來都是深不見底。

咸鹽少續,前面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就不和大家嘮叨了,就從1934年馬爾地夫獨立開始說吧。

被殖民的經歷,作為第三世界的國家馬爾地夫也不例外,由於它的地理位置迷之重要,先後遭到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印度,法國,英國等等的入侵,最後一個殖民統治者,是大英帝國。而有信史以來,統治 ?島嶼的貴族領主一般都是伊斯蘭教徒。而對它影響最深的,是龐大的近鄰印度。

那獨立後呢,馬爾地夫其實用五個關鍵字就可以解決了。

一曰英聯邦。大英能混到最後一任殖民者的地位,就是利用了當地蘇丹國權力交接時的內訌拉一派,打一派,利用蘇丹和他們的交情,用了四十年時間成功的將蘇丹國變成了保護國。由於吃相比其他人強,所以大英一戰後海外領崩解的隊伍里,也出現了這個和平分手的小兄弟。名義上的保護國,變成了名義上獨立的蘇丹國。二戰後,大英進一步解體,53年,英聯邦里的蘇丹國改制共和。走向共和後一年,蘇丹復辟,國體又變成了議會流總統制蘇丹國。。。

65年,隨著英國老大哥進一步禿嚕,小兄弟又進一步,"完全獨立"混入了聯合國。國體變為馬爾地夫聯邦。。。

68年,還是投票復辟的議會,又提議全民公決。結果光棍節這天,蘇丹國廢除,再次走向共和。

這個關鍵字的廢紙日,是去年十月。隨著某個遙遠負責任大國的影響力逐漸如沐春風,在該大國國慶前後,馬爾地夫宣布退出英聯邦,和前宗主國不再是馬代馬代而是賽由那拉了。

關鍵字二曰伊斯蘭。

幾十年政體反反覆復,但國教伊斯蘭不可更改,歷代總統或易卜拉辛或阿卜杜拉或艾哈邁德。七五年,馬代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在意識形態尤其是宗教意識形態上基本緊抱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

關鍵字三,獨裁

熟悉馬代歷史的,應該都聽說過這位亞洲在位時間最長的"民選總統"加堯姆。四十歲接任總統,然後自兼戶部,兵部,刑部。於是連選連任五屆。此公倒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蒙鄧公接見,曾和胡總共商國是,汶川地震,還進獻五萬美刀,聊表賑災心意。心意雖好,但旋即阿拉伯之春了。反對派以長期多次被捕的反政府人士穆罕默德納希德為核心,遊行逼宮得手。

關鍵字四。政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孤懸印度洋的群島,自獨裁者黯然去職之後,政變幾乎一年一次。。。

早在大獨裁者在位時期,就有一次震驚世界的軍事政變。馬爾地夫部分商人看總統不順眼,就雇了不到一百人的斯里蘭卡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僱傭兵,一舉端了首都。。。但人馬數量實在不夠看,圍攻國安衛隊總部久攻不下,結果印度總理拉甘地一次空投兩千人,叛軍哭了。。。力戰不逮之際,這些倒霉蛋劫持人質,打算坐船逃回斯里蘭卡,結果路上撞上撲面而來的印度海軍,嗚安完。

這次未遂政變,帶來兩個長遠後果,一是泰米爾猛虎坐實了恐怖分子名號。這次買賣被攪黃後,他們又搞了一票大的,派了兩個妞把躊躇滿志準備連任的拉甘地炸成了零件。後來又得罪了中國,結果中印斯馬聯手,用了十幾年時間把這個勇猛無比的軍事組織打的現在渣都不剩了。二是為總統立過功的馬代國安衛隊,從此走向了無法無天的狀態,未來二十年就是中統軍統中美合作所和嫡系部隊合體的存在,主要功能是讓人民不敢言而敢怒。

憲政革命,革故鼎新。一年一度軍事政變成了保留曲目。上文提到的納希德,最終於一二年被軍方推翻。現在,胳膊打著石膏的納前總統,被以反恐怖法課以十三年徒刑,估計要關到二八年。。。不過無所謂,此公當總統是副業,坐牢才是主業。

一五年,笑話更多,總統出遊,遊艇里有炸彈,剛拆了馬不停蹄回到家裡,家裡還一個遙控炸彈。總統查來查去,最後把副總統等等高官一勺燴掉,繼續緊急狀態。。。

現在在位的是中國人民的新老朋友亞明總統,一貫對華友好。在一帶一路延伸到這裡之後。。。政變和緊急狀態也少了起來。

關鍵字五,一帶一路

此非賣弄策論和高考滿分作文的地方,從略。

政治上馬爾地夫自身不穩,地理上位置極其重要,國際關係熱詞伊斯蘭,一帶一路,印度的印度洋,英聯邦,不結盟運動,阿拉伯之春都和它有關。但它從來不在政治關係的颱風眼裡,它給世人的映像還是海天一色,椰樹沙灘。

那就讓它安靜的呆在相框里吧,別去打擾它。至於它去年發聲和伊朗斷交,今年和卡達斷交,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人家只想和沙特大哥一起舉牌子。

反正取景的光圈裡,它不會在最中心,你說是吧:)

在穆雷,瓦林卡,納達爾,蒂姆的各種淫叫聲中,隨手打完一段流水賬,也許答非所問,也許見笑方家,但鍋我不背,鍋是法網的,誰讓他們叫的這麼讓人心潮蕩漾。


馬爾地夫、模里西斯這些非中東穆斯林國家也和卡達斷交了。

一般來說多半是沙特為了發展外交給他們砸了不少錢,讓他們選邊站,當然他們也不願意得罪沙特就是了,畢竟自身很小。

卡達總體來說和以沙特為首的一些國家不是一路人,自身的野心遠遠大過自身的體量,這下子就是把暗藏著的矛盾擺到明面上了。卡達人均收入很高就是了,當地人應該也不會太愁吃穿,自身還有美軍基地,別的國家也不敢輕易招惹卡達就是了。


我也想去太平洋上買個島宣布建國。

之後親自兼任元首和駐華大使。

沙特卡達這事上這麼多人站邊沙特,我要是站邊卡達怎麼也能敲他一個億我說的是美元。


一個155炮兵團幾個基數就滅國的你在乎他幹嘛…


擺明了收錢買的斷交啊,它斷不斷交有人在乎嗎,也就是放屁添風的級別。


卡達作為海合會的創始國、富裕的產油國,為何遭此變局?

導火索:

事情要從5月底的一場風波說起。

當地時間5月24日,塔爾通訊社網站和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的社交媒體賬號發布了一些言論,稱卡達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以及卡達同以色列關係密切,並批評了美國在卡達的軍事存在,不滿重新與伊朗加深對抗等。其援引的來源,是塔米姆在軍方的內部講話,稱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並且「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明智的」。

此言一出,立即被大量海灣阿拉伯國家媒體轉載,並引起部分國家的強烈反應。比如沙特的許多媒體,就指責卡達脫離海合會成員國的隊伍,站到了「敵人」(伊朗)的一邊。隨後卡達緊急發布聲明闢謠,稱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都遭到了黑客攻擊。但沙特、埃及、阿聯酋等國則顯然不買賬——自當天起,他們就屏蔽了卡達媒體,包括半島電視台、卡達的新聞網站等。

且不論這則消息是「假新聞」還是卡達為了緩和局勢所作的姿態,都是此次斷交風波的直接導火索。最直接點燃火焰的,是卡達跟伊朗的關係。

跟中東隔著老遠的馬爾地夫,此次也跟著湊上「斷交」的熱鬧,很可能也是因為伊朗。去年5月,這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南亞國家就宣布了對伊斷交,認為伊朗的舉措不僅影響了中東,也影響了本國的安全。



如何看待馬爾地夫介入中東事務,與卡達斷交?

-------------------------------------------------------------------

看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沙特要在馬爾地夫買島的事,恐怕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還有,沙特把島買下來後租給中國修海軍基地的傳聞恐怕是不實之詞,起碼,中國是不會去趟這盪混水的。

只要中、美、俄三巨頭不在卡達的事情上發生利益糾紛,海灣的那幾個小國再怎麼鬧,也都是毛毛雨。


海島大亨,敬愛的總統沒毛病


馬大夫不看病了 改行看事了


馬爾地夫也是穆斯林國家啊,而且是親沙特的


收到了沙特的巨額援助。


或許是因為都是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


推薦閱讀:

阿拉伯之春最先發起的國家突尼西亞現在情況怎麼樣了?
在道門眼中梁興揚是道賊嗎?
中世紀教宗也要上戰場嗎?
日本也曾經攻擊過美國,參拜靖國神社是否傷害美國人民的感情?
所謂的「身份證採用了日本技術」是否成立?

TAG:新聞 | 政治 | 旅行 | 馬爾地夫 | 卡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