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智慧福報大些的人修哪一宗派更適合?禪宗嗎?

(是「大些」,並不是「大」,所謂「大些」也只是相比於自身的其他資質,而非相比於天下蒼生。)


佛學的本質 = 禪修 + 構建在禪修之上的世界觀,人生觀

「佛教和佛陀的教導,已經矛盾了2500年!」 這很諷刺,卻很真實。佛陀教的東西是極其簡單,相當單調,不容易但可以做到的。假如你有機會讀一讀原始的文獻,你會發現,佛陀教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和練習相關的,沒有半點教條主義。他所說的,基本上都是,「這麼去做,然後你就經歷某些體驗。」 他基本不用儀式、沒有法會,也不講和練習無關的哲學。

宗派之間的差別,其實無關緊要。 我向你保證,這些派系之間的「共同點」是它們偉大的原因,而不是它們的「不同點」。

福報智慧大不大,更加不是關鍵。

關鍵是:

真正地去練習禪修。不是「學習」!

「經驗層面」去看到實相,不是從「思維層面」看到實相!

實修層面入門:

上網搜vipassana, 十日內觀禪修。最快速且有效的禪修入門。語言是老舊了點,但別太較真就好。中國的場地是破了點,受不了的,就在全球200+個場地里挑好的。

理論層面想入門:

想零基礎真正了解「實用」的禪修技巧和整個體系,想知道從零如何到開悟,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在翻譯美國一位開悟者的「禪修攻略」,講人話的禪修書。

公眾號:U_Undefinable


智慧福報大的人不會問這種問題,而且自然會看到自己內心的需求。


葯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稀少,若舍凈土,則莫由解脫。

摘印光大師《凈土決疑論》


自己以為智慧福德大?這種想法要不得。

宗派有大小之分?這種想法要不得。

想快速修成?這種想法要不得。

你提問的想法要不得。

南無觀世音菩薩


善根深厚的人自然會修學正宗佛教!怎麼會是「禪宗」呢?

一時誤入歧途是可能的。。。

---------

復有菩薩善隨根欲。能為眾生種種說法。阿逸多。菩薩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羅蜜。乃能成就無上菩提。

彼愚痴人信己自執作如是說。菩薩惟學般若波羅蜜。勿學餘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最殊勝故。作是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屍迦王學菩薩時。舍所愛身頭目髓惱。爾時此王豈無智慧。

彌勒白佛言。

世尊。誠如聖說實有智慧。

佛告阿逸多。

我從昔來經無量時。具足修行六波羅蜜。若不具修六波羅蜜。終不得成無上菩提

如是世尊。

佛告阿逸多。

如汝所說。我曾往昔於六十劫。行檀波羅蜜 屍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 禪那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各六十劫。彼愚痴人妄作是說。唯修一般若波羅蜜得成菩提。無有是處。彼懷空見故作如是不凈說法。作此說者身口意業與法相違。雖解空法為人宣說。而於空法不如說行。以無行故去空義遠。心懷嫉妒 深著利養 踰於親戚

阿逸多。我於往昔作轉輪王。舍諸珍寶頭目手足。猶不得成無上菩提。況彼愚人為飲食故。緣歷他家有所宣說。唯贊空法 言己所說。是菩提道是菩薩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復作是言。而我所解無量法師悉皆證知。

彼為名聞自贊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見彼心規求利養以自活命。雖有善行經於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況能成無上菩提。

阿逸多。我不為心口相違誑惑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嫉妒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傲慢不敬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無信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不調伏人而說菩提。

不為邪淫之人而說菩提。

不為自是非他之人而說菩提。

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謂勝佛。謗佛所說大乘經典。言是聲聞小乘所說。


南傳上座部,看看能證得幾禪,有至少一半以上的人證不到初禪。


題主追求的福報,是啥?

題主的潛台詞是說我入了這個流派,這個流派的佛祖必須按約定的時間給我發「福報」――讓我在生活中可以隨時提取隨時消費。用福報來換健康,買大難不死、一帆風順的buff,提升中彩票的概率...everything what you want.

但是佛祖並不是中國福報央行。帶有這種想法去修佛,只能是入了魔道。


智慧福報大的都出家了


凈土宗啊,沒有大福報修不了凈土。


學佛的話要放下分別心,比如你現在的問題。然後要學會分辨你的修行是否如法


禪宗吧,自在。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渡,

更向何生渡此身


還真是少見覺得自己智慧福報大的...

禪宗有說法: 常說開悟之人須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

覺得自己智慧福報大很好呀,參參話頭試試,看能不能大徹大悟。


可以求求佛菩薩,看看那個法門適合自己。


佛教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希望能擁有大福蔭,而是為了超脫煩惱,


推薦閱讀:

是十個阿羅漢里才有一個菩薩,還是十個菩薩里才有一個阿羅漢?
舍報求生,為什麼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受人虐待或者被囚禁,也不可以舍報么?那麼如果被人殺,也不能往生?
六祖慧能不識字,為什麼對佛理卻那麼通曉?
如何在逛寺廟有心靈的體驗?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禪宗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