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幾天玩了戰地1的單人劇情,發現了TE勞倫斯這個人,在網上找到的資料不多,據說他毀譽參半,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戰地1中的勞倫斯)


人皆有夢,但多寡不同。夜間做夢的人,日間醒來發現心靈塵灰深處所夢不過是虛華一場;但日間做夢的人則是危險人物,因為他們睜著眼行其所夢,甚至使之可能。而我就是如此。

All men dream: but nor equally, Those who dream by night in the dusty recesses of their minds wake in the day to find that it was vanity: but the dreamers of the day are dangerous men, for they may act their dream with open eyes, to make it possible. This I did.

——勞倫斯《智慧七柱》

關於勞倫斯,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在18歲的時候換了一門畢業科目

他放棄了自己學的數學,花了6個月去考歷史系,沒考上聖約翰大學,才去了牛津耶穌學院

然而,他還是一直"solitary wandering",不知道怎麼翻譯,大概意思就是好奇心旺盛

他在大學選擇的是【十字軍對中世紀歐洲軍事架構的影響】

之後他真的跑去敘利亞實地考察,有個土匪看上了他的手錶,以為是金的就去搶,差點打死他

畢業以後他在中東從事卡爾凱美什遺址考古工作,直到戰爭爆發,他加入了軍隊,本職是搞情報

他自己多年的經歷使得他能和阿拉伯人打成一片

然後發生了阿拉伯起義,勞倫斯就率領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對抗

之前英軍曾經對加沙發起進攻,損失了3000人,而奧斯曼損失了1700多人,這樣英軍認為,損失兩個英國人才能消滅一個敵人

而在亞喀巴戰役中,勞倫斯和阿拉伯軍隊不僅大獲全勝,還以僅僅損失兩人的代價,消滅了一千二百多奧斯曼士兵,從此勞倫斯名聲大噪,也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如果說毀譽參半的話,八成也是因為,他在這一戰中宰殺了全部的300名奧斯曼俘虜

勞倫斯也被稱為【游擊戰之父】,他將游擊戰作為一種戰爭的形式,與西方傳統軍事理念不同,他注重分散兵力,破襲鐵路,發動小規模的奇襲,這樣奧斯曼的兵力和裝備優勢被逆轉了。

在戰爭中,勞倫斯經常親自上陣,他本人負傷三十多次,在襲擊鐵路樞紐之前,他喬裝偵察被發現,幸虧一個醫護兵把他放了。

就這樣,他率領阿拉伯人一步步打開了前往大馬士革的道路,最終英軍佔領了大馬士革

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勞倫斯主張阿拉伯獨立

而辣雞法國和辣雞英國政府的野心,讓勞倫斯左右為難,最後他乾脆甩手不管,自己去寫書

過了幾年他又開始撮合阿拉伯和英法的談判,但是他曾經的戰友,阿拉伯國王海珊也不願意在凡爾賽和約簽字,勞倫斯還是只能甩手不管。

後來,勞倫斯依舊改不了自己好奇心旺盛,他跑去皇家空軍,換了個名字去當兵,結果被狗仔隊認出來了,然後又換名字去裝甲兵,但是發現裝甲兵太累了,他最後還是以真實身份去了空軍。

但是他的「劣跡」也讓他自己經常為當地的暴恐事件背黑鍋,於是,他最終躲著媒體回去寫書,也結識了著名軍事家李德·哈特。自己也研究研究水上飛機和快艇。

在他於1933年退役之後,他接著幫皇家空軍打雜,修修快艇。

35年,他騎著摩的,速度加快,翻過了一個坡,發現前面有兩個騎自行車的小孩,只差一點點距離,他趕緊做個假動作,把檔踩死摔個跟頭,遍體鱗傷,卒

勞倫斯證明了自己是一名戰術大師,同時在理論上,他也是一名戰略家,他拒絕為了戰術的勝利偏離自己的戰略終點,追隨福煦的教導,而非提前實施魯登道夫的行動。但他與福煦不同,他認為戰略的終點必須在戰術上可行,在這一點他與魯登道夫更接近——而在應用中更加快樂。

——李德·哈特

(魯登道夫片面堅持戰術高於戰略,軍事高於政治的思想,在臭名昭著的《總體戰》中可以看出,而福煦的戰略思想基於自己胡扯淡的「攻勢崇拜」,所以說是在戰術上不可行的。)

在戰術上,如果我某種武器用的很好,那是因為我能夠掌握它。步槍很簡單。我前往劉易斯、維克斯和霍奇基斯做助理,我和皇家工兵的老師們學習炸藥,並且提升他們的理念。我學習開飛機、駕駛坦克作戰。我是一個爛炮手,有必要的話,我可以頂替,我還會給駱駝治病。

在戰略學上,我在這個領域找不到老師:但是有多年的軍事閱讀經驗支持,即使在我的那一點作品裡,你們也能追溯到那些下意識借鑒到的隱喻和例證。

一定要清楚,將道,至少在我看來,不是靠本能或者不期而遇得到的,而是靠理解、努力學習以及思想的集中。假使我很容易就得到它,我就不可能做得這麼好。

——T·E·勞倫斯

勞倫斯戰後傾盡所有完成的自傳作品《智慧七柱》有漢譯版,有興趣可以去讀讀

李德·哈特於1934年為勞倫斯作的傳記&(可能要翻牆)

https://ia802700.us.archive.org/26/items/T.E.Lawrence/T.%20E.%20Lawrence.pdf


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中東一帶(今天阿拉伯半島,波斯灣等地區)都是奧斯曼帝國統治。帝國里有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等等,很多民族。19世紀,這些民族的民族意識覺醒,想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阿拉伯人是其中之一。阿拉伯內部成分也複雜,有不同的勢力。

勞倫斯當時是英國情報人員,是下級軍官,懂阿拉伯語,是阿拉伯通,被英國派出去與阿拉伯談合作。他同情阿拉伯人,希望能幫助他們擺脫奧斯曼統治,建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最會打仗的考古工作者。


石原莞爾曾被稱作「滿洲的勞倫斯」


勞倫斯作為一站期間中東的風雲人物,很難說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官方身份一直無足輕重,一直作為地圖參謀或者聯絡官副手一樣的存在,相比於當時遍地的帝國主義各勢力在當地的代言人,他的身份不算搶眼,他的特殊地位來自於他本人作為西方人但是對中東的民族獨立和擺脫殖民統治的努力,當然最後並沒有成功,第二在於他是少數有足夠威信親自帶領中東部落戰士征戰奧斯曼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的西方人.當然,他的聞名也有當時美國記者對他的報道和宣傳.我想說的是,在中東,默默對將來的中東走向造成影響的不只是勞倫斯一個,這方面的書可以去看看,阿拉伯的勞倫斯:戰爭謊言與帝國愚行.單看勞倫斯的著作作為冒險故事也不錯,不過會受他個人有心無心的誤導.


推薦一本書《阿拉伯的勞倫斯》

另:電影版由英國國寶男演員彼得·奧圖主演,

非常值得一看。


剛看完阿拉伯的勞倫斯。

勞倫斯懷著中世紀的浪漫騎士精神,單槍匹馬去推動一個民族的獨立。結果是他做到了,阿拉伯確實在奧斯曼的廢墟上獨立了,所以西方自然會把這一結果歸功於自己的英雄。

但,必須承認,任何被宣傳的英雄一定是被宣傳的,首先他是一個人,所以背叛,欺騙,殺俘,同性等在他身上出現也不會奇怪。我們應該知道,世界所有偉大的事業都會有其陰影的地方,而我們習慣地遺忘了那些會玷污英雄的罪惡。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抑鬱,焦灼,痛苦的勞倫斯,而且是一直被命運所驅動,而看起來渺小的勞倫斯。所以,我的評價是:勞倫斯,一個一直為自己的夢想而忍受著所有常人會遇見及難以接受的痛苦,而且運氣不錯的英雄,所有的選擇都是基於人自利和利他的本性。

PS:陸大鵬的翻譯不錯的。


是那個隨手畫直線作為邊境分界線的人嗎


勞倫斯這個人的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詞就能夠概括的。他在早起從一個專業的情報人員的角度去觀察一戰的大阿拉伯地區的戰場形勢(也就是阿拉伯大起義),到後來的代表英方協助哈西姆家族抵抗奧斯曼軍隊到後來甚至間接的影響甚至指導這支隊伍,前後的態度轉變還是十分之明顯的。

年輕的勞倫斯好像是個非常克制的人,連自己的兩個兄弟死在戰場上也沒有表示過多的悲痛。但是卻在跟貝都因人合作的過程中逐漸的被融入甚至有意的不惜冒著叛國罪的罪名是幫助阿拉伯人。戰鬥的過程中又有因為阿拉伯人目光狹隘、紀律散漫和利欲熏心而恨鐵不成鋼的拂袖而去。後期又為阿拉伯人受到的欺騙、不平等地位等等感動痛苦。

一部分人稱其為最大的騙子,一部分為稱其為偉大的英雄。包括他自己在自己回憶的時候也經常前後邏輯矛盾,有意無意也隱藏了很大的部分。(也可能跟他不小心遺落了自己日記手稿有關)畢竟他在阿拉伯半島活動的時候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很少有旁觀見證者,而且這個人經常也是率性而為。所以很難給其定性。

找本 智慧的七柱 看看吧,是勞倫斯自己寫的自傳。 阿拉伯的勞倫斯畢竟是後人寫的,不是他親自動筆,跟自傳細節還是有點出入。


b站上有電影資源。


推薦閱讀:

1914年聖誕奧匈軍有停火嗎?
奧匈帝國軍服肩上的結繩是做什麼用的?
無畏艦/超無畏艦時代,風向和太陽朝向到底如何影響艦隊作戰?
如何評價國際共運?為什麼20世紀時國際共運會突然間風靡全球?
如何評價一戰後俄國的白衛軍?

TAG:第一次世界大戰 |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 戰地1遊戲|Battlefiel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