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8月5日吉利在天津用帝豪GL進行的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試驗?

希望回答者能夠憑藉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經驗作答,不要主觀臆測。根據個人喜好或充值過度吹捧和過度貶低的,都是叉叉叉。


就測試方面來說,有積極意義,對一些質疑,轉載我在汽車之家的評論:

從事汽車測試五年,看到這篇文章,真替吉利和天津汽研叫冤,一次敢於突破敢於挑戰的壯舉,被國人噴成了營銷作秀。這次測試從專業角度講沒有任何毛病,很多人都在質疑裡面的一些細節,其實這個測試是歐盟ECE-R95的小改進測試,難度比R95大不少。R95測試的時候目標車是靜止的,而吉利的目標車速是16KM/H,比R95更接近現實,而大家還會質疑車速為什麼是50km/h和16km/h,因為這兩個車速是司機踩制動後的速度,而不是車輛行駛速度。而ECE-R95中的子彈車車速也是50km/h。另一點質疑是碰撞的位置為什麼選擇車輛中間。。。其實選擇的是車輛R點的位置,目的是統一所有車輛的碰撞條件,而忽略車輛外形造成的差異,是法規里明確規定的位置。還有一個質疑點是碰撞後側氣囊的上方有紅色接觸印記,確實如作者所描述,碰撞時假人的頭部可能沒有正好落在氣囊上,但是不代表氣囊沒有對人的頭部發生保護,人的頭部擠壓氣囊後可以碰到車身結構,此項並不是考察內容,假人受到的傷害可以通過家假人頭部的感測器,讀出頭部所承受的衝擊震蕩,同樣的可以讀出頸部的剪切力和鞭打力,胸腹部的壓力,和作用在腿骨上扭矩,測試的結果都是用這些感測器給的數據,一般測試完就會出結果,不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有人質疑沒有提到子彈車車重。。。PPT里明確標註了。。。總之,這次測試難度大,測試環節沒有問題,相信放到全球任何一家檢測機構,結果都是很接近的,希望大家保持理性,給自主品牌一些鼓勵和信任,不為黑而黑

我的公司是 Vehicle Certification Agency 英國車輛認證局,是英國交通部的分支機構,在國內辦事處地點在北京亦庄,我的郵箱是kwin@vca.cn,歡迎同行的交流


有點反感了,最近戾氣和匪氣太重。

之前博瑞和雅閣對拆,在營銷中直接拿「競品」車型作對比,一流的效果,二流的槍手,三流的手段。

這次測試的名字叫做「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試驗,我仔細琢磨了一下,少一個字都不行。少了「全球」,不亮眼;少了「公開」也不行,很多廠商自己內部都會進行對撞測試;少了「垂直」也不行,雅閣前年在中汽研撞過。

饕餮寶寶的答案中: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車門沒有加強筋

不是沒有,帝豪GL有加強筋。

只是在碰撞中,加強筋沒有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導致車門凹陷較深:

(另外提醒一下 @馮晞帆,你那張圖是從我之前的文章里拿的吧,連綠塊都是我畫的,所以請刪掉,謝謝。我這張是原圖,高清無碼。)

相比獲得E-NCAP史上第二高成績的觀致3,加強筋的作用一看便知:

(圖片來源見水印)

庄生講到的頭部碰到頂棚的問題,這裡不再贅述。

對於駕駛座後仰,C-NCAP官方給的解釋是:「車內錄像顯示,駕駛座後仰的原因是碰撞中,座椅轉軸電機「失效」(主持人說到這裡的時候吐字不清,有些含混,我理解的意思是失效),發生在碰撞後0.6s左右,前0.3s座椅沒有位移,因此認為這次座椅後仰對碰撞測試沒有影響。」這是C-NCAP原話,大家有一個自己的理解就行。

然後,周麓提到了側面碰撞的難度甚至不及傳統的碰撞,並做出了對比。其實事情比他說的要複雜一些,因為帝豪GL這次的車對車垂直碰撞,正碰車(子彈車)的總質量達到了1562kg(車+四個人),而C-NCAP傳統側面碰撞所用的「台車」,重量為950kg,1.7倍的關係。所以到底哪個難度更高,暫時不能下定論,我個人偏向於車對車的難度更高,因為撞擊的能量是「台車」的1.7倍。

另外,車對車碰撞的複雜性要高於「台車」試驗,因為台車用的是蜂窩結構的可變形壁,整體的強度分布是均勻的,但車對車試驗中,側碰車的車頭是個強度分布不均勻的可變形體,所以複雜性高,結果的不可預測性也更高。

毫無疑問,這次活動是一場營銷,但我們要清楚一點:營銷≠作惡,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一看到營銷就非常厭惡、排斥,恨不得極盡諷刺之能事將其「拆穿」,好像自己看清了一切。如果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看看相關的資料,深入挖掘一下,客觀看待問題。

我覺得這次活動除了吉利方面激進的手法令人有些反感之外,積極意義還是有的,主要是央視直播了這次碰撞測試,不管電視機前的觀眾學到了什麼,碰撞一瞬間巨大的聲響、碎裂的玻璃、飛散的零件,都從視覺上給廣大觀眾上了生動的一課:安全駕駛、文明駕駛、遵守交規是多麼重要。

再有一點就是,隨著自主品牌的逐漸進步,C-NCAP的標準已經越來越疲軟,其實帝豪GL對撞只是一個信號,它似乎無意中暗示了C-NCAP——趕緊提高標準吧,別讓廠商走到你的前面。

最後貼上昨天我在小車庫寫的有關這次碰撞的一些想法,算是對問題的補充吧。

哈嘍大家好,我今天寫點可能不是那麼讓人舒服的內容。

從這兩天開始,你可能會看到這樣一條新聞:

「帝豪GL全球首次車對車垂直碰撞試驗」

嗯,這個垂直碰撞試驗是吉利與C-NCAP一起做的。試驗的條件如下:

兩輛帝豪GL垂直碰撞,子彈車的速度為50km/h,目標車的速度為17km/h,這種條件模擬了十字路口經常發生的,也是極其危險的事故情況。

首先要說明,這個試驗對於車輛的難度是比C-NCAP傳統的側面碰撞更高,複雜性也更高,不可預測性也更高!原因如下:

1、傳統的側面碰撞,用的是「台車」

就是一個架子上放個鋁合金蜂窩狀的物體,用它來撞車。這個「台車」的重量為950kg。而在車對車碰撞中,帝豪GL子彈車的重量達到了1560kg,是「台車」的1.7倍。同樣的速度下,子彈車的能量也就是「台車」的1.7倍。事實上,1560kg已經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碰撞測試機構使用的「台車」。

2、碰撞面的複雜性

傳統的「台車」表面平整,內部結構均勻,也就是說撞擊的強度是一致的。而子彈車是一輛實實在在的車,車頭的強度分布是不均勻的,也就是說車對車碰撞更加複雜、更加不可控。

到底怎麼不可控?兩張圖對比就知道了:

↑上面是帝豪GL對撞之後,子彈車的車頭。可以看出零件紛飛、各種散亂。

↑這張圖呢,是自由光100%正面碰撞試驗後的景象,因為是撞在不可變形的牆壁上,裝完之後不但沒有破相,反而比以前更好看了(,,? ? ?,,) 。

嗯,這就是車對車碰撞的不可預測性,因為撞擊力分布不均勻,什麼慘烈的景象都有可能出現。

總之,理論上講,這次的車對車碰撞,精度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實驗條件更苛刻、結果也更加不可測。

——————分割線——————

測試結果顯示,帝豪的子彈車得分17.92分(滿分18),目標車得到了18分滿分。

咱們來解讀一下這個數據。

子彈車

17.92分,只在駕駛員胸部和第二排女性胸部分別扣了0.04分,其他乘員的頭、頸、腿均為滿分。得到這樣的成績,從客觀測試條件上講,子彈車是有優勢的。為什麼?前面咱們說過C-NCAP傳統的100%正面碰撞,牆壁是不可變形的,而車對車的情況下,目標車是有潰縮、可移動的,這就給子彈車的高得分奠定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基礎。

所以,17.92分的數據雖然很炸裂,但我們也得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周全。當然了,如果帝豪GL沒有優化到位、結構強度夠高的車身,恐怕也得不到這樣的分數。

目標車

目標車得到了滿分18分,牛逼!然而……真的牛逼嗎?

我們看看目標車在側面碰撞中,C-NCAP收集了乘員哪些部位的數據:

駕駛員→頭、胸、腹、骨盆

第二排女性→頭、腹

C-NCAP其他的側面碰撞車型,又得了多少分呢?

傳祺GS4→18分

C4世嘉→18分

自由光→18分

比亞迪宋→18分

風行S500→18分

逍客→18分

昂科威→18分

……

我這只是列舉了2016年第二批的8款車,都是18分。像風行S500這種只拿到☆☆☆的辣雞,側面碰撞的成績也是滿分……

說句不好聽的,C-NCAP的側面碰撞,就是個送分題。

拋開C-NCAP相對寬鬆的碰撞速度,我就想問一句:為什麼沒有腿部的評分?

前後門凹陷的程度,你自己體會一下。

感覺不爽嗎?沒有腿部評分不公平?其實歐洲E-NCAP的側面碰撞,也沒有針對腿部的評價……

IIHS連側面碰撞都沒有……

好吧,想想原因,其實我們在乘員艙中,腿部離車門的橫向距離還是挺充足的,本身車門凹陷一些,也不會觸及大小腿。就算碰傷了腿,可能是這些機構認為腿部不屬於要害,傷了斷了也不會立刻危及性命……?

但我總覺得,側面碰撞應該加入腿部的評分吧……

總結

  • 吉利方面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是拆了博瑞,玩兒了雅閣一把,再是搞對撞,玩兒了央視一把(央視直播了),風頭不小。從另一個角度看,吉利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恐怕也不敢這麼招搖過市。帝豪GL對撞,這件事情的意義已經不僅於一家廠商,而是中國自主品牌終於有一天敢用「拉出來溜溜」的方式宣傳自己,雖說合作方是C-NCAP吧。

現場有人問「哈弗H6在A-NCAP(澳大利亞)只拿到了4星,帝豪GL要是去澳洲,能拿幾星?」吉利的人回敬了一句:「別拿我們跟自主車型比了。」

嗯,吉利最近有點兒囂張。

  • C-NCAP方面

趕緊提高碰撞測試的難度吧,別讓廠商走到你前面。

另外,真的希望不管是NCAP機構,還是NHTSA什麼的,可以考慮在測碰中增加腿部的評價。

最後能看到這裡的,說明你不是一個在這個問題下面發泄情緒的知友。

個人觀點,淺薄地很,歡迎理性討論。

更新:稀飯已經刪掉侵權圖片了,感謝配合!

——————————————————

公眾號:「凱凱的小車庫」。一個人在寫,工作太忙,更新速度不定。

http://weixin.qq.com/r/W0M2LtTEoYnerZBN9xZJ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把8.5號的C-NCAP十周年活動看做一頓海底撈,那帝豪GL車對車垂直碰是花式甩面,下午的2018版C-NCAP說明會才是正餐。

甩面好看,不頂飽

好看在於

1、試驗較為複雜,世界上能做類似試驗的實驗室有限。這有限的幾個實驗室當初花了大價錢建設這種雙車各角度對碰的能力,但尷尬的是平日幾乎不怎麼用到這種功能。

2、1562kg的實車側碰,比各NCAP側碰壁障里最重的IIHS的還重了62kg(E-NCAP 1300kg,2015版C-NCAP 950kg,2018版C-NCAP 1400kg)

不頂飽在於:

1、國內的車身防撞性設計已很成熟,只要不死摳成本、重量,大多數廠家有能力做出同等工況側碰滿分的車來。

2、吉利為信仰充值這麼多,竟然還用2015版C-NCAP用的EuroSID II假人,不知是中汽研摳還是吉利小氣,沒捨得上WorldSID。

說到WorldSID要提下2018版C-NCAP。新規中側碰採用1400kg壁障,駕駛員坐的 WorldSID。聽起來前排開發比以前的950kg工況難了很多,但其實不然。前排最大的問題是WorldSID假人太貴(500萬),中汽研這麼一搞全國各大廠商要麼大出血採購,要麼去天津做試驗為信仰充值。後排車門侵入量造成的假人傷害才是問題,但只要捨得加強也不是個事兒。

解釋幾個這次碰撞的常見問題(吉利速打錢,來自競爭對手的洗白):

1、側碰車駕駛員座椅躺倒:在媒體的長槍短炮前是很不好看,但這個對碰撞結果沒什麼影響。因為在碰撞瞬間假人的姿態是正常的,座椅靠背倒下已經是造成碰撞最大傷害值的瞬間以後很久的事情了(碰撞的時間單位是毫秒,1毫秒=1/1000秒)。現場解釋是較大的車門變形碰到了座椅靠背角的調節開關。

2、駕駛員頭部撞擊頂棚:沒看到錄像不好說,推測(1)假人坐姿較高;(2)側氣帘子系統在展開過程中頂棚垂下。

另外,好多人質疑駕駛員頭部撞擊頂棚後頭部仍滿分。其實即使不裝側氣簾也有可能是滿分,這並不是說側氣簾沒有效果,而是扣分門檻太高,無法體現側氣簾對頭部的保護效果。例如,加側氣簾頭部HIC傷害值可能是50,不加側氣簾頭部HIC傷害值可能是500,但各NCAP對HIC值的扣分門檻是650。也就是說,只要傷害值低於650都是滿分。

3、側碰車車門變形量大:上面提到了,子彈車試驗質量1562kg。另一方面實車縱梁對車門的局部壓力明顯大於各NCAP試驗用的蜂窩鋁。

下面用IIHS的圖大致做個說明,大家不要糾結碰撞中心點的問題。下圖右側是前部加裝蜂窩鋁的小車,它給側碰車的力是較為均勻分布的。

下圖則是這次試驗的情況,兩個縱梁給側碰車車門很大的力。

然後就造成了車門較大的變形。

子彈車表現沒什麼好講的。別說撞軟車,50km/h撞旁邊的剛性牆都沒問題!

好多人鄙視說這次活動是營銷,但哪家不做營銷?區別是其它的無聊且失敗,這次好看又吸睛。作為同行很羨慕吉利安全部門能得到高層如此的重視。

————————————————————————

再解答@砍柴工答案里的幾點質疑。

1、該不該在C-NCAP碰撞中心測試?

其實很多車企都有自己的碰撞實驗室,例如長城、奇瑞、華晨等等都有。他們在量產車尚未正式上市前都會進行一番內部測試評估,根據內部碰撞試驗評估這款車的安全性,然後上市,再送到第三方測試機構進行碰撞試驗。幾乎從來沒有一家車企,會借用第三方的碰撞機構做公開實驗,且高調的邀請那麼多媒體甚至央視現場直播。

A: 據我所知這次試驗是中汽研主動找企業來做的,本質上這個試驗和上午主會場的水晶球舞蹈表演一樣,是表演性質為主,捎帶吉利做做營銷。

這裡就不排除廠家對於碰撞的兩輛車做一些動作,例如加裝緊固件、防撞塊等。類似的事情並非沒有出現過,前不久豐田的RAV4在美國的IIHS的25%重疊碰撞中,為了拿到好的成績,就在駕駛側安裝了一塊厚厚的加固件。

A: RAV4的車身本身是左右不對稱的,並不是到IIHS後做的手腳。豐田搞的是應試手段,而非作弊。

2、碰撞環境設置合不合理?

另外,一般情況下,車輛的碰撞測試,都會儘可能提高碰撞速度,來彰顯自己車輛的安全性。而此次的側碰車僅有16.7KM/h(不太清楚設置這個速度的依據是什麼),其實這個速度不大。很多時候搶紅燈的人都會比較著急地穿過去,速度較快。

A:搶紅燈的是子彈車,16.7km/h的側碰車是正常通過路口減速的守法車輛。

B柱就是最好的撞擊臨界點,如果撞擊點靠前,子彈車會比較糟糕,撞擊點偏後,側碰車則更為糟糕。要知道,這是一次公開的撞擊測試,有那麼多媒體現場看著呢,必須使得撞擊過程車的損傷最小。所以你看,這次撞擊點正是側碰車的正中間。

A: 麻煩讀一下法規,哪怕是科普的小冊子。撞擊點是駕駛員座椅R點。

3、結果分析可不可信?

正常碰撞測試,大約需要3天左右才能夠得出結論,因為有大量數據要分析處理。當然,那些碰撞的測試項目比較多,有正面碰撞、側面碰撞、鞭打試驗等。而這次帝豪GL碰撞只有一個側面垂直碰撞,所以數據沒有那麼龐大,碰撞結果可以早一點出來。但上午11點整開始碰撞,到下午15點就開了發布會,滿打滿算4個小時,說的直白點,這麼短的時間內,做這些PPT都不一定來得及。況且還要錄入和分析那麼多的數據,因此有人質疑,其結果是早已經準備好的。

A: 所有碰撞單科試驗都是讀取數采數據後半小時內能出結果。來自全國各車廠的近百碰撞專業人員都在現場,就算想搗鬼也不會犯你說的這種低級錯誤。

從車內的照片來看,車內假人相對完好,側氣簾也全部打開。不過有一處疑點,就是駕駛側的氣簾上方有一處紅色的斑點(圖中已經標出)。這個紅色斑點很可能是假人頭部的撞擊到車頂棚留下的。因為在測試前為了檢測撞擊點,會在假人頭部、膝部等關鍵位置塗上顏色。如果側面碰撞假人頭部不是撞擊到側氣簾而是直接撞擊到車頂棚,那一定是要扣分的。

A: 扣分依據是什麼?依照哪條規定?

入行以來見了太多出自汽車撰稿人的通篇胡說八道的碰撞分析文章,今天實在是忍不了了。


原來我挺讚賞近期的吉利,交出了博越這種水準很高的作品。不過最近吉利在宣傳上有點走火入魔,先是跟雅閣的拆車對比,然後就是這次側面撞擊。之前的拆車我也說過,活動本身沒什麼問題,把車拆掉讓大家看確實長知識,但後面拿鑽鋼板出來說事,把自己弄得三觀不正。一個造車已經開始有底氣的企業,竟然像小強熱線那樣拿鋼板論出來說事,實在是在毀自己英名。

C-NCAP不是第一次做這種車對車測試,本田也曾拿兩台雅閣在C-NCAP做車對車的偏置碰撞。可是C-NCAP本來就有50km/h的側碰測試,只不過用的是可變壁障而非實車。將可變壁障換成實車,除了給吉利製造新聞之外,技術上看不到能有什麼大啟發。另外也有知友說了,假人頭部沒有落在側氣簾上,這個也值得去斟酌。

沒錯,IIHS也時不時會做車對車的測試,但IIHS的測試都有主旨,能藉此引出一些道理。比如曾拿大車跟小車對撞,說明在實際的小撞大測試中,小車確實會吃虧。另外拿幾十年前的老爺車跟現在的車對撞,藉此說明車身結構的進步。看回C-NCAP,包括之前雅閣的車對車撞擊也是如此,這個測試除了借個平台給廠家宣傳一下,此外真不知道能教會大家什麼。相對來說,雅閣的車對車偏置測試比吉利這個還稍有營養,畢竟國內很多人並不知道25%偏置撞擊為何物,一定程度給大家做了科普。逛知乎的人大多比較理性,可是國內很多人並不是如此,正所謂「不明覺厲」,雖然不知道究竟怎麼回事,但看到吉利碰了就覺得牛逼。

正能量點看,吉利能在測試中收集到一定的數據,藉此優化側面結構。不過這類大車廠大多有自己的測試場地,若要借用C-NCAP的平台來宣傳,便要招惹質疑聲音。可以看到,在雅閣車對車測試以後,C-NCAP又生出另一條門路,就是直接搭台給車廠自己上來唱戲。一個碰撞機構給車廠搭台,你真正做測試時的公正性更加值得大家去琢磨,大家看到你跟車廠之間的關係還真是搞得很不錯哦!最後安利一下自己之前在知乎那篇關於各國碰撞機構的文章,我從「體制」上解釋了各國測試機構不靠譜的原因,傳送門:毀三觀系列:國外的碰撞測試就一定靠譜,too simple! - 馮晞帆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奇瑞這個土鱉早就做過了,感覺吉利最近有點跳啊,很張狂的樣子,難道是為了吸引潛在的客戶?比如大光頭大紋身?


好了,該我了。碰撞當天我對此次碰撞產生一些質疑:作秀多於實際意義。已經被無數愛國網友罵的體無完膚,再發到知乎上來,即便多增加些吐槽也不在意了。

和上一次博瑞直播拆車不同的是,這次帝豪GL碰撞測試除了邀請媒體現場觀看外,還讓C-NCAP為其站台,同時也拉來了央視現場直播,因此引起的轟動更大。吉利的營銷手法讓人讚歎。不過,這樣的碰撞測試,究竟是實際意義更多一些,還是營銷作秀更多一些呢?有以下幾方面質疑:

該不該在C-NCAP碰撞中心測試?

理論上,C-NCAP屬於第三方安全評測機構,其主要功能便是對剛上市的新車進行安全碰撞測試,分析測試結果,給予星級評定。但一直以來,相比於歐洲的E-NCAP和美國的IIHS,C-NCAP碰撞受到不少質疑,因為五星級的車型泛濫成災。

坊間都說C-NCAP的利潤大多來自廠家,因此受到各車企的影響很大。但他們又不願承認,依然力圖證明自己是公平公正的,例如去年7月份,終於去掉了一直被詬病的加分項,並對自願申請評價車型在要求最低銷量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較大銷量配置的選車原則,儘可能體現市場上主流車型真實的安全技術水平,確實比之前更加公平些。

圖片來自 @凱凱

其實很多車企都有自己的碰撞實驗室,例如長城、奇瑞、華晨等等都有。他們在量產車尚未正式上市前都會進行一番內部測試評估,根據內部碰撞試驗評估這款車的安全性,然後上市,再送到第三方測試機構進行碰撞試驗。幾乎從來沒有一家車企,會借用第三方的碰撞機構做公開實驗,且高調的邀請那麼多媒體甚至央視現場直播。

這一定程度上對於C-NCAP是有負面影響的,因為作為第三方的碰撞機構,必須要繞開廠家去做碰撞測,讓消費者信服。而如今這種碰撞測試卻讓廠家自己進行。這裡就不排除廠家對於碰撞的兩輛車做一些動作,例如加裝緊固件、防撞塊等。類似的事情並非沒有出現過,前不久豐田的RAV4在美國的IIHS的25%重疊碰撞中,為了拿到好的成績,就在駕駛側安裝了一塊厚厚的加固件。而這次是廠家自己帶著車到這塊場地做測試,測試前並沒有對於車本身進行檢查。

碰撞環境設置合不合理?

在此次碰撞試驗中,其實模擬的是十字路口兩車相撞,比如搶紅燈時。不過事實情況或許並非實驗這樣,設想一下,一般遇到緊急情況將要發生碰撞時,估計絕大部分司機會下意識地踩剎車並且打方向吧。因此,即便碰撞也是偏置碰撞,90°垂直碰撞的概率是非常小的。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各家碰撞機構都更重視偏置碰撞的原因,因為更符合常理。

另外,一般情況下,車輛的碰撞測試,都會儘可能提高碰撞速度,來彰顯自己車輛的安全性。而此次的側碰車僅有16.7KM/h(不太清楚設置這個速度的依據是什麼),其實這個速度不大。很多時候搶紅燈的人都會比較著急地穿過去,速度較快。

側碰車速度比較慢,我們嘗試分析一下。雖然兩車為垂直碰撞,但畢竟都是運動的,那就會有力的分散和轉移,撞擊時有一部分力會轉移到側碰車後部。而側碰車速度越大,分散的力也越多。但一般情況下,車側面的後半部分相對薄弱一些,因為前部A柱向下延伸至車架處的剛性都比較高,因此比較結實。另外,車前門內側也會加裝加強梁,因此車側面從B柱向前的部分要比B柱向後的部位更為牢固。

既然如此,B柱就是最好的撞擊臨界點,如果撞擊點靠前,子彈車會比較糟糕,撞擊點偏後,側碰車則更為糟糕。要知道,這是一次公開的撞擊測試,有那麼多媒體現場看著呢,必須使得撞擊過程車的損傷最小。所以你看,這次撞擊點正是側碰車的正中間。

另外一點,本次測試的兩台車都是帝豪GL,車型相同,車重也基本相同。而現實中,類似的交通事故,相同兩車相撞概率太小了。不管是子彈車還是側碰車,重量相差稍大一些,對於碰撞結果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同的車型碰撞差異更大,如果側碰車是一輛SUV,很可能就會因為其重心偏高,出現被子彈車撞翻的現象。這也是為何美國人認為SUV不安全的原因之一;如果子彈車是一輛SUV,由於重心高撞擊到側碰車,撞擊可能更為慘烈。

其實當初豐田內部也做過一次這樣的實驗,用不同的車進行垂直碰撞測試,側碰車還真的被撞翻了。唯獨兩輛車型和質量相等的車相撞,結果損失才是相對最小的。所以這次碰撞試驗,並沒有太大的實際參考意義。

結果分析可不可信?

正常碰撞測試,大約需要3天左右才能夠得出結論,因為有大量數據要分析處理。當然,那些碰撞的測試項目比較多,有正面碰撞、側面碰撞、鞭打試驗等。而這次帝豪GL碰撞只有一個側面垂直碰撞,所以數據沒有那麼龐大,碰撞結果可以早一點出來。但上午11點整開始碰撞,到下午15點就開了發布會,滿打滿算4個小時,說的直白點,這麼短的時間內,做這些PPT都不一定來得及。況且還要錄入和分析那麼多的數據,因此有人質疑,其結果是早已經準備好的。

從公布的結果上看,這兩輛測試車輛中子彈車為17.92分(滿分18分),而側碰車為滿分18分。言外之意,這款車的在安全性方面是十分優秀的。正常情況下,這種碰撞子彈車會更加安全一些。但實驗結果是側碰車得到滿分。那麼來分析一下側碰車吧。

從圖片中可以看得出,側碰車的前後門已經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形,看上去不能正常打開。而在這個碰撞試驗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試驗所總工程師、 C-NCAP管理中心試驗評價部部長劉玉光介紹,車輛的側面撞擊考核主要看3個方面:車身的結構延展性,即車身變形的大小,車門是否可以正常打開;車內安全設施的保護性能,碰撞後不能發生任何的燃油泄露。

從車內的照片來看,車內假人相對完好,側氣簾也全部打開。不過有一處疑點,就是駕駛側的氣簾上方有一處紅色的斑點(圖中已經標出)。這個紅色斑點很可能是假人頭部的撞擊到車頂棚留下的。因為在測試前為了檢測撞擊點,會在假人頭部、膝部等關鍵位置塗上顏色。如果側面碰撞假人頭部不是撞擊到側氣簾而是直接撞擊到車頂棚,那一定是要扣分的。

綜上,側碰車的碰撞成績為滿分,難免讓人不質疑。

總結一下

近兩年來,吉利的的營銷水平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中國品牌中獨樹一幟。當然,這種高調的宣傳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因為近幾年吉利不管在設計上還是技術上都表現不俗。但即便如此,吉利產品品質和技術上的提升,依然跟不上宣傳的步伐。

今年,吉利一下子推出那麼多新車,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未來兩三年吉利推出的新車型會少很多。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說明吉利的技術儲備還是不足的,真正有技術儲備的,就像打牌一樣,有好牌但不急於一下子全部出完。例如今天我們看到的新漢蘭達、思域,其實好幾年前就已經具備這樣的技術,只不過不急於那麼早拿出來罷了。

所以,技術和產品固然重要,但如何運作市場其實也很重要。而如今,吉利有一把好牌但好像有點著急要都出掉。輿論短期內有一定的效果,但從長期發展來看,還需要踏踏實實地做產品。所以,造車也要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本文節選自AL頻道(ID:autolife2014),轉載需要打招呼。


吉利自己給自己打了滿分。然而很明顯,側氣囊沒有很好的保護到駕駛員。應該扣分的,不應該給滿分。吉利為什麼就不能實事求是那?自己騙自己有意思?

以前對吉利感覺還蠻好的,現在粉轉黑。一個不能正視自己的人,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嗨。

國產廠商不僅是技術不行,態度也不端正。以後誰再說支持國貨誰就是耍流氓,我只支持良心貨。


吉利放的又一個大招,與上次直播拆車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次更牛逼,拉上了央視和cncap,李書福造勢的能力一向牛逼。上次收購沃爾沃,不花一分一文,吉利獲得了世界的知名度!


速度太低,從圖片上可以看出車門沒有加強筋,這個速度應該是碰撞極限了,,,,如果按照IIHS側面碰撞標準,裡面的人沒準就完蛋了。。


中國汽車品牌營銷我只服吉利,摩托車品牌我服錢江。兩家都是在浙江的公司,而且都收購了歐洲企業搞出來一些名堂。兩家公司質量和技術在國內雖然比不是第一,中上等吧!還聽說吉利要收購錢江。


【視頻警告】哈哈哈哈,我給你們講,「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試驗」這幾個字,缺哪個詞都不行,尤其是「公開」二字。

奇瑞有自己的碰撞實驗室,

類似的垂直碰撞試驗,幾年前就做過了,而且碰撞速度80km/h,不比這個狠?

視頻封面瑞麒G6實車碰撞五星安全搶先曝光—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這是高速攝像機拍下來的慢動作,從上面的計時器看,可以精確到毫秒。

在這個碰撞中,G6車型不僅僅要承受正向的衝擊力,還要承受垂直方向的剪切力,車身結構強度不夠的話,直接就散架了。


你們煩,因為消費群體不是你們,這麼干,銷量肯定有增長,但不是長遠之計。


在2016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日暨C-NCAP十周年之際,帝豪GL獻上了一場全球首秀,而這樣一場碰撞測試給予你我購車的參考價值卻十分有限。

【我們需要這樣的碰撞測試】

央視全程直播帝豪GL碰撞測試,新聞聯播報道了這次車對車90度的碰撞試驗,4萬平米的測試場地,黑壓壓擠滿了媒體老師們,一台台攝像機架起來,手中的照相機拿起來,碰撞測試開始倒計時,所有的燈光刷刷亮起……

在吉利發布的公關稿中,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測試。這次的車對車垂直碰撞測試項目並不是C-NCAP的常規測試項目,甚至全球幾大知名的碰撞測試機構也沒有將這一項測試列為常例。具體來看:

車對車垂直碰撞測試有些類似於可變形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但又不完全相同。兩者都是縱向垂面碰撞,但是可變形移動壁障側面碰撞試驗中被撞車輛是靜止不動的,壁障以50公里/小時的速度撞上來。而吉利的碰撞測試中兩輛車都是有速度的,目標車以16.67公里的時速運動,子彈車以50公里的時速運動。同時可變形移動壁障相比起一輛車是材質更加均勻的障礙物。所以吉利的碰撞測試更接近於現實情況,模擬場景主要針對車輛穿梭的交叉路口。

來自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統計,在中國所發生的交通事故中,車對車的側碰撞發生概率位列第二名。

與正面碰撞不同,側面碰撞沒有太多的車身潰縮空間,僅有一扇車門來抵擋外部的撞擊,以及利用車內的側氣囊、氣簾給予車內乘員一定的保障。

更加接近於真實情況的碰撞場景,中國交叉路口的高事故率,以及側面碰撞對人會造成的嚴重傷害,使得車對車的垂直碰撞測試顯得非常有必要,測試的數據也有望成為人們購車時的參考依據,我甚至希望這樣的碰撞測試能夠成為常規測試項目,然而活動當天吉利車輛給到的碰撞測試數據,其參考價值卻有限。

【我依然無法判斷這款車的安全性】

在我看來這是一場充斥著噱頭的碰撞測試。

測試地點在天津的C-NCAP總部,吉利的工作人員早早來到這裡布置場地,備戰測試,測試時間選定在2016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日暨C-NCAP十周年之際。測試當天像是一場盛大的公關活動,大家集聚一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試驗所副總工程師、C-NCAP管理中心試驗評價部部長劉玉光宣布:「本次試驗結果,正碰車(子彈車)正面碰撞得分率為99.6%,側碰車(目標車)的側面碰撞得分率為100%。」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然而C-NCAP一直備受人們質疑,其給出的測試成績在人們眼裡缺少可信度。C-NCAP,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2006年設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現在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採取企業化運作,承擔著車企委託的科研課題,因此人們指責C-NCAP的公正性。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曾表示,中汽研指定的C-NCAP測試標準和以此標準來檢測車輛,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再來看上文提到的其他知名碰撞測試機構的背景。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是美國政府部門汽車安全的最高主管機關。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這個組織在1959年由覆蓋了美國80%保險業務的三大行業巨頭組建而成,保險公司是不希望你或者你的車出事的。

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在1997年由英國交通研究實驗室以及英國運輸部牽頭成立,隨後其他歐洲政府加入,並獲得歐盟支持,針對歐盟成員國內的車型進行測試。

最高主管機關、保險公司、多家政府組織聯合創辦,獲得歐盟支持等等,也讓上述的國際碰撞測試機構從出生起自帶滿滿的公信力。

此次測試的車型是尚未上市銷售的帝豪GL。而在C-NCAP此前的常規碰撞測試中,試驗的車型均是在售車輛,C-NCAP測試車型確定程序中明確寫著:

C-NCAP管理中心對上兩年度內新上市車型進行統計分析,初步確定本年度評價車型候選範圍。汽車生產企業也可以自願申請車型的C-NCAP評價,但該車型必須為上兩年度內新上市車型。

可見,針對帝豪GL的測試,C-NCAP是破了先例,還走了不同尋常的測試方法。對於這次測試車輛,官方並沒有透露配置信息,事實上車輛配置如何也關乎著車輛的測試表現。

上述提到的國際碰撞測試機構中,也有明確會將未上市銷售車型作為測試對象的,如E-NCAP,具體來看它和C-NCAP在操作上的不同。

針對經銷商尚未銷售的車輛進行的試驗,E-NCAP會從剛下線的車輛中進行挑選。E-NCAP會到車廠隨機選擇車輛,或者從製造商提供的清單中隨機選擇車輛識別代號 (VIN),並選擇安全標準裝備的車輛,即低配車型。接著測試車輛被送往試驗場地,沒有隆重的新聞發布會,更不會以此來慶祝周年,車企緊張地等候著測試結果的公布,E-NCAP則表示希望幫助消費者在購買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不走尋常路的C-NCAP並未公開它針對未上市車型的選車方式,以及備受質疑的身份背景,測試車型配置情況不明,都讓這次碰撞測試彷彿是霧裡看花。同時,帝豪GL在車對車90度的碰撞試驗中取得了好成績,其他的碰撞場景下能否有同樣好的表現,現在不得而知,更無法讓人做出這是一輛安全車的判斷。所以,當帝豪GL上市開售,我會拿著車對車90度的碰撞成績去買車嗎?我不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次碰撞?】

此前的博瑞拆車,這次的帝豪GL撞車,圍繞車輛安全問題,吉利近來動作不斷,吉利為什麼要做這一系列的活動?

長期以來,自主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中都是質量不如合資品牌車型,或者是質量差的代表,即便是自主品牌的產品質量得到改善,甚至趕超合資品牌車型,也依然得不到消費者認可,因此需要博瑞拆車、帝豪GL碰撞的公關活動來改變消費者原有的心智模式。不過以這次的帝豪GL碰撞活動為例,在產品安全性上依然有許多質疑點。 未來吉利圍繞產品安全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動作,但在打破消費者固有的思維模式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吉利的這兩次活動我覺得有點嘩眾取寵了,其實只要和大家說一聲我是和窩窩聯合開發的,窩窩負責的車身設計就行了。。。。


推薦閱讀:

自主品牌車「好」到什麼程度了?
吉利動力總成研究院人員離職率很高?
吉利博越和長安cs75 應該選擇誰?
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吉利帝豪EC7的成功和奇瑞艾瑞澤7的失敗?

TAG:吉利汽車品牌 | 吉利帝豪 | 碰撞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