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更好了解自己?

本人現在大三,對什麼都喜歡一點,像看書,籃球,跑步,釣魚,做飯,但對什麼都不能堅持,做著做著就覺得無聊了,這是個人性格問題,還是就是單純喜歡玩呢?各位睿智的知友幫忙分析下。


原諒我不喜套話說三遍賣萌。

如何了解自己呢?

因為種種限制人或許能很好的察覺到外物的細微之末,但往往很難了解自我。

一定程度上這是古代哲學家研究的問題。

了解自己,在我看來是一個過程,所以說剛出生的嬰兒最接近佛的狀態。人老了,也比較接近這個狀態。

去經歷,去思考,去感悟,去總結。

那麼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形成自己體系。

胡適在北大說,求獨立而非自由。

說說我的建議:

一、讀書。現在已經養成一種習慣,不看書難受,能體驗不同的人生,感受不一樣的生活,自己也能看的更廣,思考後就能更深。

二、走走。多出去走走,不僅僅是旅遊,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要自己領悟。打工、義工、戀愛、交友等都是這一類。

三、聽父輩講故事。每次假期回家,與父親夜談,與母親上廚房下飯館,都讓我受益無窮,也從父輩那裡了解了很多,從祖輩開始的故事,流淌在血液里的記憶,很受觸動。

四、聽人們講故事。這裡的人們要自己體會,上次假期,到療養院看了不多的其中之一開國將領,要走的時候我問他,打起仗,我能做什麼。他握住我的手,盯著我的眼,沒說話,但我懂。

五、音樂。白岩松喜歡音樂,常常聽著古典樂體會包含,我也喜歡純音樂,喜歡中國的古樂,特別是百轉千回的幽咽的樂,能體會到那種或強烈或婉轉的情愫。

總歸,這是一個過程,多努力多收穫。希望這些小小的建議能給你幫助。

共勉。


謝邀。

實名反對 @winnie Shao的回答,我當不好騙子,但我仍然可以不喜歡,甚至可以報警舉報。

我不認為自我是「塑造」的,而是認為,自我的確是需要「了解」的。

簡單的了解方式,比如想想自己最在乎什麼,從人生的角度想想,自己最在乎的是什麼。可以是一些很抽象的東西,親情,家庭,事業,金錢美女,都可以。

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並沒有哪個與生俱來的喜好是天生罪惡的。

如果喜歡掙錢,那就去想辦法掙,喜歡當官,就去考公務員。

就算是極端一點,喜歡兒童se情,是一個被社會唾棄的戀童癖。依然可以接受這樣一個對別人有害的自己,然後在自己的主觀意識層面,去限制自己的這些天生的傾向。

以前我轉載過一段話,大意是某個人是戀童癖,每天下班都會滿網路去搜尋這些東西,並且明知道這些東西的製造者很可能給一些兒童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對於不明原因的,「原發性」的癖好,自己真的是需要去了解,去接受的。首先承認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然後再做評判。

存在先於感知。

事實先於評判。

對於你了解到的「自我」,仍然是可以「辯證地否定」的呀,對它加以揚棄。

除了這種明顯有害於他人的部分需要否定和限制之外,其他的範圍內,順著自己的天賦來就可以了呀。

有些人擅長與人交流,所以做起銷售更順風順水,有些人善於獨自完成思維和實踐活動,那麼科研工作就很適合,還有的人喜歡運動,喜歡旅行,都可與找到和自己天賦和愛好相匹配的工作嘛。

工作變成樂趣之後,人生自然會更美好。

綜上所述,了解自己的方法,就在於誠實地記錄自己的特質。先不評判,先記錄下來再說。


謝邀!

您說:"這是個人性格問題,還是就是單純喜歡玩呢?"

末學不回答,您若自己願練習末學以下所說的方法,幾年後,了解了如何修行就會達到心不隨境轉,那時,您就自己知道答案。

能最佳的了解自己的方法,是練習"中性的覺知觀察",因為中性,所以,才可能真正的了解,若用其他的方法了解,都可能因不中性,而變成是偏差的了解。

能練習"中性的覺知觀察",初期,自己的注意力會增強些,"覺知觀察"能力強了之後,由於熟練,就可練習中性。

人會覺得無聊或其他的情境,都是因為自己沒覺性,被內外境牽著走,練習"中性的覺知觀察"久了,讓您覺性增強,無聊可能就不是您的詞。

由於自己對自己的覺知觀察,做人處事,會就事論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且隨時改善自己。

以末學所學來說,有空:

沒煩惱時,練習覺觀五蘊。

有煩惱時,練習覺觀苦集滅道,讓自己有一天能悟到"滅苦之道"。

所以,完全都因練習覺觀需要在輕鬆平靜的狀態才能進行,自己整天的生活或工作都會比較輕鬆愉悅,讓自己不只不可能無聊,等您學會了,您可教您的親朋好友及廣大的有緣人,自利利人,何樂而不為呢。

實際的修行最重要(這雖是佛教,末學所學的佛教,純在日常生活練習,沒強調崇拜或信仰,純練習心不隨境轉無煩惱的利己利人的生活),若想試試,這篇所給的兩篇往下所有相關的連結若都能看完,就可了解更詳細的細節(看到最後有提到次第,就是真正練習的方法,真正自己修練幾年,就可親身體驗體會滅苦之道,而真正了解佛陀的教導):

剛接觸佛學,該如何入門?比如從什麼經書看起?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基礎部分

首先是從知識書本上認識大眾中的自己

其次是從對自己的觀察上認識微觀的自己

其三是實踐,並且使用各種工具

我覺得這種圖書叫做 人生的目錄

小說中總是幫助主角的老爺爺,就是他們

在你獲得認識自己的能力之前,

你需要的是參照物,即別人眼裡的你,就是社會學、心理學家眼裡的你

社會學會告訴你你扮演的社會角色,

心理學會告訴你你扮演的自我角色,

然後你需要工具書,來告訴你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論

內觀禪修是很好的自我認知的工具

思維導圖是很好的書面自我整理的工具

====================================================

讀完這些心裡有底子

然後就是念更深入的圖書來認識自己和社會

和更多的禪定觀察看認識自己和社會

學習別人的觀察所得,自己進行印證,總有一天能自己走路了


謝邀。

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但是,我可以給題主分享一個方法。

覺察。

時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感到愉悅的時候,是什麼引發了你的愉悅?

感到無聊的時候,是什麼導致了你的無聊?

清楚地覺察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會比較有助於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不要著急下結論,堅持一段時間,慢慢的就知道答案了。


有人實名反對。嘻嘻,少年,你就是因為當不好騙子,才不喜歡的。真的,否則幹得好的騙子,都是屢教不改,冒著殺頭風險,也要乾的,那真是喜歡的要緊。行行出狀元,真不幸,有的人,就算當騙子,也不是好騙子。

再加一句,特別惡毒,也特別真實的一句,「了解自己」,難道是為了發現自己原來是樣樣不成的loser?

~~~~~~ 原答案如下 ~~~~~

我就問一句,你功課怎樣?

只有幹得好的事,才有資格說「不喜歡」。

選擇擇「不」,和「沒選擇」,看起來一樣的結果,但完全是兩碼事。

少年,還沒塑造出自我的人,就不要談「了解」了。


嘗試自己沒嘗試過的事,就會發現,「誒,自己還蠻擅長的。」 然後,更了解自己。在追逐未知的過程中,了解自己。


愛好廣泛。

我覺得沒問題。

把愛好變成專精,那就看你自己的毅力和喜愛的程度了。


推薦閱讀:

怎樣創立第二人格去自我評判?
做人太用力的思想根源是什麼?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處世態度?
喜歡列計劃定目標卻不執行怎麼克服?
自己做的某些行為過後越想越覺得很傻是什麼心理?
如何提高自制力和集中注意力?

TAG:自我管理 | 自我 | 認識自我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