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副中心的?

上海有副中心裡,無疑徐家匯是最成功的,甚至不亞於傳統的南京路淮海路商圈。作為一個內環邊緣的區域,它是怎樣上位的?


現在有個徐家匯源的稱呼,但真正的徐家匯源應該是徐光啟墓。沒有徐光啟哪來的徐家匯嘛!

徐家匯在90年代以前處於上海市中心的邊緣。租界時代,徐家匯一腳在租界里,一腳在租界外。老早的概念是,中山環路里看中山環路外,都是鄉下。80年代,上海體育館有了,上海體育場還是一片菜地。

徐家匯天主教堂是徐家匯的標誌性建築。1949年前,徐家匯最重要的構成是成片的教會建築。教堂是當地的最高建築物,尖頂與遠處的龍華塔尖遙相呼應。文革中教堂尖頂被拆除, 1980年代初與龍華寺內的菩薩們一起「平反「重建。教堂往南150米,漕溪北路上海氣象局院牆外有一座徐光啟銅像,由漕溪北路右轉,南丹路上有一座光啟公園,內有徐光啟墓。徐光啟是明代知識大家,天主教徒,翻譯了很多西方的數理著作,編寫了農政全書,官至明朝文淵閣大學士,位高權重。徐光啟出生於上海老城廂,即今上海城隍廟附近,生前在城西建農莊別業,逝世後安葬於此,後輩為其築廬守墓。此後,徐氏家族一支在此繁衍。此處為法華涇、肇嘉浜和蒲匯塘三水相匯之地,周邊多為徐家土地,故被稱作「徐家匯」。80年代,徐家匯還有一條徐鎮老街,大約位置在今港匯廣場區域。

徐光啟是唯一一個古代上海縣出生的官至朝廷內閣的名人,其墳冢也是內環線內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古墓。從光啟公園大門北望,明代石牌樓、神道、石人石馬、巨型十字架背後的墳冢和遠處巍峨聳立具有布達拉宮式樣金頂的西藏大廈,構成一幅奇特的、或許只有上海才有的圖畫。

徐家匯成為上海一個比較成功的副中心有充足的歷史理由。首先,徐家匯屬於上海人眼中的上只角。徐家匯往裡是法租界留下的大片高檔住宅區。很多人不一定知道,這塊區域才是上海的政治中心。上海市委與徐家匯近在咫尺。市委機關很多部門位於徐家匯附近,中國近代歷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解放後中共華東局與上海市委的領導人都住在其中。其次,徐家匯是上海近代化過程中的文化重鎮。道光二十七年,耶穌會在徐家匯建立「大書房」,後發展為中國最早最完備的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海耶穌會創立依納爵公學,後為徐匯公學,是當時中國內地最早的新式中學;同治七年(1868年),法國耶穌會士韓伯祿(Pierre Marie Heude)在徐家匯創立了隸屬耶穌會的自然博物館;同治十一年(1872年),耶穌會江南教區在徐家匯成立「江南科學委員會」;同年,徐家匯觀象台創立,它是上海乃至中國最古老的氣象觀測站,號稱「遠東氣象第一台」。四年後,又成立了徐家匯土山灣印刷館。當然,交通大學也發端於徐家匯。徐家匯的這些建築和機構不僅僅關乎宗教,也書寫並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文化的發展歷程。再次,徐家匯往外有發展空間。70年代,上海體育館和周圍高層建築的建設,是上海解放後最受矚目的現代建設項目,可以看作是徐家匯作為副中心的發端。上海地鐵的試驗線也是建在附近的。地鐵一號線的建成對徐家匯的現代化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90年代,隨著太平洋百貨,東方百貨等大型商業體的完工,徐家匯商業中心正式成型,並且一下子變成了上海商業的標杆,使得徐家匯聲名鵲起。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他區域也開始轉型,副中心畢竟是副中心,不可能成為正中心。但以現代的視角來看,象上海這樣的巨型城市,不可能只有一個中心,交通的發達使得多中心成為必然。在眾多的副中心中,徐家匯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仍將佔據重要的位置。目前的徐家匯有兩大發展看點,第一是徐家匯商業中心的改造和新鴻基徐家匯中心項目的建設,第二是上海體育館區域將改造為徐家匯體育公園。近日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專門視察調研徐家匯體育公園建設項目,側面反映了上海市領導對這一區域的重視。這兩大項目的完工和地鐵網路的密集交匯,將使徐家匯再一次回到比較中心的位置上。

上圖應該是1950-1960年代的徐家匯地區地圖,其時徐家匯尚是市區邊緣的小鎮。往裡,街道密布,往外,水系發達,農耕繁忙。鎮里則有很多教會建築,但在地圖中沒有顯示。

上圖是1995年的徐家匯地區地圖。徐鎮路猶在,港匯廣場尚無蹤影,虹橋路還未拓寬改道與肇嘉浜路相接。


謝邀!

是隨著上海市西南部高密度住宅區成片發展而形成的。1990年代初徐家匯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小的區域中心,是好幾部公交車的彙集點和終點站,第六百貨也一直在那裡,而現在的美羅城這邊,當時是徐匯影劇院,也是西南地區幾乎唯一的文化娛樂場所。

19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上海縣和閔行區合併形成新的閔行區,以及奉賢西渡、閔行顓橋、莘庄等地的動遷和商品房開發逐漸興起,徐家匯作為西南地區和市中心的必經之道,城市樞紐的作用日益明顯,而隨著地鐵一號線的延伸開通,徐家匯的人流量更是可觀。人流聚集之處必然有商機,所以逐漸徐家匯的商業改造不斷升級,就形成了現在的一個城市副中心。


現在的徐家匯不再是副中心,徐家匯就是市中心!

作為祖孫三代生活在那裡的人,我可以告訴你,以前的徐家匯真是一天世界啊。。。我爺爺經常跟我講,以前那裡一片重工業,現在徐家匯公園裡的大煙囪就是見證。而現在的萬體館那裡以前是一片農田和水塘。如果你去找一些以前的照片來對比的話,真是恍若隔世。

至於徐家匯如何發展起來的,我覺得是首先是底子在那裡。徐家匯是法租界南擴的地區,租界時期打下了不錯的底子,歷史上康辦也是鼎鼎有名。第二是90年代被國家定為城市副中心,大力發展徐家匯。政策的影響是巨大的。第三是交通的便捷,華山路,衡山路,虹橋路,肇嘉浜路,漕溪北路和天鑰橋路六條道路交匯與此,同時上海四條市域R線地鐵中的三條也交匯在徐家匯,給徐家匯帶來了很大的人氣。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上海城市建設的大餅攤到了徐家匯而已(#滑稽)。90年代大餅攤到內環,徐家匯發展起來了。現在大餅攤到了外環,莘庄,周浦,顧村發展起來了。坐等大餅攤到s32,攤到郊環線!我們的城市建設水平可真是捉急。。。說真的,上海軌交和東京圈比,簡直就是小學生碰見了大學生。。。)


天啊,作為一個江蘇人,第一次知道原來徐家匯作為市中心才不到30年


以前這裡有個汽車站,人流彙集之地。


徐家匯現在已經是城市中心了,下一步新鴻基ITC建成,商圈改造升級,地鐵五線換乘,妥妥的宇宙中心


因為地鐵,下面有3條線路的換乘,加上周邊有低端到高端購物中心和商務樓包圍,人流量非常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福清強拆?
樓群密集,並且是中心地段且房價高的老舊城區如何動遷?
北京的楊絮和柳絮從市政的角度來講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冬天撒鹽化雪會有哪些負面影響?
元胞自動機在城市規劃方面的應用?

TAG:上海 | 城市 | 城市規劃 | 一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