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中文考試到底考什麼?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我是平時認真記筆記的好好聽課那種,沒事就去圖書館看看書什麼的。然而我發現這真的不足以應對應付考試,還是複習得太晚,考的不會,背的不考。

怎麼更有效複習中文考試,真正的有學養和會考試的學霸到底要如何修鍊嘛

下個學期就要準備考研辣,焦慮(???????????)

感謝大家的回答么么噠(*^3^)

其實當初提這個問題是希望講講這個學科的考試模式,並沒有問它的考試科目呢。可以邀請更多大神來回答喲(??? ? ???)


本人一所普通二本的中文專業,現在大三。那過兩次獎學金,在這裡略談一下考試問題。(明年也準備考研)

中文大體分語言類和文學類,我們是理科類學校,中文很多專業沒開。

首先說明,上課很重要,「功夫在平常」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很管用。

但是,上課和「功夫在平常」這兩點在中文專業里對考試的影響真的很少,尤其是文學類考試。

先說語言類吧,我們學校大一學現代漢語,大二學古代漢語加語言學概論,基本也就這些了。語言類是偏理科類的東西,這點男生稍微佔優一些。語言類的上課是真的很重要,這種課,聽懂了就會越聽越有趣,真的,如果你上課適當思考和發言會提高很多,因此,複習的時候只需要記一些名詞解釋和國際音標,古代漢語記下翻譯,古今字,四書等大體就可以了。語言類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少,因此複習的時候基本就是背公式那種了。

再說文學類,傳授一點經驗,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裡面,提前把目錄裡面的小說看一些對上課和考試複習特別有幫助,因此題主去圖書館可以適當找些書看看。有些書你沒看是很難答題的,特別是外國文學,有些人物容易亂入,如果讓你分析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沒看書光背資料很難。文學裡面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有一個訣竅,教科書一般是按斷代史來給文學分段的,因此有一個大致的邏輯思路很重要,也就是掌握每個時代大體的背景和文學總風格,比如五四時期的近代文學,受五四思潮比較重,比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之類的,掌握大事件,然後答題圍繞那些展開,記一些關鍵詞就好。

我說的很寬泛,如果題主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問的再細緻一些。

這裡補充一點:不排除有些人平時不聽課,很少記筆記,但是在考試前一兩周大突襲,然後會有很好的成績。這就是會考試的人,高考訓練了我們考試的技巧以及歸納整理的方法,因此這種人很吃香。但是我不屬於那種,你要給自己定位,你是想讓自己有學養,讓自己更豐富,還是單純想要成績,如果是前者,你就可以學得很瀟洒,自己都看了哪些很多人沒聽過的書,腹里多了多少墨水,考試提前交卷,多牛逼,這樣題主就不會因為不會複習方法和在圖書館看書卻考不好而苦惱了。如果是後者,那就多聽課,拍PPT,按照老師給的重點多背,然後自己默寫,多花些功夫就好了。

最後一點,有些老師會考的一般上課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提一些,有些題目(大題)就是平時作業給你們布置的題目,所以只要老師上課時說:這個知識點很重要,這本書可能會考。一定要記下來,即使瞌睡也要豎起一隻耳朵,學霸就是聽課和不斷複習養成的。


謝邀。

在中文系一年半,核心課也上了一大半了。

總的來說中文系的考試大題相近,但卻與老師的個人興趣追求/培養目標分不開關係——以至於在這學期結束時禁不住讓我仰天哀嚎一聲:原來考得如何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而是老師出題決定的。

常規的考試體型與文科試題無異,分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之類。

名詞解釋會根據老師上課提起的知識點來考,老師一般講究得意忘言,不追求一板一眼的正確率;因為上課一邊不會拘泥於課本,故考試時更多會是上課提到的東西。

簡答論述相差不多,主要考察對知識典籍的積累應用。

中文系特色一:詩詞默寫

古代文學四學期,古代漢語兩學期,老師會要求我們每學期背上五六十首長短不一的詩詞(越長的考的幾率越大T_T本學期最長的一首是240字的鶯啼序),然後從中抽取三到五首,給出題目全文默寫。

中文系特色二:繁簡互換

在古代漢語(上)的考試里老師有給我們十組簡體字詞,讓我們將它們轉換成繁體字,難度不止在於字形變換,還在於許多異體繁簡字需要思考這個詞義究竟是否需要變換。

中文系特色三:看詩猜作者

大一下學魏晉至唐文學史時一度最擔憂的題目,要求我們對該時期幾位著名作家的詩風有了解(鮑照,顏延之,謝眺,李賀等),在考試時會出幾首詩,讓你寫下推測的作者以及理由(不能寫那些普適性的特徵加以判斷)。

中文系特色四:填空

這學期現當代文學老師人特別負責細緻,也考察我們的真功夫,於是卷子上一口氣給我們出了近五十分的填空題!五十分的題目不似論述簡答不知道還能四處拼湊,不知道就真的只能淚下兩行啊π_π

中文系特色五(偽):全英文試卷

語言學概論的老師以雙語教學的噱頭讓我們吞下了近700頁的英文原著,然後通過全篇英文的形式考察我們的學習成果,引無數同學棄療。

中文系特色六:課堂劇展現

不幸的是答主不在那位教古代文學老師的班級,當年是要求分組呈現,自編自導自演,圍繞行行重行行這首詩,感覺小夥伴們都發揮了無比的才智創意。

另一方面呢,老師在統計我們平時成績時,會布置給我們創作/閱讀的任務,要求自己嘗試實踐,提交作品或自身的感悟,再就是扎記,但只求用心不評判其水平高低,也算是鼓勵我們思考動筆吧!

暫時就想到這些啦,想到再補充吧。

另外小小打個廣告,下面是我的個人公眾號嘿~平時會寫些文字,也可以進來與我交流哈!

http://weixin.qq.com/r/LUPTy2nE1zSorS2o9xY-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第一次收到邀請真是一件令人十分開心的事。

以答主我所在學校為例,按照以前的「慣例」,考試前老師都會給複習重點,毫不誇張的說只能考試前發揮你背霸的功力,就算你不聽課及格是綽綽有餘的,但是,答主說的是以前啊!!!!!!

現在我們系正在實習「教考分離」、「教改分離」,就是教你的老師不出期末考試的題目,教你的老師不改你們班做的題目,於是這就讓我心情很複雜,因為,那就沒有重點啊!!!!

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情況:

中國當代文學

題目全是出一些來自於各種小說中的情節然後要你填主人公和作者啊!!!!課本上那一大堆硬知識根本沒考多少啊!!!不看小說原本就只能等掛啊!!!!

中國近代文學

也是這樣啊!!!死知識考的很少啊!!!!

文學理論

讓你分析詩歌散文及各種文學形式啊!!!

古代漢語

讓你寫詞類活用,給出十幾個甲骨文讓你說說到底是表意還是象形還是形聲還是會意還是假借,翻譯古文啊!!!!!

外國文學

更牛逼啊,這老師放蕩不羈啊,專給我們班另出了一張卷啊,根本沒多少課本知識啊,百分之八十的大題都是三道題自己選一題做啊,最牛逼的是最後一題啊,讓我談談我們學校的人文情懷啊!!!!!

現代漢語

有重點啊!!!!哈哈哈哈

近代文學老師給我們說過一句話:中文系的學生,不讀小說只看課本,那還何有用?

各個學校的中文專業其實情況都不一樣,但是中文專業是個不好描述的專業。說有標準答案,那都是些死的專業知識,很多其實未必用的上(當然不是絕對),考試一方面像這樣專考死知識,一是所謂的檢驗你「功底」,二是答案統一,好改啊。

我們文學院老師也經常揶揄我們說:古往今來,大多數作家TM都不是中文專業,他們深入生活,有著非凡的社會經歷,這些東西是從書上學不來的,如果題主要想考高分,一是識記重點?二是要養成思考的習慣。然而題主也沒說會不會畫重點,我也就無法多說什麼。

有學養的話,一首詩搞定: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

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

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

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

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鄶.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

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當學霸的話,多看專業書,多思考,另外就是敢去寫自己的答案。


瀉藥。

占坑晚上來。

更新。

各個大學的中文系應該是有一定差異的,我所回答的,只能從我自己這個角度看武大中文系。

中文系可以粗暴地一分為二,語言和文學。

語言類的課,是非常枯燥的,甚至有偏於理科的感覺。它和我們前些年接收到的語文教育關聯甚少,基礎課程我目前只學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語言學概論。我覺得這一類的考試,主要考平時講的知識,它是有系統性的成體系的一個東西,不會像文學那樣比較虛無縹緲。以現代漢語為例,主要內容有語音、文字、修辭、語法、修辭等。它比較有指向性,平時老師講課都是有章法的,講的都是要考的。你搞清楚一些基礎概念就差不多可以應付。這個東西我覺得靠天賦什麼的比較少,就是看你勤不勤快,願不願意背一堆細瑣的東西。

文學類的課,相對有趣。如果是寫作這類,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中文系的「風花雪月」,你可以盡情抒寫。大一兩個學期的寫作課,期末考都考察的寫作能力,形式有小說、詩歌、散文等,這個應該比較靠文學素養了。如果是文學史的話,要想真正學好,肯定要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但是如果只是應付考試的話,把各個時期的知識記牢,比如英國18世紀的小說類別、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說白了,靠背書,背得牢,考得好。然而不去讀文學作品,考完了之後,什麼都不剩了。順便吐槽中國文學批評史,簡直可怕,你複習發現,其實古代的文人,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論,並為之取名,但究其根本,都在說同樣的東西,無非是寫東西真情實感、語言和思想的統一之類,然而你背的時候想哭啊,因為實在是太枯燥了。尤其是中國古代,一會兒氣,一會兒靜,一會兒虛,一會兒意,一會兒韻,這些概念我是真的無法理解,大概已經屬於哲學範疇了,背起來特別痛苦,根本看不懂,死記硬背,考到的時候可以把書上的句子搬上去。

考試形式基本是名詞解釋、簡答、簡述題,語言類的會有選擇題和詞句分析題,文學史會有填空題。


大學四年的期末考試已全部結束,最後一學期的成績如下圖,考研黨基本是一學期沒怎麼上課的狀態。 (65低空飄過的那個是會計基礎,沒上過課,不認真學真的不會做題(T_T),不能說的痛)

謝邀,我是學霸宿舍的偽學霸,寢室6個姑娘只有我沒拿過獎學金,其他5個基本國家/校獎學金都有,基本年年拿。 而且6個全考研,我是文藝學。

每個學校的演算法可能不太一樣,我們是平時成績佔30%,期末考試成績佔70%,拿獎學金的績點是最終考試和考察課每科成績不低於75分。平時成績一般是4次作業,期末考試一般有5種題型(填空、選擇、名詞解釋、簡答、論述)。每科出兩套卷子A/B,校領導隨機抽,一套是考試用,一套是補考用。

因為我們學校教課的老師和出卷子的老師是同一個老師,所以大部分老師會給劃重點,有部分老師會不劃,主要是因為課程性質不一樣,而有些划了也跟沒劃一樣。如果這學期一次都沒聽過,那麼把重點全記住一般能拿到70+。所謂重點最坑的一次大概是四門課一周要背四五萬字的樣子。

關於如何解決複習資料的問題。A有重點的時候:班裡一般是課代表負責要重點或者老師在最後一節課劃,然後許大媽負責包辦整理電子版複習資料,人手一份。B沒重點的時候:課代表負責拿到老師課件資料(可以問上一屆的要或者老師會給),然後許大媽負責包辦。事實證明,每個班裡有個事事包辦的許大媽是多麼重要。如果你們班沒有我們班這麼負責到底的班長,可以下載一份網上的複習資料,百度文庫一搜出來一堆,基本蠻好用的,該有的都有,重點也突出。

私以為大學期末考試的分數一是看平時知識儲備的專業能力,二是看考前臨陣磨槍的技巧能力。

看樣子猜測題主應該是平時知識儲備不錯的那類,只不過是考試技巧稍欠缺罷了,所以技巧提的多些。

提個醒,專業課比較重要的一定要對自己要求高(比如文論、美學),盡量90+,不太重要的公共課60分求過就行(如果你是211/985重點院校有保送名額又對成績績點要求高,當我這句沒說),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要分輕重緩急。

專業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階段,一定要多思考,多思考,多思考,多跟老師交流,多跟老師交流,多跟老師交流。因為人不是U盤,存儲不是目的,活學活用。

————————————————

關於題主提到考試中「考的不會,背的沒考」,再多說一句。如果是面面俱到的學神,專業課沒有不會的,比如我們寢室年年第一的大瑄。況且很多東西也不是靠背來拿分的,我是個極其懶惰且記憶力超差的人,所以一般只記憶關鍵詞和邏輯層次,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理解層次和思維邏輯。

關於題主說要考研,不得不再多嘴一句。考研畢竟也是考試,而且是一場戰線長壓力大的持久戰。有個小夥伴就是專業過硬90+那種,結果忽視真題,自我感覺題偏成績不理想,其實是反覆常考的重點知識點。建議把十多年的真題從頭到尾梳理過重點和考頻。


哈…哈…蟹妖~其實那個匿名是我

看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越來越多啦,我就在原答案基礎上補充幾點吧。我不是學霸,這是自己的一點小經驗:

1、上課聽講永遠比瘋狂記筆記重要,尤其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古代文論、美學、語言學等課程。筆記可以補,但是錯過了老師講解的內容,課下想自己學明白就比較浪費時間了。

2、多讀作品,尤其老師上課要講解的作品,提前讀。如果有些晦澀難懂的作品實在看不下去,也要最起碼知道大概內容思想感情,上課不至於不知道老師在說點什麼。

3、要有自己的理解,說白了就是多動腦子,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照辦老師觀點或者課本觀點。文學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有可能一開始你的看法會很幼稚,但比沒有強。

4、學會比較,尤其是理論性比較強的科目,有很多概念、觀點都很類似,這時候我個人喜歡把類似的概念觀點放在一起比較,找出來不同,吃透,理解透,這樣才不會混淆。

——叫我分割線——

你們老師期末不給你們劃重點么……

如果沒有, 你就別自己判斷去了,全部都要會,早下手複習。

功夫下在平時,課堂認真聽,記筆記這些都不用說,肯定要做到。 之後就是拓展你自己的知識面了,可以去圖書館找不同版本的教材來看,對比著學習。

考研的話,最好早點確定你要考的學校和方向,其實你可以多問問你的專業課老師啊,和老師多交流不比上知乎有用?

期末考試我們老師會給我們划出大致的考試範圍,不過一般幾乎全是重點(?_?),這時候就需要你瘋狂記背了。

不過就算這樣,考試也不一定能考好。 因為如果你只是死記硬背原內容默寫不能理解沒有自己的想法,老師改卷子時候一看就知道你是考前突擊掌握得不怎麼樣。


中文系裡不掛科的後進生。畢業近七年

曾有一天一夜挑戰42頁a4紙複習提綱的光榮歷史。這個科是外國文學史

畢業之後才知道,對比了高端院校的中文系教學方式,發現你要是想好好學,不停的讀作品。

要是應付考試,可以參考我這種作死的方法,找個牛逼學霸交好,期末背人家的複習提綱


瀉藥。

第一次被邀請答題有點激動,看到題目我仔細想了一下,我其實不是特別符合答這道題,因為我一般是考完就忘的那種人,但這兩年多讀下來,大概還是能夠給一點經驗出來的。

我現在大三,普通二本工科學校在讀,自然的,我們中文系在校內不受重視,所以提供的考試就讀和經驗可能不適用於那些比我們更厲害的學校。大一的時候心野,放在校內活動上比較多,可以說是到了大二的下半學期才開始認認真真的把心放在學習上。

中文系可以說是非常雜非常深也非常廣的一門學科,在其基礎上可以分出許多個分支學科,大致有這麼幾類,語言類,文學史類,理論類,實際應用類,以上都是我自己根據以往所學分的,也許有疏漏。我做這樣的一個分類就是要逐個來分析怎樣學習考試。

首先講文學史類吧,這一類我覺得是體現我們中文的一個廣並且雜,從先秦到近現代,中國到外國,古今中外有這麼多的作家學術流派和作品,但是真正名聲大震非常重要的其實濃縮下來並沒有許多,這些我們要記住這個人大概寫了什麼或者這個作品大概講了啥,最好有時間的話可以選擇性的學習一下,這樣子才不會在考試的時候突然懵逼(我不會說我經常考試時候懵逼的╮(╯▽╰)╭)。 然後作品選千萬不要當做擺設,據我經驗,其實很多老師(至少我們學校的)都很喜歡在這個上面出題,平時他們說哪篇哪篇要讀一下,一定不要當耳旁風,可能那就會出現在考卷上,而且往往是一道十多分的答題,如果你平時就讀過並且思考過那麼做起題目來更加是得心應手。

第二說說語言類的,這一門大約是漢語言學科中的理科了,因為像聲韻學、語音啊方言等的都是基於統計實驗和總結上產生的,比較偏理性,所以枯燥無味。我自己學的也不好,給不出很多經驗,我只能說這個就上課認真聽,聽老師的側重或者劃重點。如果你以後的考研方向或者你還想考出特別高的成績的話,僅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理論類是中文系所有學科的升華,體現其深度的一類。這一門考試需要大量的理論支撐,所以考試之前你就往死里背,背背背,沒有理論根本憋不出一個答案來,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理解怎麼做,那就上課認真聽講,有些老師的解讀真的會讓你豁然開朗(當然如果你不幸碰到那種照本宣科的老師的話,那麼不如去找一本學科相關的解讀類書籍,可以去網上找推薦,這種情況下建議自學。)

實際應用類其實就是聽說讀寫中的說讀寫,其實說和寫都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上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嘛,學習期間應該不斷的積累,有了厚度,寫出來的東西深度和廣度才會超群。我們大一時的寫作課老師要求我們做讀書筆記、並且寫讀後感,這種好習慣應該培養起來。平時只有寫得多,看得多,考試的時候才會文思才涌。功課就得平時做起。

答完了每一個分類,我就大概總結一下吧。平時上課認真聽多思考,課後應該多讀多寫,考前要臨陣磨槍。筆記是必要的,但理解是最重要的,所以上課的時候應該以聽課和思考為主,筆記應該是要做關鍵詞和知識網這樣子最好,並且不影響你的上課效率。

這樣子的話其實你自己也知道重點是那些了,就算老師不給劃重點,你也能把握重點了。還有就是考試之前我除了背書之外,還會去網上搜索考試的題目然後看題型,看提問模式和回答思路然後結合在一起背誦,這樣也比較有效。

答得有點雜,望題主和其他小夥伴不要嫌棄。

最後送上我們專業老師為我們推薦的書籍分享給題主和大家。


謝邀,本人現在大三,從來都屬於中等偏上的那類姑娘,我想說,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真的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

大學裡,怎麼考好中文考試?我其實說真的,中文作為一門語言,有天賦成分,不得不地說,有的人就是有語言天賦,這個天賦是那些沒有的人要通過後天很多努力才能做到的。

回歸正題,怎樣考好中文考試?就語言學來說,理解掌握活用。就文學來說,看作品,看得過程中一定要有思考,我們這學期的文學是明清文學史,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很多作品,其實我自己很偷懶,我沒有全部都去看,但是看多少就要思考多少。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看文獻,看別人的論文,不管知網還是超星,去借鑒別人的看法,去了解不同的觀點。

就考試來說,自然是指哪兒打哪兒,就未來來說,學習中文是在灌輸我們一個觀點,去了解去接受去思考。

最後推薦一本書。

最後一句,我真的不是一個學霸,本次考試周我遭遇了和前男友吵架分手的過程,哭了一個月,成績最後均分78,最高分92,由此可見,我真不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姑娘。包括我自己的未來擇業方向都是傳媒或者活動策劃。

謝謝大家,愛你們么么噠(??????????????)


噴了,不是考最後一個星期熬了多少夜么?


背書背的我想罵人。卧了個槽!!!!媽蛋,16年初發的說說

17年一月

沒有錯,老子成功的打了自己的臉。背不會啊!!以上都是考試科目之一。難得是語言學部分!!!文學部分真心簡單。(╯°Д°)╯︵┻━┻


中文大四學渣來答~GPA3.76,專業課GPA4.1左右浮動~我們班專業課老師給分都特高~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知識從字面上分漢語言和文學兩類,文學理論和美學可以另歸一類。學習內容和考試也都不同。題型多是填空(作家作品流派群體年代等)、默寫翻譯標標點、名詞解釋、簡答、論述賞析。

漢語言類,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語法學、語音學、文字學、邏輯學等皆歸為此類。我個人只對現代漢語語法和邏輯學感興趣,這兩節課的考試較注重理解運用,比如分析句子成分、邏輯運算、劃分句子結構等,要上課好好聽課跟老師練習下看課本做課後題,因為對就是對所以基本上能拿到很高的分數。我記得這兩門創造了我本科最高分吧,一個99(現代漢語上)一個98(邏輯學)。其他的課我只上過古代漢語和語言學,完全死記硬背......什麼唇齒音塞擦音見溪群疑端透定泥要背吐了......

文學類,古代文學(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西方東方)等。大多是文學史和文本相結合,同時學文學史和文選。考試也沒什麼技巧,挑選課上講過的文學史重要人物事件背,讀著名作家文選,作品鑒賞結合文學史意義、作家生平風格流變和寫作技巧、文學理論知識。看個人興趣(和老師興趣)吧。比如先秦能考98(考試時論《詩經》出於興趣分析了幾篇大家不太常看的篇目恰巧老師也喜歡)然而宋元就跪了......西方文學還好東方文學一塌糊塗......有時間還是要多看文本然後有意識地結合文學史來思考。

文學理論和美學、文學批評其實歸文藝學類,學習內容理論性強,也分西方和中國古代。港真啊西方文學理論和美學類書特別難讀,也特別難讀懂。只為了考試我建議好好看課本,如果老師講課不錯可以跟著老師慢慢學,看不懂的/實在理解不了的多問老師。作為一隻西方文論的考研狗就是這麼把文論考到130+的。主要題型不外乎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分析論述。前三類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論述就純是看你個人的想法和寫作水平了。中國古代文論和美學主要是《文心雕龍》《文賦》《詩品》《滄浪詩話》《人間詞話》之類,古文背誦理解、理清主要人物思想和概念、關注整個過程的變化發展應該足以應對考試。這類課難學難考難拿高分,我認為記筆記在次要,首先要適應這種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我提高最快的時候是大四去旁聽我們副院長的文學概論,沒有壓力不記筆記,跟著他的思維走,自然而然就學會並記住了。推薦一本小書,伊格爾頓的《文學閱讀指南》,簡單易懂入門極佳。

先這些,想到再加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此答案已被答主刪除 我拒絕再作為四等公民為知乎打工


竟然有人邀請我回答

說真的,我考試的流程是這樣:

考前一個月:

霧草好像要考試了,先把所有課程羅列出來,搞清楚往年考試方式和題型大致分布,再搞明白自己老師的平時期末給分方式。

時不時收集關於考試各種信息。

考前兩周:

霧草真的要考了,搞清楚每科考試時間和方式,分清輕重緩急,大致梳理每科重點要考的內容。

考前一周:

霧草要死了,聽各個老師的考前複習課,從蛛絲馬跡中找到考試重點,出卷老師的課重點聽,然後根據情報整理重點。

考前前三天:

霧草快背書。

背背背。

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現當代文學、文學批評等等。

寫寫寫。

以論文考察的課程抓緊寫,最好能和老師發個郵件「交流」一下,這樣你不至於在眾多「廢紙」中被很多略過。

考前一天:

霧草可背完了,結合老師和自己的重點,掐指一算,差不多考那些東西了,心裡默默回顧一遍。

考試當天:

霧草好爽,默寫默寫。

說真的,現在大學的文學課程考試還是很機械的,我們戲稱為「速記和默寫」,如果僅僅是對付考試,重點+題型+回答套路+背書,非常有用!

當然,這要求考前腦力爆發要好。

當然,真想學到實處,功夫還在詩外

祝好


6受寵若驚的收到邀請!

把中文考試分為兩類:知識型學科考試,實踐應用型學科考試。根據學校方向,會選擇實踐應用型科目數量。

那麼說的這種實踐應用型,其實包括文案策劃,文書管理等學科,這種學科要求背誦量少,而要求你投入時間精力較多,這種考試一般比較容易過。

還有一種也就是知識型科目,這樣的科目又分為兩類,一個是理論型,一個是理解型。但期末毫無疑問需要投入較大的時間精力去應付啊。

理論型啊!你記憶力好嘛?不好多吃點堅果補補腦。即使你平時再認真學習,你也不知道期末,講師會給你出多少細節決定成敗的題目。我是不大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把大學的每一天當成期末來苦讀。關於這類的考試其實有個小技巧,就是背誦經典評析名句,萬能名句,文學概論,基礎文學評析可以套用啊,即使不會背,你也能編啊。一定要多看名著(對於我來說,我看名著就是看梗概,但是噴油,千萬別學我,待會考你一道類似於堂吉訶德在XX地救了一個牧童這種的怎麼辦)!有空把歷史書翻出來看看那些人都為文學發展做了什麼貢獻,古今中外都要,什麼文人八卦都看點,唐婉是誰,蔡文姬因為什麼嫁給誰,蘇格拉底怎麼沒了的,王爾德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對你理解人物情感都有用啊。如果平時時間不夠用,建議期末多吃點堅果補補腦,這是最真誠的建議啊!

對於,理解型,我只能說完全靠日積月累啊!我們現代漢語下冊,加上平時分也超過了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啊,靠老師給部分人硬加平時分卷面分,最後大家以?不及格率結束了慌忙的現代漢語。難嗎?學的時候喊難,課後複習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頭緒,期末一團糟,這怪誰?有時候,你在課前花十分鐘列一張提綱,勝過課後複習半小時。一張提綱能幫助你梳理教授講師他們的講課順序,即使他再跳,大綱也在哪,你該學的都不會跑。那到底從哪裡列提綱呢?有學長學姐找他們借筆記再抄目錄,沒學長學姐直接抄目錄。

最重要的是,你跟講師教授關係好。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會泄題,而是他們會有意無意給你傳達他們的思想。考試不是論文,畢竟迎合他們的想法才能高分。當時,萬一不小心泄題就更好了。


還是第一次被邀呢,萬分惶恐。

不是學霸,大三了才開始好好學習,大一大二全部都是考前突擊。

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必學的課程差不多,我是師範專業所以還有相應的教育教學類的課,實踐性稍強,但考試的時候都是一樣要靠死記硬背。

文科類的靠死記硬背即便一學期不學習考試前背下重點考個七八十是不成問題的。記憶力好的可以拖延症晚期,不太好的提前抓緊背也沒差。

但是想要上九十死記硬背就很難達到了。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說,課下真是要多看書,自己主動學習。我舍友都是學霸,期末背書的時候大家都背的一樣,但是人家考出來就是班級前三,這就是平時積累的差距。

我這裡的八九十的分界是按照自己的情況來看的,具體要看班級的整體成績,九十以上大概就是班級前10%。當然也要看老師,這個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遇到莫名其妙的老師你也是沒有辦法。

有的老師課講得精彩你願意聽一般能考高點,有的老師講得無趣聽不進去也不想學這門課怎麼辦呢?

去別的班蹭課吧!學霸們都是這麼乾的,然後把老師課上推薦的書盡量多看,比認真聽講更有效果。

學好語文真的很難,但也很簡單。

難在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只憑課堂根本連皮毛都達不到;簡單在若有興趣又肯下功夫,博覽群書而後擇一鑽研至精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現在越來越相信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文科比理工科更適用這句話,物理你不會可能看一百遍都不會,但就算是甲骨文你看一百遍也能琢磨出點東西了。

多下功夫無捷徑,祝考研成功^_^


以下僅適用於普通二本系。

怎麼找重點:

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劃重點。其次是學哥學姐,學校的列印店......

上面的情況不行的話,你自己到百度文庫里一搜普通重點不是有了。

其次,期末老師如果串講的話,是你利用搜來的重點再次篩選的階段。

·重中之重:概念的理解,你問考試考什麼,除過極個別有情懷的老師,多數還是根據考試大綱走的,考試大綱啥意思,就是哪些是重點你需要掌握,哪些是一般的你理解即可。

這些的根本源自哪裡? 就是你的課本,翻開目錄,看到了嗎,中文系的編者基本都很負責的,都會幫你整體梳理一遍這個學科內容,你仔細看一遍,如果你的理解水平正常的話,基本就知道哪些是重點了。

再一個,都大學了,自學好么?還指望老師......

考試成績好不一定是學霸。

怎麼記重點:(這裡和自己的學習能力水平成正比)

通過目錄梳理本學科的框架及各個模塊,自己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填充,過程中吃力的就是你需要重點複習的。少記多理解。

話又說回來,認真聽課的時候,總能聽到老師重複講的概念吧,或者是花的口水比較多的地方。


謝謝邀請,大一中文小白斗膽回答一下。

私以為,中文系的考試內容與真正需要掌握技能的內容不太是一回事。

或者說,後者所包括的遠比前者的內容要多的多。所以題主出現了學的不考的內容也很正常。再加上中文系老師普遍比較浪漫人文情懷,講的有很大的跑題(當然我覺得蠻有用,畢竟是前輩的思考結晶),所以很容易出現一節大課1個半小時,只有30分鐘在講考點,而又認為已經有了紙面上的,書面的講解,往往會略講,更喜歡去講,或者說不自覺的討論思想上的碰撞,或者他認為的難疑點,和有趣的文人逸事,這雖然不會以書面的形式出考題,但是事實上是給了我們一個較輕鬆的記憶方式和對事情不同角度的理解。

這就導致了如果我們去漫無目的的聽一節課,很容易就根本沒有截取到任何考點,對於考試來說是一場噩耗。當然,對於某些大學(包括我的)會考前畫範圍,這就又給了我們一次重生的機會。

我大學第一學期幾乎就是上課撿老師的笑話聽了,當畫完範圍的時候我神奇的發現!這和考點竟然能對上!!然後我就嗨森了,考前一個月,每天保證複習專業課3到4小時的強度。基本都能剛好卡85分以上那個績點(古代文學史成功卡90讓老夫甚是欣慰)

我們的卷子是教我們的老師出的,全系130個人,分兩個班,兩套題,但是排名放到一起。這就比較嗨了,不同評分標準,不同試捲風格,這也充分讓我了解到了人文學科的價值觀多樣性....比如我們古代史教授就喜歡曹丕,另外一個班就喜歡曹植。當代史教授我們的比較憤青,對文革就是呵呵噠態度,另一個班的是系裡黨委書記,態度自然么么噠。所以說題主要把握好出題老師的類型,以及他鐘愛的人物,畢竟文人情懷嘛。

當然,我認為如果僅僅是對考試的話,雖然說很有可能出現文獻一本沒讀過,但是都及格了的情況。可是有些底蘊的東西還是需要培養的,比如你讀了資治通鑒,史記,古文觀止,那你的古代文學史成績好就比較水到渠成,是自己讀來的那種好,和教授往你腦袋裡灌的還不一樣。

我們教授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蠻好,大意就是說,書是作者嚼了一遍的產物,你再看書嚼的是作者嚼的東西,你再聽教授講,嚼的就是教授嚼過的書的作者嚼過的東西,次數太多了,也就沒那麼原汁原味了,所以還是提倡學生自己看書,有自己的見解。

所以如果要想穩紮穩打,水到渠成,最好的辦法還是讀文獻,自己讀書,考試考的畢竟是基礎性多一些,概括性多一些,讀到了,自然就會了,記住了。

但是如果已經臨考了,要突擊了,建議問問學委,還有班長,出題老師,把考試範圍套出來,然後就開始泡圖書館吧!

與題主共勉。


畢業的過來扯,語言學感覺最煩,美學最難,古工具書和文論輕鬆一點。其他就是王八綠豆對不對眼了。文學史還是該背背


應該是考前一個星期的速記能力吧


推薦閱讀:

怎麼學才能上二本?
辜鴻銘是靠背誦《浮士德》來學習德語的,如果是日語和英語,可以拿來背誦的同等經典又是什麼呢?
那些讓你後悔沒有學習的技能?
哪些觀念和技能是現代社會必須,卻缺少學習渠道的?
從零學一門外語,達到基本的交流能力,需要多久?具體方法過程?

TAG:學習 | 考研 | 漢語言文學 | 期末考試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