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的孩子如何引導?
孩子從小就特別害怕一切陌生的人和事,慢慢長大後,幾乎不願主動和不太熟悉的人交流(包括和人打招呼,參加集體活動等),拒絕嘗試所有新鮮事物,比如品嘗沒有吃過的食物,嘗試應用學校新教的知識技能,用另一種方式做同樣的事。。。請幫助分析背後的原因,是沒有自信嗎?在她小時候看到這個不自信的苗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一直以鼓勵為主,可到現在孩子9歲了,還是沒有什麼改觀。有沒有什麼好的心理學的書籍或者專家可以推薦。感謝!一個苦惱的媽媽
我不是很同意 @Game遊戲迷較為聳人聽聞的說法。不過確實需要引起注意。
如果您的孩子在近期:1.學習成績有所下降,2.不願意與人溝通,3.與他人溝通時無法正常的眼神交流,
4.甚至伴有刻板重複性的無意義動作行為就有可能是自閉症,或者多動症引發的自閉傾向。如果沒有,平時可以主動交流,只不過交流較少,那麼就可能不太需要擔心以上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通過題主的描述我無法確定是否是上述心理病症或者如何不自信的。所以我只能猜測相關家庭和教育情況來推測題主的孩子可能存在的不自信的原因,所以進攻參考,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遺傳
不難看出,題主的孩子對事物的看法稍微有些偏執和刻板。這種行為或者傾向有可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如果父母有類似的傾向,那麼就要先審視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這個現象。如果有,不妨先接受這個特點,然後再去思考具體某件事情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改變孩子看法的方法。二、童年某些陰影或者痛苦回憶
童年(哪怕剛出生)發生的一些危急或者危險的時間讓孩子的心靈刻上了某個烙印。這很可能會給孩子的潛意識帶來一些不可磨滅的陰影。而這些陰影會長期影響孩子對事物的判斷。比如小時候長期離開過父母,就有可能很依賴父母或者是很排斥父母;小時候被一隻大鳥嚇到過,很可能這輩子都會對帶羽毛的動物產生極大的恐懼。而這些經歷都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帶來影響,讓孩子缺少安全感,不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三、照顧太多,讓孩子一直處於一個「舒適圈」里
被照顧太多的孩子可能不喜歡改變。因為永遠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任何事情,自己無需承擔任何後果,那麼當新的事物發生的時候,孩子懼怕因為新的事物而產生的自己無法承擔起來的後果,因此不願意改變。或者懶得思考。簡單的說,孩子會有這樣的價值觀:「本來好好的,幹嘛非要變呢?」
根據以上的三類原因,我給與家長一些建議,希望能有幫助:
一、審視自己
剛才說了,遺傳因素有可能導致孩子這樣的刻板行為或者傾向。那麼爸爸媽媽可以找一天認真的做一次自我分析和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性格深處也有這樣的傾向。如果有,那麼不用擔心,社會和後天的練習和培養是可以改變和完善這種傾向的(具體方法參加下面第三、四條)。二、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
這裡說的觀察是將自己放在第三者的立場,仔細的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行為,並對這些行為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孩子一般對什麼樣的事情會比較排斥,而對什麼樣的事情會比較容易能接受?(比如用新的學到的知識去做題可能會不喜歡,但是給他買了新的玩具可能會很開心)。說白了,經過認真的觀察,還是是真的不能改變或不能自信起來,還是孩子對某些事物自己不願意去改變或者嘗試。三、主動放權,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更多
自信心是建立在孩子自己堅信自己能完成很多事情的基礎上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家長平時照顧孩子照顧的太過於「精細」,孩子就有可能會比較不願意去改變。如果是這種情況,可能更多的鼓勵並不能改變孩子的現狀。因為她自己從來沒有對什麼事情真正負責過,只是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所以長久以往都是有父母的雙手在旁邊呵護,「精神斷奶期」還沒有完結,當然不願意去自己嘗試新的東西了——在父母身邊被父母照顧多安全呀!
因此,隨著孩子的長大,可以逐漸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並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的後果多負責。比如自己的作業自己檢查,爸爸媽媽只負責簽字,如果錯了,就要老師去懲罰;早上自己定鬧鈴起床;自己收拾書包和房間等等。
很多時候家長很害怕我這個建議,擔心孩子做不好。我都是鼓勵他們先去試一下
舉個例子,之前有個家長來找我,她的孩子二年級,天起床都是一場戰爭:姥姥喂早飯,媽媽幫忙穿衣服,然後急急忙忙吃完早飯就趕緊去送上學,往往一早上要催好幾十遍,整個早上都雞飛狗跳,讓家長很頭疼。我給的建議是:給家長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家長今晚就給孩子一個鬧鈴,教會他定鬧鈴,然後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了。」讓孩子明天早上自己起。家長很遲疑,疑慮的問我:「如果孩子明天遲到了怎麼辦呀」我微微笑著說:「那最好了,遲到一次,被老師批評了,下一次他就不敢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一次比你催一萬遍都有用。」第二天,家長很興奮的提早半小時來找我,告訴我說孩子聽到可以自己定鬧鈴非常開心,欣然接受,第二天早早起來自己穿好衣服等著吃飯。從此這個家長再也沒有跟我提起過早上起床有困難的問題了。
所以有些時候,家長的愛子心切正好妨礙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和自信心的培養。這時候,不妨試一下放手讓孩子自己搞定。當然,很有可能孩子第一次自己搞不定,這時候就要請家長暫時控制住自己的擔心情緒,先別急著幫手,讓社會和學校規則去教育一下孩子,相信孩子,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自己如何應付這些新的挑戰。
四、引導孩子建設性的思考問題
孩子受到挫折很可能退縮,甚至全面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以後也不可能再成功了。這時候家長不光需要鼓勵,還需要引導孩子不要停止思考這件事情,並且要積極的去思考下一步或者下一次我們怎麼做可以盡量避免重複的錯誤再次發生。例如,可以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先安慰孩子,然後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問孩子:「你覺得下次我們怎麼做就能做的更好了呢?」如果孩子比較小,對於某件挑戰還不能完全應付,這時候家長可以主動給出一些建議,比如「我們要不要試試如果這樣這樣做,可能就會做的更好了呢?試試看,加油!」
這些溝通是需要一系列技巧的,這些技巧我有在其他文章中較詳細的介紹過,所以可以參考我的下面這篇文章裡面的一些技巧,也許可以對題主的孩子有所幫助:
如何幫孩子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 - 左飛的回答
希望以上建議能對您的孩子有幫助,也歡迎您私信我,希望我能給您更多幫助。1、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醜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他們愛孩子,盡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長過程,享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尊重、鼓勵、欣賞、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有父母的愛在後面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麼,都無所畏懼:「我爸媽愛我,肯定我。」他心裡非常踏實,知道自己擁有取之不盡的力量,可以面對整個世界。
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他們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所以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逼著孩子去代為完成。他們知道每個孩子各有特點,會鼓勵孩子做他自己,揚長避短,相信孩子最終都會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就是父母的愛、無條件的愛。因為他是父母的寶貝,不是因為他是什麼「鋼琴神童」或是「數學天才」,或者他得到過什麼獎。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學習好了爸媽才會滿意,你奧數比賽得獎了爸媽才高興,孩子心裡會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並學著戴上勢利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父母如果不切實際地一再對孩子提出高標準,孩子長此以往會變得緊張、焦慮、患得患失。
精神科醫生認為: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都能從其家庭教養方式中找到癥結。父母對孩子性格和情緒的影響超過了學校和社會。2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自尊,然後才會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只關乎自己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學數學不開竅,但是他人緣好,有領導才能;也許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畫畫好,有藝術細胞;也許他不善表達,但是他體育好。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並創造機會讓他的長項得以發揮,從而確立他的自信。一位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學習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拿到分子生物學博士。畢業後在赫赫有名的大製藥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常常感到窩火,因為那些美國同事技術知識都遠不如她,卻個個自我感覺極好,張口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這個課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而她,卻總是在找自己的不足,開會時從來沒有勇氣說出自己做得多麼好,實際上她比所有的人貢獻都大。她覺得和美國人相比,自己在實力上最強,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為這個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機會。
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學了,她參與了學校的活動後,感慨萬千地說,美國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個腦子明顯有毛病的孩子,老師都是一直在鼓勵,十道題做對了一道,老師馬上讓他到前面將那一道題算給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勵他繼續努力,沒有分毫的諷刺挖苦。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沒有自信嗎?哪裡像我們小時候,考試沒考好,父母說罵就罵,違反了紀律,老師叫你站在教室前面接受大家批判,哪裡有一點尊嚴可言?
她說:「像我這種全校第一的尖子生都被打擊得自信全無,別說那些差生了,難怪那麼多學習不好的同學都要破罐子破摔了。」
美國的成年人把小孩當做大人一樣尊重:父母進入子女房間要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其他隱私……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
一個不被尊重的孩子不僅沒有自信,他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因為沒有人給他示範過。教育學家們在深入研究後曾得出結論: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們就會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用努力進取的態度去對待人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當務之急不是讓孩子學認多少字,背多少詩,做多少道題,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細小的感覺,給孩子培養出一份自信心來。
3、讚賞使孩子自信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讚賞的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有意義的,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孩子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如果他經常被表揚,他的心裡就充滿了自豪和自信,覺得自己很優秀很特別。相反,如果孩子平時聽到的都是訓斥、挑剔、責備甚至挖苦,一個小小的過錯就被家長抓住不放沒完沒了地進行批評,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什麼都做不好,他就會否定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失去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應當對孩子多一些讚賞鼓勵少一些指責批評,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時,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誇獎和讚美,不要害怕會把孩子給「誇得不知天高地厚」「誇得驕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當孩子遭遇失敗或孩子行為有過失時,不能對孩子全盤否定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能盛怒之下對孩子拳腳相加,這種做法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創傷。
在美國,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都對孩子採取鼓勵讚賞的態度。我女兒上二年級時,有一次,她所在的班級和另外一個班級合作排練一台節目給家長們做彙報演出。那天,在學校的大會議室,兩個班的學生家長們都拿著相機攝像機,一排排地坐好。孩子們輪番上台唱歌跳舞、朗誦、演小話劇。我注意到,詩朗誦是大家輪流念的,每個同學的演出機會基本相同,都有三四次獨立表演的機會。能力強的孩子會把台詞記下來,背著講,而有些孩子則手拿台詞照著念,所有人的表演都得到了家長們最熱烈的掌聲。
200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學校必須提高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縮小或消滅劣勢群體(如貧困學生)和優秀學生之間在學業上的差距。其實,美國的學校不僅僅是在學業成績上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在文藝體育各項活動中,也儘可能地給所有學生同等的機會,給每一個人參與的權利。
小學的運動會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參加比賽的,籃球足球棒球等運動隊還有管樂隊弦樂隊,誰想參加誰就報名,不是根據個人水平甄選的。無論是表演還是比賽,觀眾們都是掌聲雷動給予孩子們鼓勵。
從上一年級開始,班幹部就是大家輪流當,上講台演講,人人都有資格,怎麼講都行。有的小孩講話沒個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後語,老師會表揚他的觀點特別,勇氣可嘉。
老師總是千方百計地挑出孩子的優點、亮點,進行表揚,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長處會越來越長。孩子因為自己的長處而得到自信。
最開始接觸到美國學校的老師,我以為自家孩子比較幸運,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後來發現,幾乎每個老師都是這樣,才知道鼓勵學生髮現孩子的長項是老師最基本的素質要求。
美國的父母認為孩子身上顯現出的性格行為上的缺點,大多數都與父母的教育不當和榜樣欠佳有關。
所以,天下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帶孩子的父母。
4、信任使孩子自信做父母的常常會有意無意否認孩子的感覺,說出不信任孩子的話語。比如孩子說太熱了,不想穿外衣,我們會斥責孩子:熱什麼熱?媽媽一點都不熱。孩子想幫忙端盤子,媽媽馬上說:「你端不穩的,看把盤子給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課難,我們會說:「怎麼別人會做就你不會?你一定是上課沒有好好聽講。」孩子要嘗試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會說:「得了吧,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別丟人現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對象,父母依舊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人,連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地扼殺掉了。
所以,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如果孩子說熱不肯穿外衣,那麼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熱。可以替他拿著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他穿上。他覺得課程太難,和他一起分析難在什麼地方,找到癥結,幫孩子解開。他想嘗試任何事情,都給他機會讓他去試,給他充分的信任和學習的機會。自信,一個人真正內在的自信,是從小培養出來的,而培養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則,自己先對自己的小孩有足夠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過獎,不管孩子的考試成績如何,不管孩子學的是哪個專業、上的是哪個大學,甚至不管他上沒上大學,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將來要幹什麼,並且踏踏實實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那麼,他就會在未來的世界裡開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學歷、工作成就、金錢、外貌這些外在的價值支撐,他自己認定自己的價值,內心的平和正是來自於此。先推薦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著,講得淺顯易懂,以及她的微博上有關於教育的文章。
答主是一個教小孩畫畫的老師,平常對兒童心理學比較有興趣。我接觸的最多的就是小學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夠自信。我對自信的定義:我給孩子改畫,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我不喜歡你這樣改,改之前我自己的作品我蠻喜歡的,你為什麼要改成這樣啊?」這個是父母給予充分尊重的自信。不敢表達,不敢問為什麼,小心翼翼地討好老師和父母。這是孩子沒有安全感,內心有隨時被拋棄的擔憂的表現。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他的自信來源於你。
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處境是無感的。比如,小孩子畫完一幅作品,他是不知道自己畫的好不好的,他只知道他畫得開不開心。這時候,父母給予他正向肯定,他的世界裡得到的信息是我做得好。題主說一直鼓勵孩子,我不知道您是具體怎麼表達的呢?我這裡有很多家長他們也覺得自己平常以鼓勵為主。舉個例子,小孩臨摹一張畫,一根線條稍有偏差,家長在我的課堂上就走過去立刻指出來,還有上手幫孩子代勞的。那一秒,我真的清楚地看見本來胸有成竹的孩子臉上出現慌亂,後面下筆越來越遲疑。其實孩子90%畫得都很好,那10%可以不用立即告訴他,他會懷疑我是不是做不好這個事。成年人看來很簡單的事,小孩要費勁心力,調動所有思維才能做成,比如完成一張畫。更別提還要擔心父母給予自己的反應。所以,您所說的換一種新方式、嘗試新事物,他們需要莫大的勇氣和信心。題主不要被回答中『自閉症』這個詞嚇到了,你的孩子是自閉症的可能性幾乎為0!!!自閉症是發育障礙,絕對不是簡單的心理疾病,會在嬰幼兒時期就表現出癥狀,如語言障礙,智力障礙,動作技能發育遲緩,沒有基本的社交能力(不會對視,沒有表情……)等等,如果你孩子是自閉症,不可能到9歲還發現不了。所以別太緊張。
不知題主『在小時候看到不自信的苗頭』具體指的是什麼,個體的氣質人格固然有先天差異,但我覺著極度的內向和退縮更有可能是早期經歷導致的,不知題主有沒有仔細了解在你視線之外孩子的經歷,如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學校中的遭遇,個體的差異敏感性不同,來自同伴的欺負甚至是教師的惡意或忽視對一個本身敏感的孩子影響更大。
題主的孩子極度內向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有童年期的陰影,同意 @左飛的說法,不應照顧太多,讓孩子主動承擔一點責任,可以先從很小的事情做起,讓孩子獲得勝任感,一點一點培養自信;對孩子除了注意鼓勵(不能盲目),也要給予充分的尊重,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她,家長扮演的只是引導的角色。
建議題主去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最好是專門針對兒童的諮詢機構去求助,通過遊戲治療,繪畫治療,沙盤治療等方法可能更易於打開兒童的心扉。
我家孩子不愛讀話,在班上朋友不多,後來我給他買了一套《胡 小 鬧日 記》,他們班讀這書的同學挺多的,他也很愛讀,經常跟同學聊這書,慢慢的朋友多起來,不像之 前那麼不愛說話了。記得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的「胡小鬧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特的珍寶,內向也好,外向也罷,這些都是孩子的特點,而並非缺點。
其實之前我也挺為孩子的性格糾結的,但讀到這句話我忽然釋懷了。內向有內向的好,外向有外向的好,外向的孩子適合做交際,內向的孩子適合做研究……沒有什麼高低貴踐、哪個好哪個不好之分。
因此,對於孩子的性格,樓主也沒有必要再糾結了。
給出如下建議:
1. 如果孩子真的是性格特別內向。
不妨多帶孩子去運動,並且參加一些演講與口才班等,這樣可以擴大孩子的交際圈,並且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煉。
家長只要用心去尋找,這類能鍛煉孩子的場所或活動有很多。
2. 如果孩子只是一般的性格內向,不愛表達。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性格一般內向的孩子隨著長大,情況會慢慢轉變。很多孩子只是情商發育慢,需要一點等待的時間而已。
而且對於那些不善於表達的孩子,家長也無需逼迫太緊。每天說「你要大聲說話」,不如平時多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心,自信心強了,孩子才能更勇於表達。
《胡小鬧日記》中的胡小鬧就是一個特別勇敢、自信的孩子。我家孩子每次怯懦的時候,我就會對他說「想一想胡小鬧是怎麼做的。」孩子往往做事就會更加勇往直前了。
自閉談不上,自信心沒培養好是真的。題主自己本身有一些方面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孩子已經9歲了,對於媽媽來說,改變自己非常困難,何況現在時間不太來得及了(成人的行為模式調整一般至少也在2-3年),孩子年齡越大家長越不好調整。退一步說,就現在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家長把一些權力放給孩子去探究感知世界,也是極好的。
是不是電視看多了,玩得太少了?我小時候就是這樣。
算了,我還是來寫書單吧:---家庭教育Wise Word MomThe Secure Child: Helping Our Children Feel Safe And Confident In A Changing WorldFeel Confident!The A to Z Guide to Raising Happy, Confident KidsTeaching Kids to Think: Raising Confident, Independent, and Thoughtful Children in an Age of Instant GratificationParenting with Presence: Practices for Raising Conscious, Confident, Caring Kids---亞馬遜我只知道你的孩子不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感覺很自閉,建議去專業的心理醫療機構去諮詢看看。這不能拖,9歲還沒有到青春逆反期,性格塑造還來得及。
推薦閱讀:
※1歲的寶寶特別粘人,而且只粘媽媽一個人怎麼辦?
※七八歲的小孩子偷拿父母的錢,應該怎麼教育?
※如何看待有些大人寧願玩手機也不願陪小孩子玩?
※想到美國留學,畢業後從事早教工作,請問申請哪個方向好,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還是教育心理學?
※如何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