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劣幣會驅逐良幣?

哥白尼被燒死,不是因為他的學說不對。而是因為他自己作死,他硬要和宗教作對,宣揚所謂真理。慘死街頭是板上釘釘,這和他的學說正確與否沒有關係,是和他噁心別人的利益有關係。現實也是日心說,最後真大光明了。因為他是對的,所以自然會大白於大下。

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無一例外都並不是因為良幣本身的問題。是因為當時人自己的選擇。有些選擇當場死亡,有些選擇發揚光大。可能和良幣的發現者思維狹義與否有關。但和良幣本身感覺關係不大。

但是劣幣其實更危險,因為他本身就有缺點,如果不是當事人,不則手段的欺騙隱瞞,往往更容易被驅逐。

只是胡亂的說說,沒有引深的意思。


被燒死的那叫布魯諾,不是哥白尼。


信息不對稱,導致識別劣幣的成本很高,大於良幣-劣幣的差值;因此使用者不會識別良幣和劣幣,導致良幣生產者的利潤低於劣幣,最終被劣幣擊敗。

所以市場監管者的一個重要職責應該就是要幫助消費者獲取盡量全面、真實的信息以資判斷。看看不同國家的各種市場,就清楚了。


安分做事的競爭不過歪門邪道的,這個現象,用貨幣銀行學中的一個術語來解釋非常貼切,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在16世紀的英國,因為黃金儲量緊張,只能在新製造的金幣中摻入其它金屬。於是市場上就有兩種金幣;一種是此前不摻雜質的金幣,一種是摻入了雜質的金幣,但兩種貨幣的法定價值一樣。這樣,人們都會收藏不摻雜質的良幣,使用摻入雜質的劣幣;時間一長,市場上流通的就只有劣幣了,全部良幣都退出了流通。

這個現象被英國經濟學家格雷欣發現,後來演變成了格雷欣法則。其實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就曾指出「奸錢日繁,正錢日亡」的事實。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見:排隊上車的沒座位,不排隊的有座位;阿諛奉承的升職了,安分老實的失業了;誠實守信經商的破產了,投機取巧的財富翻倍了;樂於助人的熱心人被坑慘了,冷眼旁觀的卻可以喝著涼茶看笑話。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格雷欣法則中,前提就是劣幣和良幣的法定價值比例不變。在社會和生活中,就是因為沒有形成對好的行為(良幣)的激勵機制,更沒有形成對不良行為(劣幣)的有效懲罰機制,從而形成了巨大的不正當獲利空間。

只要這樣的環境一天不變,良幣就永遠會被劣幣驅逐、淘汰。更為可怕的是,部分良幣為了生存會朝著劣幣轉變,社會環境將愈加污濁;隨著良幣越來越少,劣幣之間的競爭蠶食就會更加激烈,不良行為會進一步升級變的更加惡劣。

全文可戳我的知乎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p/20718253?refer=pinjinrong


//請大家自行把哥白尼腦補成布魯諾...

在經濟上 劣幣驅逐良幣是說持有劣幣的人會有超強的變現動機, 導致在交易中全部是劣幣 貨幣實際上是信用符號, 市場上的劣幣被反覆流通是不是意味著市場的宏觀信用下降了? 本質上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濫用信用的過程 是一個欺騙的過程. 誰是這種過程的最大受益者? 當然是擁有鑄幣權的人. 不善良的鑄幣權擁有者,會以市場信用下滑為代價增加其自身的相對購買力,但是市場信用下滑會打擊生產,所以市場的總購買力會遇到瓶頸甚至下滑(常公就是最好的例子),對於封閉的體系,生產力不能上升意味著生產者像狗一樣,在帶有競爭的開放體系,生產力瓶頸意味著被消滅.以上是對於經濟運行過程中劣幣驅逐良幣的討論.

那麼"劣幣驅逐良幣"的比喻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又是怎樣一種存在呢?對於中世紀歐洲來說,"劣幣驅逐良幣"在被推廣時不變的本質依然是濫用信用,教廷通過濫用神的信用,扭曲現實,扭曲大眾的世界觀,進而操控大眾的行為,使之符合教廷的價值,使普通人淹沒於噪音而不能做出最佳決策而限制生產力發展.教廷對於聖經信仰的壟斷類似於上一段鑄幣權,但事實證明中世紀的教廷並非善良的鑄幣權擁有者,教廷並不理解或者並不在乎透支自身信用的結果,人民生活水平始終不能提高,生產力發展始終有瓶頸.

從題主的說明來看,題主的困惑在於類似哥白尼的作死行為到底是不是有助於"良幣"的發揚光大.依照上面的討論,哥白尼作死的進步意義在於向不善良的"鑄幣權"擁有者教廷宣戰.這恰恰不是為了一己之利的狹隘,而是真正的將所有受教廷及其走狗壓迫的人的利益內化於自身之後做出的無畏選擇.

劣幣的可怕在於市場的參與者可能意識不到劣幣的劣化才是信用缺失,生活痛苦的罪惡源泉.缺乏這種認識的參與者只能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使之不斷保守化來應對信用下降, 生產者不必要的保守化必然限制生產力發展.而看穿了鑄幣權陰謀的人可以選擇同流合污,如同趙高指鹿為馬時的群臣一般, 在不斷下降的生產力中分一杯羹.

經過哥白尼的打擊, 教廷不能繼續欺騙的陰謀, 不能繼續肆無忌憚的"發行劣幣",也就扭轉了社會信用下降的趨勢, 那麼也就為解放生產力做出了貢獻. 這種解放的形式是以日心說和地心說的戰鬥體現出來的, 但是對於生產力發展的價值來說, 日心說對於教廷信用的打擊遠大於日心說在天文上的純學術意義.


因為

1) 規定對良對劣一視同仁

(這假設了普通人都能對以很小成本區分良與劣,否則哪來的良劣之說。大部分人都不能簡單區分出來,不是大眾現象,是小圈子玩家現象,絕大部分使用者都分不出良劣,那良敗於劣還有什麼可惜的?還有什麼值得奇怪值得解釋值得研究的?自然是生產成本小者勝出。至少規定者本身及執法者們都是能區分出來的。所以 @張雲帆 說的應該不對,@董超 說的才對)

2) 這規定執行得很好,大部分違反者都被處罰了

哥白尼....類比恐怕不能良好表達道理,何況,用來類比的是一個書本上的理論,不是日常的行為,理解上也有門檻。


求別再用了,

看看經濟學專家是怎麼說的

劣幣真的能驅逐良幣嗎 : 周其仁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輸了的就是劣質的。這話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是敗犬的遠吠。。當吃瓜群眾都是傻瓜。


劣幣驅逐良幣和哥白尼的死沒有半毛錢關係。。。在流通領域劣幣驅逐良幣等價於在在貯藏領域良幣驅逐劣幣,換句話說就是劣幣適合流通,良幣適合貯藏,各司其職而已。


加強管制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放開管制會形成良幣驅逐劣幣。


劣幣驅逐良幣,是政府管制貨幣的結果。來自書籍(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是金屬貨幣時代獨有的產物。貨幣鑄造由政府獨家壟斷,而貨幣由貴金屬鑄造。當政府發行貨幣但是政府沒有足量貴金屬支撐時,就使用在貴金屬中摻雜賤金屬來鑄幣。於是就有了劣幣和良幣之分。也就是說產生了通脹。但是良幣的幣值在那裡,普通民眾也可以分辨出來,於是大家囤積良幣使用劣幣,劣幣在市場上流通,良幣被驅逐出市場。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其實在現在社會中人們也傾向於保存嶄新的紙質鈔票,可以說是現代形態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推薦閱讀:

17款MacBook Air裝雙系統用CAD會不會運行不暢?會不會崩盤?
魔獸世界中是地精科技強還是侏儒科技強?
蘋果16g改128g,安全嗎?對機器有什麼損害?
如何評價庫克近日接受採訪時對iPhone7的發言?
為什麼恐龍存在了一億六千萬年什麼都沒留下,而人類僅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就創造了文明?

TAG:科技 | 經濟學 | 思想 | 社會 | 劣幣驅逐良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