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永諾出國產第一個自動對焦鏡頭 50 1.8 怎麼看?
鏡頭的樣子。拍攝樣片
50定結構相對簡單,作為首款鏡頭還是比較理性的。在國內略顯浮誇的市場里,沒有弄個「30倍變焦」炒噱頭,還是挺令人欣慰的。
但是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做成小痰盂樣,原廠也就五百來塊,再便宜也沒多少競爭力好么……出於產品線考慮,佳能可以把小痰盂做得比較丑,但是永諾沒必要啊,一點亮點都不做,要不要這麼淳樸啊。不說USM什麼的,哪怕僅僅是做得薄一點也好啊,重量……有人會嫌小痰盂重么?
個人猜測永諾的思路是對這個鏡頭的光學素質很自信,希望從外形上引導市場和原廠更多正面PK,似乎永諾是決意在鏡頭這塊做更多投入而不是僅僅試水。從性價比上來說,個人覺得還是值得考慮的,光圈片數多了,全開優於原廠——小痰盂是個偉大的鏡頭,但是不得不說F2.8以上基本是雞肋——如果手頭不寬裕又想體驗大光圈的,可以嘗試下永諾的頭。個人比較擔心的是鏡頭和機身通信的問題,這種問題比較隱蔽而且很致命,希望不要出現個「對焦門」之類的事件,這種事兒出一次五年難翻身。小痰盂專利到期,所以永諾就做了個這個出來~~
光學素質與小痰盂相差無幾甚至略勝一籌
價格優勢巨大如果質量和品控能夠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入門玩家練手必備另:
他家的35mm/f2已經上市了價格600+有點兒小期待我和同事考慮,是不是佳能專利到期了或者因為要升級甩給永諾了……我拆過幾個MA口的鏡頭,索尼全系列機身帶馬達,理論上難度比佳能這些小。因為我從屁股上觀察,認為永諾的鏡頭應該是內置鏡頭馬達的。50是各家的必出鏡頭,我覺得外觀方面不如做的好看一些,幾乎無差的外觀不夠「提氣」。甚至可以小批量出一些純白色紅圈的鏡頭,比如網上很多人自己改色的那種。亦或者像新適馬那樣,漂亮的外觀,我覺得對形象有好處。總不能一提國產鏡頭就是「那個塑料山寨的啊?」那樣。
牙膏廠專利到期的結果...但確實符合市場需求。他們家的35f2也上市了,說不定過兩年還會看到一系列復刻的老頭,比如135f2。但總覺得這麼抄下去不是個事,更加看好瀋陽中二的前景。
50/1.8的評價和目前已經拿到鏡頭的國內外用戶一致,光學素質好一些,外殼廉價程度也直接看齊原廠50/1.8。對焦測試下來沒有問題(很老的機身,5D)。
另外,就大家討論的EOS介面專利問題,我所知道的資料和業界新聞,第三方鏡頭都是逆向工程獲得的EOS介面研發資料。畢竟也是幾十年前的設計,再加上如今的電子工程各種逆向分析工具,成本不會很高。
資料來源Wikipedia
Compatible third-party lenses with the EF lens mount are manufactured by Samyang, Schneider, Sigma, Tamron, Tokina, and Carl Zeiss. The manufacturers of these lenses have reverse engineered the EOS electronics. The use of these lenses is not supported by Canon. Sometimes compatibility problems arise, as no third party has access to Canon"s specifications for camera to body communication.
重點說說35/2,最開始發在蜂鳥論壇上的簡單測評(包括簡單的測試圖)。
【圖】永諾35MM/F2 自動鏡頭初測
從國外看到愛好者的評測,才知道永諾開始出自動鏡頭了,並且在Amazon上發售,立刻回淘寶搜貨。
目前出版的50和35都入了,35算是加價不少(1K RMB。搜索了廠家的發布歷史,自動鏡頭算是準備了至少一兩年,參加發布會等,但是出貨量一直有問題,而且早期批次的售後也有一些負面反饋)。其實就是一顆好奇心,看看國產的AF鏡頭究竟如何。
國內的定焦廠商,很多借道香港子公司或品牌,其實產品已經在國外小眾用戶中小有名氣,光學素質的評價都不太差;但是敢吃螃蟹出自動鏡頭的,還是第一家。至少說明,做閃光燈起家的永諾,對於佳能相機系統的硬體介面協議已經逆向的足夠成熟,並且模具加工和電子集成也小有信心。
去年曾經拜訪深圳,參加了一些本地的互聯網硬體創業的團隊活動,這裡不得不再一次感慨,深圳是個神奇的地方。
回正題,簡單測試後的主觀印象:除了機械素質比原廠35/2老版略差(活動部分的接合,可以感覺到縫隙,倒是和被我摧殘了快10年的塑料小痰盂接近),使用壽命未知外,其它都超出本人的預期。
測試圖奉上,F2,F2.8,F4,F5.6,全圖和中央截圖。全部RAW+Camera Raw 8.3默認參數輸出。
結論:
中心f2.8,邊角f4(見補充第二組測試圖)開始,已接近最佳銳度,f2也是相當可用。左側特意布置了一部開了閃光燈的手機,模擬逆光下的焦外光斑,形狀尚可。畸變控制的較好,可見,但很低。CA也在不容易覺察的範疇內。即使是仿製,」認真「的仿製,也是值得的;積累的經驗技術,才是日後研發的基礎。衷心希望國內的廠家,在自動鏡頭的領域,也確確實實的闖出自己的一片市場。
另外,上海如果有朋友可以提供imatest測試環境,本人非常樂意送上鏡頭,全面測試一下。為什麼不做sony ma口呢?那個同樣的性能可以把鏡頭賣到1000以上,利潤大的多啊!
摸過,手感與小痰盂半斤八兩,畫質測評據說是略好於原廠,價格差距其實也不算特別大,但是從現在這些自動塑料頭來講,還是比較偏向信賴原廠的自動對焦,就國內來說,個人還是更信賴中一的手動鏡頭,所以體驗一下焦段還是不錯的,請妹子吃頓飯的錢
傳說小痰盂也要升級了?唉,自動頭對焦行程太短,還是回家用我的手動頭好了
進一步降低相機鏡頭入門價位。
(以後都入門機配永諾痰盂了)有效控制反日憤青的攝影器材門檻…(好像沒啥關係。德系機器也不能插這頭)
怎麼說,作為尼康用戶,其實挺期待尼康插口的,雖然不可能比得過人精~玩玩唄~
更期待永諾推出其他黑科技。35,85。還有超大光圈什麼的看到小痰盂外觀就沒興趣了,華強北的東西。。。
剛花了253塊從淘寶買了個永諾50/1.8,這貨除了光圈葉片比佳能原廠的多一片外,虛焦的斑點更圓潤,在外觀上和小痰盂幾乎就是兄弟,畫質和1855差不多,但鍍膜還有待加強,逆光情況下會出現明顯的眩光,對焦除了馬達聲太響外(拉風箱的時候和四驅車差不多),自動對焦焦點還是很準的。
畫質不比原廠差,對焦系統就差了40年吧,單論畫質,這個價格肯定是對的起的,但是對焦拖累了畫質,那畫質再好也幫不上忙了比不上適馬黑科技,和小痰盂平起平坐起沒有問題的。
哥們,這頭逆光簡直沒法看啊,我加了遮光罩之後對著稍微有點亮的窗戶拍照就是一大片雜光。簡直沒法忍,照片看上去就像是霧霾爆炸了。
其它情況還算行吧。對焦稍微慢了一點點但是不跑焦,沒錢湊合用。
我是尼康口滴。為什麼沒有尼康口?
索尼微單用戶已經哭暈在廁所
用過352尼康口,配七妖,偶爾不識別,偶爾識別成852,價格便宜。
你要是真上手過的話,就知道那大炫光有多驚艷,原廠做工垃圾,它做工就不要提了
上圖為原片。感覺對得起這個價位。慢慢拍的情況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焦速度真的很慢,我機身用的5d3,依然覺得反應慢。另外有時候會有機器不識別鏡頭的情況,關機或者重新裝一遍鏡頭就ok了。
先發圖
就這品控我也是醉了,我的是尼康口的50 1.8,剛剛開箱就是這個樣子,連對焦切換的按鈕都沒了。現在正在跟x寶js扯皮退貨中。。推薦閱讀:
※產品攝影有什麼小工具是好用的不得了,值得人手一個的?
※現在換70d+適馬17-50怎麼樣?以我現在的水平需要中端機嗎?
※iPhone 攝像頭的 35mm 等效焦距是多少?
※全畫幅真的那麼必要嗎?
※攝影純業餘愛好,預算 4000 以內,選擇單電還是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