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的技藝如此高,為什麼沒有形成科學方法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為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見一個虛線的牛,就是只看見怎麼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一樣);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因為不知道怎麼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乾凈,收藏起來。」_________就像古代世界四大發明均出之我國,為什麼沒形成科學方法呢
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是他們教出來的學生卻不怎麼樣,這的確是可以解釋的。
在一個行業中,從業者一般分為4個層次,
1)大多數某行業的從事者掌握的是基礎知識,能夠完成這個行業中基本的一些事情。這些行業中的基本知識把這些行業者與普通人(非本行業)區分開來,這個區分就是一些行業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行為方式,這些概念、方式都是從他人那兒繼承而來。這是最基礎的一層行業從事者,也是數量最多的。這些人只以此行業為生存手段,並無對行業的熱愛和興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們在這個行業中很難有大的成就。
2)部分人在進入一個行業後,會對這個行業產生興趣,開始自己思考他所從事的點點滴滴,積累自己在這個上面的經驗。這些經驗和第一類人的經驗不同,第一類人的經驗來自於繼承,別人告訴他什麼,他就照做。第二類人是自己思考的結果,自己思考得出的經驗,這種經驗更適合於他自己。另外他自己思考,也有可能突破原來的既有經驗,而獲得更好的效果。這些人就在行業的競爭中會脫穎而出了。
3)有很少一部分,是由第二部分的人中演變而來,這類人由於思考很多,積累很多,他們在某個時點上產生了跨越式的進步,這種跨越式的進步,使他們與第二類人又顯示出顯著的差別,使他們出類拔萃了。這就類似於籃球、足球中球員的感覺、狀態,彷彿開竅了一樣,解決眼前遇到的問題,可以信手拈來了,毫不費力。很多職業球員從來未有過這種體會,只有少部分人找到這種感覺,比如比如齊達內,比如伊布,比如梅西,,他們在狀態好,有感覺的時候,過人、突破、射門可以說是隨心所欲的。庖丁也屬於這類人,他找到這種感覺了。但是你要齊達內、伊布、梅西去交學生,他們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找到這種感覺的,即使他自己以為自己知道,其實他自己並不真正知道,至少他自己知道的是極其片面的。因為他們到了這個層次,已經功成名就了,他們沒有動力去總結自己身上真正成功的原因。
4)只有極少數人可以進入到第四層,第四層的人不僅自己能力超強,他還反思了自己獲取這種能力的原因。在他們合適的總結出這些因素後,他們就形成了方法論,從起步,到進階,到完善,到突破,使他們的學生可以達到第三類人的境界。為什麼傳說中的鬼谷子如此受人尊崇,是因為他的學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個個都是牛人,所以他那裡傳授的是方法論,不是隻言片語。不過第四類人,一般也不再願意在外面拋頭露面,親自展示他們的實力了,他們更願意隱起來,他們的想法、心境和前三類人已經不一樣了。
前三類人基本上都是為了生存、功名而奮鬥,他們或者學習或者思考,但到了功成名就,他們就再也沒有動力去思考了。
第四類人,本身就是以思考為樂趣的,所以沒有東西能妨礙他們思考的積極性,他們也從不缺乏動力。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就是「道」和「術」。
道是個很玄的東西,很難解釋。老子說"聖人得一而萬事畢",這個「一」就是庖丁解牛的技藝如此高的原因。再來說說什麼是「術」,術也可以說成科學技術,什麼是科學,科學往往是經過多次實驗得出的經驗,但是有個東西叫不確定性,有很多外部條件的干擾,會導致出現的結果不同,而科學研究往往是以多次出現的結果為依據,去下定論。科學研究出來的叫「理」,比道低一個層次。
什麼是技術?技術可以理解成對某個方面熟練的程度。科學技術就是根據不斷實驗,總結得出的一種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但是它也有弊端,就拿解牛來說,你可以根據牛的生理情況,製造一種符合科學技術的機器,甚至可以根據牛的大小、公母、肥瘦來自動調整。但這一切都是死板的,他沒辦法變通,比如一頭牛是少了一條腿的,機器就會出故障了。再或許人工飼養的牛和放養的牛,皮躁程度不一樣,下刀的這個力度就無法改變。
換成人也是一樣,你可以學會庖丁所有的技術,比如工具、下刀方向等一切理論,你可能依然無法成為庖丁,為什麼,因為那點形而上的東西你沒有,甚至連庖丁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說。
我想這點形而上的東西,正是莊子想要表達的。
至於樓主說:就像古代世界四大發明均出之我國,為什麼沒形成科學方法呢?
這點要明白中國跟西方的差距,中國人的智慧,導致他的研究方向,往往是往回收的,拿醫學來舉例子。中醫往往從病症上往回總結,比如皮膚病,它會考慮到是因為肺的功能出現了問題,甚至有些中醫會繼續分析,肺主悲,最後得出結論皮膚病是因為悲傷情緒引起的。要不就說這個東西玄,反正信不信由你吧。
再來說說西方的差別,西方人喜歡往細了研究,比如一棵樹,中國人從枝葉找到根,西方人從根找到葉,然後在研究脈絡、細胞、水分等。西醫也是一樣,同樣的皮膚病,它們研究的方向是往細微了入手,研究細菌類型,然後用跟這種細菌相殺的另一種細菌來對抗它。
所以,西方的依據是科學技術,它的弊端也是一樣,不夠個性化,有某一個特例的話,西醫就無從解決了。它只會流程化的化驗、看指標、下結論,按照規定用藥。比如某個指標是1000以上超標,那當這個指標是999的時候,就可以說這個人沒病了嗎? 這是西醫的弊端,西醫的好處是利於普及,有標準和規範化。
東方人的智慧是往回收的,是比較個性化的,根據每個人的智慧大小來決定他的道行。拿中醫來說,每個醫生的水平是不一樣的,而且沒有一定標準,是非常難以標準化和普及的。
同理,中西的差別還可以從中餐和西餐來看。麥當勞肯德基為什麼能普及全世界,靠的還是標準和流程。中餐同樣很難標準化輸出,因為正宗的菜系沒法設定一個具體的標準。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
這個問題輪扁通過自身的經驗,一句話就說完了:
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
首先,提主對這段話的理解本身就有問題。
「未嘗見全牛也」,就不能是腦補出解剖結構了嗎?庖丁已經是「身經百戰,見得多啦!」
而按題主的理解,這段話和後面的「批大郤 導大窾 因其固然」就衝突了。顯然,庖丁看到的並不是題主理解的「 只看見一個虛線的牛 。而到了後面,又說「技經肯綮之未嘗」……根據這些文字可以看出,庖丁通過解牛,已經總結出了牛的解剖結構的特徵。
顯然,這個故事的要點並不是「庖丁擁有特別的解牛技巧」,而是說「通過實踐和總結,可以找到規律」。
當然,上面做出的解釋是另一種角度,按常規的解釋應該作如下解:
1:「道」的模型是矛盾對立面的不斷轉化。
2:牛的生理形態是「道」的作用結果。
3:所以順應「道」的作用去做事,就會遊刃有餘。
然而看了一下別的答案,只是根據現在的現象來批判當時的人的觀察世界的角度,這是不可取的。
如果說是什麼阻礙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我說,那絕對是董仲舒和漢武帝!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竟然影響了中國兩千年!這節奏帶得太差勁!
所以,太監、道士、工匠……等等,這種儒家體制外的人,對中國古代的科學貢獻頗多。但是在「儒家政治正確」的中國,這些都是非主流的小把戲而已,不會寫文章扯點苟屁仁義,那就不算本事。
真的以為庖丁解牛是在說宰牛的事兒么,我以為養生主說的是怎樣保全自身,要不然就宰個牛有什麼好養生的。 寓言故事是有定位的,比如這裡對人就用刀來代指,有的刀幾個月就壞了,有的刀十九年都沒有絲毫損壞,這才是養生的表現。至於怎麼養,那個屠夫說的很清楚了,要順著骨節的縫隙,割斷筋脈。怎麼樣才能明白骨節的薄弱點在哪呢,所謂目無全牛,順勢而動,這才是保養刀的辦法。至於那個文惠王,無非是明白了如何在諸侯的紛爭中保全自己,割裂別人。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讀過《莊子》?
聯繫《莊子》全篇讀一下,不難發現:「庖丁解牛(解,個人認為應讀為xie,四聲)」的本意,並非「技進乎道」,而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後面開始用解牛技藝來比喻養生之道,所以有了最後一句話。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所以,題主問的是個偽命題,因為解牛的技藝本來就不是重點,如何能形成科學方法呢?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謬誤,歡迎打臉~是內部世襲的,你不是他兒子休想知道
可能中國人是習慣把知識經驗化,而不是把經驗知識化吧(?˙ー˙?)
認識論
知識論
方法論
庖丁解牛是技術,但庖丁解牛依靠的不是解剖學,而是熟能生巧的技藝,莊子想通過庖丁告訴大家的是迴避矛盾的道理,而非技藝有多高超。
庖丁解牛這個故事。是莊子大大想通過這個事告訴我們什麼是養生之道!
就是得道之路!
我們可以把庖丁解牛這件事理解為一個:得道的模型!
得到模型也可以理解為成神之路!
路徑如下:
聞到-識到-悟道-行道-得道!
提出好的問題-分解問題-總結問題的規律-踐行規律-熟能生巧/技藝超群/出神入化/技道轉藝道=成神!
PS:莊子的這個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故事,所得經驗與大家分享,祝大家成神快樂!
這個故事是說,你能把一個技藝練到出神入化,練到藝道大成。
藝道大成,就是成神。
既然屠牛可以,那麼任何一種技術都可以。
成神,就是最大的養生,還有什麼養生能比成神更爽?
沒有。
養生主,養生之道,就是以成神成仙,自由且快樂。
吃點葯,練個拳,也養生,太小了,哪能跟成神相比啊。
至於科學方法,人家不在意。莊子只說大原則,真要一點點寫流程和步驟,一輩子都寫不完吧。吹牛誰不會……
這只是個寓言故事,莊子想告訴題主的和他想告訴我們的是不一樣的,我幫你點破,題主,莊子老人家說:認真你就輸了。
其實未必真有其事……但是,並不是沒總結方法,方法你上面已經翻譯了,只不過除此之外需要衍生一個行業——動物解剖……
推薦閱讀:
※有了空閑,如何為修身打下初步基礎?
※有什麼道教飾品推薦?
※道教和道家的區別是什麼?
※道家究竟信仰的是什麼?
※道教(家)修鍊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