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什麼意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思,百度的感覺意思解釋不清楚。
有人說中國學生大都喜歡標準答案,但史官已死,這些東西實在沒有標準答案。你應該博採眾長,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悟。
試答:
這個問題牽扯到梅賾本《古文尚書》中《大禹謨》的真偽問題,和關於朱熹的一件事。
1、如果《大禹謨》是後人偽造的。
『那麼「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就是把荀子引《道經》的「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和《論語》的「允執其中」連湊起來,造成所謂「十六字心傳」,但是其意義毫不關聯。』(梁啟超 古書真偽常識)
那麼這道題的答案是:
《荀子解蔽》亦云:「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唯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道經》中的原義,一個大概的解釋是」謹言慎行,道心貴無「。」微「:隱藏之意。
荀子整段話的一個可靠解釋是」人心惟危「表現其性惡論,一般人的心只能體會到刑罰的戒懼,達到警懼的境界,得道之人才能超越於此,達到微妙精細的境界。警懼與微細的間隙,只有君子才可了解。
2、如果《大禹謨》是真的或偽造成分極低。
隨著清華簡和郭店楚簡的發現,梅賾本《古文尚書》部分之前被證偽的篇章後來發現是真的。
至於《大禹謨》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如果是真的,那麼「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意思就應該是十六字心傳中的闡述。簡單百度一下這十六個字,看看朱熹的話和後人的闡述,大家的解釋不同,只看別人的解釋,長進不會太大,你應該有自己的理解。
我們不妨看看朱熹是怎麼解決的。
朱熹曾懷疑(或攻擊)過《大禹謨》的真偽,但十六字真傳之說就是由他提出和發揚的,《大禹謨》的名氣部分就是由他讚揚鼓吹出來的。
這矛盾嗎?
並不矛盾。
朱熹採用的是「既疑且信」的讀書方法。
雖然懷疑其書,但不妨先相信,試讀一二,然後再下判定。
先理會道理,內省體悟,得到實在,後再考究其作者、年代。
現在某些網友捕風捉影,書都沒看,就張口亂噴。人家耗費心血寫成的書和答案,因為一些小瑕疵就被批得一無是處。不論作者在不在乎,這種行為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不是嗎?
只顧批評而沒有學到東西,這種傻事可千萬別做。————————————————————一家之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書經?大禹謨》
對人民的想法和需要,要從最充分的程度,最極端的角度考慮,防微杜漸
對客觀事物的脈絡,要從最細節處觀察,見微知著
對世界的本質規律,要有明晰的概念,由表及裡,入木三分
以上,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抽象出規律以後,要遵循客觀規律,結合具體事務的需要,給出最優的決策。
基本上,就是古典的實用主義政治學的集大成總結。人心變動不居,難以琢磨(危),而道心幽微深遠,捉摸不定(微);作為入世的人,兩者都需要兼顧,不可偏廢。如果只注重人心,就會陷入到慾望的洪流當中;如果只注重道心,就會有消極避世之嫌。正確的做法是惟精惟一,牢牢地把握住兩者的中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人心是很危險的,可以引申說人心是很容易學壞的,也包藏了很多壞的因子
道心惟微:人向道的心卻是很微弱的,也可以引申說人向正道的心卻是不堅定的,很容易退縮的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對於正道要專註專一,要在求道的路上恪守中道不偏不倚,可以引申說不走極端
文言文素養好點的人,一看這十六個字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奈何現在的人,能看懂文言的又有幾個呢。王陽明 傳習錄下卷 門人黃省曾錄
問道心人心。先生曰:「『率性之為道』,便是道心。但著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無聲無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許多不安穩處,故曰惟危。」
王陽明把 微 解釋成 無
難道就我一個人理解成「做人要中正平和,做學問要從細微之處入手」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本人理解是:「普通百姓思想未及開化,善惡之念雜陳,治理當警訓危刑並用;得道君子明晰事理,只須微小提醒即可。(為君者)務必殫精竭慮,始終如一,公平中正方治天下。」此乃上古君王禪讓相贈的治理國家心法。
意思是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允」就是誠信的意思.
推薦閱讀:
※你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思想是否正確?
※中國學的哲學概念「道、法、術、勢」怎麼理解?四者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另可加一個「器」(系統)來一起分析
※學習國學從哪裡入門?
※對於周易沒有任何基礎的人如何能領略其博大思想的精髓,並且能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