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稅和增發貨幣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各是什麼?

假設決策者正在決定如何為新機場的建設籌資,他既可以通過增加公民的稅收來支付,也可以通過發行更多貨幣來支付。

問:這兩種選擇的短期和長期結果各是什麼?


(以下:純教科書式回答,僅基於新凱恩斯主義構架下初級宏觀經濟學教材的內容。回答倉促,可能有誤,敬請指正。)

基於新凱恩斯的構架,分析這個問題需要先承認三點前提:一是人們的持幣行為或者說交易需求受到流動性偏好影響;二是對未來的價格預期會取決於當前的價格指數,且個人消費始終與收入成正相關關係,以保證「價格-工資」螺旋成立;三是短期產出由需求方決定,中期產出由供給方決定,參考初級微觀經濟學生產分析中固定成本在短期中無法變化,中期均為可變成本,因此短期中供給能力受到約束。

以上幾點在宏觀教材中都有講解,就不細述了。

在本問題的描述中,還需要兩個合理性假定,一是這個決策者的國家很小,新機場的籌資會對GDP或者說產出具有顯著性影響;二是在短期中的政策效應和價格效應都可以即時發生,不考慮時滯。

分析如下。

一、發行貨幣

比如由財政部發行債券,央行購買債券發行貨幣,等同於實行貨幣擴張政策。

那麼在非常短時期內,貨幣擴張政策推動LM曲線向下(或向右)移動,產出增長,在中期內AD曲線向右移動。如下圖。

此時,LM曲線到達LM"",AD曲線到達AD『,產出由自然均衡產出Yn→Y』。

而此時AS曲線與AD『曲線交點所代表的價格水平P』>Pe。Pe是什麼是,是當失業率U=Un時的價格預期,而此時的價格預期應當等於當前價格水平,即Pe=P時,Y=Yn,U=Un。(中短期之內,不考慮資本存量與技術效應,因此供給均衡主要受勞動力市場影響)

而由於P『>Pe,即當前價格指數高於過去對當前的價格預期,因此,人們會自動提高對未來的價格預期,即Pe』,而這種更高的價格預期會促使人們對當前工資的要求提高,工資的提高會促使當前消費的提高和當前物價指數上升,而當前物價指數上升會進一步提高對未來的價格預期。(這裡的當前,不一定是今天或本周本月,可以是「短期」的一個縮影。上面已經提過了,在短期中不考慮時滯的假定,即這些效應具有即時性)

打個比方,由於央行為籌建機場發行了更多貨幣,機場建設需要購買建材,建材需求增長促使建材價格上漲,建材價格上漲造成其它行業比如房地產受到影響,地產價格上漲。過去預期的是今年的房產價格上漲為3萬/㎡,結果受發行貨幣推動價格上漲影響,已經漲到了4萬/㎡,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提高對明年房產價格的預期,原來認為明年才能達到4萬,現在立馬調整為5萬了。在覺得明年會增長到5萬的情況下,對當前的工資水平進一步不滿意,因此要求繼續漲工資,不然更買不起房子。因此,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帶來了實際收入的增長。由於假定個人消費與收入存在正相關關係(儘管可能是邊際效應遞減),但是也會推動消費增長,帶動當前物價指數進一步上漲。受制於當前物價上漲,人們會進一步提高對未來的價格預期,又要求加工資...如此反覆,形成「價格-工資」螺旋。

直到什麼時候為止呢?直到產出Y恢復到自然均衡產出Yn時,此時失業率U恢復到自然失業率Un,對未來的價格預期等於當前的價格指數,即Pe『』=P』『,便不再繼續波動。如下圖。

即在短期內,A→A『,而在中期內A』→A『』

即採用貨幣擴張政策,在中期內,產出會恢復到自然均衡產出上,而物價指數則會上升(P→P")。但是由上圖中的下半部分IS-LM可知,儘管採取貨幣擴張政策,使得LM曲線向下移動至LM『,但是由於價格指數上漲,即不僅M增加了,P也會增加,一開始M增加的時候P不變,因此M/P變大使得LM曲線下移,後來P也增加了,M/P又恢復到初始水平,因此LM』會重新上移到原來的LM位置上。

這就說明,貨幣擴張政策,在中期內,無法影響利率與產出(也被稱為貨幣中性),僅僅使得物價上漲。或者說,貨幣擴張將會完全被物價上漲所吸收而表現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就是貨幣擴張的效應。

二、增加稅收

由於我們知道財政平衡=T-G,稅收-支出。為了修建新機場,不得不增加T,增加G。

這個問題需要考慮時滯。假定這個經濟體是一個和諧的計劃體制經濟體。

(本段非常牽強,可以忽略,直接跳過。或者參考對 @遲鈍 朋友的回答的評論部分。)如果不考慮時滯,即增加當前稅收,立即投入當前建設支出,那麼等於是在公民收入與公共建設中形成了轉移支付,財政平衡政策不會受到絲毫影響。但是由於在短期內,個人稅收的增加,會使得消費下滑,產出減少,但是又由於政府建設機場帶來的支出增加,正好對沖了消費下滑的數量,因此產出不會有絲毫的變動。(當然,這取決於非常理想化的條件,理想化的經濟體,理想化的假定比如不考慮其它人力成本或是損耗等等)而在中期中,由於勞動力數量不變,會使得產出繼續維持在自然產出的水平上,但是由於機場建成之後提高了生產率形成了新的供給,自然失業率下降,自然均衡產出上升。由於在機場建設時的徵稅是臨時行為,稅收已經恢復到原先的水平,人民收入上升會使得消費迅速上漲。說白了,在這樣的一種超級理想化的假定下,等於政府引導人民將兜里的錢拿出來進行儲蓄(投資),在將來再形成產出分配給大家作為收入。因此無論短期或者中期,這種臨時徵稅進行修建的行為等於是總產出或總收入的跨期替代,減少的部分消費被投入了新的生產率研發(修建機場等高效設備),社會整體從這種跨期替代中獲得生產率進步(技術進步、機場)的福利。

考慮時滯。如果當前為了修建機場,採用的是過去的財政盈餘,即過去的稅收,即等於在當前實行財政赤字政策(擴張)。財政擴張政策,使得IS曲線向右移動,AD曲線向右移動。

還是採用上圖.(由於修改簡易,因此標註不是很清晰)

即在短期內,A→A『,而在中期內A』→A『』。價格-工資螺旋帶來的價格預期增長效應,直到恢復到自然均衡產出Yn停止,上面講過了。一樣的道理,政府開支增加,修建機場,帶來建材價格上漲,物價上漲...

但是在此時,由圖中下半部分中可以看見,IS曲線向右移動到IS『,但是由於並沒有實行貨幣擴張政策,即貨幣數量M不變(不考慮政府存款變動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僅僅存在價格指數P上升的效應,因此M/P變小,LM曲線由A』→向上移動到A,此時恢復到自然均衡產出,但此時的利率由i『上升到i。

因此在中期當中,實行財政擴張政策同樣不影響產出,產出會恢復到自然均衡產出水平上,但是會使得社會物價指數增高,利率(資金成本)上升。反之,如果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如消除赤字),會使得社會物價指數下降,利率下降。

還有一個情況是當前增加稅收,但是在未來才增加政府支出。由於財政平衡為T-G,因此這等於財政緊縮政策與財政擴張政策的跨期。在以上具有時滯的稅收-擴張政策下,都可以獲得由於投資生產率研發(機場)而帶來的技術進步福利。

三、留作習題→政策組合

(1)在第二部分財政擴張政策中,可以看到財政擴張政策會推高價格指數和資金成本,是否可以使用貨幣政策組合來進行配合?在短期中如何?中期中又如何?

(2)如何評價我國過去長期採用貨幣擴張政策和財政擴張政策,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以及「投資結構」是否是採取擴張政策進行投資時應注意的要點?(比如投資工廠高速基建儘管在短期而言是需求刺激政策,但其在中期中投入使用以後又可以提高生產率、節省交易成本、並增加供給,是否又是一項有效的供給刺激政策?)

PS:弄清楚問題在每個人自己的框架中的位置,是分析問題的起點。否則泛泛而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將不會得到有效結論。經濟學教材,就是介紹不同的框架,以供每個人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邏輯體系。


增發的直接結果是對普通人財富的一次大稀釋。先知先覺的通過購買資產可以避免。

假設在一個國家內有A1、A2、A3、A4、A5這樣的5個人,這裡是完美的「均富貴」社會,每個人都有10塊錢、10塊寶石的財富。

美好的均富貴

我們還是看看他們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權益,資產是自己對所有財產的所有權,負債是欠別人多少錢,所有者權益是資產減去負債。比如,某人首付20萬,從銀行貸款80萬,購買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

這個人沒有其他財富,則其總資產=100萬,負債=80萬,權益=20萬。

資產負債表,大概長這個樣子:

每個人的資產都是:

貨幣:

10元

寶石:

10個=10個*1元/個=10元

總資產:

等於總資產=貨幣10元+寶石10元=20元

所有者權益:

沒有負債,等於總資產=20元。

大家都發了

財神爺看到他們每個人都希望發財,於是給他們每個人發了等比例的錢,假設每人發了90元。此時大家的資產負債表就變成了:

資產:

貨幣:原有的10元+新發的90元=100元

寶石: 原有的10塊不變

總資產=貨幣100元+寶石10元=11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總資產=110元

市場購買行為發生

大家手裡都有錢了,於是就會想著買買買,我們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假設A1(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yuanmu8)動作迅速,在其他人沒來及的時候就下手了,此時資產負債表的情況是:

A1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100元-購買A2、A3、A4、A5的寶石花費40元=60元

寶石:原有10個+購買A2、A3、A4、A5的寶石40個=50個=50元

總資產=貨幣60元+寶石50元=110元

所有者權益:

當前價格還沒變,所以仍舊是維持110元。

A2、A3、A4、A5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100元+出售寶石10元=110元

寶石:0個。

總資產=貨幣110元+寶石0元=11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110元。

具體如下:

多出來的錢發揮作用了

錢多了,購買發生了,價格會慢慢地上漲,我們完全不考慮A1可能操控市場價格,但是寶石的市場價格仍舊會上漲到10元。

此時的資產負債表:

A1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維持原有的60元不變

寶石:原有10個+購買A2、A3、A4、A5的寶石40個=50個=50個*10元/個=500元

總資產=貨幣60元+寶石500元=56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560元。

A2、A3、A4、A5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100元+出售寶石10元=110元

寶石:0個。

總資產=貨幣110元+寶石0元=11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110元。

具體如下:

可以看到,在貨幣增發的初始階段,購買了資產的人,是賺的。沒有購買資產的人,本質上的虧錢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房價上漲的問題。

我們已經覺得很殘酷了,可是現實,通常是更加殘酷的。

我們對上述模型進行一下改進,因為不存在財神爺發錢的情況,現實世界不可能有人給我們發錢。所以,我們考慮從銀行進行借貸的情況。

美好的原始狀態

這個和前面的假設是一樣的,不再單獨介紹了,資產負債表如下:

借貸發生

貨幣增發後不可能是平均發給每個人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調節,我們經常聽到的準備金率等等,非常方便。後面會有專題介紹。

這裡不管那麼多了,假設仍舊和前面的模型一樣,增發900元。但是此時不再是發給每個人,而是只將增發借給了A1(他的微信公眾號:遠目),此時A1有了負債:900元。

看看大家的資產負債表:

A1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10元+貸款900元=910元

寶石:原有10個維持不變,價格:10個*1元/個=10元

總資產:貨幣+寶石=910+10=920元

負債:

新增負債:900元

所有者權益:

資產價格-負債=總資產920元-負債900元=20元

A2、A3、A4、A5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維持不變=原有10元

寶石:維持不變=原有10個。=10個*1元/個=1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20元。

具體如下:

市場購買行為發生

A1,有錢了,有錢了(來,大家一起唱)。

於是開始買買買了,把A2、A3、A4、A5的寶石都買來了。

此時資產負債表的情況是:

A1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910元-購買A2、A3、A4、A5的寶石花費40元=870元

寶石:原有10個+購買A2、A3、A4、A5的寶石40個=50個=50個*1元/個=50元

負債:

維持原有負債:900元

所有者權益:

當前價格還沒變,所以仍舊是維持20元。

A2、A3、A4、A5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原有10元+出售寶石10元=20元

寶石:0個。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20元。

具體如下:

市場價格回歸(漲價了)

和前面一樣,完全不考慮A1(微信公眾號:遠目)操控市場的行為,價格也會慢慢上升。由於貨幣供應室原來的10倍,寶石價格最終會上升到10元/個。

此時的資產負債表:

A1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維持原有的870元不變

寶石:50個*10元/個=500元

總資產價格=貨幣870元+寶石價格(50個*10元/個)=870+500=1370元。

負債:

維持900元不變。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負債=1370-900=470元

A2、A3、A4、A5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

貨幣:維持20元不變。

寶石:維持原有0個。

資產總價格=貨幣+寶石=20元

所有者權益:

等於資產價格:20元。

具體如下:

此時,可以看到,是實際情況A1和A2、A3、A4、A5的比較是470/20遠遠高於開始的比值560/110.

關於價格上漲,看看有沒有可能:

上述結論其實也隱含了,誰離錢近,誰優先獲利,看看大家怎麼說?

陳一舟經過了大起大落,應該更能體會其中滋味了,相信他不是隨口說的這句話,應該是有深刻的理解的。

誠然,上述的模型就是一個假設而已,肯定有很多不足,我也是想告訴大家一種可能而已。

除此之外,凱恩斯也提到過一個問題,即「流動性陷阱」,他的模型挺複雜的,典型的比如下面這幅圖。

把流動性陷阱翻譯一下,就是當市場上供應的貨幣過多了,那麼每個人手中的錢都很多了,大家就會把錢存到銀行。這樣,即使發了很多的信貸,降低了很低的準備金率,還是沒法刺激共計。

後面會有專題專門介紹流動性陷阱的問題,這裡僅僅是簡單介紹下讓大家了解。

=======================================================

被無良營銷號無恥轉載,我只好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歡迎大家關註:yuanmu8


原來我都棄題了,感謝 @黃哲遠 同學的鼓勵,已經匿名棄答的答主又回來了!

一下是修改過後的答案:

1.增稅收

AD里除了C(消費)和G(政府支出),還有I(投資)和NX(出口)

影響到I和NX的是利息率(Interest rate)

從 loanable funds的demand supply來講

supply: National saving= Y-C-G= Y-C-T(private saving)+ T- G (governing saving)

假設政府收支平衡了,T增加,private saving減少,對於Lonable Funds 是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的

Interest rate (r) 上升了,對不對?R上升,I減少消費者傾向於Saving從而減少consumption(NX由於匯率的上升而下降)

所以,短期內AD的I和C會減少,AD總需求減少,AD Curve shifts to left

AD下降,導致了物價下降,從而output下降

再來看長期影響

因為預期物價下跌,對於supplier來說屬於各方面成本下跌,然後Supply增加,最終Output恢復,但是定格的物價變低了。

欸~總覺得哪裡乖乖的呢,肯定哪裡出錯了。。。

知道了,這圖應該是在純自然的情況之下吧,忘記政府還加稅了- -|||,所以y3會小於y1吧

2. 印鈔票

如圖所示,monetary supply 增加,利率下降。鼓勵投資,同時household也更願意花錢去消費,從而物價上漲

短期內AD中G和NX都增加了,所以AD增加,向右移

短期的結果是GDP上升,物價上漲長期的話

長期讀話,因為output超過了資源承受力,獲取資源的高成本會抑制生產,最終回歸y1, 但是物價漲到了pl3


短期刺激經濟

長期單純拉高物價


增發貨幣感覺挺好的,舉例來說,這個國家一年可以生產10台電腦,利率是5%,電腦價格3000元,貨幣量30000。今年增發了貨幣3000元,年底這個國家說不定就能生產12台電腦,明年生產13台電腦,當然價格也會稍高一點,利率也會降低。當然也許後年最終又回到10台電腦,利率又回到5%,當然電腦的價格翻倍6000一台。感覺什麼都沒變,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三年一共生產了35台電腦。如果按照原來按部就班,3年只能產30台電腦


增稅可以是精準的財富再分配,針對性較強;印鈔是有個順序,且依靠市場的原則進行分配離印鈔源頭最近的受通脹影響更小,賺錢能力強弱也有影響。

另外增加稅收,政府花出去不會增加負債,而印鈔政府則一直背負著負債,有償還義務。

不增加稅收也有可能是覺得稅收負擔太過明顯,印鈔則可以隱藏著偷走公眾財富。而且麥地收入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大財政來源,最終和開發商利潤一起附加到民眾身上,和加稅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至於在長期中對經濟的影響,完美情況下說是沒有,但實際情況還是會有的。


增稅本質上是財富的再分配,短期影響看政府財政政策怎樣,長期看會因為政府的過度參與影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重點是請不要把收稅看做是全社會層面的成本。

至於貨幣完全就是把雙刃劍,貨幣本身是商品而且不被耗損,有自己的供需。我總覺得資本在當今生產要素里發揮如此巨大作用完全是美帝控制世界的結果。


短期影響主要是市場參與者的預期(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預期):市場是動態的,加稅和貨幣寬鬆的短期影響是預期。傳統的經濟學曲線對參與者預期產生的行為影響說得不夠清楚。

長期影響就是收入分配。 貨幣政策影響的一次分配,稅收影響了二次分配。 任何一種經濟形態分配都不可能是均衡的,那麼貨幣政策和稅收政策的任何變化,帶來的長期影響就是分配。比如08年經濟危機各國寬鬆以來,最明顯的結果就是中國和美國的財富大大集中了,收入分配效率更加不均衡了。因為不管是哪種經濟形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受益的必然是有能力影響貨幣投放模式和財政使用模式的群體,這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並且是經濟學教科書上避而不談的。


呃,上面那個教科書式回答,(在教科書里)非常正確,思路很明確,我就不多說了

我也在啃教科書,ISLMADAS再熟悉不過了

但是,作為半路出家去啃經濟學的人,對於所謂課本,所謂原理,我得多說幾句

初中級經濟學在事實面前沒有很大的實際指導作用,不然要高級經濟學作甚....

高級經濟學涉及到量化問題,沒學過所以不發表意見...

總之你要是問現實中會怎麼樣,那個答案不敢說全錯,肯定不全對

兩個個人觀點

1經濟學理論是遠離現實的東西,現實的蝴蝶效應甚至一下子毀了理論大廈。

2經濟學理論的建構類似倒金字塔,巨量觀點的本質堆積在幾個不一定站得住腳的理論基礎上。

呃,看了一下回復,其實經濟學裡面算很好的了,看看那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學

理論進步的意義在於噴,現實對理論的指導在於打臉

經濟學上凱恩斯主義那點爭論水平算吊毛啊....


這種討論對於天朝根本就沒有意義。因為增發貨幣其實是個偽命題,增發的貨幣就沒有到老百姓手裡才是問題的根本。


推薦閱讀:

春秋魯國」初稅畝「具體是怎麼收稅的?
西方國家有沒有子女必須贍養老人的法規,子女養老是不是國家對自己本應該承擔的責任的推卸?
迪拜是免稅天堂,那政府的財政支出的來源是什麼?
稅收優惠政策有哪些?
政府官員為何普遍比較富裕?

TAG:貨幣 | 稅收 | 宏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