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里的儺送還會不會回來呢?

《邊城》里的儺送還會不會回來呢?


沒有人能夠知道,包括作者自己。我相信沈從文先生這麼寫是有他的用意的,即表現命運的不確定性和這個故事的惆悵美。如果結尾明確地說出「那個人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或者「那個人總會回來的」,這個故事也許會是一個憂傷的愛情悲劇,或者比較曲折的喜劇。但決不會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值得回味值得銘記的《邊城》。


老船夫死去,眾人為其料理喪事的夜晚,翠翠在屋外痴痴站著,書中有這樣一幕描寫:

「呀……」一顆大流星使翠翠輕輕地喊了一聲。

接著南方又是一顆流星劃空而下。對溪有貓頭鷹叫。

覺得這個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會回來的,明天就會回來。


儺,拆開。

人,難。

回來了又會如何,不回來又如何。

翠翠還是在爺爺擺渡的那個老地方。

重複做那個邊城裡的人該做的事。

他是人回來,還會和邊城的她結成連理么。

他是骨灰回來,還會有人抱著哭然後娓娓述來他曾經的故事么。

人還是孤獨的呀。


按當代編劇套路,如果回來,估計那時的身份就是共產黨了


我希望他能回來,哪怕是已經娶妻生子,哪怕是逝去,他的孩子帶著他的骨灰回來,我都覺得應該回到出生的地方


和那句「大約他的確已經死了」差不多吧…

不要糾結他到底會不會回來,因為作者想表達的已經都說了出來。


我覺得肯定會來的,要不怎麼說「也許"明天"就回來」呢?

這也是《邊城》的美妙之處,留給讀者無盡的遐想。可是不管回不回來,美麗的邊城和翠翠這段凄美的愛情已經成了永恆。


會回來的啦 爺爺死去的消息總會傳到二老 二老心想翠翠不知要難過成什麼樣 急急就會回來


沒有結局更有感覺。 儺送回來了 翠翠會跟他在一起么。我想是不會的


以上所以人的回答都是不會,而我說會回來。

一,在沈從文寫給張兆和(妻)的家書中,提到翠翠,離開她的家。但之後的故事並未寫出

二,我希望會。


按情節發展只要儺送活著,他會回來的.

首先,儺送痴心,即使大老死了心裡愧疚,對老船夫又多有偏見誤解,心中也不能放棄翠翠,不願接受碾坊誘惑,若不是翠翠害羞不理他,他摸不清翠翠對他的心思,他是不會賭氣離開的,儺送離開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得不到翠翠理會。

其次,儺送與翠翠愛情之間橫亘著父親的反對,然而隨著翠翠爺爺的去世,很多以前船總順順對爺爺的誤會都解開了,小說寫明了順順最終是支持儺送與翠翠的婚姻的,父母的反對這一大障礙沒有了,儺送若知道自然會覺輕鬆了不少。

最後,沒了父親的反對,就只剩翠翠這一道關了,翠翠對儺送的暗戀在最後肯定是被順順知曉了的,不然何來「以為名分既不定妥,到一個生人家裡去不好,還是不如在碧溪岨等,等到二老駕船回來時,再看二老意思」。

儺送若知道父親的支持與翠翠的心意,主要的障礙都沒有了,儺送怎麼可能不回來,然而,到了冬天儺送仍然遲遲未歸,再加上翠翠爺爺死了那天翠翠看到天上有兩顆流星划過(大老此時已死了一段時間了,不該是大老),難免讓人懷疑儺送和大老結局一樣,傷心出走遇難,可順順要接翠翠過去住時又說儺送在辰州,說明對儺送的行蹤是清楚的,如果儺送與爺爺差不多同時去世的話,怎麼可能幾個月後到了冬天順順還不知曉,讓翠翠依舊痴痴等著。沈從文這裡寫的著實讓人揪心。然而好的故事就是這樣,明明是的虛構的,卻能夠經久不衰,讓人沉溺其中信以為真,為不存在的人和事擔憂惆悵。

總的來說,如果儺送沒有出現意外,那時候通信又順暢的話,儺送回來時遲早的事,最後的「明天」之所以打引號,個人以為僅僅是因為它確實不是指明天而是不確定的未來某一天啊。

PS:若有人非要把儺送出走和沈從文離開家鄉聯繫在一起,那就等同於不回來了。


儺送再也不會回來了吧。

曾經,儺送和翠翠對彼此互相愛慕,嚮往。

大老的失意,使他下桃源,卻不幸落水。

儺送和翠翠之間,自此便產生了難以跨越的隔閡。

於是,儺送追隨了大老。

「桃園」只是一個理想的存在,但就算是桃園,也會有平凡的苦惱吧。

即使有一天儺送回來了,他也不再是曾經的儺送了。他和翠翠,已經再也不會在一起了。

終究還是一個美麗的悲劇


那個人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兩個心靈受到扭曲的人,縱使被溫柔相待,也只會越走越遠。

儺送因為天保的死而自責,翠翠也因為爺爺的死而內疚。他們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那樣,唱著歌兒,擺著船兒...


最近也體會了這樣的等待。

兩種結局。

1.他永遠都不會回來。

2.不管他什麼時候回來,昨天的我都還在等著他回來。

所以是不確定的「明天」回來,確定的昨天還在等待。


會。


推薦閱讀:

小說里咯咯咯的笑聲到底是什麼樣的?
《鹿鼎記》中阿珂和神龍教教主夫人是怎麼懷上韋小寶的孩子的?
如何評價《三生三世枕上書》里的相里阿蘭若?
好看的黑幫小說有哪些?
有哪些奇思妙想又令人意外的小故事?

TAG:小說 | 文學 | 邊城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