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正在衰落嗎?

我看到表演節目里的一個幼童在表演《江南style》後,發現現在的00後較少唱類似《小燕子》的兒歌,相反許多兒童都在唱《江南style》之類的流行歌。難道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去創作兒歌了嗎?


這不是二哥的問題,是家長老師的選擇,表演時選二哥的確實比較少。

純的新兒歌貌似一直都很少出,不過動畫片的主題歌一代又一代啊


兒歌也是歌曲,跟著兒子聽過很多兒歌后發現,很多兒歌都是流行歌曲重新填詞而已啊。所以不是兒歌衰落了,而是兒童文學衰落了。

小孩子嘛,都喜歡節奏明快的東西。我有個朋友,孩子才4歲就開始讓他們聽死金啊....那孩子還主動要求聽,說「...那個打架的歌!」

哈哈~


還記得十幾年前中央一的《少兒卡拉OK歌曲》嗎 每天各種童謠兒歌 比小學音樂書上的歌好聽多了 超級懷念

有一隻鄉下老鼠要到城裡去,到車站也不知道坐在哪裡好。

小驢要吃饃饃,饃饃不見了。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岸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

這一片家園很藍很藍。在你的夢中,在我的心間。

要匆匆要從容要世界知道,要剎那要永久要做到最好。


謝邀!我也發現好的兒歌好像的確在變少。不能讓孩子總唱江南style呀!這的確令人寒心,堂堂中國,悠悠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從來都是中國文明普照四方,如今落到孩子唱韓國流行歌的地步!

於是我就寫了一個。

漢樂府《長歌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李如春博士

鏈接:有感問題「兒歌在衰落嗎?」 - 樂響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長歌行》是一首著名的漢樂府詩,是勸人惜時奮進的經典篇章。全詩借景抒情,情理交融,將樸實的人生哲理,寄寓於秋來葉落、百川到海等形象中,發出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感嘆,鼓勵人們趁少壯之時有所作為。

從內容看《長歌行》十分適合孩子們誦唱,也應該被孩子誦唱。而在創作中,旋律以五聲音階為基礎,音區控制在11度之內,寫的十分平易,節奏也明快,適合孩子們演唱,富有中國風格與特點。


學習羅永浩哈日,唱日本兒歌:マル マル モリ モ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xMzUyODE2.html


首先,現在兒歌沒有很多人想的那樣匱乏。80年代至今的新兒歌其實非常非常多,央視推出的少說就有幾百首,不乏很多優秀作品。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就說說受歡迎的小歌手吧,也有很多,早年的有孫佳星、金銘、蔣小涵、牛楠、迪楊、宮傲、趙芃、舒暢、有為、劉小堅、武赫、唐英然、金晶、唐婉、楊休等等,近年的有段麗陽、李思琳、劉曌晶、戴秋瑤、戴梓伊、林依婷、黃河濤、肖夢婷、王鎮、楊沛宜等等,現在還小的有劉芳菲、程晨等。好聽的合唱歌曲也很多,像北京天使合唱團、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還有銀河、七色光等,歌曲都不錯。以上歌曲基本都不是《小燕子》這樣簡單又年代久遠的「老兒歌」,大部分都是新創作的,配器精美,有些真的很好聽,慢慢欣賞可以聽好久。

其次,兒歌也的確在衰落。

先從環境方面來說,社會、媒體對兒童的精神世界關注越來越少。娛樂化佔據了主導。仔細看上面的名單就會發現,新的小歌手越來越少了,兒歌作品也是如此。雖然名單是隨機想的,並不完全,也許會有遺漏,但比例大致沒錯。當然,現在唱歌出名的小孩不算少,各檔少兒歌曲類節目也不算少,比如《中國新聲代》、《天才童聲》等,但是現在所謂的小歌手大多是唱著流行歌曲出名的,那些節目(甚至包括央視非少兒頻道的娛樂節目)都是不鼓勵兒童唱兒歌的,甚至不讓唱兒歌。現在社會上普遍有這麼一種思維,小孩子唱流行歌、唱大人歌、唱歐美歌才是厲害,唱兒歌是幼稚、是沒實力的表現。甚至有不少以童聲唱法唱兒歌的小歌手因此被黑、被攻擊。除了兒歌,不知有沒有人發現,現在兒童電視劇、國產動畫片也比90年代少多了,質量還不高。我們小的時候,家喻戶曉的童星有很多,現在呢?並且當年的童星,各個都有自己的代表作,都有深入人心的角色,像金銘-小婉君、蔣小涵-玻璃美人、舒暢-小辣椒,等等。現在的童星,去看看他們的簡歷,多數角色都是主角小時候,要不就是打醬油的,偶爾演個主角,作品還缺乏影響力。像張子楓、蔣依依這樣外形和演技都好的小演員,知名度和當年的金銘蔣小涵還是沒法比。道理都是一樣的,好兒歌不少,但是缺乏推廣的平台。之前少兒頻道還有個音樂快遞,很不錯,我知道的很多歌都是因為音樂快遞,但前幾年也改版了。有人會說現在小孩子都愛唱流行歌曲,應該尊重他們的興趣,試想從他還沒出生的時候周圍就充斥著流行歌曲,那他能不愛唱嗎?優秀的少兒歌曲缺乏推廣平台,大多數人聽都聽不到,哪裡談得上喜歡?然而多數流行歌曲當然是不適合小孩子的(也有少數不錯的),歌詞先不說,音域就不適合,唱多了對嗓子不好。

再從作品角度來說,新創作的好的兒歌作品越來越少,這直接導致兒歌與成人歌曲相比競爭力下降。我認為這與前者是有著因果關係的。90年代不少作曲家如徐沛東、張宏光、關峽等(不熟悉可以百度一下)都有很多傳唱很廣的兒歌作品,現在還有哪些著名詞作家、曲作家願意寫兒歌?據我所知是不多。近年來比較好的也就是谷建芬的《新學堂歌》系列了,彭野新兒歌04、05年左右也有一些不錯的(現在越來越迎合流行了),魏嵐的兒歌也不錯,然而這些數量畢竟還是少,和流行歌曲的創作量完全不成比例。我們小時候流行歌曲也很發達,點歌台天天放,但我們還是張嘴就能唱小龍人,唱布娃娃(天上的雪、悄悄地下),唱小雨點。現在的新兒歌里,越來越難有像這樣旋律好聽、朗朗上口、歌詞也不錯的作品了。

至於建議,雖然兒歌在衰落,但是已有的優秀作品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作為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多聽聽(自己也可以聽啊),最好是從胎教開始,相信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我女兒會唱很多兒歌,我當年的兒歌她也會唱很多。但是她更喜歡<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風>一類歌曲,看電視劇當家的女人,就喜歡學主題曲,六歲的時候喜歡<傷不起>,讓我給她念歌詞講歌詞什麼意思,老婆幸災樂禍的站在門口看我如何處理。

我告訴女兒這個歌詞講的事情不好,小孩子不要學。一個小女生被壞人欺負了,受傷沒有人管,然後唱了這首歌。將來有人欺負你,爸爸出去揍他。

然後我女兒就整天跟著這首歌含糊不清的哼哼……八歲了,她還是很喜歡這首歌,qq音樂上面的歌詞,她幾乎都認得了,唉。

歌詞有點露骨!!

看完春節晚會,她喜歡上了大張偉的&<倍兒爽&>。

小孩子總是對新事物感興趣,接受能力還快,現在的小朋友一個個都很聰明,我女兒會用ipad哼哼節奏找自己喜歡的歌,會用安卓播放器給她奶奶找電視劇,我問她你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她告訴我,用拼音唄。

現在很多播放器的智能預覽,有拼音就直接搜到了。

堵是沒辦法的,總不能不讓孩子接觸這些媒體;孩子所在的群體也是群體,小朋友們都追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我女兒回家告訴我,小朋友們聊天,她都插不上嘴……如何引導如果把關恐怕是家長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我經常領著女兒看電影,看完她會跟小朋友們講,女兒的小朋友就直接問我:你可不可以做我爸爸?我吃驚,問為什麼。

小朋友回答,然後你也領我去看電影唄。

還有,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都是年輕人,也要考慮這個群體在安排表演節目時,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的。對於觀看節目的家長和老師來說,大家是喜歡千篇一律的小燕子小星星呢,還是喜歡孩子們蹦蹦跳跳的來曲江南style和洗刷刷呢?

我選後者。現在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小朋友,知道什麼是落伍和老土,哈哈哈哈。


我認為是,非常嚴重的衰落。

現在給孩子唱的就那麼幾首兒歌,翻來覆去地。

《爸爸去哪兒》里露出的兒歌也就那麼幾首,一首小星星,一首小龍人。

KIMI小朋友是台灣的,也就會這些個姥姥級的兒歌,看來這不是中國大陸的問題,是整個華語圈的問題。


2003年,我小學6年級。開始上課之前,都必須由文藝委員提一首歌,然後大家一起唱,目的應該是為了集中大家的注意力。

當時我們唱的歌,不外乎是《媽媽的吻》、《夢駝鈴》、《南屏晚鐘》、《外婆的澎湖灣》這幾首,萌的一比。

2005年,我就讀初中二年級,回到小學母校,接我的堂弟回家,當時我堂弟剛剛讀小學一年級。我到的比較早,下午最後一節課剛剛開始,這時候就聽到一年級的教室里,傳出整齊嘹亮的歌聲:

「那夜我喝醉了拉著你的手,胡亂的說話......」


其實是兒歌面臨更新換代,青黃不接的問題。以前我們小時候因為娛樂方式不多,父母老師教唱的都是一些《小燕子》《兩隻老虎》之類的,而且幾乎全國用的中小學音樂課本都一樣吧?所以這些兒歌都在我們這一輩流傳下來。可是到了現在,新創作的兒歌也很多很多,只是優秀的流傳開來的並不多了,加上各地選用的音樂教材不同,教師在教學歌曲的選擇上也變得更豐富了,反而不利於兒歌的流傳。家長老師面對選擇繁多的歌曲,根本不知道選什麼歌曲好。其實現在一些新的少兒歌曲例如《神筆馬良》、《花木蘭》之類由故事改編的歌曲,都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的。


兒歌已經很多了,隨著現在孩子們信息獲取方式的進化,兒歌已經沒辦法讓孩子們喜歡了,四歲後的孩子對流行歌曲的熱愛就超過兒歌了,所以兒歌在衰落,孩子們在進步。


最近一直給孩子聽X瓦,其中部分是紅歌(沒有共產party就沒有新country、紅SUN照山河等),部分是流行歌(樓主列舉的小蘋果、小薇等),部分是經典兒歌(小兔子乖乖、小燕子、找朋友等),部分原創歌曲(我愛運動——北京市少年兒童足球普及教育主題曲、哭著笑著就長大了等),部分涉及傳統倫理文化的歌曲(厚德載物等),部分未成年five毛養成歌曲(包子鋪、美麗的china美麗的夢),部分國外歌曲改編或翻唱(we will rock you 、聖誕歌、字母歌等)。總體上來講,收錄的歌曲內容方面算比較全面,從歌曲點播的頻率排名來看,現在說兒歌沒落還為時尚早,因為排名前幾的還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見下圖)。

真希望像樓上李博士那種專業人才抽空多創造出一些傳統詩辭等為題材的歌曲供後世傳唱,有些文化精華丟不得,變成歌謠,更容易識記。


至少國內是這樣的。(國外了解有限)

青黃不接且好不容易找到幾首還可能審美不符。後來擴展到找外國兒童歌曲給小外甥女聽,以至於我的音樂頁面經常會被自動推薦各種兒歌。不要求她會唱會跳,只是希望在她最天真的時光,有符合她天性的音樂陪著她,培養些基本品味,而不是被聒噪露骨的成人歌曲洗腦。


並沒有!!!

當你在少年宮幼兒園之類地方工作,你會發現,天了嚕,我大天朝還有那麼那麼那麼多兒歌,是個全新的世界,再次成功刷新我三觀!

甚至有些可以秒殺你在大街上聽到的口水歌,例如——我會聽話。我記得有一節課老師教他們這首歌,有一個感性的小男生竟然留下淚水。比起某些無病呻吟故作悲傷的口水歌好多了。

安利一首歌——馬蘭謠

為什麼沒能流行,有一個原因我想是兒歌的歌詞和旋律過於幼稚孩紙氣。會讓人覺得你沒長大。


還是和時代有關吧,就像現在看喜羊羊等國產動畫片長大的小盆友,他們都不知道我們小時候看的蠟筆小新和IQ博士有多搞笑,灌籃高手和足球小將有多熱血,聖鬥士星矢和七龍珠有多酷炫。

說回兒歌,寫兒歌的確實很少了,但也沒死絕,俺家好妹妹樂隊今年會出一張兒歌專輯,這是其中一首已經曝光了的歌曲

小小夜曲 (Demo)_正版音樂免費在線試聽下載

另外,多貼一個好妹妹樂隊巡演時唱的《小龍人》,挺好玩的,還有點小感動。

小龍人-好妹妹樂隊《春生》全國巡演青島站,現場妹子超牛和聲驚呆所有人


你要相信tfboys啊!


同感。在韓國版的某親子節目中,看到他們的兒歌主題具體豐富,有唱小動物的,從聲音或形體方面的特徵入手,如寫雞、小蝌蚪,還有寫些具體場景的歌,如下雪,上學,野炊等,旋律輕快,歌詞朗朗上口,傳唱度強,父母和孩子經常一起合唱兒歌,感覺很溫馨!


我各種親戚小孩還是唱著老兒歌長大的


我和妹妹小時候是太奶奶帶的,當時太奶奶經常給我們講各種兒歌、童謠和小故事(比如什麼秀才、農夫之類的),聽起來很好玩,但現在沒人記得,那些文化隨著太奶奶飄走了……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童星在唱什麼:湯晶錦 - 烏蘭巴托的夜

兒歌的歷史作用已經發揮完了。該結束了。

============

這裡的兒歌指的是為兒童特意進行創作的歌曲。口耳相傳的歌謠不再此列。


推薦閱讀:

哪位知道,目前比較適合3-8歲兒童的數學教育課程是什麼呢?
如何正確地揉小孩子和女生的頭髮?
四歲小孩表現的油鹽不進怎麼回事?
如何看待判處一個少年犯死刑?
作為家長,遇到一個天資愚鈍的孩子該如何應對?

TAG:兒童 | 歌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