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留給清華北大的人去做」這種心態對不對?
清華北大泛指科研水平較高的院校,如985之類的……像某些小211高校,科研平台差,學生能力低,就不要選擇做科研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
命也留給有錢人去活吧
說的不對。科研應該留給mit stanford harvard的人去做。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這樣想並無大錯。從學生的角度看,當然自我激勵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估計。
從學校的角度看,科研只是一所大學的一個方面。科研投入大,而產出較不確定。從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是教授,博士生和一部分碩士生,本科生能參與科研的是極少數。科研人才除了努力還需要一定的天賦。因此科研對人才的要求很高,投入很高,風險也很高,當然出成果的回報也高。
教學相對而言是個體力活,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勞動。這不是說教學很簡單,相反教學要做好也是很難很累的。但是教學並不太需要特別的天才,投入回報的比例比較穩定。風險比較小。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是科研的基礎。連基礎知識都不掌握的學生,是沒辦法創新的。
一所大學的教授相對固定,學生人數和質量也相對固定。所以做科研的時間多了,放在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就少了。所以教學和科研之間需要做一定的取捨。
而一所大學最重要的是揚長避短。如果有大批人才能做科研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能集中精力把教學搞好,培養出大批基礎紮實的學生,也可以對國家對科學事業做出很大的貢獻。好高騖遠一哄而上的做科研,忽視了自己學校的特點,我並不贊同。美國有大批的文理學院,專註於教學,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學校。文理學院里出色的學生,經過本校教授推薦,往往可以聯繫到研究型大學的教授,參與他們的科研工作。
從個人角度來說,同樣要揚長避短,仔細分析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估計,讀博士讀的很痛苦的人實在不在少數。看看院士的名單http://www.casad.cas.cn/chnl/371/index.html
很有一部分的本科背景都不是一流名校,數理學部的院士,葛墨林先生,蘭州大學畢業。交大校長張傑,美國科學院院士,內蒙古大學的本科背景,諸如此類,很多很多。
其實做科研主要看興趣,看有沒那份心,看能不能堅持。這些都有的話,本科好壞對科研的影響不大,因為很容易可以考研進入優秀的大學或者研究院。科研是人財物堆出來的
清北還遠遠不夠創新只是科研的一部分 應用 驗證 教學 都需要人我想到了武大一個教授說的
清華北大的都出國建設美國去了,同學們,建設我們的祖國就靠你們了!
然後一個剛睡醒的同學:什麼?搬磚不是有華科的么?(略黑,笑笑就好 :D)
科研應該留給對科研有濃厚興趣,願意投身科研事業,能夠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人去做。和是不是清北的人沒有關係。
但是又不得不承認, 教育及科研資源向名校的傾斜非常明顯,名校確實能夠提供更好的科研環境,名校的學生也更容易(相對而言)出成果。
如果題主對科研有濃厚興趣,希望有所建樹,那麼請不要妄自菲薄,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更好的學校或者出國,而不要被「科研留給清華北大的人去做」這種不負責任的話所煩惱。
唔。。如果科研是這樣還會有人說什麼扔給別人做?23333
科研留給想做的人去做吧。
若是無興趣無天賦無條件,又何必勉強。天底下那麼多條路,有多少對錯之分。不對,大體來說,只有上游留給下游,反過來則是自我安慰。
儘管如此,有助於避免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正向阿Q精神,用來救人於水火也算功德。
泛化地理解,沒有錯!當然所謂北大清華是指研究型大學和機構的強勢性學科和基礎研究領域,並不一定僅限於這兩所大學。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另當別論。
1)術業有專攻。清北並不是所有專業在全國領先。你也不可能讓清北把所有專業都搞的最領先。2)搞科研也不只是學生的事,還有導師的事。現在很多導師只想著賺錢了,往橫向發展,搞縱向的老師少之又少。清北也不例外。3)搞科研還是看興趣。大部分研究生只是為了畢業找個好工作,在科研上完成導師任務就行。
不可否認清北的人在資源和天賦上比下面學校的學生要強,但是科研這種事,純粹是看自己興趣吧。最主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定位,是想做社會螺絲釘還是院士,看個人興趣咯。
中國科研有很大的比重是中科院在做而不是某幾個大學。
那你讓不是211 985的學校的人怎麼活。。
推薦閱讀:
※老師招研究生看重學生的什麼特點?
※學術論文中是否忌諱比如「某某研究的第一人」之類自誇?
※endnote無法導入文獻?
※這些年已經足夠努力,想從學渣成為「學霸」,為什麼臨畢業還是無法出國讀博?
※如果人類的知識越來越多,增長速度遠超人類壽命增長,會不會沒有人可以掌握以前的人類知識進而人類無法進步?